第101章 重振旗鼓
- 大清藥丸,但列強是大明!
- 湊要飯的
- 2057字
- 2024-11-07 23:59:22
“可惜朱信墷先走了,不然讓他瞧見本王這排場,肯定得說些酸話。”
既是歡送儀式,也是動員大會,朱康燮作為主角自然要站在一艘威武的大明風帆戰列艦之上接受萬民敬仰。
船下,有兵部的官員正在對記者大放厥詞,聲稱只要魯王爺一出馬,那文萊的賊寇必定灰飛煙滅!
顯然之前無敵的大明天兵被山間野人土賊擊敗的消息太過丟人了,京師兵部急著找回些面子。
就是這些話他們敢說朱康燮都不敢聽。
干脆搖搖頭鉆船艙里去了。
大明魯王出征,朝廷自然也得安排一下,雖然是陸軍提督,但出海也得威風一番,專門給安排了一艘皇家海軍的主力戰艦當做座駕,送到文萊后這艘船以及船上海軍兵將也會在朱康燮麾下聽調。
能夠一觀大明皇家海軍的軍容軍貌以及艦船武器,朱康燮自然不會拒絕。
也是以這艘座艦為首,搭載著兩千余人一共二十五艘大小功能各異的船只奔赴大海,開往文萊。
朱康燮在這艘座艦上先視察了一下大明海軍官兵。
得出的結論是海軍無論什么時候都比陸軍富。
大明皇家海軍也是大明帝國內最強大的一支軍隊,是是帝國內所有漢兒的夢想,好男不當兵,除非是皇家海軍,一般人沒點關系擠破頭都不一定能擠進來。
而這趟海上航程的第一目標先是公主港,朱康燮將在自己的封地停留一日并裝上自己麾下的護衛軍。
之后開往文萊,在文萊城停靠兩日,向文萊當地宣告魯王爺正式上任。
隨后沿著文萊大島西岸一路南下,抵達文萊省南部曼州的一處海濱小城。
全程一共用時二十一天。
等到登陸之時,朱康燮在一圈護衛前后包夾之中邁步踏上陸地,第一時間發話了:“駐地安排好了嗎?”
此時在這小城的港口守候著十余名當地大小官員,聽得王爺發話,當地縣官急忙應聲:“都安排好了......”
不等他說話,朱康燮大手一揮:“那就先讓人下船,讓眾官兵好好休整歇息一番再說其他。”
官兵們其實還好,主要是他需要緩緩。
之前去京師那幾天海上路程一帆風順也無甚大浪,這二十多天的航程期間遭遇了好些風浪,船只在海上翻來覆去讓他難以安眠被折騰的夠嗆。
不過朱康燮知道休息之前得把該做的做了。
都督總兵官抵達,首先要通知前線各路兵馬,不過在大部隊之前早有快船提前抵達,通知當地兵將魯王爺將要在何處登陸的消息,所以這里早有人等候。
此外,既然董飛給了那金牌,那文萊當地的錦衣衛指揮權也在魯王爺手中。
當地兵馬與錦衣衛,都得交一份前線戰場或敵后情報報告上來。
此前趕到京師請求朱康燮上任的指揮僉事沈軒等人,作為當地人負責先處理這些報告。
在這海濱搭成的臨時駐地大營帳之中,沈軒與那幾位同僚手持文書,號令幾位匠人與士兵完善軍事沙盤。
其中城鎮,山巒,主要道路,當地部隊駐扎情況,以及情報中敵軍的方位,近來山區中的叛軍再次下山劫掠的地點都要標注其中。
只是情報來源駁雜真真假假,讓沈軒這黑臉壯漢焦頭爛額,頭發都抓下來一把。
折騰一夜,勉強讓這軍事沙盤有了些模樣。
朱康燮安眠一夜之后,第一時間就來看這軍事沙盤,進入后先要來匯總的情報冊子翻看幾頁,再看向沙盤滿意的點點頭:“不錯,先下去休息吧,接下來會有其他人接手。”
沈軒等人退下之后,很快,被朱康燮任命為麾下領兵官的眾多將領都向這大帳匯聚過來,涌入帳中,圍在這沙盤之前。
再稍后,又有文萊當地距離這海濱小城近的將領,得知主將抵達所以親自前來的,也被邀請進這大帳之中議事。
眼下有各路兵將送來的戰場報告,也有文萊當地的將領在場。
朱康燮也不奢求更多的情報了,就此向眾人發言:“本王并不覺得前任總督黃杰的戰略有問題,所以本王并不打算更改之前的大戰略,我軍依舊進攻,依舊走同一條路,以切斷南北賊寇往來為首要任務,諸官有什么意見,本王希望你們積極發表......”
大戰略不是那么好改的,之前大明在文萊的戰敗原因確實是因為背刺。
雖然前任主官被奪職下獄了,但那黃杰乃是大明老臣了,在文萊舊部眾多,朱康燮延續其政策,能更好更快的調動文萊當地將官。
顯然,帳中諸將領對這大戰略也沒什么意見,只有一人發言,就是噴了一頓那土著仆從軍,并詢問王爺今后將如何安排他們。
朱康燮聞言,目光看向沙盤。
大明在文萊當地的仆從軍是個大麻煩,處理不好可能就要重蹈覆轍。
不能用也不能解散。
用就可能遭遇背刺,不用,那這些散開的土著可能扭頭就去跟著叛軍了,將他們聚在一起編練成軍發點工資,其實也就是怕他們從賊造反。
“此事,之后再議。”
還沒有與更多的將領接觸,朱康燮這中軍指揮大營也不可能就在這海邊待著,必然要行軍前往第一線坐鎮。
到時,那些領導著仆從軍的土司也會來魯王爺賬下聽調。
第一日的戰略會議,只是確定要延續之前的進攻戰略。
很快,這個命令也將送往文萊當地各處兵馬駐地,同時隨軍的特邀戰地記者也會將這個消息廣告整個文萊。
而朱康燮領兵登陸休整兩日過后,征調了最近的輔兵與當地居民一萬余人,購置牛馬騾子千余頭用作后勤,軍隊浩浩蕩蕩朝著文萊腹地的山區山腳下邁開步子。
同時之前因為戰敗與主官被更換的當地軍隊,也在調令之下再次匯聚,數萬明軍匯往此前戰敗的原點。
十日后。
朱康燮領兵駐扎進了之前明軍在曼州山區之下的大營之中,同時抵達的還有兩萬明軍部隊,其中就有之前在文萊作為精銳主力的五千漢軍。
山巒之下的原野,再次升起了連綿不絕的大明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