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朝會
- 人在大明,從挽救馬皇后開始
- 愛染香
- 3043字
- 2024-05-07 12:00:00
時間來到第二天早朝之前。
坐在朝房中的于城敏銳的察覺到今天的氣氛有點不對。
往日充滿議論聲的朝房今天竟無比安靜,環視一周,于城驚奇的發現,往日匯聚在一起的小團體也已經分散開了,每個官員都安靜的坐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一副好好學生的模樣。
但有些因控制不住而自發顫抖的雙腿,卻表明這些人內心的慌張。
“呵!”
于城冷笑一聲,他大概已經猜出這些官員要干嘛了!
依舊不愿放棄本就不屬于自己的利益嗎?
但是這些人好像忘了,他們的皇帝是誰?
那可是洪武大帝朱元璋,那個殺伐果斷的朱元璋!
而另一邊,上朝之前的朱元璋看著跪在自己身前的毛驤,臉色微變,揮了揮手,趕走了正在為自己整理衣服的侍女,才開口道:
“說吧,那群人又給咱找了什么麻煩?”
聽到朱元璋有些煩躁的語氣,跪著的毛驤不禁打了個寒顫,隨后趕緊壓住內心的恐懼,說起了朝房中眾多官員的表現。
“哼!”
“看來直到現在,這些人還是打算和咱爭一爭啊!”
說到這,朱元璋眼眸低垂,聲音卻愈發平靜。
“就是不知道他們的命,會不會像他們的膽子那樣大,會不會硬到讓咱的刀都砍不動!”
聽到這話,地上跪著的毛驤更加瑟瑟發抖,但同時,心中卻還有些興奮。
一群沒腦子的,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么當上大明官員的。
胡惟庸的案子才過去多久,你們就又敢出來蹦跶,真以為皇帝不敢殺了你們?
毛驤在心中暗暗嘀咕。
不過這樣也好,死的官員多了,自己這錦衣衛指揮使才有用武之地,殺的人多了,不只是皇帝的國庫,連帶著自己的腰包都會鼓囊不少!
心中想著美事,但毛驤沒注意到的是,朱元璋陰沉的視線早已停留在自己身上...
早朝照例開始。
但朝堂之中所有長眼睛的生物都能看的出來,皇帝今天的心情不是很美麗。
此刻,御座之上,朱元璋盯著自己面前的諸多大臣沉默了許久。
隨后緩緩站起身來,瞇著眼睛,緩緩走到了群臣隊伍之中。
巨大的壓迫感瞬間籠罩在眾人心中,低著頭,聽著環繞在身邊的腳步,有些官員額頭已經開始冒出了冷汗,但已經被嚇破的膽子讓他們甚至不敢去抬手擦掉。
洪武十三年的朱元璋似乎又回來了,那種恐怖的氣氛似乎又籠罩在了諸多官員心頭...
“諸位愛卿在幾天前的早朝上問了咱一個問題!”
沉靜了許久的大殿上猛地傳出朱元璋的聲音,嚇的不少官員打了個激靈。
而朱元璋的話還在繼續:
“你們上次問了咱這大明商行的到底是怎么樣的一個部門,咱今天就好好和你們聊聊!”
聽到這話,原本肅立得隊列之中有人的眸光亮了起來,皇帝主動提起了這件事,是不是代表還有機會?
想到這,不少心懷希望的官員抬起了頭,看著不知什么時候已經走回到原位的朱元璋,等著對方開口。
“所謂大明商行......”
許久之后,朱元璋停下話尾。
冷漠的看著已經聽完所有政策的官員們,等待著他們的回應。
“諸位愛卿,覺得這主意如何?”
看著有些官員越發蒼白的面容,朱元璋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微笑,看著這些仿佛吃了一斤死蒼蠅的文官,心里舒服極了。
如何?
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么?
如果我去刨了你的祖墳,再跑到你面前微笑著問你我干的怎么樣,你會是何種回答?
聽完朱元璋所講述的大明商行,雖然心中早有準備,但這些人此刻都想將給皇帝出主意的人給生吞活剝了,哪個‘天才’想出的絕戶計!!
沒錯!
在這些人眼里,斷了自己的財路,可不就相當于‘絕戶’嗎?
“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
“又是你?”
伴隨著朱元璋轉移視線,出現在他面前的是一個極為熟悉的人。
“陛下還記得臣,真是臣莫大的榮幸!”
“呵,你可是咱的‘大忠臣’,咱又怎么能把你給忘了!”
朱元璋的聲音冷了下來,李嘉良,自從上次早朝之后便被皇帝死死記在了腦中,一個官職不大,小嘴卻很能叭叭的貪官。
而此時的李嘉良卻像沒有聽出朱元璋話中的諷刺之意一般。
先是一陣小跑到皇帝面前,“咚”的一聲跪倒了地上,先是對著皇帝模樣十分夸張的感謝了一番,緊接著,凌厲的話語脫口而出:
“陛下,提出這種主意的人絕對是有不臣之心啊!”
朱元璋瞥了一眼,好一個不臣之心!
“同咱好好講講,要是把咱說服了,說不定這商行咱今天就能給他解散了。”
聽到這話,李嘉良心中大喜,有機會。
“臣有些納悶,朝廷之上,誰人會提出這等離譜的主意。”
“首先,讓皇家建立商行,在臣看來,這實在是太荒謬了,商人的地位如此低賤,而皇權卻如此尊貴,豈能讓這粗鄙的職業侮辱了我大明皇室的威嚴!”
“再者說,由朝廷成立商行,若是出現了一個及巨大權利和財富于一身的反叛官員朝廷又該如何反制!”
“陛下,無論是重皇室的威嚴,還是大明的安全上來看,這商行都是百害無一利的政策啊!”
說罷,又是一聲巨大的磕頭聲。
文官的恐怖,由此就可以看出,殺人不用刀,全憑一張嘴!
現在的李嘉良,儼然是一副忠臣模樣,而在對方口中,提出商行建議的官員,則是那壞事做盡的奸臣、逆臣!
而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則是‘認可’的點了點頭。
就在李嘉良以為一切全都穩了的時候,朱元璋的下一句話卻讓他有些意外。
“于城,你覺得他說的如何?”
于城?
李嘉良心生疑惑,但隨后釋然,那個好運被皇帝看重的幸運兒?估計也只是個沒有主見的墻頭草罷了。
成不了什么氣候......
“一派胡言!”
看著目光驚愕的李嘉良,于城緩緩走到對方身邊。
“臣認為,李御史的話不過是一派胡言!”
“皇室的威嚴?”
“在幾個月前,你們逼著陛下下罪己詔的時候,可成想過皇室的威嚴,還是說,這所謂的威嚴,不過是你們手中砍向陛下的劍?”
“至于商人輕賤,臣反對這種說法!”
話說到這,朝中所有人都在盯著這個膽大包天的青年,這國商的計策是誰提出的好像已經浮出水面了。
“商不得通有無以利民,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稿以資商,則商病。”
“臣以為,農商皆為國本,兩者之間本就是互惠互利的、相互依托的,農商之根本,不外是我大明的百姓,又何來商人輕賤一說?”
看著李嘉良逐漸難看的臉色,但于城可沒給對方反駁的機會,而是繼續開口道:
“接下來再看看你所說的集權力和財富于一身的判官,更是無稽之談!”
“這大明商行本就是獨立在官宦體制之外,沒有品階,又何談權力?”
說到這,于城轉過身子,彎腰緊盯著自己面前的李嘉良;
“李御史,你口中說的這奸臣究竟是誰呢?”
“你..你....”
結巴半天,李嘉良卻找不到從何處反駁于城,急的滿頭大汗,在大殿之上活像一小丑。
“李郎中說的好啊!”
正當朱元璋要開口結束這一鬧劇時,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
朱元璋看著從隊伍中走出的李善長,剛舒展的眉頭又皺了起來。
這老小子要干什么?
“老臣還想請教于郎中一個問題!”
看著已經走到自己面前滿臉笑意的李善長,于城心中隱隱有些不安,但臉上笑容確實乍現。
“韓國公請說。”
“你先前說農商皆為國本,可老臣只知道,大明離了商人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若是缺了農民,那供我大明生存的糧食又從何而來?”
“若是這國商提升了商人的待遇,那天底下的農民都去當了商人,你我的口糧從何而來?”
聽到這,于城樂了。
嘿,老幫菜這下可落我手里了吧!
想到這,于城輕笑一聲回答道:
“韓國公說的問題實在再簡單不過,只要有新的高產糧食種出現,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于城,你又再說什么胡話!!”
御座之上,朱元璋破口大罵,這小子好好地怎么又開始胡說起來了,他不會真以為那畝產千斤的糧食種是真的吧?
而李善長聽到朱元璋開口則徹底放下了戒心,本來還以為這小子又要和自己玩一些新花樣,但現在看,連皇帝都不知道,這小子原來是在和我空城計!!
想到這,李善長更加放心:
“老臣活了六十余年,可從未聽過什么新型糧食種!于郎中莫要再開老臣的玩笑!”
“如果我真能拿出畝產千斤的糧食種了呢?”
看著面前信誓旦旦的于城,李善長回話則更為強硬:
“那老夫絕在不阻攔大明商行一事,并且還會當著所有大明官員的面為此次質疑于郎中的事賠禮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