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請帖
- 人在大明,從挽救馬皇后開始
- 愛染香
- 2685字
- 2024-05-05 08:00:00
“李侍郎,昨日傍晚,你可收到那封奇怪的請帖?”
“張御史是說那封大紅色封面,金色燙漆的那個?”
“對對對!就是那個!”
最先開口那位張姓官員神色頗為激動。
“昨晚畫酉之后,剛進家門,嘿!我兒子就拿著那張請帖來迎接我,說是錦衣衛送來的?!?
“當時可嚇了我一跳!”
“還以為是索命閻王送來的告知信...”
說到這,張御史臉色更是有些發白,又用袖口摸了摸額上的虛汗,繼續小心翼翼的開口問道:
“李侍郎可有這請帖之上拍賣會的具體消息?”
那個被稱作李侍郎的官員顯然也是一頭霧水,開口回答道。
“除了請帖之上給出的時間、地點,我這也沒聽到任何風聲,甚至連落款的大明商行是什么都沒聽說過。”
“商行..商行!”
張御史嘴中不斷念叨著,忽的眸中精光閃過,腦中的猜想脫口而出。
“你們說皇上會不會是要新組建一個掌管民間商貿之事的部門?”
“...”
沉默。
四周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在張御史說出他的大膽猜想后,無論是與其對話的李侍郎,還是附近豎起耳朵偷聽的眾多官員,似乎都被張御史的話給震驚到了...
半響后,還是距其最近的李侍郎緩過神來,神情有些怪異的開口道:
“張御史這話是認真的嗎?”
在這大明的朝堂之上,哪個官員不知道皇帝最為痛恨那些個奸商,又怎么會自己去創建商行與民爭利?
望著同僚們投來看傻子似的目光,張御史也是意識到了自己說出了怎樣的蠢話,當即將身子轉正,閉上了嘴,但從其豎起的耳朵依舊可以看出他還在關注著這邊的談話。
“唉,你們說會不會是那群鷹犬自作主張來搞了這么一場鬧?。俊?
“錦衣衛那群狐假虎威的憨貨哪有這么大的膽子?!?
“管他是不是,一會早朝的時候參他一本不就都知道了?”
“同參同參!帶我一個,早就看那群人不順眼了...”
而就在眾多官員興致高昂之時,沒有人注意到,朝房的一不起眼的角落,有一小文官正在努力的記著每人所說的話...
...
早朝之上,諸多收到了請帖的官員皆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好像馬上要和誰干上一架一般。
但讓諸多官員沒想到的是,他們最勤奮的皇帝,又遲到了...
此時,朱元璋正安穩的坐在奉天大殿之后,聽著毛驤向自己匯報殿中諸多官員的反應。
“呵!這些個飯桶總是在這種時候跳的最歡。”
“于城呢?”
“現在在干嘛?”
朱元璋瞇著眼睛,沒有過于關注那些跳的最歡的小丑。
“于郎中..又閉上了眼,臣有些分不清他是在養神還是已經睡著了?!?
毛驤的回答有些磕絆,顯然是在揣摩于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后,才給出的答案。
朱元璋假裝沒有看出他的小心思,只是微微頷首,淡淡開口道,
“行了,咱知道了,繼續出去盯著吧!”
毛驤心中一喜,于城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果然不一樣...
看著毛驤逐漸遠離的背影,朱元璋心中冷笑一聲:
養了這么多年的狗終究還是有了自己的心思,有了自己心思的狗可不會像以前那么聽話了,是不是也該換下一條了?
思緒到此,朱元璋長嘆一口氣。
起身,叫來侍從幫自己理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雜亂的衣物,走出此間。
早朝,開始了...
聽著朝堂上有些嘈亂的討論聲,朱元璋先是皺了皺眉頭,不算大的咳嗽聲在大殿上傳開,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了下來。
今天的皇上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這一疑問同時出現在眾多官員腦中。
朱元璋沒有理會眾人詢問的目光,而是慢步走到御座旁邊,瞇著眼睛,環視一周。
視線所到之處,眾人目光皆退。
沉默許久之后,忽然大聲開口說道:
“咱昨天給諸位愛卿發的請帖,可都收到了?”
不顧眾人驚愕的目光,朱元璋大手一揮,又是語出驚人。
“這次的拍賣會,咱可是準備了好久,希望...”
“諸位千萬不要讓咱丟了臉面!”
這下朝堂更像是炸了鍋一般,在場所有文武百官都沒想到請帖竟真是皇帝送出的,眾多驚愕之中,還藏有幾個慶幸,幸虧今天皇帝來的晚,不然自己上去彈劾這封請帖,豈不是在挑皇帝的刺?
不過不同于那些渾水摸魚飯桶,大明朝堂之上自然還有一心為國的‘好官’。
朱元璋在早朝親口承認了拍賣會的舉行,那這大明商行背后的人是誰還用多想嗎?
那現在新問題來了。
既然是商行,從字面意思其實就已經能看出其作用,賺錢肯定是首要目的。
如果僅僅是為了暫時補充國庫的損耗還好,但要是長久存在...
老天爺?。』实凼且偎麄兊母?!
想到這,有人坐不住了,這商行萬萬不能讓它成立!
眾多大臣之中,有不少一部分官員背后可都有著不少商人的‘孝順’,要是真讓你開了國商,我拿什么養家糊口,你給的那屁點俸祿嗎?
俗話說得好: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當一個人最為看重的利益即將要失去時,那么這個人絕不會估計擋在自己面前的是什么障礙,那怕對方是一國之主...
幾個呼吸的時間,臺下的某些官員就已經達成了共識。
只見眾多大臣中竄出了一個賊眉鼠眼的。
“陛下,臣斗膽詢問這請帖上落款的大明商會是個什么組織,臣為何從未聽說過?”
“怎么?”
“咱是不是要把國庫里有多少銀兩也要說給你聽聽?”
朱元璋眉頭一撇,站出來的這個人他知道,李嘉良,就督察院一普通御史,但在毛驤給的匯報中,這小子可是收了不少私鹽販子的好處。
“微臣不敢,但微臣只是擔心陛下招奸人蒙蔽,做出有害于大明的事啊!”
那怕臉色煞白,但顫抖著的嗓音卻依舊堅持著開口勸諫。
仿佛他才是面對昏君敢于發聲的大忠臣一般。
“陛下,君豈可與民爭利??!”
“大明開國之初,商人本就生存不易,若是國再與商爭利,這不是讓那些本就入不敷出的商人負擔更重?”
“無論是誰向陛下提出了這一方法,微臣都以為對方絕對不會是想著大明更好的將來!”
“望陛下千萬勿要輕信奸臣之言!!”
李嘉良義正言辭的一番演講,倒是將自己說了個痛哭流涕。
朱元璋甚至連具體的方法都沒有明說,對方就已經從方法的名字上來定義了其危害性。
沒錯,這些個文官別的不行,但鼻子絕對足夠靈敏。
從朱元璋重來沒有在早朝提過這‘大明商行’的名號這點,他們就足以推測這玩意對自己絕對百害無一利!
于城在下方聽的連連贊嘆。
誰說現在朝堂之上沒有大才?
這隨便拉出一個就能將一個只知道名字的方法分析的頭頭是道,這還不算大才?
不同于于城內心的嘲弄,朱元璋此刻已然被怒火沖昏了頭腦。
好一個‘君豈可與民爭利!’
好一個‘勿要相信奸臣之言!’
合著咱這朝堂之上,只要上書對你們這些蛀蟲有利的方案,就能稱得上‘忠臣’二字?
反之,就狗屁不是??
但朱元璋顯然還是小看了這些官員對國商一事的重視。
還沒等他來的及發火,又有聲音重下方鉆到了自己的耳朵里。
“微臣附議!”
“陛下,微臣認為李御史說的有道理!”
“臣等附議...”
不斷有官員從隊伍中走出,來到朱元璋面前,他們都想守住“屬于自己的”最根本的利益...
這場聯合勸諫整整持續了有將近一炷香的時間。
看著有將近一半官員走出原本隊伍的朱元璋,心中的憤怒漸漸轉化成了悲涼。
不同于,毛驤提供紙張之上的黑色姓名,現在呈現在朱元璋眼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用大明俸祿養出來的‘人’!
原來...
咱的大明,真的已經被蛀蟲鉆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