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果子有數
- 西游:我才是西天佛祖!
- 大道無諍
- 2116字
- 2024-06-10 08:05:00
戰斗結束,陳衣囑悟空去南海,請觀世音菩薩來救這人參果樹。他則回房休歇,只那魔人一句“我事已成”,讓他心中有刺。
這魔從五行山開始,就一直找機會,使各種手段要奪他性命,今日終是滅了那魔人,卻為何他會說出那四個字。陳衣實在想不通,只能先等悟空去找菩薩前來。
悟空縱云到了珞珈山不遠,落下云頭直到普陀巖上。見觀音菩薩在紫竹林中與諸天大神、木叉、龍女講經說法,有那根利的,緣深的,聽了徑升了果位。
菩薩早已看見悟空來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那大神出林來,叫聲:“孫悟空,哪里去?”
悟空抬頭喝道:“你這個熊羆!悟空可是你叫的!當初不是我師父饒你一命,你已做了黑風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薩,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聽法教,你叫不得我一聲‘老爺’?”
那黑熊真個得了正果,在菩薩處鎮守普陀,稱為大神,是也虧了圣僧與行者。他只得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舊惡。’只管提他怎的!菩薩著我來迎你哩。”
悟空見他頭頂緊箍,問道:“你這體內魔氣怎樣了?”
黑熊摸摸緊箍道:“每日聽菩薩講經,忽一日身心清明,悟了那無生之理,后漸漸修了習氣,今已證得果位,那魔氣便無故散了。這箍兒好看,也不礙事,就留了。”
悟空道:“師父果沒看錯,你確是慧根深厚。”
黑熊道:“怎的?還如此關心我哩。”
悟空道:“自要關心。快領我去見菩薩罷。”
“你請。”
悟空端肅尊誠,與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參拜菩薩。
觀世音菩薩道:“悟空,唐僧行到何處也?”
悟空道:“行到西牛賀州萬壽山了。”
觀世音菩薩道:“那萬壽山有座五莊觀。鎮元大仙你曾會他么?”
悟空道:“那鎮元大仙不在觀中,只見了他兩小道童。”
然后悟空便將道童商議偷吃,魔人將道童變成果子送給師父,后又施咒將果子注入役使鬼搗亂,最后兵解,師父救下人參樹的事,仔仔細細告知了觀世音菩薩。
悟空道:“那樹根雖未壞,但被魔氣震毀了中部大半,師父說,菩薩這有方,便讓我來尋了。”
觀世音菩薩道:“我這確實有方。”
菩薩將凈瓶托起道:“我這凈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樹靈苗。”
悟空道:“可曾經驗過么?”
菩薩道:“經驗過的。當年太上老君曾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
悟空道:“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醫活,況此只樹桿遭了的?有何難哉!”
菩薩隨即吩咐大眾看林,手托凈瓶,白鸚哥前邊鳴叫,孫大圣隨后相從,徑去了五莊觀。
正巧,那鎮元子大仙自元始宮散會,領眾小仙出離兜率,徑下瑤天,墜祥云,與觀世音菩薩在萬壽山五莊觀門首相遇。
悟空這才瞧見鎮元子大仙真身,只見他頭戴紫金冠,無憂鶴氅穿。履鞋登足下,絲帶束腰間。體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顏。三須飄頷下,鴉翎疊鬢邊。足下祥光起,手中玉塵捻。
本以為是個鶴發龍鐘的老仙人,不料竟是個美髯童子身。
那大仙見了菩薩,上前迎接,不知菩薩何事大駕觀宇。悟空便將請菩薩救樹一事,告知了鎮元子。
觀里匆匆走出兩小道童,陳衣師徒也隨后而出,來迎菩薩,又與鎮元大仙見了禮,幾人才進了觀。
清風、明月你一句我一句,將這事件的經過敘述了一番,全然不提自己想要偷吃一事。
那大仙倒也不急,謝了陳衣師徒,又躬身謝了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么敢勞菩薩下降?”
菩薩道:“唐僧乃我之弟子,他有愿請我來治這寶樹,我便來了。”
菩薩又慈眼看了眼旁邊那兩小童道:“方才悟空也將此事告知于我,若無貪念,想也不會被魔有機可乘。爾等還需堅守正念,才可仙途長久。”
鎮元子玉塵輕掃,拂過兩小童面前,厲聲道:“平日里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便罷了,這貪念怎能起得?這次還算僥幸,有圣僧在此未出亂子,換作其他,你這兩條小命,早進了人肚子,怕是鬼仙都做不成。”
那兩童子早哭得沒了淚,哽咽道:“我等知錯,謝圣僧救命之恩。”
陳衣辭謝。
悟空道:“大仙,不必遲疑,趁早陳設香案,請菩薩替你治那什么果樹去。”
那大仙即命設具香案,打掃后園,請菩薩先行。陳衣師徒與本觀眾仙都到園內觀看。那樹遭了重創,已有兩日,葉已落盡,中部焦黑枯枝更甚,果也全無。
菩薩叫:“唐玄奘,伸手來。”陳衣便將手伸出。菩薩將楊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陳衣手心里畫了一咒,叫他放在樹根之下,但看水出為度。
陳衣捏著拳頭,往那樹根處揣著,他入于定中,感受那一滴甘露所帶來的水大之力。
此甘露之性與自身津液精血,本來無別,入于樹根,又匯十方清凈之水于一處。陳衣此時定中,內津外露相逢和合,由內身向外,見一佛剎,再外,又見二十重佛剎層層相疊,后又見無數浮幢佛剎,浮于無量香水海中,如此反復,竟是無窮無盡,如蓮瓣重重。
汩汩聲響,陳衣才出了定,定中所見太過震撼,他還未緩過神來。
悟空道:“師父,你看。”
陳衣這才看向眼下,有一汪清泉冒出。
觀世音菩薩道:“那個水不許犯五行之器,須用玉瓢舀出,將樹從頭澆下,自然根皮相合,葉長芽生,枝青果出。”
悟空指揮小道士去拿玉瓢,奈何此間無玉瓢,倒是玉杯、玉盞多,便取來舀了清泉,捧與菩薩。菩薩將楊柳枝細細灑上,口中又念經咒。不多時,灑凈那舀出之水,只見那樹果然依舊青枝綠葉,濃郁陰森。
只是那觀中仙人,皆數了樹上果樹,卻只有二十一個人參果。
清風、明月道:“原本三十個,開園時大眾吃了兩個,這時與圣僧又摘了兩個,按理應還剩二十六個,怎的卻只有二十一個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