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菩薩殺賊
- 西游:我才是西天佛祖!
- 大道無諍
- 2114字
- 2024-05-19 08:05:00
熟悉而陌生的聲音,是誰在喚他?怎的這般凄厲。
“陳衣啊,陳衣,你連我的聲音都聽不出來了嗎?”那黑氣化成一小和尚的模樣,一臉的血淚,傷心哭道。
“江流兒?”陳衣詫異,眼前的小和尚,不就是他剛穿越過來的模樣。
“你奪了我的身子,讓我好生孤苦啊!”江流兒繞著陳衣飄了一圈,陰陽怪氣地哭道。
陳衣笑道:“原來如此。”
江流兒見陳衣不怒也不憂,猙獰嗔道:“你笑甚?若不是你,這西天取經的該是我!你還我身子!”
說罷,江流兒雙手便掐了過來,陳衣也不攔他,仍舊笑道:“江流兒就是我,我就是陳玄奘,我怎么會自己奪了自己身子?賊人,還不現了原形!”
陳衣大喝一聲,那江流兒瞬間又化作一團濃黑腥臭的霧氣,融入那團魔氣之中。
黑氣又化作唐王,金銀珠寶相贈,美艷妖嬈的女子相送,試圖誘他凡心。
陳衣早已看穿了這伎倆道:“這手段,也許用在其他人身上有些用處,但卻對我無用,不知你是何妖魔,要誘敵之前,至少也要做點兒功課吧,這拙劣的演技,就不要拿出來丟人現眼了。”
那黑氣抖了兩抖,卻又無可奈何。
悟空先前還有些擔心師父,見師父毫發無傷,還損了那黑氣一嘴,便也放心下來,找了個墩子坐下,看戲。
那黑氣使出了渾身解數,什么都變了,珍饈佳肴、神兵利器、無上經書、錦衣袈裟,陳父殷母,還變了菩薩出來教訓了陳衣一頓,卻只讓陳衣發笑。
黑氣急了,化作一血盆大口,將陳衣吞沒。
遭了,悟空心頭一緊:這魔氣雖未化形,但曉得攻心,是有些道行的,師父被吞下,便只能靠自己定力來破解了。
陳衣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手伸不見五指,口言不聞音聲,鼻嗅亦無香臭,真真是失了五感。
若說悟空打殺的那六賊是內根外塵,如今這黑氣則是切斷了根塵兩者間的聯系。
失了五感,沒了參照,陳衣卻也入不了定中了,而是陷入一片虛無。
這是一種外無物可依、內無覺可受,將一顆心空懸,不知時間是否流逝,十方一切皆歸死寂,隨時都有可能掉落無間,什么也沒有的虛無!
虛無!
這竟讓陳衣升起了一絲恐懼。
鎮定!幸得心識還在,此時誰也靠不了,只能自己突破。
是了,那日與婆婆換眼,不就應該知曉,萬法唯識的道理。
陳衣恍然大悟,自己被這魔氣的假象迷惑,牽著鼻子走,差點兒就讓它做了自己的主。
哪里有什么五感盡失,哪里有什么無間虛無,哪里又生出了自己這一番恐懼,不過仍然是心中所思所念而已。
既非無有,亦非無無。
陳衣笑了,面門間放出一絲白毫相光,碰著那黑氣,那黑氣便哀嚎一聲,將陳衣吐了出來。
黑氣見困不住陳衣了,便要落荒而逃。
九環錫杖鐺鐺作響,激動非常。
陳衣將九環錫杖朝空中一丟,錫杖懸浮上空,清音化作無數凈光,如一巨型琉璃碗,倒扣而下。
剎那十方沉吟!
唵———
轟一聲,將那黑氣罩住,困在其中。黑氣慌亂尋路,如無頭蒼蠅亂撞,這結界卻紋絲不動。
陳衣脖間掛著的那迷你降魔杵,突地脫離了珠串,化出三尺來長,瑩瑩灼灼,浮在他面前,似乎是在等他拿起。
“金剛降魔杵?”這聲是從悟空口中而出,他一是驚于師父竟有佛菩薩才有的寶貝,二是驚于自己竟一直未曾留意,不知是自己被壓了五百年功法生疏,還是這寶貝被人施了封印。
“師父。”陳衣呢喃,喉頭微微震顫。法明老和尚竟然如此用心,真將這寶貝交予了他。
時間緊迫,陳衣未及多想,將降魔杵緊握手中,揮杵朝魔氣斬去,魔氣四處逃竄,卻不及陳衣揮杵迅速。那杵在他手中舞起,如金色游龍呼嘯,氣勢如虹。
當真是:一杵擎天碎日月,蕩魔滌心真丈夫。
黑氣來不及大叫,便已消散干凈。
悟空嘴里“嘶”了一聲,倒吸一口氣。難怪不得這和尚能輕松拿起金箍棒,原來還有這么個法器在手。不好惹,不好惹。
陳衣卻不自知,只覺得這杵比當日在江州時候,更輕了。
他收了杵,拿了錫杖,那地上的六具尸體,也現了原形,只見這六塊人形石上寫著幾個字,陳衣拼在一起念了念:
“齊天大圣到此一游”
“哈哈哈……”陳衣大笑。
孫悟空此刻抓耳撓腮,面紅耳赤,羞愧至極。
陳衣看在眼里,拿起降魔杵,將那幾塊石頭砸得粉碎。
“師父?!”
“過去已矣,前途未卜。悟空,活在當下。”陳衣輕輕說道,念頭一動,降魔杵又縮小,自個兒掛到了陳衣脖上的珠串中,這杵看來是已經認了主。
風卷起地上齏粉,迷了人眼。一束陽光從云層中射出,天清地明,一身灰撲撲糞掃衣的和尚立在這塵光之中,毫不違和。
猴子看傻了眼,這難道才是真正的渾俗和光么?
孫悟空不覺雙手合十,朝著師父拜了一拜。
“所以以前那些破事,被人說說也罷,莫要有什么情緒。”陳衣抖了抖身上灰塵,出了那束光圈。
“……”悟空瞬間被拉回了現實,和尚還是那個嘴利的和尚,當真是老孫被那太陽光給閃瞎了火眼金睛。
“唉。”云層之上傳來一聲嘆息。
陳衣眺望天空,除了五彩霞光,其他什么也看不見。
悟空戳了戳陳衣手臂,使了個眼神道:“師父,看那霞光,不是菩薩,就是神仙,也不下來幫忙,準是在監督咱們打妖怪哩!”
陳衣“哦”了一聲,想起了六丁六甲、四值功曹、五方揭諦,一十八伽藍護法。
不過這次嘆息的,倒不是他的這些個護法,云上隱著的是觀世音菩薩和木叉惠岸行者。
那一聲嘆息的是木叉,他本以為玄奘和猴子理念不合,這一路若是這倆吵了架,以猴子的脾氣應是要離開,觀世音菩薩則趁著機會將那緊箍圈送與玄奘,再勸猴子回來,唬他戴上。結果一路都沒找著機會,倒是這猴子脾氣也改了一些,不知還需不需要這幾個圈兒了。
觀音菩薩只是笑笑,回了珞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