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奈何奈河
- 西游:我才是西天佛祖!
- 大道無諍
- 2093字
- 2024-05-17 08:05:00
“如此甚好,小僧在此謝過諸位閻王。”陳衣行了禮拜謝,慌得那幾個閻王趕緊回禮,將他請到森羅殿中,又是茶點,又是瓜果地伺候。
雖說陳衣知道自己的前世,本是那西天的金蟬子,但入了地府,親身感受到這禮遇,到底還是不一樣的。
森羅殿中雕梁畫棟,皆是赤金描紅、白玉砌磚,琉璃做瓦、檀木為柱,門口還有牛頭馬面鎮守,倒是比那人間皇宮還要氣派。
殿中雖無光亮,但陳衣自身有金光,能將這殿里事物瞧得一清二楚,特別是殿上坐著的那十個閻王,眉來眼去的眼神交流,陳衣更是一個不落。可惜沒有他心通,不然都能聽聽他們在講些什么。
不過大抵也能猜出來,那一個個愁眉苦臉的小眼神,不就是想打發他走么?他這身份,難道以前也曾大鬧過地府不成?
算了,這地府涼颼颼、陰森森,他也不愛待,只是這進來得意外,不知如何出去。
陳衣站直了身子,閻王們立刻也站直了身子,生怕屁股沾了一點兒座,就要被陳衣給收拾了。
“圣僧這是要回了?”五殿閻羅小心問道。
“不瞞你說,我這世,還是第一次入這地府,倒是想參觀參觀……”順便找一找有什么法子能回去。
“這好辦,這好辦。”閻羅叫來崔判官,讓他與陳衣同行。
崔判官抱著一本簿子,腰間還掛著只黑漆漆的毛筆,他戰戰兢兢上前,對陳衣做了個請的手勢。
判官恭敬道:“圣僧想去哪兒轉轉?”
陳衣倒是沒什么想法,只是在研究自己如何回去,他隨口道:“隨便走走,昔日唐王游地府那路線,去瞧瞧也可。”
“是。”
崔判官帶著陳衣前行,陳衣問:“我記得唐王來此,需用引魂幡,如今判官為何不用?”
判官解釋道:“唐王來此,是魂魄出竅,與圣僧不同。圣僧今是菩薩身,有金光護體,來這地府的是神識,非魂魄,自然不需要用那引魂幡。”
“這兩者還有區別?”陳衣疑惑。
判官一臉尬笑:“這圣僧比我懂些。”
陳衣便不再問了,免得暴露自己不知的短處。
不過如此說來,他倒是對如何回去這事,有了一些眉目。
行至數里,便到了那幽冥背陰山,此山延綿不絕,山中草木不生,祟氣重重,崎嶇蜿蜒,死氣森森,盡是些魑魅魍魎,餓鬼孤魂。
眾鬼魅見來人身現佛光,皆停了鬼哭狼嚎,趴在兩道邊磕頭作揖。
“這些是何緣由,來這孤陰之地?”
判官指著此山脈背后道:“一半是從那頭地獄苦盡而來,一半是陽間作惡,判押自此。”
陳衣仔細聽來,那山背后,盡是剝皮抽筋、挖肺鉆心、噬骨吸髓之聲,凄厲哀嚎不絕于耳,陰濕霉爛、腐敗腥臭之味久聚不散,比那火海之中更加驚慘。
“南無阿彌陀佛。”陳衣心有不忍。
“圣僧慈悲。”
又走了一會兒,便見前有六座長橋,每橋不同材質,分別是金、銀、玉、石、木、奈何。
每座橋下,皆是血浪滔滔,黑霧漫漫,陰氣逼人,不知幾深。
“這金銀玉石木頭,還好理解,這奈何橋是什么材質?”陳衣問道。
判官道:“這在以前本是沒有橋的,這水下也無船只通行,過這河只能游過去,這些橋都是那些陽間后人祭祀,才漸漸有了的。”
陳衣想到了地藏菩薩說的“情想使然”,原來這都是共業所感而生。
“橋下之河,便就是忘川河水了?”陳衣指著那血河道。
崔判官點頭:“是了,奈何橋下奈何水,這奈河又叫忘川河,有些地方管它叫幽冥河、冥河、三途河,都是一條河。”
陳衣看著一望無盡的河水,問道:“此河流到何處去?”
“此河非地府所出,地府中忘川河是由地獄苦海中出,人道中的諸多河流,又從地府中出,如此循環,流經六道,最終又匯于地獄火海。”
“火海?是那大鐵圍山內的三重火海么?”
“對,圣僧也去過那兒?那是地獄邊緣,凡入獄之人,需先從那渡過去。”崔判官與陳衣聊得久了,見陳衣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惹,也便聊得隨意了起來。
“前些日子,地藏菩薩帶我見過,火海之中,比這陰山可怖。”陳衣想起那日情景,仍是感慨萬千。
陳衣好奇這忘川河的去處,便問詳細了些:“判官可知,這六道中,怎么識別這忘川河?”
判官道:“忘川河里載的是孤魂,流的是業力。流經之處,有些地兒是只沉不浮;有些地兒是只浮不沉;有些地兒是可憐冤鬼無處去,偷偷把魂入人身;有些地兒是甘露飄飄八萬里,一飲還得拜仙門。”
“不過同源,卻有這諸多變化。”
陳衣這句話一出,心中似有答案呼之欲出,似悟非悟,腦袋有些漲疼,好想躺在床上休息休息。
“圣僧果然是智慧,常人可想不到這許多。圣僧,你瞧,再往前走就是枉死城了,過去一些是六道輪回路,那劉伯欽的父親,想必現在已入了那輪回道上,圣僧要不親自去看看……”
崔判官指著橋對岸,說了這許多話,但傳入陳衣耳里,卻越來越小。
陳衣此刻眼前出現面板,正顫巍巍地抖動,也不消失、也不重組,只見一道亮光從陳衣身上發出,陳衣就這樣,突地消失在崔判官面前。
“這金蟬子,還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招呼也不打就回了。”崔判官望著天上,一道金光劃破天際,出了那地府。
崔判官看了眼手里的生死簿道:“還好這次沒來搶我生死簿。”
再說陳衣,心中剛有一念,便回到了自身床上,只是這腦袋還是脹痛得厲害,那三行金字在眼前轉來轉去,晃得人眼花繚亂。
看樣子是在參悟的緊要關頭,陳衣立即盤坐,結了彌陀印,不理會頭疼欲裂,仔細參詳起來。
根本性源,這難道說的是六道皆是同一出處,出自哪兒呢?陳衣回想地府中所見所聞,那忘川河水哪里有終點,又哪里有起點,不過循環往復而已。
“琤”
陳衣腦中瞬間空白了一秒,面板又出現眼前,這次,又有了新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