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萬民相送
- 知否:我,賀家子,大周仙醫
- 水裊屠宰場
- 2092字
- 2024-09-18 08:00:00
抄家的進程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不搜不知道,一搜嚇眾人一跳。
十幾箱的金銀珠寶,古董花瓶,綾羅綢緞,皮草人參。
就連書房的字畫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更別說倉庫那些黃金白銀,都沒算上外頭的田產,鋪子,家中妻女的首飾一干雜物。
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曹家身處這小小的梁山縣內,竟然能富得如此流油。
不少侍衛恨得咬了咬牙,身上的勁越發覺得大了不少,好幾個邊抄邊感覺十分過癮。
在他們看來這曹遠滿平日里沒少霍霍了當地的百姓。
想來連孤兒寡母的錢都能昧下,什么錢不能賺,不然哪來這么大的府邸。
這一抄家難怪當地百姓人人叫好。
然而徐長瑞已經見怪不怪了,此前去儋州知府蘇微的府邸抄家,他家的豪橫程度尤甚于曹家,連府邸都比曹府要大上一倍。
在他看來,這些當地的官員不算那些臭魚爛蝦,隨便拎一個出來,所擁有的家產都比徐長瑞這個勇毅侯府的還要多。
沒辦法,地方官看似官階小,但在就任的一方水土上可是說一不二的。
這些人實權很大,只要與底下的商戶勾結一番,斂財的能力遠遠勝過他們這些遠在汴京的落魄勛貴。
不少落魄勛貴只是祖上盛過一陣子,如今空有一個爵位,若不受官家賞識,被冷落多年,那府上的虧空早就不止是一個窟窿那么簡單了,沒有錢財那權勢也會一日不如一日。
而且即便身處于汴京此等繁華之地,但單論平日的生活質量來說,其實還不如這些小地方的小官家來的豪橫。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伯爵侯爵門戶的子弟會要找某些富庶的地方官戶的女兒來結親,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看重的便是她們的嫁妝。
如今的忠勤伯爵府,此前的寧遠侯府都是如此。
他們勇毅侯府也不逢多讓。
只是如今的情況已經有所好轉了。
徐長瑞在心中微微松了口氣,此次能跟著賀弘啟巡查各地,證明官家如今已經將自家重新納入汴京的中心圈中。
而且多虧了賀弘啟,他如今又立了大功。
想必等他回汴京后,勇毅侯府落魄的景象能改善很多。
抄家抄的火熱,曹家犯事的家屬也一一被抓到了車上,等待衙役押到涼州。
不多時,抄家的收尾工作也就正式地結束了。
徐長瑞返回了大宅,他與賀弘啟一合計,準備幾日后的一早便悄悄地啟程去揚州了。
畢竟此行是巡查各地,太過高調其實并不是好事。
這樣也符合賀弘啟和徐長瑞的風格。
像一陣風輕輕的來,再像一陣風不留痕跡地走。
但賀弘啟知道以他和徐長瑞在此地的名聲,如今想要低調地離開儋州恐怕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他只能寄托于路上不要太過熱鬧。
到了傍晚。
梁云水從玉石村趕來給賀弘啟送藥草。
此前賀弘啟交代他上山找找有沒有對應的藥草,小梁山地屬偏僻,藥草倒是找到了幾株。
梁云水便急急忙忙地給賀弘啟送來了。
“多謝。”
賀弘啟道謝,因為這出乎他的意料,梁云水找的不少藥草都是此前他從未在汴京見過的,看得出來梁云水費了不少心。
想來這些藥草,應該能煉一顆聚氣丹。
這讓賀弘啟欣喜不已。
梁云水拱了拱手,惶恐地說道:“賀大人莫說這樣的話,你救了我們全家人,又為我等伸冤,如今這點事不及您給我的一分。”
賀弘啟笑道,撇開了這個話題,如今離別在即,他打算也給梁云水一個勉勵。
“你文采斐然,那次萬民書便寫的不錯,我想假以時日應是能金榜題名了。”
從這次小梁山銀礦一案就能看得出來,梁云水能夠不遠萬里去汴京告狀,這樣的心智未來必定能堪大任。
畢竟做學問之人,要的就是一顆持之永恒的心,如此看來,梁云水算是極有潛質之人。
再說,才華方面也算不錯。
若是能夠再精進一些,便能取得功名了。
這是個好苗子。
賀弘啟想著日后收他當自己的門生也是不賴的,這才出此一言。
一聽賀弘啟說他有中榜的希望,梁云水連忙躬身謝道:“賀大人抬舉小人了。”
賀弘啟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精益求精,若是下次春闈來汴京,可來賀府見我。”
梁云水受寵若驚,他自然懂得賀弘啟的話語中的意味,急忙表忠心道:“若他日能金榜題名,定不忘大人之恩。”
他是知恩圖報之人。
若不是賀弘啟,他母親如今還被關在牢里。
倘若日后成了新科進士,根據此次事件,進入仕途之后,他怎么都算是賀弘啟的人。
賀弘啟滿意地點了點頭,算是應下了。
....
幾日后。
天剛蒙蒙亮。
公雞剛剛打過鳴,賀弘啟便從床上醒了,起身洗漱了一番,而楚三早就收拾好了行裝。
賀弘啟一到堂前,只見眾人早已經整裝待發,只等他賀弘啟一人。
與汴京那時出城,賀弘啟叮囑的一樣,眾人都是穿著百姓的衣服。
一行人準備妥當,從側門出去,低調地乘上馬車,隱蔽著出城去。
一開始在梁山縣城馳行時還算穩當,今日的城中人不多,街上只有三三兩兩的行人。
楚三與一名帶刀侍衛在外頭駕著馬車,尋思著今日應當不會有什么差錯。
他想著這樣倒是符合公子和徐大人的心意,只是他的心中隱隱感覺有些不太痛快,但他沒敢在公子面前說出來。
若是自己胡說一番,恐怕要被公子敲打一頓。
誰知下一秒就狠狠地打了楚三的臉,他們從縣城北門出來時,一番讓人震撼的景象讓楚三驚得都掉了下巴。
此時北門外的官道兩旁,密密麻麻擠滿了前來送行的鄉民百姓。
楚三認出來了,站在最外頭的是小梁山各村的村民們。
他見狀連忙敲了敲馬車上的簾門,向賀弘啟稟報道:“公子,大事不好了。”
賀弘啟正在車上打坐,被楚三打擾了一番,只好睜眼問了問:“何事如此著急?”
沒等楚三回答他發生了什么情況,來往送行的百姓們很快便根據此前在公堂上的侍衛的面容,已經認出了這就是賀弘啟一行人的馬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