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美名吹進了揚州的盛家里
- 知否:我,賀家子,大周仙醫
- 水裊屠宰場
- 2082字
- 2024-09-13 08:06:00
說到這,趙鎮的面色越發難看。
昨日收到賀弘啟從儋州傳來的消息。
他與徐長瑞如今已經查清了小梁山銀礦的礦難真相,竟是因為貪污才導致發生礦難。
這讓他憤怒不已。
派兩人去伸冤,竟牽連出此等禍事。
此前他想到了此事并沒有那么簡單,這才派了賀弘啟前去,但沒想到是如此嚴重。
如今財政捉襟見肘,國庫正是空虛之時,小梁山的銀礦正是給國家補了一大口血。
他們這群人膽大包天,竟然連國礦都敢沾手。
莫不是賀弘啟查明真相,發現遇難的礦夫并不止是上報的那一百五十六名,而是整整三百二十一名。
多出了整整一倍不止,發現小梁山銀礦多招了那么多礦夫,如此加大開采進度,想必是趕不上朝廷的運銀期限,這才識破了他們的陰謀詭計。
想到這,趙鎮對賀弘啟的欣賞之情更深了。
心中確信自己果然沒有看錯人。
更加堅信他就是自己想要給裕兒找的左膀右臂。
此事包振和韓章兩人從未可知,兩人的臉上都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而聽聞陛下所說,賀弘啟查出儋州知府以及屬下官員勾結貪污,那克扣撫金只是查案的導火索。
作為大相公的包振首先考慮到的是結果,于是立馬上前詢問細節:“此事非同小可,賀少保可查出了證據?”
事關一個州知府一把手和手底下大大小小的官員。
包振覺得不能馬虎。
趙鎮看了他一眼,沒有說什么,讓人拿來了賀弘啟的來信,然后遞到包振和韓章的眼前。
包振拿起信一看,信中的字跡秀麗,頗有一股才子的氣息。
內容上呢,賀弘啟在信中寫明了自己已經將銀礦的賬本扣下,與倉庫的銀礦對比過,數量相去甚遠,而且所有涉事官員的口供他已經記錄在冊。
擇日會將證據全部送上京來,讓官家處置。
證據確鑿,條理清晰,一氣呵成。
韓章和包振看完,感嘆賀弘啟行事極其老辣,完全不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
再看這個儋州知府....
韓章隱約記得此人是邕王派系的人,一家與邕王關系密切,來往甚多。
邕王,兗王。
想到這,韓章一下子恍然大悟,腦子通透了許多,他突然明白為什么官家要召他倆入宮了。
因為此事明明可以明日在朝堂上議論。
如今單獨召他倆入宮,必定是因為兩王勢力之事。
官家這是要殺雞給猴看啊。
借由此事好好地肅清一下朝廷上的風氣。
把此前太子病重時,胡亂站隊兩位的官員都提上來殺一殺,砍一砍,嚇一嚇。
這賀弘啟便是那把刀,現在看來還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好刀。
如今,官家便是想他倆做一次執刀人。
韓章想明白了帝意,心中也有了打算,于是他沒有接了趙鎮說“此事該當何罪”的話頭,而是轉而說道:
“明日上朝,臣有奏折上奏!請陛下定當好好查閱。”
這話沒有說得太明白,潛臺詞就是他同意了官家的做法,愿意當一次執刀人,會借由此事,也上幾本奏折參一參兩王派系的官員。
這樣做倒不是韓章見風使舵,順從帝意。
此前太子病重,儲君將無,兩王開始籌備奪嫡之爭,整的朝廷上下烏煙瘴氣。
韓章早就有意等太子病逝之后,讓官家早定儲君,盡早結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只是如今情況不同了,太子康復,儲君在世,他自當要擁護儲君,為太子趙裕將來登基好好地開拓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么做全是因為他本就是一名純臣。
此前在原世界線里,太子死了,兩王一死一造反,趙宗全得了天命摘了桃子,順利登基為帝,他為了國家照樣為趙宗全肝腦涂地,還伙同顧廷燁施了個不要臉面的計謀,從太后那拿回了玉璽。
可見他不拘小節,為國為君,都是能豁出去自己的性命。
此次借貪污之事,肅清二王的黨羽,更是不在話下了。
趙鎮一聽韓章此語,頓時就明白了韓章知道了自己的意思,也同意這么做,臉上露出了一絲喜意,滿意地點了點頭,對韓章說道:“韓卿請起,那此事便有勞韓卿了。”
然后趙鎮轉頭看向了包振這個首席大相公。
包振倒也不是愚鈍之人,他也聽明白了官家今日喚他們入宮的真意,現在不回答,只是因為他在考慮。
不多時,包振便也拱手說自己會上奏折參一參。
此事,他也是沒辦法。
韓章都已經同意這么做了,自己如若不答應,恐怕自己首席大相公的席位要跟韓章調換調換了。
畢竟不同意,便是與儲君不和,未來必定要下位的,沒什么好果子吃,他根本沒得選。
“好!好!”
趙鎮喜笑顏開,如今之事他是大勝。
他想來,這一切都要歸功于賀弘啟,等到賀弘啟和徐長瑞回汴京之后,他定要對其好好獎賞。
次日。
朝堂之上。
賀弘啟作為欽差,查抄小梁山銀礦的所有事情全部公開,礦上管事與官員勾結欺壓良民,知府蘇微伙同底下官員貪污銀礦之事震驚了整個朝野。
趙鎮大怒,下旨賜罪,知府蘇微死刑斬首,關入死牢秋后問斬,其余涉事官員包括曹家在內,通通奪官流放,抄家充公。
至于賀弘啟和徐長瑞。
此次立了大功,但趙鎮沒有急于獎勵他倆,一切要等他倆巡視完大周各地回京再說。
與此同時,邕王黨和兗王黨也因此事受到了巨大的影響,每日上朝便有言官遞上一副奏折參一參他們。
趙鎮有了借口,將所有被參之人全部被抓入大牢,嚴加拷問,大部分都有了懲處和罪名。
一時間,汴京的風氣為之一清。
同時,此時的梁山縣在梁云水的傳播下,人人都知賀弘啟的事跡。
為民不惜代價告到御前,接了欽差之事,不遠千里下儋州為民伸冤,最后還智破貪污案。
如今人人都稱他為鐵面賢官。
名聲傳千里。
賀弘啟的美名就像一股春風,從儋州開始吹進大周各地。
吹呀吹呀,便吹進了揚州的盛家里。
.....
揚州。
盛家。
“賀弘啟?莫不是祖母同我說過的,那賀家三房的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