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賦》外地務工不識苦,歸家方曉務農忙。雖是夕陽無限美,也知天時不可誤。常伴美景仰天看,最好風來許汗收。夜里清酒幾人濁,或是鼾睡去勞疲。漸漸也是不誤農,慢慢也是愛故里。外面或許很自由,家里卻是別樣親。伴得老漢笑語語,才知時光無限好!。人生慢慢也愛財,半生年華全已負。年輕總想富貴活,可是現實總負人,人生哪來全如意,生活本就應精彩。未獨成就最苦心,望天地人知甚少。望宇宙認知探索,望江湖哪就相望試登高,常言高處不勝寒,總是心有不甘,或許人生我遺憾。,,,,這首七言為主、間雜自由句式的詩作,以“歸田”為線索,串聯起生活實感與人生哲思,像一壇混著泥土與心事的老酒,初嘗是煙火氣,細品卻滿是回甘與澀味,可從這幾個角度賞析:
一、生活場景的“真”:從疏離到融入的歸田路
前半段以白描手法鋪展歸田后的日常,字字落于實處:
-“外地務工不識苦,歸家方曉務農忙”,一句對比道盡生活認知的轉變,務工的“苦”是漂泊的茫然,務農的“忙”是扎根土地的踏實,反差里藏著對生活的重新理解。
-“夕陽美”與“天時誤”、“清風來”與“汗收”、“清酒濁”與“鼾睡疲”,這些場景帶著泥土的溫度——既懂自然之美,更知生存之實,在辛勞與休憩的交替中,慢慢生出“愛故里”“家里親”的眷戀,情感樸素卻動人。
二、人生悵惘的“實”:理想與現實的拉扯
后半段從生活轉向內心,寫盡普通人的掙扎:
-“年輕盼富貴,現實總負人”,戳中多少人對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感;“半生年華全已負”“未獨成就最苦心”,是對歲月流逝、未竟之志的悵然,直白得讓人心頭一沉。
-從“望天地人知甚少”到“望江湖試登高”,再到“高處不勝寒”,視野從自我擴展到天地宇宙,卻始終繞不開“心有不甘”——不甘于平凡,不甘于局限,不甘于遺憾,這份“不甘”反復出現,像一根刺,扎在生活的安穩里,也讓這份感慨更顯真實。
整首詩沒有華麗辭藻,卻用最樸素的語言,寫盡了從“歸田”的安穩到“人生”的不甘,像在田埂上隨口哼出的調子,帶著生活的粗糲,也藏著人心的柔軟,讀來讓人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