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缺少將領
- 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圖
- 安化軍
- 2018字
- 2024-05-16 16:57:10
趙伯辰走在提舉司里,不時有下級軍官行禮,眼里滿是崇敬。通過這一兩個月,趙伯辰收獲了土兵的人心,人人都覺得這位提舉官人關心自己。
這是很不容易的事,趙伯辰付出了大量精力。
一兩個月里,基本是每隔兩三天,趙伯辰就下去訪問。與廣大土兵面對面,了解他們的疾苦,了解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解決他們真正的難題。經過了這么多努力,才取得了土兵的人心。
現在的土兵,基本上是三子抽一子,而不是普遍從軍。經過精挑細選之后,有一千五百人,今日被挑到司里。
在校場上站定,趙伯辰看著下面的土兵。他們態度認真,斗志昂揚,心里面覺得欣慰。
道:“接下來的一兩個月,正是收獲莊稼的時候。特別是土兵,其實不適宜作戰。但是沒有辦法,黨項已經打進秦州來了,我們必須把他們趕出去。劉都護經過秦州的時候,曾經與我相約,半年之后會師蘭州。剩下的半年,我們要加一把力,把到蘭州的道路打通!”
下面眾兵稱喏,聲若洪鐘。
趙伯辰道:“這一次招的土兵,是按三丁抽一。為的就是要有人在家里,不耽誤了收糧食。畢竟我們是農民,收不上來糧食那還了得?三丁抽一,我們秦州就是這么多兵了。”
土兵看著趙伯辰的面龐,面容堅定。
趙伯辰道:“我們是大宋的子民,國土豈容踐踏!黨項乘我之危,奪我蘭州,覬覦秦州。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諸位好兒郎,豈容黨項放肆!雖然兵力不多,也要與黨項決一死戰!”
眾土兵一起稱喏。
趙伯辰道:“劉都護經過秦州的時候,我向他借了五百兵。接下來半個月的時間,你們與禁軍一起訓練,也方便從旁學心。一定要謙虛,認識到我們與禁軍的不足,從心里面樹下學習的意識。每隔三天,定時與禁軍交流一次,讓禁軍指出我們的不足,提出他們的意見。半個月之后,與禁軍一起,兵發甘谷城!”
眾土兵斗志昂揚,一起稱得令。
從校場上下來,看著嚴進訓練士卒,趙伯辰感慨萬千。
對士兵進行家訪,與土兵交談,剛開始并不順利。交談了三五天,趙伯辰覺得每個人說的都一樣,遇到的困難也大同小異,完全沒有家訪的必要。還好堅持了下來,等十幾天過去,就明顯得感到人與人不一樣了。越到后來,士兵與士兵的差異越來越明顯,每個人的面目清晰了起來。到了最后,趙伯辰一見士兵的樣子,大致能猜出來是什么樣的性格,對一件事情是什么樣的看法。到了這個程度,才算是真正認識了土兵。
土兵與禁軍不同,他們忠誠,看法簡單。學東西雖然慢,但是一旦學會了,再不會忘記。不會死板執行死令,總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用自己的方法。
而且土兵特別忠誠,一旦認準了一個人,輕易不會改變。通過大量走訪,以及與土兵的接觸,趙伯辰在土兵中建立了崇高的威望。特別是加上武力無敵,更加讓人敬佩。
訓練土兵,必須針對他們的特點,不能跟禁軍一樣。
在旁邊看了一會,趙伯辰叫了一個土兵指揮官,叫做姚基,到了一邊。
在大楊樹底下坐下,趙伯辰道:“你的父親在土兵中做到都虞候,算是極高的準軍職了。這次征召的時候,他說年老,極力推薦你代替父親。說你軍中事情無不知曉,武藝精通,是難得的將才。”
姚基拱手道:“提舉過眷了。”
趙伯辰搖了搖頭:“當軍官是要帶兵打仗的,容不得絲毫虛假。按你父親所說,你是土兵中難得的將才,而且還讀書識字,是也不是?”
姚基道:“在下上過幾年私塾,讀過唐詩,確實識字。”
趙伯辰嘆了一口氣:“既然識字,在土兵中確實難得了。要土兵識字,真是千難萬難!”
在土兵之中,趙伯辰確實推廣識字運動。但是土兵大多都已成年,常年種地,對縣城里面的事情都不清楚,讓他們認字真是難如登天。
十個土兵學習認字,有一兩個能熟練讀寫,三四個能大致讀寫,就是撞上大運。往往一兩個月內,天天教,依然大部分人只會認自己的名字。
看著姚基,趙伯辰沉吟一會,道:“既然認字,自然不同。在土兵里,你是愿意當軍官呢,還是到提舉司辦事?”
姚基拱手道:“在下還是愿意做軍官。作為軍人,軍功當然要一刀一槍拼出來!”
趙伯辰點了點頭道:“其實,我更愿意你到提舉司里辦事。不過既然問你,當然要遵從你的意愿。你既然愿意當軍官,便就從隊長干起,積累軍功升遷。我們的土兵,與以前不同了。”
姚基道:“小的明白。現在軍功、升遷等,與禁軍相類,我更喜歡。”
趙伯辰看著姚基,重重地點了點頭。道:“這些日子,你熟悉一下隊長的事務。——回去吧!”
姚基行個禮,告辭趙伯辰。
看著姚基離去的背影,趙伯辰感嘆地點點頭。
在土兵中選拔人才,實在是太難了。這并不是人種的差異,而是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娛樂環境等等諸多因素造成,從而造成眼界、知識、積累等的差異。這種差異,導致了看法天差地別。
像姚基這樣能夠讀書識字的,在土兵之中少之又少,算得上一個難得的人才了。不過當事人的志向是當兵,當然應該遵從他的志愿。
從楊樹底下站起來,趙伯辰看著正在訓練的土兵,感慨萬千。
先前的時候,趙伯辰對土兵不能封賞的說法,還嗤之以鼻。現在終于相信,由于人生條件的差異,這樣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或許幾代之后,這樣的條件會改變,對于現在來說卻不得不信。
土兵是優秀的士兵,但很難出現優秀的將領。優秀的將領,在禁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