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兩頭為難
- 重生大宋:我眼睛里有一副地圖
- 安化軍
- 2236字
- 2024-04-27 16:33:38
進入六月,天氣熱起來了。一天干活和訓練的時間很短,土兵們放了假,回家躲署。
利用這段時間,趙伯辰下支堡寨里,慰問一下犧牲的將士。
初期房問的幾處堡寨,家屬對于趙伯辰的到來非常激動。至于犧牲的將士,死了就死了,當兵哪有不死的?提舉司給的慰問金,被當作意外之喜,對趙伯辰千恩萬謝。
千篇一律的說辭,讓趙伯辰感覺疲憊。感覺上,對犧牲的將士,未免有些不遵重了。
六月初三的這一天,趙伯辰來到了菜園堡。這堡里的經濟狀況比較好,上次大量人應募的時候,堡里應募的人不多。僅有的三個應募的人中,有一個戰死在與夏國游騎的戰斗中。
堡主早早就等在菜園堡的村口,見到趙伯辰一行,急忙迎上來。
見了禮,堡主吳敏道:“提舉大駕光臨,敝堡真是蓬蓽生輝!”
蓬蓽生輝明顯是從別人學來的,吳敏說的并不利索。趙伯辰多看了他一眼,讓他激動萬分。
趙伯辰道:“與夏國游騎打仗的時候,你們堡的劉愿不幸戰死,不知他家里現在如何?”
吳敏道:“他的渾家是外地人,按規矩,土地應該收回才是。一個年輕婦人,再找人家不難。”
趙伯辰聽了,有些不悅。道:“作為妻了,不能丈夫打仗死了,就把地收回去。如果她不另嫁人怎么辦?即使另嫁人,新的丈夫也沒有地怎么辦?不能把人逼死啊。”
吳敏道:“是,是,提舉說的有道理。”
不過只是說趙伯辰說的有道理,就是不說怎么辦。
堡里的土地,并不屬于種地的堡丁所有,而是屬于提舉司所有。堡丁種地,就必須要當兵。一般的,一家里只要抽一個堡丁去當兵,其他人種地。
這種粗略的分法,并沒有考慮家口少的人怎么辦。
一般父母有幾個孩子,一個死了,讓另一個孩子當兵即可。而如果只有兄弟一人,在戰場上戰死了,土地又該怎么辦呢?一般堡里的做法是,把土地收回來,另行分配。至于婦人,就沒有人管了。
看了吳敏的樣子,趙伯辰搖了搖頭,向堡里走去。
譚四娘正在院子里摘菜,吳敏在外頭喊:“劉家嫂子,提舉官人來了,說是要看看烈士之家。大嫂,劉愿死在與黨項人的戰斗中,也成了烈士了!”
譚四娘急忙起身,抻了抻衣服,迎出門來。
見到趙伯辰,行了一個禮。道:“民女譚四娘,見過提舉官人。”
趙伯辰急忙道:“大嫂不必客氣。我今日來,是看一看嫂子,過得有什么難處。”
譚四娘道:“民女能有什么難處呢?現在吃也吃得,喝也喝得,并沒有什么過不下去的地方。”
趙伯辰看譚四娘話語平淡,面上有悲苦之色。心里面暗暗嘆了口氣,斜眼看了一眼身邊的吳敏,沒有說什么。
到了院子里,譚四娘在石榴樹下擺了幾個凳子,請趙伯辰幾個人坐下。進屋倒了一碗涼水,端給趙伯辰。
趙伯辰道:“嫂子過來坐下,我們說話?!?
譚四娘道:“小女子要給官人準備飯菜,就不坐了?!?
趙伯辰招呼手下過來,給譚四娘看一個食盒。道:“現在下鄉,我們都帶著食物,免得莊戶人破費。飯菜我已經準備好了,不用嫂子動手?!?
譚四娘聽了,看看食盒,又吃驚地看了一眼趙伯辰。
官員下鄉,還有自己準備食物的?秦州并沒有送立賣的商家,食盒這種東西,只有富貴人家有。譚四娘是第一次見到,不由得偷眼多看兩眼。
最初幾次下鄉,趙伯辰并沒有準備食物。結果鄉下人家為了招待好他,幾乎家家殺雞,有的還宰鵝,把家里折騰得不輕。臨走時給錢,鄉下人家不敢要,弄得很不好。后來干脆準備好了飯菜,帶到農家去。
譚四娘坐下,趙伯辰道:“大嫂,不知家里有幾口人?”
譚四娘指著旁邊靠在樹上的孩子道:“我與劉愿只生了一個孩子,取名鐵頭,今年六歲了。除了這一個孩子,家里再沒有其他人了?!?
趙伯辰看了看鐵頭,見孩子有些害羞,便友好地點了點頭。問道:“不知大嫂一家種了多少地?”
譚四娘道:“堡里分了一百畝地,我們實在種不過來,只開墾了六十畝。其他的地,留著放牧牛羊?!獙α耍€有莊子里的菜地,我們種了兩畝?!?
趙伯辰點了點頭:“夫妻兩人,種六十畝地,很不錯了?!?
譚四娘嘆了一口氣:“可是糧稅太多,像是去年,我們依然吃不飽肚子。劉愿的心里很是過意不去,為了不再交糧稅,他便去當兵了。誰知道,這一去再也回不來。”
說到這里,趙伯辰看見譚四娘的眼眶里閃著淚光。
小夫妻的感情應該很好,丈夫去了,不知這女子怎么活。六十畝地,靠一個女子是種不過來的。在以農業為主的鄉下,寡婦必須要親戚們幫襯,才能活下去。
看了看四周,趙伯辰道:“大嫂,以后的日子打算怎么過呢?”
譚四娘道:“我說了算嗎?這里是軍堡,今年起,地怎么種要提舉司說了才算!劉愿逝去之后,堡里說我家的地應當要收回。收回了地,我還怎么活下去?鐵頭今年才六歲,當兵也不行啊!”
趙伯辰道:“地即使不收回,大嫂作為一個女流,也難耕種。應當想一個辦法才是。”
譚四娘道:“有什么辦法呢?地種不了,只能做別的。”
吳敏突然道:“地只要不收回,你再找個男人不就行了?村里人都說,你跟堡外打零工的嚴大郎不錯,把他招為接腳婿,地不就有人種了?”
趙伯辰問道:“什么是接腳婿?”
吳敏道:“稟提舉,就是婦人找的丈夫,住到婦人家里,吃婦人的,穿婦人的,為婦人干活。生的孩子,也跟著婦人以前的夫婿姓,不隨自己姓。”
說到這里,譚四娘不由臉紅,深深嘆了一口氣。
趙伯辰搖了搖頭:“不是男人實在沒有辦法,哪個愿當接腳婿?”
吳敏嘆了一口氣道:“大嫂現在這個樣子,不找接腳婿,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
趙伯辰道:“找個正常的女婿,住到菜園堡來,也不行嗎?”
吳敏搖了搖頭:“地是提舉司的,一個外姓人憑什么讓他耕種?不找接腳婿,就只能把地收回了。”
趙伯辰感到很棘手。
如果譚四娘不嫁人,地她又種不了。與其分給她地,不如多分點其他東西呢。如果她嫁了人,則地應該收回,她也就失去了生活來源。
這是一件兩頭為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