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其他的產業
- 重生1980:發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487字
- 2024-04-30 12:21:00
大隊部的干部們在林國進帶頭提問后,后面都紛紛向林正陽進行了提問。
比如豬出欄后賣給誰?
出欄的豬可以賣給縣里的肉聯廠,雖然價錢可能不高,但也就只有它能吃下幾百頭豬的數量。
同時還問了豬食的問題。
這年頭可沒有賣豬飼料,只能自己制作,向來是有什么就喂什么,或者是豬能吃什么就喂什么。
而豬食可以用紅薯葉混米糠或者玉米粉,甚至可以少量用木薯。
上面的東西陸村都有,特別是紅薯葉,根本吃不完,正好可以用來喂豬。
米糠和玉米粉就需要跟村民們借了。
養殖場場的問題問完后,林正陽開始講其他產業。
林正陽的經濟發展計劃書上一共寫了四個陸村可發展的產業項目。
第一個是生豬養殖場。
第二個是養雞場,也屬于養殖業,跟養豬場大差不差,不過這個養雞場的收益方式有兩點,一是產雞蛋,二是肉雞。
第三就是種香蕉,規模種植,算是中規中矩的產業。
華南地區本來就有種香蕉或者芭蕉的傳統,所以并不稀奇。
林正陽選擇種香蕉就是為了充分利用起陸村的山地,反正這些山地如果種糧食作物,產量并不高,花時間和力氣在這個方向上還不如選擇能有較高收益的經濟作物。
正好村里會種香蕉或芭蕉的人才很多,而且后世他們陸村就是靠種香蕉實現了經濟收入的翻番。
現在他提出發展香蕉產業也不過是提前了而已。
他估摸著種香蕉這件事是最容易通過。
第四個能發展的產業是磚瓦廠,鑒于人民對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高,肯定會想住上好的房子,敞亮的磚瓦房就是當前的高標準,所以磚瓦的需求量未來會很大。
在這個什么物資都緊缺的年代,磚瓦這種東西只要不是質量太差,就不愁銷路。
因為陸村資金有限,所以前期的磚瓦廠就先生產瓦片,用傳統的馬蹄窯,人工制瓦。
為什么先生產瓦片,因為瓦片能疊加,節省空間,一個窯能燒出來的瓦片比可比磚頭多,這樣能省更多的燃料。
等磚瓦廠生產瓦片到一定程度,制作技巧熟練后,再開始生產磚頭。
為此,林正陽為磚瓦廠后續制磚的規劃里,寫了兩個選擇!
為什么要整兩個選擇,是看實際情況進行選擇的。
第一個選擇是基于陸村磚瓦廠的運營情況,如果前期瓦片銷售不順利,沒有賺太多的錢。
那么,后續要制磚也就只能采用簡易傳統的馬蹄窯了,繼續人工制磚。
馬蹄窯雖然它的優點是投入小,投產快,見效快,但缺點是效率慢,勞動強度大。
第二個選擇是基于磚瓦廠在前期瓦片銷售上面能順利。
如果銷售順利,效益不錯,磚瓦廠就可以直接采用更先進的隧道窯制磚。
因為是機器自動制磚,所以優點就是自動化高,人員投入較少,勞動強度小,生產效率高。
隧道窯的缺點很明顯,前期投入大,對于資金以及建設質量,生產設備都有不小的要求。
林正陽其實能想到很多可以發展的產業,但是鑒于陸村條件有限,要等到陸村發展一定程度,有資金支撐后才能去實施。
只要前期能好好發展林正陽寫的四個產業項目,陸村實現收入翻番不成問題。
等林正陽把所有計劃書上的產業項目都詳細的講解完畢后,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的時間。
包括后面林正陽還做了一些補充,不過像長白豬的豬崽售價是多少錢,這必須要上省城問一問。
“阿爸,明天我去省城問一問吧,大隊部給我開個介紹證明!”林正陽直接把他要去省城的事說了出來。
“你二姐不是明天上省城嗎?讓她幫著去問不就行了?”林國進說道。
林正陽點點頭,說道:“嗯,是跟二姐一起去,可是她開學了,要上課,如果要去問指不定要很久時間。所以還是我去農科院問一問吧,是必須親自去一趟省城的,也不是打個電話就能了解情況,同時這計劃書是我寫的,我最了解,當然要去了。”
林國進想了一下,說道:“行吧,想去就去,只要別在省城惹出事來就行。”
林國進同意林正陽去省城了,直接給林正陽寫介紹證明。
在寫證明過程里,一些大隊干部紛紛向林正陽提問題。
“正陽,你覺得如果我們村四個產業都搞,投入會不會很大?”身為生產大隊大隊長的陸豐田是最為關心的。
“我估計需要至少2000塊錢,不過我覺得沒必要一下子全部搞,可以先辦起磚瓦廠,很快的,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起瓦片,然后就能開始賣了。”
“只要磚瓦廠的瓦片能賣出去,就能賺錢,到時候就用賺到的錢投入到其他產業上。”
反正馬蹄窯很容易建,唯一耗費時間的是選址和黏土,但是這個難不倒林正陽,他早就選定好位置和找到合適的黏土原料了。
林正陽看向辦公室墻壁上掛的陸村范圍地圖,伸手一指,說道:“可以在這個地方建磚瓦廠。”
眾人順著手指的方向望去,發現正陽指著地方是村子外圍一公里外的小山包。
這窯一般不能建在平地,也不能建在很高的山上,林正陽選擇的這個位置大小正好合適,不高也不低。
而且這附近就有制作瓦片的土壤。
最重要的是小山包四周有大片的開闊地,完全可以當磚瓦的制坯場,當然還要整理一番才行。
這個地方在后世,也是陸村要用來建磚瓦廠的選址,只是后來沒有建成。
沒有建成的原因是縣里建了一個大型磚廠,搶占了市場,村辦的迷你磚廠根本就存活不下去,于是就沒有能建成。
縣里的磚廠是5年后才建起來,所以現在他們陸村還是能建磚瓦廠的。
“豐田叔,你們明天可以實地勘察一下,看看我指的地方行不行。”林正陽對陸豐田說道。
“養殖場和養雞場就利用現有的條件建起來,先養豬就先養200只,雞養500只,等年底后,把豬和雞一賣,賺了錢再進行擴大規模。”
“種香蕉這事還得看個人,村里已經分了田地,想種什么自己做主,大隊這邊可以做個倡議,如果能形成規模,這種香蕉的收入也是不少的。”
末了,林正陽說道:“以上都是我的建議,就看大家的選擇了。”
別看林正陽現在侃侃而談,大隊的干部們紛紛點頭認同,就覺得發展產業的這事是成了。
后續也還要開大會,由村民或者社員投票通過才行。
現在還只是第一步階段。
林正陽拿著證明后,就離開了大隊辦公室,天色漸晚了。
干部們還沒有走,而是留下來開了一個小會,討論一下。
基本上大隊干部們都同意了林正陽的經濟發展計劃,四個產業項目都可以在開大會時向社員村民們提議,進行投票決議。
“行,就這樣決定了,我們就通知下去,明天晚上在曬場開大會。”林國進說道。
“然后就是明天白天,我們去看看場地,是不是像正陽說的那樣,如果不行,是不是要重新選地方!”
陸豐田舉手,說道:“我同意老林的意見,把事情準備充分了,這樣開大會才能有信服力。”
大隊的一二把手都這么說了,其他人也紛紛同意。
就這樣,事情暫時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