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姐弟
- 重生1980:發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564字
- 2024-04-23 18:00:00
林正陽跟母親稍微說了會兒話后,就去牲畜棚把自行車拿出來。
他們家的牲畜棚以前是放大隊的牛,現在已經移到原來的知青點養了,所以牲畜棚就空了出來,家里用來堆放干稻草,堆得滿滿都是。
林正陽費勁的把自行車拿出來后,把灰塵用掃把清理掉,檢查自行車的狀況。
自行車的狀況還不錯,鏈條生銹,剎車松動以及輪胎沒氣,車胎芯的橡膠條因為老化而漏氣了。
給車鏈條上點油,然后把松動的地方擰緊,再替換一些零件,應該還是能騎,就是這的款式太舊,還很重,騎起來并不輕松。
把自行車放上牛車拴好,林正陽從車上的物品里拿出一只活雞,遞給母親。
這是林正陽在縣城買的,一共兩只活的老母雞,有一只是給李素華補身子用的,另一只是買給自家人吃的。
兒子賺錢了,當然要孝敬父母,買只雞算不得什么。
“咋還買上雞了?”陸淑英接過林正陽裝有活雞的編織袋,問道。
林正陽解釋著:“原本是給素華買來補身子,正好要回來一趟,就給家里買了一只,兒子孝敬給你們二老的。”
陸淑英一聽是兒子孝敬自己的,臉上藏不住的喜悅,高興的同時還很欣慰。
她正準備把活雞拿到廚房去,就聽到遠處傳來叫喊聲,轉頭一看,發現是自己的兩個女兒從地里回來了。
林正陽也看到了姐姐和妹妹回來了。
小妹林若瑩現在十五歲,靚麗青春,在縣里上高中,也是正在放寒假,還沒到上學時間。
“三哥!”林若瑩眼睛尖,遠遠的就看到自己的三哥,大聲喊道。
林若瑩一路小跑的來到林正陽面前,小嘴喘著氣,出了一身的汗。
“跑啥呢,這跑出一身汗,沒有一點女孩子的樣兒!”
陸淑英在旁邊碎碎嘴,教訓道。
林若瑩壓根不聽不進母親的話,而是對三哥說道:“三哥,你這是回來了嗎?素華嫂子呢?”
小妹從小就野到大,調皮得像個那男孩子,跟父母和大哥二姐不怎么親近,卻跟三哥林正陽關系最好,上輩子很長的歲月里兩兄妹一直是關系親近,相互扶持著。
林正陽用袖子幫著小妹擦了額頭的汗水,微笑著說道:“我回來拿東西,你素華嫂子還在娘家養傷,過幾天就回來了。”
“咋樣,累不累,三哥沒能幫家里干農活,都讓你們干了,辛苦了。”
林若瑩搖搖頭說道:“就這么幾畝地,沒多少活,不怎么累。”
村里分地之前,集體干活,效率不高,還很慢,而且有些村民甚至是出工不出力,就會偷懶耍賴,所以以前農忙時活很多,累得要死。
現在田地一分,原先的一些老油子就不敢偷懶耍賴了,你不努力干活,到時候就沒有收入,只能等著餓死。
林正陽摸口袋,趁著母親進廚房的功夫,拿出兩塊錢塞進林若瑩手里,小聲說道:“三哥掙了點錢,這是給你的零花錢,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林若瑩先觀察了一下四周,然后才把錢收起來,輕聲回道:“謝三哥。”
兄妹倆說話的功夫,落在后面的林若華也走到家了。
林若華一上來也是問起素華怎么沒有和他一起回來。
林正陽不得不再次把剛才的話再說一遍,都有些無語了。
“你是不打算考大學了,直接改去擺攤了嗎?”林若華對弟弟去擺攤很不解。
“姐,我聽說上面出臺了政策,二十五歲且未婚的人才能報名高考,我如果想繼續報名高考只能跟素華離婚,這不是我愿意的,即便是假離婚也不行。”
這個時代可不是后世思想開放的時代,離婚這種事可是會受周圍人風言風語的,影響很不好。
林若華沒聽說過這個政策,不過轉念一想,這個政策也合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加上今年復課后第一批高中畢業生也要參加高考了,本來錄取的名額就少,當然要保證年輕人的進步渠道。
這一批高中生中,能考上大學的人,真當屬于“天之驕子”,未來會在各行各業里為國家經濟騰飛做出巨大貢獻。
“嗯,可惜了,只要你再稍加努力,我覺得你是能考上大學的,成為咱家第二個考上大學的人。”
林正陽聽完姐姐的話,在心里搖搖頭,他是知道的,即使他今年能參加高考,也考不上,根本競爭不過在學校里專注學習的學生們。
他參加今年的高考也是炮灰而已。
“沒什么可惜的,姐,即使不上大學我也能有出息的,放心吧。”林正陽安慰著姐姐。
林若華語氣里帶有些愧疚說道:“你上縣城擺攤這事被阿爸知道了,也怪我,當時我同學過來找我,聊天的時候正好被阿爸聽到,都是我不小心。”
“姐,這事遲早是要說的,無非是早說晚說的事,阿媽跟我說了,是姐你幫著跟阿爸解釋政策,我還感謝你呢。”
林若瑩在邊上插上一嘴:“三哥,你真的去縣城擺攤啦,掙錢嗎?我也想去試試。”
話音剛落,林正陽直接敲了她頭一下,嚴肅的說道:“老四,你現在這個階段要好好學習,跟二姐一樣考上大學,其他的事你別想了。”
他這四妹學習成績還不錯,前世就考上了大學,如果不是未來遇人不淑,遭遇變故,她一定會有一個好前途。
林若瑩被三哥這么一說,知道三哥是不打算帶自己去擺攤掙錢,暫時打消了想法。
“幫我去拿著干草把牛喂了。”林正陽這才想起牛沒有喂食,就使喚起小妹來。
“行。”
林若瑩麻利的從牲畜棚拿了一些干草把牛喂了,然后看到二姐和三哥要說話,自覺的回屋了。
院子里只有林正陽和林若華倆姐弟了。
“姐,其實現在擺攤真的很能掙錢,我這幾天賣米糕就掙了60多塊,平均一天就能掙20多,保持一個月就有600塊,這可比進廠掙得多。”
林若華一聽能掙這么多,瞪大了雙眼,然后在驚訝中說道:“你跟我說說怎么能掙得這么多的。”
林正陽雖然重生回來,了解著未來一切潮流進程,但前世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做生意這種事只看過,沒有自己做過,都還處在摸索階段,肯定一些疏忽的地方。
二姐是家里唯一的大學生,在省城上學,想著她應該能給自己一點建議。
所以林正陽就把自己擺攤的事一五一十簡短的說給了姐姐聽。
林若華聽完弟弟的話后,沉思片刻說道:“你也就是位置選的好,在水泥廠門口擺賣,不過米糕這東西太簡單了,即使你丈母娘的手藝再好吃,如果人家想吃,在家做也能做得出來,到后面肯定就不會有這么多人買了。”
林正陽點點頭,這一點他已經想過了,一開始他光想豐富米糕的口味,卻忽略了米糕的做法極為簡單,有著極限性。
“我覺得你讓你的大舅哥們賣湯粉,賣油饃就很好,這些東西有一定的手藝和條件,前景應該不錯。”
林正陽點點頭,說道:“我也知道米糕不會一直賣得好,只是現在能賣的東西太少了,我們也沒有賣貨郎的進貨渠道,手里能做什么就賣什么。”
林若華也知道,縣城比不上省城,物資什么的確實稀少。
“老三,咱媽不是最擅長做粽子嗎,你可以試試賣粽子啊!”林若華靈機一閃,突然就想到了這一點。
“粽子這東西對于我們華南地區來說可是傳統美食,一些節日時家里都會包的,但也不是全年都有,平常的日子也是會想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