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供銷社
- 重生1980:發(fā)家致富
- 其路悠然
- 2444字
- 2024-04-21 18:00:00
現(xiàn)在有了牛車作為運輸工具,林正陽就可以做更多的米糕了。
所以第二天他直接用100斤大米做了150多斤的米糕,他想著,水泥廠門口應(yīng)該消化不了這么多,肯定賣不完,而他可以先到醫(yī)院門口去賣一部分。
昨天他在醫(yī)院門口觀察了一下,人流量還挺多的,而且也沒有人擺攤,大概是因為醫(yī)院在縣城中心,沒有人有膽子在那里擺攤。
不過他林正陽可不怕,如果不是他現(xiàn)在只能賣米糕,要是他有能進水果的渠道,立刻就轉(zhuǎn)到醫(yī)院門口賣水果去。
可惜這個年代還有農(nóng)產(chǎn)品統(tǒng)購派購制度,大部分農(nóng)產(chǎn)品的都銷售給了國家進行統(tǒng)銷,水果這類的經(jīng)濟作物種植本來種植的就少,大批量要賣也是賣給供銷社。
鳴山縣農(nóng)業(yè)種植的經(jīng)濟作物大都是甘蔗和木薯,這兩樣作物里,甘蔗是賣給糖廠,木薯賣給淀粉廠,售賣都是按噸賣,才十幾元一噸。
他們鳴山縣農(nóng)民的收入都是通過種植這兩樣農(nóng)作物,所以地多收入就多。
水果這類的經(jīng)濟作物,在他們縣還沒有大規(guī)模種植,也就是在家里院子種上的一兩棵果樹而已,想要做水果買賣很難。
早上10點,林正陽帶著150斤米糕先去了醫(yī)院門口擺攤,沒有想短短一個半小時,就賣出去五十斤,大都是過來看病人時買的。
米糕這類食物還真適合病人食用。
在醫(yī)院稍微賣了一段時間后就離開了,趕在十二點前到水泥廠門口擺攤繼續(xù)開賣。
生意火爆,大概是經(jīng)過昨天一晚的發(fā)酵,來買米糕的工人很多,100斤米糕很快就買完了。
半天的時間,林正陽今天做的150斤米糕全部賣完,收到了40多塊錢和一些糧票。
在牛車上數(shù)著毛票的林正陽是掩蓋不住的喜悅,把錢數(shù)了又數(shù)。
駕著牛車林正陽來到了縣城的供銷社,他今天要買的東西有點多。
糧所就在供銷社邊上,不需要他跑太遠,他就就隨便問一問米價是多少。
他不能總是用老丈人家的米,兩千斤說是很多,可是一大家子十幾口人的糧食,是要吃到今年六月份。
所以他往后米糕的大米要自己在外面購買。
今天先在糧所買,他已經(jīng)在糧所門口跟晃蕩著的票販子換好了糧票,后面可以在村里跟村民們買,這樣便宜很多,也不用換成糧票了。
然后他還需要買一些白糖和紅糖,花生不論是他家還是老丈人家都有很多,不需要買。
買完米后,他先是在供銷社買完糖,然后問了供銷社的售貨員現(xiàn)在社里有的貨物,了解到正好有一些葡萄干,想著可以加進米糕里,于是花大價錢買上一斤。
最后他買了三斤豬肉,還有一包大白兔奶糖。
肉票也是跟票販子換的,提了二成的價才換到。
離開供銷社后,林正陽又去了一趟黑市詢問有沒有舊三輪自行車。
結(jié)果很失望,并沒有。
就在林正陽準(zhǔn)備失望而歸的時候,他靈機一動,問他們可不可以幫著把兩輪自行車改造一下。
就是找人用鋼管焊出一個裝載的架子來,可以拆卸安裝在兩輪自行車右邊,承載兩三百斤問題應(yīng)該不大。
改造出來的樣子就像挎斗摩托車。
林正陽還把樣式畫了出來,詢問能不能幫著找人做,畢竟他們有人脈。
黑市的人看了圖紙后,說他們可以幫著做,報價是不帶自行車只做車斗架子二十塊錢。
林正陽思考了一下,還是向他們下單了。
二十塊錢確實有點貴,但牛車只有四天可用,他需要趕快搞定交通工具,貴是貴了點,讓他們幫著做可以省些麻煩。
于是林正陽交了三塊錢定金后,告知兩天后就可以來拿。
……
林正陽回到上饒村已經(jīng)是下午四點多。
在院子里停好牛車,把牛拴到牲畜棚,然后給牛喂一些草料。
隨后,才把牛車上采購回來的東西一一搬到屋里。
回來的時候林正陽就決定晚上好好整幾個菜,然后給老丈人丈母娘以及幾個大舅哥們,嫂子們做一頓飯。
對于老丈人一家,林正陽現(xiàn)在是打心眼里感激。
所以他這才買了肉,用來感謝老丈人他們,奶糖是給小孩子們的。
家里只有媳婦李素華在,正在房間補衣服,見丈夫回來,臉上笑得特別燦爛。
“今天賣得怎么樣?”
“全部賣完了,除了糧所買明天的米,也在供銷社買了一些東西,三塊錢車斗架的定金,你幫我數(shù)數(shù)還有多少?”說著林正陽把口袋里的錢掏出來拿給李素華數(shù)。
“另外我買了三斤豬肉,今晚給阿爸阿媽他們打打牙祭,畢竟這些天都在家里吃住,擺攤的事還幫了很大的忙,所以想感謝一下。”
李素華撇著嘴,埋怨他花錢大手大腳。
林正陽看在眼里,安慰道:“能花才能賺,再說也花不了多少,如果不是現(xiàn)在只能賣米糕,我還能更掙錢。”
“好了,我去做飯,阿爸他們快下工了。”
回到廚房,林正陽計算著一家人的量,近二十人,可不是輕松的活兒。
院子里種有蔬菜,廚房里還有一些之前收獲的芋頭,可以讓林正陽做一頓好的。
再說農(nóng)村人吃飯沒有那么多講究,不用整個十個八個菜這么豐盛的,簡單一些就行。
他打算把買的三斤豬肉做扣肉,配著芋頭,做芋頭扣肉。
扣肉作為華南地區(qū)的特色美食是深受當(dāng)?shù)厝嗣駳g迎的,是酒席必備菜品。
可惜家里的調(diào)味料有些少,只有生抽,所以他只能多放一些姜蒜和大蔥,去腥調(diào)味。
其他的菜是炒一些時令蔬菜,像紅薯葉和油菜,就是些常見的蔬菜。
主菜芋頭扣肉,配菜是炒蔬菜和蘿卜咸菜,應(yīng)該可以滿足一頓晚餐了。
既然有了決定,林正陽開始動手,先把肉冷水下鍋焯去血水,再把肉撈出來,放油炸豬皮,接著把肉切片等著上鍋蒸。
整個過程林正陽展現(xiàn)了和之前不一樣的面貌,做菜過程一氣呵成,行云流水。
如果讓李素華看到林正陽下廚的過程,一定嚇一跳,她可是知道丈夫就會簡單炒個青菜而已,現(xiàn)在竟然會做芋頭扣肉了。
切好的肉片暫時放到一邊,把芋頭切片后放入油鍋炸熟,撈出來跟肉片疊在一起裝進碗里,澆上調(diào)料后開始上鍋蒸。
蒸上一個小時后就可以出鍋了。
在等待蒸肉的這段時間,丈母娘領(lǐng)著孩子們從外面回來了。
張桂芝看到女婿在廚房忙碌著,有些疑惑。
“阿媽,我買了肉,今晚晚飯我來做。”林正陽看到丈母娘回來后說道。
然后林正陽把昨天在家里拿的大米錢遞給丈母娘,一共10塊錢。
張桂芝拿好錢后,在門口看了一會兒,看到女婿手腳麻利,不太像會搞砸的樣子,就放心了。
李海軍的大兒子李志崗和小兒子李志民對姑丈下廚特別好奇,守在廚房門口盯著看。
“去找你們小姑,她那里有大白兔奶糖,去吧,一人拿兩顆,不能搶弟弟妹妹的。”
林正陽微笑著對孩子們說道。
兩個孩子聽到有大白兔奶糖,立刻撒開了腿跑去找糖了。
一直在廚房折騰到下午六點,飯菜已經(jīng)準(zhǔn)備做好。
這時,院子外突然傳來說話聲音,一聽就知道是老丈人他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