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殺
- 我在秦末騎砍無雙
- 新麓
- 4025字
- 2024-05-15 00:00:02
此時此刻。
陳昭靠坐在一處小丘的大石頭上,眺望著大河對岸的白馬津。
“你是說剛才對岸那些逆賊,有異常舉動?”
黑羔應道:“是啊,不少士卒都聽到了對岸傳來陣陣歡呼,陳庶長,我看他們這是在用疑兵之計,想擾亂我們的心態?!?
自己真想不到那些楚人有什么理由歡呼。
昨天那些逆賊在白馬津撲了個空,然后又遇到伏擊,按理說應該他們正處于士氣低沉的階段。
何況對方派出偷摸渡河的那批兵馬,尚未建功。
那些逆賊究竟有什么事好慶祝的?
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黑羔只覺得對方是在擾亂自己的注意力,好讓自己把精力留在觀測對岸的秦軍身上,疏于防備周圍,最后著了那些渡河兵馬襲擊的道兒。
對于黑羔的分析,陳昭搖了搖頭。
“如果他們想擾亂我們的注意,采用歡呼把我們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反倒容易發現他們原本停泊在河面上的船舟消失,生起防備之心,進而察覺到他們偷摸渡河的事實,或許就直接轉移離開,讓他們計劃再度落空,我要是項梁的話,不會用這么粗淺的辦法。”
黑羔撓了撓頭:“但他們總不能真取得什么勝利了吧,我也沒聽見對岸出現攻殺之聲,而且附近哪還有別的秦軍啊,濮陽那邊調兵過來,也沒有這么快吧?!?
陳昭揉了揉下巴,他暫時還真解答不了這個問題。
按照常理來說,這支楚軍好像真沒有什么取得大勝的機會。
一來是濮陽方面的秦軍正在休整,大概率不會這么快地派兵支援。
二來則是如果章邯決定派兵支援了,那就一定會穩妥為先,派出的部隊不可能被白馬津的楚軍整個吃掉或者打得大敗。
不過戰場上的形勢瞬息萬變,有些情況并非能用“常理”解釋。
畢竟哪有八百騎兵追著十萬人砍的道理?哪有四十萬大軍圍城,結果天上掉隕石的道理?哪有大軍兩次東征,全部被臺風覆滅的道理?
萬一趙高突然抽風,讓胡亥連下十八道詔書,命章邯班師回咸陽,這也說不準呢。
陳昭瞇了瞇眼,看著一隊斥候騎馬疾馳進入營地,立刻站起身來。
黑羔順著他的目光望去,同樣起身:“陳庶長,這隊斥候是我派去東邊的,現在他們趕了回來,估摸是探查到結果了。”
兩人沒有繼續閑談,白馬津的事情缺少必要線索,討論不出來個結果,因此那支渡河楚軍的具體位置,顯然更加值得當下的他們去關注。
他們走下小丘,回到主帳時,正好遇見匆匆前來匯報的斥候伍長,言說自己有發現情況。
為了避免隔墻有耳,將其請入主帳中,陳昭方才說道:“你把觀察到的敵情,仔細地說與我聽,包括對方所在的地點,離我們此地的距離還有對方的人數、裝備,皆莫遺漏。”
“唯?!背夂驊?,邊回憶邊道,“我們接到黑千夫長的命令后,是騎著馬,一路沿河向東走,大概是走了兩三刻鐘的時間,在處淺灘發現那些逆賊正在登陸,因為周圍遮擋較少,我們沒敢靠得太近,就遠遠觀察了半刻鐘,那些逆賊超過千人,而且河面上有船舟,不斷從南岸運送兵馬過來,最后要走的時候,不小心弄出了動靜,導致那些逆賊發現了我們的存在,派人駕著戰車追殺,折了兩個弟兄,我們剩下這幾個是僥幸逃脫。”
黑羔不禁皺眉:“你們讓那些逆賊察覺到了?”
如果那些逆賊沒有覺察,那么己方就占據著絕對的主動權,無論是采取突襲、設伏或者固守,都不失為上佳辦法。
可斥候被發現了的話,對方必然會有警惕,這樣一來,便無法讓他們毫無防備地踏進陷阱。
“無妨?!?
陳昭擺了擺手。
他沖斥候點頭道:“你們這次任務完成的很出色,都可以記入軍功,現在先回去休息吧?!?
待到斥候離開,陳昭的神色依然平靜,他朝黑羔道:“此類意外的出現,并不該怪在他們這些普通士卒身上,在偵查過程中出現意外,屬于偶然事件,但并非不能避免,而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在日常訓練中添加相關教學內容,這就是你我的職責范疇了?!?
黑羔一愣,陳昭所說的這個角度,自己還真沒想過。
于是他摸了摸下巴道:“我以后會在這個方面多注意的,避免再發生這類事情?!?
失去一次先機,在戰場上就要用更多士卒的犧牲來彌補。
陳昭點頭道:“嗯,以后注意即可,不過我們現在要考慮的事情,是該如何應對這些渡河而來的逆賊?!?
從剛才斥候匯報的情況,自己能基本推算出敵軍的情況。
那些人在己方駐地的東邊,也就是大河下游處大概十五到十八里的地方渡河,斥候探查到那些人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一千來人渡河成功,到現在少說又有半個時辰過去,那邊只怕是有超過兩千人成功渡河了。
若是斥候并未失誤,沒有引起那些楚軍的警惕,自己肯定會選擇一處合適的設伏地點,把主力調動過去,一舉將那些楚人打痛打跑。
可對方心生戒備的話,那就不能用這樣的方式了。
畢竟自己在人數上不占優勢,設伏失敗的話,很容易演變為硬碰硬,到時候變成對拼消耗的話,哪怕勝利,對陳昭來說,同樣劃不來。
用手輕叩案牘,陳昭沉聲說道:“黑羔,你去把胡牛、李伯、陳虎他們幾個都喊過來,我有布置要跟他們說?!?
黑羔應唯,起身走出帳去。
想了想,陳昭又側過頭問道:“田仲,不知你是否有領兵作戰的想法?”
“???我?”田仲有些驚愕。
他跟隨陳昭后,一直扮演著“親衛”的角色,統率著少量士卒,主要是在戰場上翼護陳昭,保證他沖陣過程中的安全,完全沒有獨領一軍的機會。
陳昭笑了笑說:“別太驚訝,人總歸是要多多鍛煉,才能成材,你這段時間跟在我身邊,我見你遇事穩重有靜氣,頗有將帥之風,這次我給你們安排的任務都不會很復雜,只要按照規劃完成,然后撤走即可,不必擔心意外。”
自己這段時間因為忙于戰事,沒有時間去找田仲專門交流,但不代表他沒有對田仲進行考察。
在行軍時,在打仗時,甚至在觀測戰場地形時,陳昭都有意識地讓田仲跟在邊上,發現他雖然沒有發表過自己的看法,習慣沉默寡言,但在陳昭說話時一直認真在聽,并非毫不關注軍略方面的內容。
因此現在有了機會,陳昭不吝嗇于給予田仲一個機會,如果對方在軍事上真有才華,未來自己即可提拔重用。
田仲思索片刻,然后說道:“那我試試吧?!?
待他應答沒多久,黑羔亦是帶著胡牛等人來到帳中。
等所有人坐定,陳昭在案牘上展開一幅絲帛地圖,開始給他們各自安排任務。
……
“稟宋公,我軍已經全部渡河完畢,除渡河過程中不幸落水兩人,余者皆已抵達南岸,共計五千三百九十八人?!?
聽著副將的匯報,宋義滿意地點了點頭。
自己隨軍離開楚地都快半年了,這還是第一次切切實實地掌握軍權。
而這份權力,則是他爭來的。
昨天項梁指揮的渡河出現嚴重失誤,導致楚軍士卒蒙受大量損失,這讓宋義是找到了把柄。
他再靠著之前在濮陽城外、在葭密縣郊的諫言皆未被采納,最后導致不良后果的理由,重新獻上夜間航船,繞路渡河此策,并且強烈要求項梁采納。
當時正焦頭爛額的項梁,無奈向宋義妥協,撥給了他五千四百人,讓他統率著去執行該策略。
而項梁之所以同意,是因為在他看來,靠著夜間航船繞路偷襲,只能說是有成功的機會,但如果出現意外的話,渡河的那些士卒恐怕都難能回到南岸。
宋義同樣清楚項梁的想法。
如果自己失敗,小命大概率都要丟到北岸,就算順利回去,以后只要項梁活著,項氏掌權,恐怕自己就不會再有掌軍權的機會。
不過他覺得自己怎么可能會輸。
自己在軍隊數量上占據著優勢,而且又是出其不意地渡河……
想到這里,宋義問道:“剛才那邊惹出動靜的,找出來他們是什么人了嗎?”
副將回道:“稟宋公,那些人似乎不是附近的獵戶,而是秦人的斥候?!?
“秦人的斥候?”宋義皺眉,“荒唐,我們隱秘渡河,往南走了至少十五里路,這邊怎么會有秦人的斥候存在?莫非他們有天眼不成?”
副將期期艾艾道:“可……可是我們射殺了兩人,查看,查看了他們的裝束,確實是秦軍的裝束。”
宋義這才重視起來,瞇眼道:“莫非我們的行蹤已被那些秦人給察覺了不成?”
“或許是秦軍一直往這個方向設有斥候巡視,恰好遇見了我們在這登陸?!备睂]敢直接說是宋義的計策被識破,畢竟他看得出來,宋義對自己的設想非常得意。
“那算他們是瞎貓碰死耗子了。”宋義撇了撇嘴,但隨即又掛上自得的笑容,“可我軍兵馬是他們的一倍,況且南岸又無城可守,直接橫推過去即可,不用擔心太多?!?
“唯?!备睂馈?
宋義昂起頭來:“傳我指令,全軍向西進軍,注意警戒周圍情況,防止秦軍偷襲?!?
隨著他的命令下達,楚軍很快列好行軍的陣型,開始行動起來。
……
雖然楚軍計劃是偷襲陳昭部,但因為之前的“斥候事件”,讓他們是心存提防,因此行軍速度并不算快。
一刻鐘過去,他們才走出不到三里路。
宋義倒沒有覺得這個速度有什么不對,在他看來,哪怕晚一點到,剛好可以趁秦軍吃晚飯的時間發動襲擊。
他望見道旁的密林,哈哈大笑出聲。
副將見狀問道:“宋公何故發笑?”
宋義指著道旁密林道:“我笑那秦人無謀,秦將少智,他們如果真從斥候那提前得到我們要來的消息,何不在此地的密林中設伏,然后突然殺出,來一個……”
他話音尚未落下,就是一支箭矢破空而來。
瞬間,密林中突然冒出兩三百道穿著甲胄的秦卒,顯然他們之前是趴在灌叢中,現在暴起發難。
“風,風,大風!”
隨著秦兵的吼叫,他們手挽長弓,數百支長箭拋射入楚軍陣中。
電光火石之間,秦軍以極快速度,發起了三輪拋射,然后沒有絲毫猶豫,就收起長弓,鉆入密林深處,選擇直接撤退。
在這樣的情況下,楚軍想要進入密林,繼續追殺,顯然不是個好主意。
大概半刻鐘后。
“宋公,秦人這次襲擊,造成我們兩百余名士卒負傷,陣亡了三十二人?!备睂⑿⌒囊硪淼赝怂瘟x一眼,再匯報了傷亡情況。
秦軍的這次襲擊,強度確實不算很高。
畢竟箭矢拋射,本來就很難有準頭,無法做到精準鎖敵。
只是楚軍列陣而行,外加趕路的緣故,士卒幾乎沒有穿著甲胄,于是三輪拋射的箭矢落下,那些來不及用盾牌遮擋的楚卒,自然就遭了殃。
宋義咬著牙道:“無妨,小小損失,不足掛齒,傳我命令,繼續前進?!?
“唯?!备睂?。
……
受到打擊后的楚軍,再度重振旗鼓,繼續前進。
只不過那些負傷士卒在陣中的叫疼聲,擾得讓人有些心煩意亂。
眾人走到一處小丘下時,宋義再度哈哈大笑出聲。
副將有些震驚地望向他問道:“敢問宋公又為何發笑?”
宋義指著小丘,面帶不屑道:“之前那些秦人在密林中埋伏,實在屬于下策,對我們只造成了些許微不足道的打擊,要是他們派出一支軍隊,埋伏在這山丘之中,等我們過到一半的時候殺出,那豈不是……”
“風,風,大風!”山丘后,突然響起了秦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