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酒徒
  • 劉以鬯著 梅子編
  • 1367字
  • 2024-04-24 14:35:37

編者的話

梅子

《酒徒》“寫一個因處于這個苦悶時代而心智不十分平衡的知識分子怎樣用自我虐待的方式去求取繼續生存”(見《序》),是香港作家劉以鬯先生名聞遐邇的代表作之一。一九六二年十月十八日起連載于香港《星島晚報》副刊,翌年三月三十日全文刊完。隨后,香港海濱圖書公司馮若行先生向作者表示,愿意為它出版單行本;同年十月,《酒徒》最初的圖書版本在香港問世。

一九七九年三月和一九八五年九月,臺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和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先后首次在兩地重排印行。

此外,一九九三年四月和二〇〇三年七月,另有香港的金石圖書貿易有限公司版和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版(作者修訂版)分別重排印行;二〇〇〇年七月,有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重排版印行;二〇一五年十月,有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行人股份有限公司)重排加注版印行。這個加注版有《新版前記》和《序》:前者沿用二〇〇三年獲益版的《〈酒徒〉新版序》,并在文末加寫一段話如下:“二〇一五年八月,黃勁輝導演拍攝我的紀錄片《1918》接近尾聲,片長約兩個小時。全賴他四方籌募資金,制作長達六年,十分嚴謹。電影在臺灣公映前,行人出版社支持《酒徒》在臺灣再度出版,并提供嚴謹注釋,希望讓臺灣讀者更容易理解一九七〇年代的香港作品。注解審訂得到香港學者蕭欣浩、宋子江等義務協助,我衷心感謝他們的幫助。”后者重用一九六三年《酒徒》香港海濱圖書公司的《序》。

《酒徒》各種中文版于各地多次再版的現象,在香港小說出版史上實屬罕見。

二〇一四年《酒徒》由韓國學者、釜山大學中文系金惠俊教授譯成韓文,并于韓國京畿道坡州市創評出版社付梓。

《酒徒》出版后,評論家或譽之為“一部具有創意的小說”,“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自‘五四’以來,穆時英以后,心理小說上的一次新的轉機,一種大膽的嘗試,一個創新的實驗”;或歸之為“文人小說”;或指之為“一本關于小說的小說”[1]……再次彰顯了它的與眾不同。一九九九年,《酒徒》入選《亞洲周刊》舉辦的“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二〇〇〇年,又入選《香港筆薈》舉辦的“二十世紀香港小說經典名著百強”。要欣賞或研究香港現代長篇小說的成就,不能避開或忽略這部經典。為了讓內地廣大讀者更方便閱讀,二〇一八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作者商定出版了這部小說的簡注本,正文采用的是二〇〇三年七月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推出的作者修訂版。其中有些詞語需要說明,還有部分外國人、地、書、電影的名稱與內地通用譯法有異,編者與出版社編輯特提供嚴謹注釋,掃除了閱讀的障礙。

本次出版的《酒徒》,除保留二〇一八年簡注本的注釋外,正文采用的是一九六三年十月香港海濱圖書公司的初版本。編者在此基礎上,改正了一些手民之誤,規范了一些標點,對于作者本人、香港本地和特定時代的習慣用語、字詞用法,以及量詞、象聲詞、外文譯名等未作改動,最大限度保留了原作風貌。本版還增加了作者手跡照、相片;在小說正文后附錄一篇作者一九九三年的發言稿《我為什么寫〈酒徒〉》和五篇評論的節錄或全文,希望有助于讀者的深入閱讀和欣賞。關于《酒徒》的評論很多,迄今每年都有新作,其中也不乏新意,編者只列出《酒徒》問世后二十五年間部分評論的見解,時間和篇幅有限,自然談不上求全,僅在舉隅而已。

二〇一五年二月九日初稿

二〇二三年九月二十八日定稿于香港


[1] 以上引文分別見于附錄中振明、黃維樑、梁秉鈞的文字。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瓦房店市| 旬阳县| 永嘉县| 报价| 万安县| 彰化县| 蓬安县| 维西| 荆州市| 肃宁县| 洞口县| 牟定县| 偃师市| 宾川县| 包头市| 封开县| 沂水县| 怀柔区| 武宣县| 都兰县| 嘉定区| 西峡县| 宜良县| 景洪市| 柞水县| 历史| 天峻县| 遵义县| 横山县| 宜君县| 健康| 邓州市| 屏南县| 林西县| 攀枝花市| 汉阴县| 隆回县| 安图县| 三河市| 小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