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成本與收益

是獲得100歐元,還是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這個抉擇恰恰體現(xiàn)了利他主義和道德行為的一貫特點,即:平衡“一件好事”的收益和相應的成本。這個平衡適用于所有與道德有關(guān)的行為。

但“收益”和“成本”指什么呢?行為經(jīng)濟學家假設人們在做決定時,會將一個行動方案的收益和成本進行比較,兩相權(quán)衡,再決定最終的選擇。他們希望以這個假設來解釋人們的行為方式,了解在各種不同的行動方案中,人們?yōu)槭裁磿x擇其中某個特定的方案。以租度假公寓為例,消費者需要權(quán)衡租公寓的預期收益和成本;購買電影票或巧克力,也是如此。在前一種情況下,他需要在谷歌上搜索好一陣子,做決定的時間也相應較長;而在后一種情況下,往往幾秒內(nèi)就能做出決定。但不管做決定所花費的時間長還是短,兩者的機制本質(zhì)上是一樣的。大多數(shù)日常消費的決定主要與我們自己的收益和成本相關(guān)。

還有一些行為是受利他主義或道德意識支配的,這一類行為還有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抉擇依據(jù):別人或其他生命體的收益。一種利他行為不僅使行為者本人受益——比如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最重要的是,這種行為還能使他人受益。3例如幫助殘疾人過馬路,或站出來為受政治迫害的人爭取權(quán)利,或努力幫助難民融入德國社會,這些行為的目的就是通過幫助他人來做好事。由此可見,道德行為或利他主義行為在根本上與消費決策或度假決策不同,后兩者的受益人是行動者本人,類似的情況還有看戲劇、買手機,或為了健康去慢跑,這些行為都是為自己的利益服務。人們做這些事是為了增加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增加別人的收益。

由于道德行為(即親社會行為)會對其他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產(chǎn)生影響,我們也把道德行為的結(jié)果稱為外部效應。因此,從技術(shù)上講,解除某人的病痛或拯救某人的生命,就算是施加了一個“積極外部效應”。比如現(xiàn)在,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全人類生存環(huán)境受到威脅,如果某人出于環(huán)保的目的放棄駕車而騎自行車上班,他就算是對全人類施加了“積極外部效應”。另一方面,當一個人給另一個生命體造成痛苦或傷害時,我們就說這是施加了“消極外部效應”。因此,做好事的收益是由積極外部效應的程度來衡量的;不道德的舉動,則是由消極外部效應的程度來衡量的。

在利他主義行為或道德行為語境下談論“外部效應”,即一個人的行為對他人產(chǎn)生的積極或消極影響,往往有必要首先界定外部效應,而且應該結(jié)合具體情況來下定義。之所以強調(diào)結(jié)合具體情況,是因為很多事情的對錯很難在廣泛認知中享有普遍共識。以墮胎為例,一名婦女(或一對夫婦共同)決定是否生下肚子里的孩子,在我們當中的很多人看來是理所當然的,但同時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殘忍惡毒的,單單是萌生了這種想法都非常可惡。比如在德國,醫(yī)生是否可以針對自己實施墮胎這件事進行宣傳或單單是對外提及,都是人們爭論已久的問題。有些人認為這是合法的,有些人則持相反觀點。在美國,許多人譴責墮胎,認為這是謀殺,但同時他們又支持無限制持有槍支(事實證明,持有槍支甚至比恐怖主義造成的受害者還多)。同樣,也有另一部分人反對公民持有槍支。再談談肉制品消費:對一些人來說,飼養(yǎng)動物,然后將其作為食物吃掉,這個想法簡直是場道德的噩夢;而另一些人則不以為然,甚至都不認為這個問題與倫理道德沾邊兒。在一些具體情況下,世人往往不可能就“道德正確”的行為達成共識。因此,在我看來,要想客觀定義道德正確的行為既不可能,也不恰當。

我們不如在下文中仍保留抽象的工作定義,根據(jù)該定義,道德行為或利他行為是根據(jù)外部效應來衡量的。這與哲學中的最低限度共識一致。根據(jù)最低限度共識,出于低級別的動機故意取笑或傷害他人是不道德的。反之,使他人獲得收益是道德的。4對于我書中所描述的情況,至少“故意”“傷害”,以及“收益”這幾個關(guān)鍵詞的含義是具有廣泛共識的,那么對于道德行為或利他行為就有相應的標準。例如,在“拯救者研究”實驗中,這個善舉的收益是什么,在我看來不言而喻。拯救人的生命是一種道德行為,這個觀點也毋庸置疑。被試通過拯救生命來實施道德行為,以此使他人獲得收益,產(chǎn)生了積極外部效應,這便是被試的收益。在下面幾章所描述的實驗中,每個被試的收益也都顯而易見。

那么成本又是指什么呢?每一種道德行為或利他行為都與行動者的成本有關(guān)。以“拯救者研究”為例,道德行為的成本表現(xiàn)為被試放棄的金錢數(shù)目,拯救生命要花費100歐元。成本,就是一個人為了做一件好事而自愿做出的任何犧牲。為一個善意的目的捐款時,成本就是從賬戶上轉(zhuǎn)給某個組織的金額。而有一些行為的成本,則是行動者本人所花費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像參與志愿者工作(如擔任消防志愿者)、探訪老人和病人、輔導家庭作業(yè)或者致力于幼兒教育、保護氣候、參加街頭慶祝活動或足球俱樂部等等。因為投入這些活動之后,行動者就沒有時間、精力和注意力去做其他也許主觀上更讓人愉快的事情了。

因此,這里的成本,指的不是出錢造成的直接成本,而是放棄一些可以給人帶來更大快樂的活動。試想一下,如果不去埃納阿姨家整理醫(yī)療賬單,我就可以和朋友們坐在啤酒花園里喝小酒。如果不去給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補習功課,我就可以在露天游泳池里安閑自在地一邊聽著美妙的音樂,一邊曬出健康黝黑的皮膚。如果我挺身而出幫助有軌電車上被侮辱或被歧視的人,也會產(chǎn)生成本,因為為他人強出頭可能是不愉快甚至危險的。當我決定購票乘車(即便我知道不會有人來查票),或在超市結(jié)賬時歸還多找的零錢,抑或放棄領(lǐng)取實際上無權(quán)領(lǐng)取的國家福利時,我仍然會付出成本。如果為了環(huán)保,不開車、不吃肉,不去馬略卡島旅行,我也有成本,因為這些都是我非常喜歡做的事,這些事對我來說是愉快的,并且可以增加我的收益。

綜上所述,道德行為的選擇總是涉及積極外部效應和自身收益,這兩者之間往往存在根本性的目標沖突。我們在權(quán)衡是否進行道德視角所期待的行為時,會結(jié)合該行為帶來的不便和壞處來思考。這種目標的沖突,盡管看起來很簡單,卻是以下這個問題的核心所在:為什么沒有人能永遠做一個“好人”,為什么我們不能自動遵循被普遍接受的道德觀念?——只是因為,它很“昂貴”。

幾年前,德國“難民危機”形勢異常嚴峻,在一次學術(shù)會議的間隙我與一位奧地利高官進行了交談,我們討論了接收難民的問題。對于如何評價這個問題,該高官反復強調(diào),大量難民涌入會給接收國帶來巨大的成本,基于此,她不能同意自己的國家接收難民。這種想法根本不對,我反駁道,如她所講,如果我們向難民提供庇護或?qū)⑷藱?quán)作為行動的標準,的確會產(chǎn)生相當大的成本,但這不正是人性和利他主義的本質(zhì)嗎?嫌利他主義太貴?這是那些極度自私之人的想法,他們從來不愿意付出代價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她聽罷,惱怒地瞪著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永仁县| 呼图壁县| 上饶市| 黑龙江省| 贵定县| 晋江市| 文安县| 巴南区| 怀安县| 凉城县| 商水县| 太谷县| 霍林郭勒市| 肃北| 乐清市| 凌海市| 道孚县| 电白县| 运城市| 镇远县| 库车县| 株洲市| 兴文县| 岑巩县| 乌鲁木齐市| 鸡东县| 安陆市| 兴隆县| 嫩江县| 宜黄县| 永德县| 三都| 科尔| 六枝特区| 灵丘县| 杭州市| 白山市| 广水市| 措美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