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包袱齋
- 摸寶
- 撿漏
- 3295字
- 2013-10-23 07:32:02
沈文信與假洋鬼子韋娟娟分道揚鑣之后,便漫無目的地游走在市區內,也許是很久沒逛龍城的街道,亦或者這些年市政建設方面極為快速,使得龍城的大部分的街道變化很大,不知怎么的,沈文信頓時迷路了。
“果然我的方向感也不是很好……”沈文信自嘲不已,將錯就錯,穿插在不知名的巷子里面,不一會兒進入了類似于花鳥市場的地方,也不知道這里是什么街的市場,人流量還是不錯的。
除了花卉、寵物之外,這個市場內部還有許多的跳蚤市場,也就是家里面不用的東西,拿到這里來交換自己有用的,或者出售。
沈文信也覺得奇怪,怎么胡亂閑逛都會來到淘寶勝地花鳥市場哩,這里的人三教九流,流通的物件品種繁多,有老物存在的可能性極大。
在跳蚤市場這個區域,沈文信仔細挑選舊物,一圈下來大多是十多年或者幾十年的老物,比如什么解放后至開革開放那個時期的東西,大多表現的是“戰斗狀態”,還有小人畫、紙幣、淘汰的家電之類的,但是不無法引起寶箱出現,這說明老物的年限和價值有一個標準,至少無法達到上萬的規格,也許無法評定為九品吧。
當然這只是沈文信的猜測,東西都不錯,還是具備收藏價值的,那段時期的文物,再過個一百來年,價值就會水漲船高了。
不過卻不入沈文信的法眼,略帶失望地準備離開跳蚤區。
正在這個時候,沈文信看到一個大概和其同齡,穿了一身阿迪王,這個名牌證明了國人山寨的能力突破了天際!可見此人的經濟情況并不是太好,也許是剛畢業的大學生也說不定。
只見他跟一個年紀大概三十好幾的人商談著什么,那個人懷里面包著一件東西,拿出來之后,年輕人把玩一陣,點了點頭,便交還給了他,然后說了一堆什么話,沈文信距離的不是很遠,但是因為周圍的環境比較噪雜,所以并沒有聽到他們說什么。
瞥了一眼,發現這個物件應該是一個盤子,色彩很鮮亮,估摸著是粉彩盤吧?沒有摸過也不知道到底怎么樣。
打算過去接觸一下,沈文信上前問道:“請問兩位老兄,這盤子你們在交易?能不能讓我看看?!?
楊宇是這個地頭的包袱齋,花鳥市場里面也有一些古玩店,所以他都會在外圍尋找一些賣主,把這些人介紹過去,從而按照交易價格,獲取百分之五左右的報酬。
高中畢業之后,便專門從事包袱齋的工作,閑著的時候則去工地打工,養活自己倒沒問題,接觸了古玩四五年的時間,具備了一定的鑒賞知識,而且還在一家古玩店做過一年左右的伙計,跟老師傅學了不少的知識,在瓷器方面的造詣頗高。
知道這個東西是個老的,便身旁的寶主說道:“既然有老板要看看,反正您也是要轉讓的,就讓他玩玩唄?!?
“好吧,這是家里面留下來的,您掌掌眼?!?
沈文信接過盤子之后,第一感官是很艷麗,按照記憶上的資料看,不會是國內出產的瓷器,那么又保持了傳統的一些風格,上面繪畫了不少的假洋鬼子,看來西化比較嚴重。
而最為主要的是寶箱并沒有出現,這說明這個瓷器達不到九品的價值,沈文信把玩了一陣,便說道:“有一眼,東西不錯?!?
說完就把盤子還給了寶主,意思很明確,東西的藝術價值還不錯,可能是高仿之類的,出于對“摸寶”信任,沈文信主觀的認為這個盤子是一個仿品,當然不排除是一個價值不高,年限不久的老物。
“兄弟,這個盤子你看底部,寫了‘大冢’兩個漢字,從畫片和風格上說是‘伊萬里燒’粉彩盤子,時間上應該是侵華時期的,當時遺留下的這類器物很多,價格在五六千左右吧?!?
一番分析頭頭是道,不免讓沈文信對他刮目相看,如果有十品的話,那么這個盤子肯定也會出現寶箱,只是這種物件盡管有收藏價值,升值的潛力不會太大,不是沈文信的菜。
既然物件沈文信無意購買,也沒理由在這方面糾纏,對于瓷器的鑒賞知識,沈文信并不是很高明,知識有摸寶之后的主觀印證,結合網絡和鑒寶的書籍,給出的一些比較可信的說法,如果說無法有這個條件的話,單純搜羅記憶,沈文信無法準確說出藏品的來歷也不足為奇。
不過沈文信卻對這個包袱齋有了興趣,古玩店開業在即,多一個人多一份保障,老道的鑒定師傅要價不僅高且被龍城老資歷的古玩店買斷了,因此要找一個靠譜的掌柜坐鎮,還是很難的,自己尋找人才和員工是當務之急的,碰到了有眼力價的包袱齋,沈文信怎么能夠錯過呢?
“不知朋友你貴姓???我對瓷器方面不是太在行,看不準并不奇怪,買賣不在仁義在嘛,如果可以的話,我也去跟你去附近的古玩店看看。”
“好啊,看你的樣子是剛入行的吧?古玩講究的經驗,這類的盤子我這幾年都看過幾十個了,老舊我一眼一個準,我叫楊宇,是這個市場的包袱齋?!?
沈文信主動伸出了手,兩人禮儀地握手之后,沈文信說道:“我叫沈文信?!?
“哦,沈文信啊,和最近崛起的一個撿漏好手同名同姓哦。”楊宇也不在意,覺得此人肯定不具備龍城收藏界炒的火熱的沈文信,他可是撿了兩個大寶貝啊,唐代的青銅缽、明代的象牙筆筒,轉讓給了軒名古玩店老板丁立名,不消多時就傳開了,當然丁立名沒有把最近沈文信撿到的手稿、硯臺泄露出去,不過這上百萬的交易,也著實讓許多幻想撿漏的圈內人心癢難耐。
“是這樣啊?!鄙蛭男判α诵?,跟著兩人前往了附近的古玩店,他一直全程觀看了交易的過程,最終以六千成交,皆大歡喜的局面,而楊宇也獲得了相應的報酬,三百的中介費。
出了古玩店的門口,沈文信略微好奇地道:“一次交易你就得了三百,比在工地打工賺得多了啊,每天能成交幾次啊?”
“你說笑了,包袱齋這一行競爭還是蠻大的,我剛入行的時候一個月都沒一單生意,最近也只是成交了這一單而已,你也知道很多人會選擇直接去古玩店,所以我們必須先下手為強,尋找客戶,必要的鑒定知識也要具備的,不然拿個假的去古玩店,不僅會浪費時間,還會使得喪失信譽……”
楊宇說的時候滿含辛酸,不過如今的他至少能夠養活自己了,過得也不是太差,與底層的包袱齋相比,他已經算很好了。
“那么你想過找一份穩定的職業?”
“實話說吧,我只讀過高中,連畢業文憑都沒,待遇高的工作,前提條件都是大學以上的學歷,與我根本無緣,我以前也在古玩店做過,可是學徒的工資太低了,又什么都要做,所以才來做包袱齋,誰不想生活好一點啊,可是都要有機遇啊!”楊宇的家在農村,到城市打工已經很多年了,也沒積累多少的錢,要衣錦還鄉只是一句空話罷了。
楊宇也不知道了,看到沈文信與他同齡,不像是壞人,便不知覺地說了一些自己的私事。
“如果是這樣的話,最近我要開一間古玩店,想請你工作,有這方面的興趣?待遇方面,每月底薪兩千,加上收回來的寶貝獎金提成百分之五,如果干得好,底薪會有增加,獎金也是?!鄙蛭男帕私饬藯钣畹幕厩闆r之后,覺得他應該是這方面的人才,做了這么多年的包袱齋又在古玩店做過,基本的流程、規矩都懂,如今的沈文信缺少的就是這種混跡古玩多年的人。
丁立名介紹的包袱齋和鏟地皮的人,都是一些成名人士,在龍城本地名聲不小,排場自然很大,要和他們建立聯系,還需要拉下臉皮來,不可能收入麾下。
而楊宇則是新生力的包袱齋,也許過些年會成氣候,如今還是停留在溫飽線上,如果這個時候拉他一把,楊宇肯定會努力工作的,這一點沈文信很清楚。
他要的是核心的員工,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類型的,人少不要緊,最主要的可靠。
“你,你真的是最近崛起的沈文信?怎么,怎么連‘伊萬里燒’都鑒定不出來?不會是騙我的吧?”
“哈哈,楊兄弟,如果我說看不上那個盤子,故意不說,你信嗎?既然我都撿了上百萬的漏,幾千塊得東西看得上眼?”
“這倒也是……”
“如果你還不相信,那我帶你去位于步行街金魚巷的店鋪瞧一瞧吧,最近還在裝修呢。”沈文信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怎么樣了,包里面還拿著早上書寫的“摸寶行”三個字,隨帶看看易小軍有做匾額這類的門路不。
“好?!睏钣顚嵲谟悬c疑惑,這人年紀不大和自己差不多,運氣怎么這么好?而且還要開古玩店了,位置還是這么好的地段,楊宇頓時覺得可能遇上貴人了,心情激動的無以復加。
能跟收藏界的名人一起工作,對他的古玩經驗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助力。
最為主要的是,這個待遇實在太優厚了,古玩店的學徒級別,哪里有什么底薪,無非只是包吃包住,忙碌了一個月,至多拿個一千左右,還什么都要干,重活、累活、臟活,都是學徒的職責。
這個提成也極其人性化,提到了楊宇的工作積極性,類似于包袱齋中介的費用,如果在其手上成就了一件百萬開外的古董,那么他就可以得到五萬的獎金啊!想想都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