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1月 以身作則(這是特別有用的方法)

1月1日 有一個小家伙跟隨著你

1939年,也就是約翰·伍登受聘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男子籃球隊教練的9年前,一位朋友寄給他一幅畫,上面附有一首詩,以此慶祝他第一個兒子出生。這幅畫中,一個男人在沙灘上漫步,他的兒子在他身后跑著,跟著他的腳印在沙灘上玩耍。伍登把這幅畫掛在家里,以便每天都能看到它。他把這首詩背了下來,并經常為朋友吟誦它。這首詩的內容如下:

我想成為一個謹慎的人,

因為有一個小家伙跟隨著我。

我不敢踏入歧途,

我怕他同我走上一樣的路。

我不曾逃過他的眼睛,

他會嘗試看到我做的任何事。

他說他要成為像我一樣的人,

那個小家伙他跟隨著我……

你不必像伍登那樣把整首詩背下來,但你最好銘記它的寓意。你的孩子正跟隨著你,你的一舉一動他們都看在眼里。如果你誤入歧途,他們也將走上同樣的道路。

1月2日 絕不要讓他們看到這樣的你

只有在能夠樹立一個榜樣的意義上,我才認為自己是一個哲學家。

——弗里德里希·尼采

在古羅馬哲學家塞涅卡的名作《論憤怒》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很小就住到柏拉圖家里,跟隨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學習。一次男孩回家看望父母,目睹了父親朝某人發脾氣并大喊大叫。這種暴力的宣泄令他感到驚訝,他帶著孩童本能的天真無邪說道:“我在柏拉圖那里從來沒見過有人這樣做。”

無論我們在孩子面前有怎樣的言行——尤其是在家里或非公開場合——他們都會認為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如果我們對愛人無禮或刻薄,他們會認為這是一種對待所愛之人的合理方式。如果我們感到焦慮不安或憂心忡忡,他們會認為世界是一個可怕的地方。如果我們有不道德的行為或憤世嫉俗,他們也會開始欺騙和撒謊。

1月3日 他們的錯就是你的錯

不要擔心孩子們從不聽你的話,你要擔心的是他們一直在看著你。

——弗里德里希·尼采

你的孩子會令你抓狂。他們可能會戳到你的痛處,可能會無休止地提問,可能會模仿你。

“我深深地愛著他,因為我知道他的缺點同樣也是我的缺點,”著名作家約翰·斯坦貝克提及他兒子時寫道,“我知道他的痛苦和恐慌源自何處。”

我們的孩子身上既有我們的優點,也有我們的缺點。正是這一點使育兒過程成為一次絕佳的機會來幫助他們盡可能成為最好的自己。其中一個方法是,幫助他們在所有好的方面變得像我們,同時幫助他們在所有不好的地方變得不像我們。

如果我們不誠實或不夠自制,那么便很難達到上述兩個方面的平衡。我們應該盡力做到最好,這是我們的機會,我們的機遇。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們,激勵他們,幫助他們克服也許我們自己都無法克服的缺點。抓住這第二次機會——給予他們我們沒有得到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一次理解孩子的機會。

1月4日 向孩子展示自制力

1952年,瑪格麗特·撒切爾的父親被迫離開政壇,對手政黨在選舉中贏得了多數支持。撒切爾的父親很沮喪,也很痛苦。他本可以任由這些情緒左右他的反應,但他沒有。

相反,撒切爾的父親發表了一則非常克制且不失尊嚴的聲明:“從我光榮地站在這個講臺,到現在已經將近9年了,現在,我相信我可以光榮地走下這個講臺。”隨后,他補充道:“雖然我跌倒了,但我仍會站起來。我想告訴大家,參與其中是我的榮幸,轉身離開也同樣是我的榮幸。”

可以說,撒切爾的父親向他的女兒展示了如何優雅地輸掉比賽。但遠不止于此,他還用行動告訴了女兒:外部條件并不能掌控我們,我們要做的是正確應對它們。他向她展示了如何承受苦難、如何永不放棄自己的風度和自制力。這些都是撒切爾夫人在她波瀾起伏的一生中,作為一名公職人員、一位首相和一位母親,享用不盡的寶貴經驗。

你的孩子也需要這些,所以要做給他們看。身體力行,而不僅是停留在言語層面。在你受欺負并真的感受到傷害的時候,用你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不論在什么時候,你個人的行為準則都很重要。

1月5日 選擇哪一個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在他的百老匯演出上,講述了擺在所有父母面前的選擇:

我們或是孩子們生活中的幽靈,或是他們的先輩。我們或將自己的錯誤、負擔置于他們身上、糾纏著他們,但也可幫助他們放下這些舊的負擔,幫助他們擺脫我們錯誤行為的枷鎖。作為先輩,我們同他們并肩而行,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并發掘他們的卓越之處。

你會成為孩子們的幽靈,還是先輩?你會糾纏他們,還是引導他們?你會咒罵他們,還是激勵他們?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明白我們應該選擇哪個答案,就像布魯斯的不完美的父親所做的那樣。但是我們的幽靈,來自我們父母的枷鎖,會始終如影隨形。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要多讀好書,讓自己變強大。這就是為什么晚上睡覺前,我們要與愛人交流養育孩子的經驗與痛苦。要把惡魔帶到陽光下,并驅除它們。這就是為什么當我們抱著孩子時,我們會暗下決心,要做得更好,更加努力,不讓孩子重蹈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覆轍。

這并不是容易的事。我們只是人類,并不完美,但我們要一直嘗試。我們要成為孩子的先輩——一個可以指導并激勵他們前行的親人,而不是一個永遠糾纏在他們人生的幽靈。

1月6日 把孩子的照片掛在墻上

有一位很勵志的總統,他曾經是一個小人物。后來,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取了大量財富,然后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但他不希望被歌頌或被簇擁為典范,他曾在總統就職演說中呼吁:“我真的不希望我的照片出現在你們的辦公室里,因為總統并不是一個偶像,或是一幅肖像。”他說:“我希望你們掛上孩子的照片,在做出決定時就看看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從這個例子中受到啟發。正如這位總統所說,我們不需要把英雄的照片掛在墻上。相反,我們應該掛上我們孩子的照片,并努力使他們感到自豪。在我們必須為孩子和家庭的未來做出艱難決定時,這些照片會鼓舞我們,振奮我們的精神。

我們要明白,正是我們的孩子在促使我們做正確的事情,因為他們始終在看著我們。

1月7日 家庭就是他們的學校

人們總是強調,教育始于家庭,但常被遺忘的是,道德也始于家庭。

——路易斯·拉穆爾

你可能經常告訴孩子,要做個好人,要誠實熱心、遵紀守法,要關心他人、善待他人。

你說了這些,但你做了什么?

你不能嘴上說著關愛他人,卻因為害怕遲到就超速闖紅燈。你不能告訴你的孩子誠實很重要,然后就通過撒謊逃避罰單。你要思考什么對你來說更重要,是逃過一次罰款還是堅持正確的價值觀?任何情況下你都要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尤其是在你的孩子看著你的時候。為了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是否教給了孩子錯誤的做法,破壞了你試圖灌輸給他們的價值觀?

孩子就坐在你身后,他們以你為榜樣,汲取經驗與教訓,這些將會以最微小卻最具影響力的方式塑造著他們,小到他們將擁有怎樣的駕駛習慣,大到他們將擁有怎樣的品格。即使你走遍世界,他們也始終觀察著你。你違反交通規則時,他們在看著你。你撒謊、言行不一時,他們也在看著你。

家庭就是孩子的學校。你的汽車就是課堂,你和媽媽就是教師。你教導他們一些準則,那么就請成為遵守那些準則的榜樣吧。

1月8日 你如何踐行你的價值觀

1933年4月1日,德國納粹掌權后不久,對所有的猶太企業實行抵制。這只是迫害之初,日后還會有許多類似的事。有太多的德國父母曾告訴他們的孩子要做正確的事情,但那時也接受了納粹的做法。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比如,迪特里希·伯恩霍費爾99歲的祖母。那天,她出門購物,并不理會納粹對猶太企業的管理規定。她無視并閃躲著駐扎在商店門前的納粹軍隊,想去哪買,就去哪買。祖母“毅然走過納粹暴徒”,在伯恩霍費爾家族成員的心中,她是“他們所追尋信奉的價值觀的典范”。

后來,這種精神延續到迪特里希身上。10年后,他因策劃暗殺希特勒而丟了性命。他是一位牧師,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逃離德國,到倫敦或美國過上和平且自由的日子,但他還是選擇留下來。祖母作為一個榜樣引導著他,用行動告訴他如何踐行自己的價值觀。

對我們的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將來無論遇到大事還是小事,我們都應像迪特里希的祖母一樣引導著自己的孩子。

1月9日 保護這項偉大的發明

作家、教育家、文化評論家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失》一書中指出,“童年”其實是一種社會概念。生理特征并不能區分一個人是不是兒童。我們所理解的“童年”概念其實存在還不到400年。波茲曼寫道,“童年概念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個偉大發明”,它提供了一個安全空間,讓兒童能夠自由發展、學習、玩耍、探索和發現。

與其他發明一樣,“童年”也會消失。如何消失——當“成年”概念消失的時候。“童年”既是一種社會概念,也是一種心理狀態。當“成年”的特征是成熟、責任感、文化素養、批判性思維時,“童年”便也獲得了對應的內涵。而當長篇文字讀寫素養等成人能力下降時,“成年”與“童年”的差距就會縮小,界限就會模糊,進而消失。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保護這項偉大的發明。我們應該擴大“童年”與“成年”的差異。讓孩子就是孩子……并確保自己是一個成年人。要做一個領導者。要有責任感。要做一個榜樣,成為孩子學習的楷模。要讓他們看到你在讀一本他們還無法讀懂的書。讓他們聽到一些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的深奧對話。讓他們看到你在工作、流汗、做出貢獻。

讓孩子們看到一個真正的成年人——一個他們不僅仰望而且期待成為的成年人。

1月10日 你就是孩子的老師

榜樣不是影響他人的主要因素,而是唯一因素。

——阿爾伯特·史懷哲

談及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及所有其他跟隨他學習的先哲都表示,“我們從蘇格拉底的品格中比從他的言語中獲益更多”。同樣,最早的兩個斯多葛學派的哲學家芝諾和克里安西斯也是師生關系。塞涅卡曾說過:“克里安西斯如果僅是芝諾的聽眾,他就不會變得像芝諾那樣偉大。相反,他走進了芝諾的生活,洞察他導師的內在信念,并觀察他是否按照自己的信念生活。”

對父母而言,還有比這更好的指導或標準嗎?如果你想教導你的孩子,不要只停留在言語或說教上,而要讓他們看到,你在踐行自己設立的準則,你在示范你想要傳遞給他們的價值觀。

1月11日 我們可以成為那個禮物

馬可·奧勒留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這個可憐的男孩后來收到了一份大禮。所有收到過禮物的孩子都知道,這份禮物是世界上最難以置信的事情:一個和藹的繼父。

歐內斯特·勒南寫道,對馬可來說,除了他的老師和家庭教師,“他還有一個他最為尊敬的導師,就是安東尼努斯”。馬可成年后,努力成為他繼父的追隨者。勒南說,“他繼父在世時,馬可視之為他一生中最完美的榜樣”。

馬可從安東尼努斯身上學到了什么?他學到了同情別人、努力工作、堅持不懈、利他主義、自力更生、快樂生活;學到了要保持思想開放,傾聽任何可能有用的意見;學到了要承擔責任和承受責罵,讓他人感到自在;學到了把發言權讓給專家,聽取他們的意見;學到了知道何時幫助某人一把,何時停止幫助;學到了要保持淡泊,真誠待人。

這其實是一個清單,對嗎?這些理念對馬可的影響如此之深,讓他在成年后仍記憶猶新,便記錄下來供自己參考,這就是后來的《沉思錄》。這些理念體現在安東尼努斯的行動中,而不是刻在石碑上或寫在長卷軸上,正因如此,這些理念才具有如此的感染力。

學習的最好方式莫過于一個榜樣。讓一個人進步的最好方式,莫過于讓他與他最想成為的榜樣生活在一起。

1月12日 不要談論他,而要成為他

蒂姆·鄧肯可能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大前鋒了。他曾贏得5次總冠軍,3次N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獎,15次亮相全明星賽,15次入選NBA最佳陣容,15次入選最佳防守陣容。他帶著激情和沉著,完成了籃球史上最令人拍案叫絕的“轉身投跳打板進球”。

當然,我們只能說鄧肯“幾乎無與倫比”,因為在他通往榮譽星光的道路上,離不開他的前輩兼隊友大衛·羅賓遜的幫助。這兩位巨星是如何聯系在一起的呢?大衛又是如何指導蒂姆的呢?在入選名人堂的演講中,鄧肯解釋說:

人們總是問我:“他告訴了你什么?他給你看了什么?”我不記得我們坐下來討論的任何一件確切的事情。但從他的行動中,我確定他是一位完美的球員,一位了不起的父親,一個了不起的人。從他身上,我學會了如何成為一個好隊友,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所有事情就是這些,他不是坐下來告訴我方法,而是成為方法。

我們要在行動中踐行我們的理念,而不僅是空談。正如斯多葛學派的觀點所說,猜測或爭論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人、一個好運動員或一個好隊友是在浪費時間,我們的任務是變成這樣的一個人。無論是體育領域還是養育孩子,皆如此。當然,我們有談論的自由,可以對此深入討論,但重點是我們做出了怎樣的行動,我們成為了怎樣的人。

1月13日 如何持久地影響孩子

為了日后孩子能記起你,現在你就要陪伴在他們的生活里。

——芭芭拉·約翰遜

無論現在還是過去,無論你知道與否,你的祖父母對你的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他們能做到這些,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價值觀帶給了他們的孩子——你的父母。而現在,你正將其中的許多經驗教給你的孩子。

一個人的影響力能夠持續三代人。當你認同這個理念時,毫不夸張地講,你的祖父母的的確確改變了世界。他們可能以最微小的方式改變了世界——比如幾次談話,工作的方式,閱讀的書籍,餐桌禮儀,或者是在孩子犯錯時與孩子的溝通,以及他們如何對待他們的鄰居,如何修剪草坪、清理車道,等等。

我們能做許多可以改變世界的事情,所有這些我們都應盡力去做。但我們必須知道——并且謹記——我們在家中的所作所為對世界會有多大影響。因為我們的影響力會傳遞給孩子、孩子的孩子、孩子的孩子的孩子……

這是一種難以置信的力量,請千萬不要忽視。

1月14日 孩子何時學會了評判他人

我有一個兩歲的兒子。知道他最討厭什么嗎?答案是午睡,僅此而已。

——丹尼斯·利里

我們疑惑孩子究竟從何時起學會了評判他人,甚至更糟糕的是,他們從何時學會了歧視某一群體,對事物抱有偏見。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來源于我們的言傳身教。

當你私下討論你兄弟的消費習慣時,當你嘲笑別人的體重時,當你抱怨鄰居把車停在自家車道上時,當你和妻子在晚餐過程中互相指責對方時,孩子都在默默地看著。也許你根本沒有什么特別的目的,只是嘮叨了幾句,但你的孩子卻聽到了這些內容,而他們只能聽到你說了些什么,卻不知道你究竟在想什么。

我們都喜歡思想開放、敢于信任他人的孩子,但你會每天都為他們做這樣的示范嗎?當然,你是個正常人,有時會這樣做,但問題是你能時刻保持善良嗎?你或許從來不會當著別人的面說難聽的話,那又為什么在背后說呢?特別是當孩子在場時。

這個世界所需要的是更少的評判、更少的欺凌以及更少的意見,僅此而已。請你在家里就這樣做吧,請告訴你的孩子這個世界需要的是真誠與理解,而不是讓一成不變的負面評判不停傳播,這樣只會最終把孩子的善良消耗殆盡。

1月15日 如果你想讓孩子尊重你

當你開始尊重自己時,就會贏得所有人的尊重。

——穆索尼烏斯·魯弗斯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聽自己的話。正如我們都想要自己的意見得到重視,都想要被人高看。一言蔽之,我們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

那么,如果你想讓孩子尊重你,你就要值得被人尊敬。

請思考一下:為什么孩子會尊重那些你不認可的意見呢?當你沒有成為最好的自己時,他們為什么要欽佩你呢?當你失去自尊,選擇用謊言教育孩子時,他們為什么要尊重你呢?

改正自己的缺點吧。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父母,相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接下來,只需靜候佳音。如果美好沒有發生呢?那你至少獲得了面對任何事情的勇氣。

1月16日 不要讓孩子失望

勇士精神……源于斯巴達人保護他們的孩子、家園以及文化價值的意志和決心。

——史蒂文·普萊斯菲爾德

如果你不了解塞莫皮萊戰役(Battle of Thermopylae)中斯巴達三百勇士的故事,那請往下看:古希臘國王列奧尼達率領約七千名士兵(其中有三百名是斯巴達人)與薛西斯大帝帶領的三十多萬波斯士兵作戰。希臘士兵已經在前線守了兩天,但在第三天時,他們被敵軍擊敗了。列奧尼達命令希臘軍撤退,讓這三百名斯巴達士兵繼續留下來戰斗。為了保留希臘聯軍的主力以備來日再戰,他選擇犧牲這三百名斯巴達士兵。

列奧尼達為什么挑選這三百名勇士,并率領他們扼守溫泉關,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希臘作家普魯塔克道出了原因:這些勇士都是父親。你可能會認為,在事關生死的危險任務中,父母是可以選擇放棄任務、保護自己的,但這并不是斯巴達人的做法。列奧尼達之所以挑選這些勇士,是因為他知道父母永遠不會讓他們的孩子失望。這些父親會以最勇敢、最激烈的方式去戰斗,這不僅是為了保護他們的家人,更是為了保護家族的聲譽。若他們在戰斗中犧牲,這種榮譽將會成為他們的孩子所擁有的驕傲。反之,如果他們在戰斗中拋棄戰友,或者表現懦弱,就會使家族蒙羞,并讓那些以他們為榮的家人們失望。

我們應該盡力給孩子留下好印象,永遠不讓他們對我們感到失望。我們要為他們而奮斗,為了他們心中的信念、崇拜與愛戴而奮斗。

1月17日 不要做一個偽君子

比騙子還糟糕的是,這個騙子還是個偽君子。

——田納西·威廉斯

幾年前,艾美獎得主威廉姆·梅西被問及他曾聽到過哪些最有用的建議。“永遠不要撒謊,”他回答道,“撒謊是最簡單的方式,但它會讓你付出許多代價,而這些代價將遠遠大于你的收益。”

但是,《無法接受:特權、欺騙和大學錄取丑聞》一書卻揭露了一個事實:就在梅西接受采訪之前,他和妻子費利西蒂·霍夫曼還在偽造女兒的高考分數(他們的女兒對此事毫不知情,他們甚至還打算對小女兒做同樣的事情)。整件事中最具戲劇性的是什么?是他的女兒想去一所藝術院校,而這所學校甚至不需要很高的高考分數!

是的,撒謊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但代價卻遠遠大于收益。梅西的妻子因其詐騙行為而短暫入獄。他們的女兒傷心欲絕,對她來說,整個事件不僅是一樁出爾反爾的丑聞,更要迫使她見證父母的虛偽。她的父母一直說著要做好人,卻做了這樣一件壞事,而他們隱瞞整件事的原因竟然是不相信她能考出足夠的分數!

沒有哪個孩子應該受到如此對待。孩子需要言行一致的父母,你能做到吧?不要做一個偽君子。

1月18日 教會孩子認真選擇

孩子都是很挑剔的。他們不喜歡這個,不喜歡那個,他們只喜歡那些和自己的偏好完全匹配的東西。但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約翰·劉易斯的母親威利·梅·劉易斯卻給出了另一種答案,她將自己的座右銘告訴孩子:“要認真選擇。”

大衛·哈伯斯坦在他頗具影響力的民權運動著作《孩子》一書中寫道:“要認真選擇,要對自己負責,要做好準備。”這正是約翰的母親想表達的。她希望讓她的孩子不僅在小時候,并且在他們的一生中都始終遵循這套標準。20世紀90年代,當約翰成為國會議員,已經年過半百之時,他的母親還在提醒他要認真選擇。當約翰與紐特·金里奇展開一系列政治斗爭時,這位母親打電話告訴兒子說:“我希望你認真對待你的敵人。”

要告訴孩子,不要挑剔,但要認真選擇。不要吹毛求疵,但要精益求精。要認真做事,條理清晰,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讓任何人或任何事成為你逃避的借口。這些都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善意提醒……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看到父母從某些事中吸取了教訓,然后讓他們理解挑剔與認真、事實與謬誤、妥協與退讓的區別。

要向孩子展示什么是責任,告訴他們應當如何謹慎行事,如何做到常備不懈。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了孩子,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繼續從他們身上學習這些特別的教誨。

1月19日 “你們見過我這樣做嗎?”

沒有尺子做準繩,要如何變彎為直。

——塞涅卡

當你的女兒生氣時,她會摔門尖叫。在你的兒子鼓搗了甜點后,可能會把廚房弄得一團糟,卻等著別人來收拾。你可能會聽到孩子對服務員說了一些粗魯的話,可能會看到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寫了一些具有攻擊性的文字。

在你生氣之前,在你批評他們的行為之前,先把怒火放在一邊。和藹且坦率地問他們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什么時候見過我這樣做嗎?”就像健美運動員馬克·貝爾那樣,總是問自己十幾歲的孩子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好,因為很可能是你在無意中做過這些令人反感的行為,然后孩子們加以模仿。雖然主觀性不能成為實施不良行為的借口,但對于我們是否一直在默許孩子實施不良行為這件事上確實是有其作用的。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他們就更沒有借口為自己辯解了。

1月20日 做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堅強且為人誠信,希望他們工作努力、樂于助人、尊敬父母,哪怕是路上遇見的陌生人,也能表示尊重。你還希望他們干凈清爽、做事井井有條,不僅能夠放肆大笑,也要學會樂觀堅強。你當然喜歡這樣的孩子,沒有人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問題是,如何才能培養出這樣的好孩子?答案就是:你自己。

暢銷書作家奧斯汀·克萊恩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認為,為人父母最難的是你必須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你必須做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他說:“我發現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喜歡讀書,于是他會讓孩子們看到他也在閱讀。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探索不同的興趣愛好,于是他會讓孩子們看到他也在彈奏樂器或是在素描本上畫畫。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業并為之奮斗,于是他會讓孩子們看到他也在工作室里工作。他希望孩子們能尊重他人、善待他人,于是他會讓孩子們看到他把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送給他們的母親。

你是什么樣的人,孩子就會是什么樣的人。所以,做你希望他們成為的那種人,做你希望他們做的事。這十分困難,但卻是唯一的方法。

1月21日 孩子能從你身上學到什么

這就是我們正在做的事……我們要樹立榜樣……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對年輕人產生重大影響,而他們正是我們的未來。

——約翰·伍登

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的父親教會他的,只有羞恥、丟失的自尊以及難以逃脫的罪惡。他的許多歌曲里都流露出這種痛苦。

布魯斯的命運十分坎坷,但萬幸的是,他的母親為他樹立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榜樣。他在自己的回憶錄《生為奔跑》中寫道,自己曾去看望過母親,她已經成為一名法務秘書。看到如今她逐漸遠離他們的家,擁有自己的一方天地,他寫道:“我很自豪,她也很自豪。”布魯斯在母親身上看到了自己,這也促使他不斷追求更好的自我:“我們是這個小地方可靠、負責的成員,每個人都在承擔自己個體的責任,做著必須做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各司其職,在天亮時睜開眼睛,呼吸著平穩而美好的空氣。”可以想象,布魯斯看到他母親工作時的感受多么美好。

現在,請思考一下你的孩子從你身上會學到什么。是像布魯斯的父親那樣,向孩子傳遞憤怒、痛苦和失落,還是像布魯斯的母親那樣,教會孩子勇敢、堅韌并成為更好的自己?你需要思考:你將使孩子變得更好,還是更壞?

1月22日 孩子們從未停止聆聽

孩子們從來不善于聆聽長輩的教誨,但卻很善于模仿長輩。

——詹姆斯·鮑德溫

孩子們有沒有說過一些讓你想要停下來立馬猛揍他一頓的胡話?你甚至還要本能地反應一會兒才確定孩子是在說臟話,比如《圣誕故事》中的一個場景就是如此:一個雪夜,拉爾菲拿著一個裝滿螺母的輪轂蓋,他的父親帕克正在換輪胎。此時,帕克不小心撞到了輪轂蓋,螺母掉了出來,拉爾菲脫口而出:“哦,Fuc~~~d!”此時,拉爾菲的畫外音解釋說:“幸虧我忍住了,我可沒說那個臟話之王,那個臭名昭著的F開頭的臟詞!”

聽到拉爾菲的話,帕克老頭兒的下巴都給驚掉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一定在想,這話到底是拉爾菲從哪里聽來的?

他可能沒意識到,拉爾菲正是從自己那里聽來的。帕克可是遠近聞名的“污話之王”,當他不高興的時候,甚至能把自己的臟話玩出花來。拉爾菲也只是在模仿他父親而已。

問題就在于此:孩子們從未停止觀察,他們的眼睛、耳朵以及心靈都是敞開著的。他們會接受一切。那么,他們會聽到些什么?他們會從你的日常行為中學到些什么?這正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1月23日 你必須要言傳身教

我們或許都了解過一些基本的育兒原則,也試圖讓孩子們遵循它們。這些基本原則包括:勤奮、體育精神、努力、禮貌、尊重與邊界感。你知道這些原則,所有家長都知道這些原則。

除了這些原則,還有無數個我們認為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的信念,有些已經成了陳詞濫調,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我們在不斷重復著這些美德,日復一日、代代相傳。但是,我們很少會思考自己是否真正遵循了這些原則,是否真正踐行了這些我們想要施加到孩子身上的原則。億萬富翁查斯·科赫曾說過,自己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所學到的最重要的人生經驗是:你不能要求孩子做到那些連你自己都未曾做到的事。

你不能告訴孩子說要尊重他人,自己卻在電話里對客戶代表破口大罵。你不能告訴孩子說要追求自己所熱愛的事業,卻讓他們在童年時期就目睹父親在從事著一份雖然高薪但卻痛苦無比的工作。你不能告訴孩子說家庭是十分重要的,自己卻言行相悖。

你不能直接教訓孩子。你必須要通過言傳身教,才能教會那些你想讓他們學到的東西。

1月24日 當你想讓他們傾聽時

愛德華·H.哈里曼是一位鐵路大亨、偉大的工業領袖。他家財萬貫,能給孩子們一切想要的東西。但是,與一些條件富裕的父母不同,在為孩子們提供優渥生活條件的同時,他還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與建議。他希望孩子們能有所作為,對世界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尤其喜歡重復一句話:“巨大的財富是一種義務和責任,財富必須要為國家服務。”

我們都會教育孩子,就像我們的父母也曾教育我們一般。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仔細聆聽、認真學習那些我們從各處收集到的點滴智慧。

那什么時候效果最好呢?答案是:當你以身作則時。

1901年,哈里曼的女兒初次踏入社會,與她的朋友們不同,她對于舉辦盛大派對這件事感到十分震驚,認為這似乎是種資源浪費以及自我放縱。因此,她利用自己的預算成立了后來的少年聯盟,旨在幫助那些不幸的人,這個志愿者組織一直到今天都還在發揮作用。她不僅把自己的錢用于國家,甚至用于全世界,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時刻謹記,自己一直在播種。我們可能就某件事談論了自己的意見,或者讓他們讀了某一本書,或者一起看了一部紀錄片,或者為他們樹立了榜樣,或者給他們介紹了某個人。當你想讓他們聆聽時,當你以身作則時,奇妙的事情便已經發生了。

1月25日 如何制止孩子

我們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就必須先成為那樣的人,因為他們的性格是從我們的性格中形成的。

——約翰·艾伯特

有些事情我們不想讓孩子們做,所以我們會制定規則以及懲罰措施,并密切監督他們的行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有效的,但也一定是勞神費心的。我們往往忽略了最有力的威懾方式以及最有效的激勵方式:我們的自身行為。

希臘作家普魯塔克告訴我們:

父親首先應該……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這樣孩子就能像照鏡子一樣看到父親的生活,從而避免自己的不當言行。當父親犯了一個和兒子同樣的錯誤時,就像他責備自己兒子那樣,他也是在以兒子的名義責備他自己。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做某件事,如果你想幫助他們避免某些負面行為或者某些錯誤選擇,那就以自己的行為來引導他們。要讓你的生活既成為一種鞭策,也成為一種威懾。只有這樣,你才能每時每刻地激勵孩子。

1月26日 向他們展示幸福婚姻的樣子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和埃莉諾·羅斯福一直為了世界和平而奮斗,為他們的孩子保住了和平的未來。但是,他們的5個孩子竟然結了19次婚,這一事實很難讓人不去評判他們!

人們認為,富蘭克林應對此負主要責任,或許是他的風流韻事傷透了妻子的心,也或許是他被溺愛自己的母親給寵壞了,常常頤指氣使、目中無人。當然,埃莉諾也難辭其咎。她太忙了,選擇把所有的怨恨和憤怒壓在心底,假裝一切都很完美,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另外,這對夫妻還是遠房表親,這在當時或許是很正常的……但還是很奇怪!

他們的孩子怎么會知道一段美滿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樣的呢?他們目睹了父母之間復雜的權力婚姻,他們的父母把其他一切都置于自己作為配偶和父母的幸福(或責任)之前。

我們的重點不是要評判富蘭克林的婚姻,也不是要鼓勵你必須要保持當前的婚姻狀態,而是要提醒你:你的孩子會從你身上學到一切重要的東西,其中也包括人際關系。那么,你在你的人際關系中都教會了他們些什么呢?他們觀察到了什么你可能忽略的東西?作為父母,你要向他們展示幸福婚姻的樣子,展示健康平等的伙伴關系。你樹立的榜樣將成為他們的第一榜樣,也是最為深刻的榜樣。

1月27日 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教育孩子

提到教師,我們通常會想到課堂。提到領導,我們通常會想到辦公室、演講臺或統領軍隊的將軍。

事實上,教師和領導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以多種形式開展他們的工作。

正如希臘作家普魯塔克對蘇格拉底的評價:

他從不為學生安排座位,也不坐教師辦公椅,也不預先安排時間授課或與學生散步。相反,他的哲學實踐無處不在,他會開玩笑(如果有機會的話)、喝酒、在軍事行動中服兵役、與學生們在集市上閑逛,最后甚至在被捕時喝著從毒芹中提取的毒藥。他用行動證明了:在我們體會所有情感、參加所有活動時,哲學的理念體現在生活中的每時每刻和方方面面。

與教師、領導和哲學一樣,為人父母也是如此。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教育孩子。你可以采用蘇格拉底的方式教育孩子——以身作則、平等相處、坦誠相待、循循善誘。

1月28日 讓孩子看到你在工作

給孩子設立一個熱愛工作的榜樣,比為他們買一棟昂貴的房子更有幫助。

——保羅·格雷厄姆

父母的本能是設法“平衡工作與生活”,很多人都在談論這個話題。我們渴望在各自領域都取得成功且小有成就,但不能以犧牲其他領域的成功為代價。我們的目標是將工作與生活分離,不讓工作與陪伴孩子的時間產生沖突。

那么,問題出在哪里?你的孩子應該從哪里學習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呢?如果他們從未親眼看到一個勤奮工作的父親是什么樣子,他們怎么會知道呢?他們怎么知道工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要以身作則,這也是你工作的一部分。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語說:“A bove maiori discit arare minor。”意思是“小牛會跟老牛學習犁地”。因為人們通常用繩具把牛套在一起,小牛不僅能看到老牛犁地的樣子,而且是真正被綁在一起,在耕地中學習。

顯然,工作和生活之間良好的界限十分重要,你當然不希望你的工作會干擾甚至壓垮你的家庭生活。但是,你要確保在努力平衡工作與生活的同時,不會意外失去樹立使孩子們終生受益的重要榜樣的機會。

1月29日 關注你自己的家庭

有位評論家曾主張斯巴達實行民主制。對此,斯巴達偉大的立法者萊庫格斯嘲諷道:“先讓你自己家實行民主制再說吧。”

我們很容易對別人的所作所為產生意見,但如果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就沒那么有趣了。你討厭赤字不斷膨脹的國債?好吧,但你自己的財富狀況樂觀嗎?你討厭那些簽了合同卻又要求交易的球員,指責他們拋棄了成就他們并支付他們薪水的球隊?想一想,難道你自己就從來沒有看中過一個新的職業機遇嗎?你不喜歡名人玩弄婚姻,但你自己的婚姻狀況最近如何?你認為那些政客應該大膽發言,但你說這話的時候包含了多少事實,有沒有冒什么風險?

這里的關鍵問題在于:你對世界要如何運行的看法,應該首先應用于你能真正控制的小世界里。換句話說,這個小世界就是你的家庭。如果你想讓世界有所改變,那就仿照這種改變,先讓家里發生改變。你可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事情可以安排,有很多事情可以改進,就從家庭開始吧。你要讓孩子們知道改變是可能發生的。告訴他們為什么你的意見很重要,以及他們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意見變得重要。讓他們親眼見證言行一致帶來的真正影響,幫助他們注重實踐而非理論、注重實際而非假設。

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1月30日 孩子們做了大部分工作

當喜劇演員皮特·霍姆斯聽說美劇《發展受阻》的主創米奇·赫爾維茨已經有兩個20多歲的女兒時,他向他表示了祝賀。皮特說:“你做到了!”他高度贊揚了米奇經歷重重挑戰,成功將兩個女兒撫養成人。

但米奇并未接受這種贊美,他開玩笑地說:“你知道,大部分工作都是她們做的。”這倒是真的!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為人父母固然重要,但我們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

我們竭盡全力成為一個好榜樣的同時,是孩子們主要做了大部分工作。

雖然我們的工作很辛苦,但他們更辛苦。你還記得自己10歲的時候嗎?15歲或者20歲?你不記得自己是個孩子的時候了……可能是因為你忙著開發大腦。所以的確是這樣,孩子的成長和成就著實令人驚嘆。

請記住,功勞是孩子們的(而責任在你)。

1月31日 你對孩子的影響永遠都在

內爾·佩因特是一位十分優秀的歷史學家。她已經70多歲了,享有國際聲譽。然而即便如此,她的母親仍然在影響她。

在70歲的高齡之際,內爾鼓起勇氣,離開深耕多年的學術領域,去藝術學校進修。她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魄力呢?她的母親在65歲時創作了自己的第一本書,這可能就是答案。

內爾說道:“我花了很多年來感受母親的蛻變所需要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因為她比我在有生之年所看到的任何人都要堅強。她以樸實的真誠深入剖析自己,這對一個女人來說很難,對于一個黑人女性來說更難,對于她們那一代的黑人女性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然而,內爾的母親卻做到了。因此,當內爾步入自己的晚年階段時,她并不覺得嘗試一些從未做過的事情有什么奇怪,她并不介意看起來古怪或格格不入,也不介意做一些很有挑戰的事情。她的新書《藝術學校的老人》就是她母親潛移默化教導她的見證。

我們應該從中得到兩點啟示:第一,我們對孩子的影響永遠都在。雖然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可能無法引起他們的共鳴,但卻能在未來教會他們一些東西。

第二,做好你該做的事。你要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那種人。你要不斷成長,繼續當他們的榜樣,繼續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天门市| 西乌| 蛟河市| 涟源市| 邵阳县| 容城县| 咸阳市| 将乐县| 陆川县| 石阡县| 嘉禾县| 大庆市| 新闻| 富平县| 自治县| 汉源县| 焉耆| 上高县| 华亭县| 施秉县| 奇台县| 平阴县| 沾益县| 信丰县| 小金县| 嵊泗县| 来安县| 永仁县| 阳城县| 内江市| 伊春市| 马鞍山市| 托克逊县| 鱼台县| 马山县| 枝江市| 孝昌县| 滁州市| 永州市|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