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計劃斟酌
- 穿越明末,獲得名人召喚能力
- 祈禱的野生泰坦
- 1993字
- 2024-04-20 23:08:24
劉權決定先帶著軍隊回到大營,然后再與商討對策。
“劉大人,聽司馬大人說,您離開的這些日子去了其他村子。敢問,那些村子的狀況如何呢?”
在回營的路上,沖鋒隊隊長羅京山帶著全體將士的疑惑向劉權發問。
劉權停下腳步,拿出了孫捷與李衛琴告別前拿贈送給他的禮物,“你們過來看看。”
跟隨劉權的軍隊也一同停下步伐,然后傳遞著劉權的指令,一個一個上前去圍觀起來。
“劉權大人,這是?”一個士兵離得較遠,好不容易踮起腳,透過前面士兵們人頭的縫隙,卻發現自己好像還是看不清劉權手中的物品。
劉權將手臂向上伸到最長,高高舉起著把知己所托付的佩劍。讓佩劍劍鞘上的美麗花紋透過陽光散發色彩。
正當眾人駐足觀賞之際,一陣微風從遠方襲來,如同兒時母親的一樣輕輕溫柔撫摸著眾人的臉頰。
微風隨后順著一眾士兵的目光來到劉權高舉的佩劍,將劍柄尾部的美麗而又精細的絲巾托起,飄在空中。
這樣一副場景,使得在場之人對這把佩劍的來歷充滿了遐想。
“這是我在其他村中的友人相贈送的佩劍。”劉權將劍拔出劍鞘,上面刻著的名字吸引了大批的目光。
“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孫捷與李衛琴,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婦,也是一支義軍的首領。
他們在其他村子里潛心布置,歷經磨練,團結眾人,胸懷大志,也是可成大事的當世豪杰。”
“義軍?劉大人,是像我們一樣的隊伍嗎?”羅京山忍不住發問。
“是的,像我們一樣隊伍,但是他們的力量比我們更加壯大,我們僅有一個村,他們已經掌控了十個鄉,三十七個村,二十座軍營。”
“我得個乖乖,三十七個村!那得多少人嘞,這對夫婦了不起啊。”
一個操著濃厚口音的士兵感嘆道,顯然他來自其他地方并非本村村民,然后受王地主的雇傭來到這里,現在已經被司馬懿收歸了。
“他們確實是一對了不起的夫婦,所以他們現在在義軍中號稱孫將軍與李將軍,大概一萬人的軍隊都聽從他們二人的號令。”
“啊,怎么女人還能做大將軍?”士兵所說的話語體現出這個時代的根深蒂固的現象。
“他們再厲害,人再多那又能怎么樣,我們有劉大人!”羅金山在人群中站了出來。
劉權把未結束的故事向下繼續講述。
“他們義軍首領二人見了我以后,先是試探一番。然后被我的言辭感動,把我奉為座上賓,然后把我劉權認做了知己。
然后,此行前去我乃是為了求援,他們愿意相助,于是派來了一個使節隨我一同回來。
而這把奇麗的寶劍,便是他們離別前所贈與我。”劉權說完故事,把佩劍收回了劍鞘。
“原來如此,真不愧是劉大人。”一眾人聽完故事,為劉權的這段經歷感到敬佩。
而劉權這次講述故事,也是為了在正式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戰斗前,拉進與士兵們的距離。
回到大營以后,劉權與司馬懿面對面端坐,就如同劉權出發前的那個二人探討計策的那個夜晚。
“仲達,你還記得我們當時商討的計劃嗎?”
“老夫不敢遺忘。”司馬懿低頭表示臣服。
“那好,那時的計劃,是我們在這里加強防備抵抗敵人。然后不斷收服后方,保障前方。對吧?”
劉權看到司馬懿點頭認可,繼續往下講。
“那我現在想要稍作改變,你且聽著,看是否合宜。
我們原本期望后方增援由義軍來保障,可是義軍中的情況遠比我想象的要復雜。
他們之中的矛盾與不和恐怕會極大影響對我們的增援,而且義軍之中對我不服者甚多,只怕他們會可以耽誤我們的計劃,讓我們陷入苦境。
就例如此次與我前來的宋參軍,就是不懷好意,另有圖謀之人,就算義軍的二位首領是真心相助,也恐怕難以將援手真正伸到這里。
所以我打算利用現在的這個時機,讓被你掌控的宋參軍,立刻回去義軍求援。
先把義軍的兵力借到手中,那時我們就不必擔憂了。你看,此計如何?”劉權望向司馬懿,希望借助他的智慧。
“主公,此計甚好。”司馬懿雖然表示肯定,但是眉間卻依舊緊鎖。
“然老夫只能匿其心智,讓其不為所動直至正午時分。”
聽到這個令他失望的回復,劉權面部肌肉開始抽搐。
“那也就是說,現在的宋參軍只是失去了自由的行動能力。
并不能完全按照我所想的那樣,讓他老老實實回去義軍里求援嗎?
一旦宋參軍恢復意識,即使大軍臨近,他也定會從中作梗。
那我這幾日所做的一切不就毫無意義了嗎?”
劉權的后腦靠住了墻壁,再次陷入苦惱。
“老夫誠然諫言主公,立刻將宋參軍誅殺之,以絕后患!”司馬懿冷不丁突然說出一句話,把正在思考的劉權嚇了一跳。
“此人確實很麻煩,但他畢竟是義軍的使節。宋參軍一生無失,來了我這就不慎身亡。在義軍之中,難免會有非議,豈不是有失信義?
更何況孫捷他們還在眾人面前宣示我日后也是義軍的大將軍。
那時這個宋參軍應該不敢再如此造次了,所以還是先不殺這個人。
但是,又該怎么辦呢?”
看著劉權再次陷入困惑,司馬懿再次開口獻言。
“主公,此乃生死存亡之際,豈能寄望于人性之忠義與情感此等變幻莫測之物?”
劉權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依舊希望,能有其他計策解決這個問題。
看來,他的計劃不得不再次改動了,讓宋參軍老老實實現在過去求援是做不到了。
難道,這個世界之中,真得就沒有既能提前求援度過危機,也能確保日后義軍中信義,兩全其美的方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