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治本,須從根源治理
- 大隋皇長孫
- 酸辣粉不粉
- 2255字
- 2024-05-26 18:00:00
自雁門一戰(zhàn)之后,一眾大臣便知道了,這位少年燕王的武略,當(dāng)世罕有。
之后成功改變楊廣,讓楊廣施行利國利民的賑濟之策,更顯示出了這位少年燕王的文韜經(jīng)略天下之才,可謂出類拔萃。
文韜武略俱是非凡卓絕,世間罕有!
以蘇威裴世矩為首的對楊倓親近的大臣,皆是心中充滿了期待,想知道楊倓是否真的有良策,能夠解決高句麗的問題。
以宇文述為首的大臣,雖然不希望楊倓崛起做大,但他們也是有些好奇。
高句麗是一個根本對付不了的國家,楊倓能想出解決的良策?
不可能吧?
大殿之中最為期待的人,便是比楊倓小了一歲,年僅十二歲的越王楊侗。
年少俊美的楊侗,一雙眼中滿是異彩的看著楊倓。
楊廣北巡時,他被留守在了東都。
當(dāng)初得知突厥奴南下將楊廣圍困在雁門之時,他大驚失色,更是急哭了。
如今中原叛軍四起,東都周邊也是叛軍狼視,不能調(diào)動?xùn)|都的兵馬北上勤王,而且,東都的兵馬北上也完全是來不及。
那可怎么辦才好?
楊侗焦急害怕得哭了。
但沒過多久,楊侗忽然又收到了消息,他同父異母的大哥,在雁門大放異彩,猶如戰(zhàn)神降世一般,一舉打退了突厥奴。
當(dāng)時他高興激動得直接跳了起來。
原來他的大哥如此厲害!
之后,楊侗又得知了,他的大哥楊倓,在晉陽成功改變了祖父楊廣,讓祖父接納了賑濟之策,而且還是高高興興接納。
楊侗就更加高興激動了!
祖父改變了,能聽進忠言,為天下民著想了,大隋還有救!
當(dāng)時他激動的對輔佐他理政的大臣說:“你們都說大哥只好讀書,生性文弱,于大隋不堪大用,不能與我相比。”
“現(xiàn)在你們好好的看看,大哥的文韜武略,有何人能及?”
“你們及的上嗎?”
“你們沒有一個人能及的上,天下也沒有人能及得上我大哥,而我更是望塵莫及。”
當(dāng)時見著大臣們啞口無言,自慚形穢,楊侗高興極了。
皇室之中,二叔齊王被祖父不喜,嫌隙極深,三叔才九歲,太年幼,祖父能用的人,就只有大哥和他及三弟代王。
那些大貴族見祖父無后繼人可用,便開始肆無忌憚了。
欺負他們。
如今他的大哥展現(xiàn)出這般超強的能力,強勢的崛起了。
他自然比誰都高興。
以后有他大哥在,看誰還敢欺負他們。
今日大哥隨著祖父回到東都了,楊侗本來激動的想要立刻去見大哥。
但又收到詔令到乾陽殿議事,他也只好放棄了立刻去見楊倓的念頭。
本來剛才見到楊倓來到了乾陽殿,楊侗高興的想要上前與楊倓?wù)f話,可這個時候楊廣到了,他也就只能按耐情緒。
現(xiàn)在聽到祖父問大哥解決高句麗之策,他比誰都激動。
他終于可以親眼目睹大哥的風(fēng)采了!
所有人的目光注視中,楊倓聽著楊廣的詢問,停止了沉思,他開口道:“陛下,臣有一策,若是能順利施行的話,解決高句麗之患當(dāng)不難。”
此話一出,楊侗的激動,都快從他的神情中溢出來了。
大哥果然是和以前不一樣了!
蘇威裴世矩等人,頓時驚喜。
這位燕王總能讓人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宇文述等人,卻是頓感驚愕。
真有良策?
“快說來。”楊廣詢問楊倓,本來并沒有抱有希望的。
畢竟三次東征高句麗的失敗,讓他意識到了高句麗的難對付,幾乎是沒可能對付的。
誰知道,楊倓竟然真能想出良策,真就讓他大喜過望。
楊倓道:“陛下剛才提及到,高句麗用利,誘使大隋的工匠到高句麗,為其打造精良兵器,如此下去對大隋極不利。”
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的強大,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軍事的發(fā)展讓外敵望塵莫及。
而軍事中有一個重要的點,那便是武器的更迭。
可以說,武器的更迭便是促進了軍事快速發(fā)展。
若高句麗不斷吸納大隋的工匠,軍事力量必然會更強。
聽著楊倓的這句話,眾人皆是點頭,都明了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
“而大隋的工匠想要到高句麗,一是從海路,但海路太兇險,工匠不會選海路。”
“那就只剩下第二條路,陸路。”
楊倓分析道:“而陸路中,柳城郡與契丹相接,契丹已被高句麗脅服,因此從柳城郡可入高句麗。”
“柳城郡東面的燕郡及遼東郡,不僅與契丹相接,更與高句麗直接相連,從這二郡可直進高句麗。”
“陛下可下令這三郡嚴(yán)防工匠偷進高句麗,凡發(fā)現(xiàn)叛離者,當(dāng)即處死,并夷三族。”
工匠反叛的危害太大了,必須要用重刑威懾。
就如后世的武器專家,若反叛到敵國,可想而知后果不堪設(shè)想。
一眾大臣聽到楊倓最后一句話,都不由心驚。
并非是刑太嚴(yán)苛。
而是楊倓在他們的眼中,一直都非常親和平易,如今用起刑來,竟也是狠主。
“好,朕依你言,下令這三郡嚴(yán)防工匠叛離,凡發(fā)現(xiàn)叛離者,夷三族。”
“除此外,大隋子民也不得與高句麗接觸,若發(fā)現(xiàn)了,也必當(dāng)夷三族。”
楊廣本就是不在意民,用起重刑來連眼都是不會眨一下。
“陛下,重刑固然有很強的威懾作用,但也只是治標(biāo)不治本。”楊倓道。
“以你之見,當(dāng)如何從根本上來遏制此事?”楊廣也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楊倓沒有立刻回答,提出疑問,“陛下可知工匠為何會這般叛離大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楊廣面露笑容,深知其中緣由,“他們叛隋,必然就是因高句麗許下的利。”
“利固然是因,但根不在這之上。”楊倓卻是搖了搖頭。
“哦?”楊廣有些詫異,下意識問道,“根在什么上?”
楊倓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道:“他們這般不顧被殺也要叛離大隋,甚至舉家?guī)Э谂央x,根就在……他們在大隋已經(jīng)活不下了。”
這句話一出,猶如驚雷般陡然響起。
蘇威與裴世矩等人,齊齊大驚失色。
連本來還在激動中的楊侗,都瞬間嚇到了。
他可是很清楚,祖父最不喜歡的就是聽到治理的天下民不聊生,水生火熱,如今已經(jīng)沒人敢進言這些事,都在取悅騙著祖父。
大哥這番話,那便是直接撕破了這層紙,讓祖父直面現(xiàn)實的天下了。
這如何是好?
大哥怎會如此糊涂?
楊侗內(nèi)心焦急。
以祖父的性格,一旦動怒了,即使看重大哥,大哥也將受罰,如今大哥好不容易崛起,讓大隋有了希望,若與祖父產(chǎn)生嫌隙了,大隋真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