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聽完楊倓說的這些話,一時有些失神,曾經他就是這般教導楊倓的,可是如今,自己為何會忘記了這一切?
他曾經教導楊倓,誠信是國之根基,是天下民受到庇護賴以生存的根本。
他曾經也諄諄教導楊倓,對于將士,一定要愛惜,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
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忘了這一切?
楊廣已經不知道自己心中何時沒了這一切,失神了好片刻,他喃喃念道。
“雖吝于財,至于賞賜有功,即無所愛;將士戰沒,必加封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
“仁安歸總的很好啊!”
“先帝如此,朕怎能悖于先帝?”
楊廣看向了楊倓,“仁安,昔年朕對你的教導,你銘記于心,時刻不忘,做的非常好。”
沉吟了一下,楊廣最終做出了決定,道:“有關封賞將士的事宜,全權交由你來主持。“
楊倓愣了一下。
他剛剛進言,已經做好了楊廣對他不滿,心生嫌隙的準備。
畢竟,他說的這些話,是曾經楊廣真實教導前身楊倓的話。
如果楊廣依然自食其言不封賞將士,那就是在違背他自己。
他雖然只字未提楊廣不守信與自食其言,但他當眾用楊廣教導子孫的話,與搬出先帝,這就是迫使楊廣改變決定。
若楊廣還要一點威嚴顏面,不想當眾承認這些是錯誤的,與當眾相悖于先帝當初的賢明政策,那就必須改變決定。
楊倓這樣做,帶來的后果就是,楊廣恐怕會對楊倓極不滿。
但讓楊倓沒想到的是,楊廣反而任命他,全權負責這件事。
“臣領旨。”楊倓出列領命。
“諸位愛卿。”
楊廣看向了在場一眾大臣,吩咐道:“燕王全權負責此事,若燕王有所需要,各部須得全力相配合,不得有誤。”
“臣遵旨!”
楊廣下出這道命令,沒人再敢說什么。
宇文化及心中凝重。
楊廣的這道命令無疑是讓楊倓的權力更大了一分,尤其是,由楊倓來全權負責這件事,更促使楊倓能夠得到軍心。
楊義臣與張須陀,剛才見到楊倓突然進言時,還大驚失色。
楊廣剛對樊子蓋說了是否是想收買人心,嚇得他們噤若寒蟬,楊倓在這風口浪尖上再進言,那真就要觸怒楊廣了。
卻沒想到,楊倓的才識遠超他們的想象。
巧妙的進言,不僅沒讓楊廣動怒,反而還讓楊廣聽了進去。
而且,還讓楊倓全權負責此事,間接讓楊倓更得將士軍心。
二人心中的擔憂,一掃而空,為之大喜。
最為高興的莫過于蕭瑀了,若剛才他再進言的話,即使楊廣不砍他的頭,恐怕也會被楊廣所貶,外放到地方上去。
若離開權力中心,他想要再輔佐幫到楊倓,那就太困難了。
好在楊倓即時阻止了他,并巧妙的讓楊廣難得的改變了決定,對于楊倓的才能,蕭瑀的心中,是打心底的折服了。
這件事定了下來之后,有大臣出列上奏其它事情,“陛下,絳郡反賊柴保昌與敬盤陀,擁賊數萬,危害于絳郡、文城郡、臨汾郡一帶,請陛下派兵伐之。”
楊廣最不想聽到這種事。
但現在已經被大臣說了出來,他想避也避不了。
“一個半月之前,李淵受朕之命,往山西河東黜陟討捕,為何還讓反賊如此的猖獗?”楊廣神色不悅,寒聲問道。
“陛下……”
另一位大臣出列進言,“臣之前收到勤王詔時,便即刻命人送往各郡縣。”
“唐國公當時正依陛下之命,往山西河東一帶黜陟討捕反賊。”
“唐國公收到勤王詔時,便馬不停蹄帶領兵馬北上勤王,但北上路經河東郡的龍門之時,卻被反賊毋端兒所阻。”
“毋端兒擁賊數萬,目前,唐國公正在全力伐反賊毋端兒部。”
楊倓看著出列為李淵說話的這位四十來歲的大臣,愣了一下,隨即便是想起了此人是誰。
晉陽宮副監,裴寂。
此人也是歷史上的名人。
裴寂與李淵是舊交好友,關系要好。
待大業十三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與晉陽宮監時,二人的交情更莫逆,史上李淵的起兵造反,裴寂就是元謀功臣之一。
李淵能下定決心起兵,除了本身就有野心外,裴寂的勸諫也起了很大作用。
裴寂現在站出來為李淵陳說,避免楊廣治李淵罪,就可以看出二人的關系。
楊廣剛才聽到大臣說柴保昌與敬盤陀有數萬反賊,心中就吃了一驚,現在聽裴寂說毋端兒也有數萬反賊,他更吃驚。
“陛下,這是唐國公前幾日命人送到的戰報,臣正準備陛下到來時呈上。”裴寂將一分戰報奏疏,上前呈給長秋令。
長秋令陳儀隨即將奏疏呈給楊廣。
楊廣看完奏疏,神色更是不好看。
他極不想看這種事態不好的奏疏,可現在,毋端兒與柴保昌及敬盤陀加起來的兵馬,都有十余萬了,事態非常不妙。
“唐國公目前正伐毋端兒反賊,何人去伐柴保昌與敬盤陀反賊?”
在場的一眾大臣中,楊義臣與張須陀及薛世雄,是不可被派去討伐這些起義軍。
“陛下……”楊倓主動出列。
然而,正當他要主動請命時,有一個人幾乎是同時與他站了出來。
宇文述。
“陛下。”
宇文述截斷了楊倓的話,進言說道:“能當此任的人,莫過于濟北公最合適。”
蕭瑀見宇文述提名樊子蓋,一下子就明白,這是宇文述想要阻止楊倓再立新功。
他當即出列進言,“陛下,燕王此次在雁門展現出了足夠的軍事謀略,有著戰無不勝之勢,由他擔當此任最為合適。”
蘇威沉吟了一下,也出列進言,“陛下,燕王不僅謀略過人,且還是攜大勝之勢,由燕王前去伐賊,必當克敵制勝。”
宇文述道:“燕王的確是謀略過人,但這次擊潰突厥時,一直勞苦,理當讓燕王休整一段時日,怎能讓燕王再勞苦?”
樊子蓋主動出列了,請命道:“陛下,臣愿領兵討伐反賊,無需燕王再勞苦。”
楊廣的目光在楊倓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最終,在楊倓就要說話前,他看向樊子蓋,“樊子蓋聽令,命你攜朕詔令,即刻去調關中將士,討伐柴保昌等反賊。”
“臣遵旨。”樊子蓋當即領命。
很快,他便是帶著擬好的詔令離去。
如今楊廣已經下令了,楊倓也無法再說什么。
他其實很想得到這個任命,前去討伐柴保昌與敬盤陀。
因為,歷史還沒有多大的變動,李淵現在依舊在討伐毋端兒,而樊子蓋也如楊倓了解的一樣,被任命去討伐柴保昌與敬盤陀。
毋端兒不是李淵的對手,要不了幾個月就會被李淵滅了。
而樊子蓋卻會敗在柴保昌與敬盤陀手中,被楊廣召回來,歷史上記載會由李淵接替樊子蓋去平叛,就此,李淵立下的功勞越來越大,勢力也將變得原來越大。
若想要削弱李淵的起勢,便需要阻止李淵接替兵敗的樊子蓋。
“還有一個機會。”這個機會便是樊子蓋兵敗的時候,楊倓無論如何也要爭取過來,不能讓楊廣再授命給李淵接替樊子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