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策略變換,兵分兩路
- 大隋皇長孫
- 酸辣粉不粉
- 3036字
- 2024-04-23 12:00:00
“突厥探子目前雖是將情報帶向雁門了,但還在路途中,雁門的咄吉世要得到情報,最快也需要到明日清晨。”
“因此,雁門城面對突厥不惜代價的猛攻,早則在明日午后,晚則是在后日。”
“我們有兩日時間。”
“而這里到雁門,最快也能兩日抵達(dá)。”
楊倓一條條分析,最后說出自己的計策,“所以,我們派出一支兵馬,立刻北上去雁門。”
“雁門守兵見到我們這支兵馬后,士氣自然提升而起,多守城幾日不成問題。”
這條計策雖是兇險萬分,但卻是緩解目前危局的良策。
雁門守兵目前的士氣低落,面對始畢可汗接下來的猛攻,必然抵擋不住,若派出一支兵馬北上去雁門,這便是帶去了希望。
讓雁門守城軍民知道,勤王之師到來了。
有了希望,士氣自然提升,守住雁門城等到崞縣突厥退兵傳到始畢可汗那里,完全是可行。
秦叔寶聽完這條計策,吃驚不已。
這位少年燕王真的是膽大包天啊!
雁門城的突厥大軍,那可是有十余萬。
而他們現(xiàn)在的總兵力,已經(jīng)不到一萬五了。
現(xiàn)在還要分出重兵南下,以勢逼迫崞縣突厥退兵,兵力少說也需要近萬。
如此一來,施行楊倓這條計策北上的兵力,最多能派出五千。
以五千兵力去面對始畢可汗的十余萬兵力,想想就心驚膽寒。
這條計策,真就是去刀尖上跳舞。
兇險至極!
一個不慎,那便是全軍萬劫不復(fù)。
羅士信聽到這個計策時,卻是雙眼放光。
內(nèi)心中掀起一股激動。
以幾千人去面對突厥十余萬人,燕王霸氣!
少年人本該這般熱血殺敵,管他多少敵軍,勇猛沖殺就是了。
這位少年燕王的行事作風(fēng),太合他胃口了!
楊義臣如同預(yù)料到楊倓會說出如此險策一般,并未感到驚訝。
反而神情中流露出一抹贊許之色。
敢想常人不敢想,敢做常人不敢做,這是良將才能有的品質(zhì)。
張須陀心驚之余,開口分析楊倓的這條計策,“此計確實能提振雁門守兵的士氣,但其中存在一個嚴(yán)重的問題。”
“若這支北上的兵馬,被始畢可汗殲滅,后果便會更嚴(yán)重。”
楊倓明白其意。
若這支兵馬在雁門守兵的眼前被始畢可汗殲滅,剛有了希望的雁門守兵,將受到不可挽回的打擊,士氣一瀉千里。
到時候別說多守城幾日了,恐怕會敗的更快。
可以說,他這條計策就是雙刃劍。
用好了,士氣大振。
用不好,全體玩完。
但楊倓能說出這條計策,自然也是有過思考,并不是無的放矢,他首肯張須陀的分析,“張公的分析不無道理。”
“但張公的這條分析中,也蘊含另一面。”
“蘊含另一面?”
“然也,若我們派去的這支兵馬,并未被咄吉世殲滅,甚至還有勝仗,這對提振雁門守兵士氣的作用,豈非更大?”
“還有勝仗?”
不僅張須陀驚訝了。
秦叔寶更是驚到了。
一支僅有幾千兵馬的隊伍,面對十余萬兵力,且其中還有大量精銳,能有勝仗可言?
這是真敢想啊!
楊義臣為之動容。
楊倓的想常人不敢想,還要超出他的預(yù)料。
羅士信更是激動了。
幾千人馬面對十余萬人,竟是還有勝仗,這也太刺激了。
楊倓道:“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咄吉世雖是有十余萬兵馬,其中也不乏精銳,但咄吉世并不知道我們的真實情況。”
“他得到的情報顯示,我們有著數(shù)萬大軍。”
“若張公在這種不知虛實的情況之下,還有雁門守兵的威脅,以及有涿郡方面的勤王之師將到的威脅,你會立刻分出重兵來圍擊嗎?”
“不會。”張須陀微微搖頭。
換角度思考后,他對楊倓的分析已是有些嘆服了,“在這種三方壓力與不知虛實的情況下,我會首選派出一支兵馬,防范這支兵馬。”
“同時派出探子速去打探情報,弄清楚虛實后再做決定。”
說到這里,張須陀由衷贊嘆一聲,“待探子這一來一回打探到情報后,已是錯失了最佳戰(zhàn)機,屆時恐怕探子帶回來的情報,是崞縣退兵的情報。”
“這已然是大勢已去,最終不得不退兵。”
“正是此理。”楊倓點頭。
他剛剛的分析,便是要讓張須陀換成始畢可汗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如此思考對方的優(yōu)劣,便能增強己方的信心。
若只顧著想突厥有十余萬大軍的可怕優(yōu)勢,士氣都會沒了一大半。
接著楊倓又問,“張公會派出多少兵力來防范?”
“大致相等的兵力,最多會超過一倍的兵力。”張須陀明白了楊倓的用意,仔細(xì)思考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是正解。
用作防范,這樣的兵力已是足夠。
若要圍擊殲滅,則需要幾倍兵力。
如今已是雁門之圍的第二十二日,各路勤王之師都在往雁門郡趕,這種局勢緊迫的情況下,久攻雁門不下的始畢可汗,不會輕易的分出幾萬兵力來圍擊北上的這支兵馬。
始畢可汗不敢用東突厥的氣運來賭,后面還有沒有隋廷大軍,會不會是隋廷大軍的誘敵戰(zhàn)術(shù)。
楊倓?wù)f道:“所以,這便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一鼓作氣主動出擊,擊退楊公說的這支用來防范的兵馬,完全是可行的。”
“如此一來,不僅提振了雁門守兵的士氣,也打擊了突厥的士氣,還能讓咄吉世更加起疑,我們的后方有后續(xù)主力軍。”
“此計可行。”張須陀動容,完全被楊倓?wù)f服了。
一旁的秦叔寶,由衷的嘆服楊倓。
初聽楊倓的這條計策,他震驚至極,這條計策無疑就是取死之道。
但聽完楊倓的這些分析之后,他忽然感覺到,此計還真完全可行。
突厥十余萬的兵力,并非是那么可怕!
他們真可能會有一場勝仗。
羅士信則是更心悅誠服了!
連他這個粗人在聽完楊倓的分析后,都覺得突厥十余萬大軍不算什么。
那種在十余萬敵軍面前打出一場勝仗來,所擁有的取勝信心,都快爆棚了。
楊義臣一直注意著在場眾人的變化。
發(fā)現(xiàn)在楊倓分析結(jié)束后,在場眾將的神情中,皆是從最開始的驚悸與遲疑不定,流露出了濃烈的信心,士氣如同火焰般燃起。
他對楊倓的贊許之色,更濃了。
不過,他也并沒有立刻表達(dá)出自己的決定,出聲說道:“此計需要一個堅實的基礎(chǔ),那便是所有士卒要有悍不畏死的士氣。”
“有了這種士氣,方能一鼓作氣贏下一仗。”
“若沒有這種士氣,面對突厥大軍時,便會膽怯恐懼,這就注定會失敗。”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落在楊倓的身上。
的確,楊倓的這條計策,是要建立在士卒悍不畏死的士氣上。
他們派出北上的這支兵馬,完全就是一支孤軍了。
若沒有將生死置之度外,悍不畏死的士氣,恐怕一看到黑壓壓全是突厥大軍的畫面,都嚇得顫抖了,又如何戰(zhàn)斗?
連戰(zhàn)斗都不能了,又如何取勝?
楊倓道:“要在戰(zhàn)場中能夠取勝,除了需要將領(lǐng)的謀略外,還需要將領(lǐng)的勇武。”
“將領(lǐng)身先士卒,勇武上陣殺敵,士卒便會下意識跟從。”
“我雖是無法斷言士卒會有何種士氣,但我能向楊公保證‘受命之日忘其家,臨陣之時則忘其親,擊鼓之時則忘其身’。”
在場眾人紛紛動容。
將領(lǐng)能夠做到這一點,底下的士卒又如何不用命?
“好,此任便交給你。”楊義臣聽出了楊倓的這席話是在向他請命,之前的幾次勝仗,也是證明了楊倓能夠擔(dān)當(dāng)此任,“但能給你的兵力,最多只有五千。”
“另外,張公也隨你北上。”
說著,他轉(zhuǎn)頭看向張須陀,“張公,你可愿輔助燕王?”
張須陀欣然笑道:“這正是末將所想。”
他雖然是隋廷的有名戰(zhàn)將,資歷豐厚,在隋廷中沒有多少人能與他相比,但這些天與楊倓接觸后,楊倓贏得了他的認(rèn)可。
能輔助楊倓,他欣然接受!
之前與楊義臣的談話,他已是明白,這位少年燕王想要在軍中建立威望。
如此敢想敢干敢作為,想要挽救大隋江山的親王,他為何不成全呢?
楊義臣正式向楊倓道:“楊倓,北上之任事關(guān)全局成敗,若有失,拿你是問,絕不會因你是大隋親王而姑息。”
“遵命。”楊倓擲地有聲回應(yīng)。
整個策略決定了下來。
兵分兩路。
由楊義臣親自率領(lǐng)剩下的近萬部眾南下,繼續(xù)施行虛張聲勢策略,制造出大軍壓境的聲勢,迫崞縣的突厥退兵。
楊倓率領(lǐng)五千兵馬北上,由張須陀輔佐,手底下還有秦叔寶與羅士信。
楊倓與楊義臣及張須陀留在營帳中,繼續(xù)查看著輿圖商談細(xì)則,秦叔寶與羅士信及其余將領(lǐng),離營快速去調(diào)集兵馬。
時間已經(jīng)很緊迫了,調(diào)集完兵馬之后,便要即刻施行整個計策。
然而,當(dāng)秦叔寶與羅士信在調(diào)集人馬時,卻遇到了棘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