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俟利弗設,是東突厥上一代啟民可汗之子,現今東突厥始畢可汗之弟,“設”在突厥汗國中,可以統領大軍,是除可汗之外最重要的軍事官員。
因此擔任“設”一職的人,必然會是可汗的子弟。
抑或是阿史那族的宗親。
這次圍困攻打崞縣的主帥,便是始畢可汗的弟弟俟利弗設。
今天已是圍困攻打崞縣的第十八天,俟利弗設本來就對久攻不下崞縣而煩心,再收到要道方向有隋廷的援軍到來的消息,他更焦躁。
崞縣一直堅守著,隋廷援軍又到來,他們的處境更加不利。
派出去的兩團援兵一直沒有反饋消息回來,俟利弗設心中越來越焦躁,他也不知隋軍到底多少兵力,扼守要道的那一萬兵力如何了。
直到日上三竿,在大營中踱步到不耐煩時,探子終于回來。
當聽完探子的匯報后,俟利弗設當即震怒。
“隋人這是在羞辱我,如此可惡。”
將他們突厥人的尸體與頭顱,全部堆積在道路上,等待他們的探子去查看,這不是隋人沒將他放在眼里,刻意羞辱挑釁他們是什么?
“俟利弗設,勿要動怒,這很可能是隋人用出來的陰謀詭計,想讓我們失去理智分散兵力去攻打。”一旁的阿史那·大奈特勒,慌忙勸說道。
“特勒”也是突厥汗國的一種官職。
擁有統領軍隊的軍事職能,級別僅次于設。
“有道理。”
俟利弗設很聽勸,冷靜下來,問探子,“那些尸體與頭顱有多少?”
“接近一萬。”
聽到這個數據,俟利弗設與大奈特勒對視一眼,均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駭然之色。
這無疑就是顯示扼守要道的那萬人兵力,與后來派去的兩團兵力,皆已經完了。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奪取要道,斬殺他們如此多的人,隋廷到底來了多少兵力?
“可探查到隋廷的援軍到來了多少?”大奈特勒慌忙問道。
“還未探查到。”之前那一隊探子看到那些尸體與頭顱時,便派了這位探子回來匯報,其余人則繼續偵查情報。
“立刻繼續去探。”俟利弗設立即下令。
待探子離去之后,他滿是驚色的向著大奈特勒詢問道:“你認為從恒山郡與太原郡來的隋軍援軍,會有多少?”
大奈特勒沉思道:“隋人善于用兵,若來的是隋廷精兵,兩萬兵力便能奪下那處要道。”
“若是由名將統率,僅需一萬到一萬五兵力。”
俟利弗設很是心驚,但也贊同大奈特勒的說法。
畢竟扼守那處要道的突厥兵,除了一個主部落的人馬之外,其余人都是其他部落抽調的人馬雜合在一起,并非是主力。
若隋廷名將率領萬余兵力,的確有可能短時間內拿下那處要道。
“我現在擔心另一件事。”大奈特勒說道。
“何事?”俟利弗設慌忙追問。
大奈特勒移步來到了輿圖前。
在俟利弗設疑惑的目光中,他伸指點在了輿圖上的一處位置上,若是楊倓在這里,必然會認出來,這就是他要占據的位置。
大奈特勒道:“這里是我們與雁門的情報聯絡點,我們這里與雁門的戰況情報,都是在這里互轉,快速聯絡雙方。”
“你的意思是,隋軍接下來可能會搶占這里?”俟利弗設一下子明白了大奈特勒想要說什么。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會。”
大奈特勒道:“若是我的話,奪下要道后,必然會立刻去搶占這里。”
“隋軍能這般快速奪下要道,以我的推測,必然是由名將統率。”
“我能想到這一點,他必然也會想到。”
“只要搶占了這里,我們與雁門的聯絡就中斷了,到時候,我們與雁門,便很難再快速即時的知道彼此的戰況。”
聽到這里,俟利弗設已是色變。
如果與雁門的始畢可汗的聯絡中斷,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戰況如何,在干什么,各自為戰與猜測,后果極為可怕。
若翻山越嶺繞道傳達情報,耗費的時間將多數天,到時候再知道彼此的情報,黃花菜都涼了。
“我立刻加派三千兵力,加強此地防守。”
在那處中轉點,他們只布置了一千兵力。
本來在他們的戰略之中,那處要道布置了一萬兵力之后,便沒必要在安全的中轉點,布置重兵。
他的想法是,即使有隋軍到來,那處要道的一萬兵力只要不出,堅守住營地,必然能守住,堅持到他的援兵到達。
但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一萬兵力居然敗的這么快,幾乎被團滅,連帶他派去的兩千援兵,也遭殃被斬首了。
這些小部落的人,真他么的是一群豬,不堪大用。
俟利弗設當即招來一位親兵,正當他要吩咐時,大奈特勒出言截斷。
“事關重大,若派俟斤部前去防守,恐怕守不住,應派頡利發部。”
“有理。”
俟利弗設當即讓親兵,去找來一位“頡利發”。
頡利發也是突厥汗國的一種官職,作用與俟斤很相似,但頡利發是突厥各大部落之中,實力較強的大部落的首領。
很快,一位突厥頡利發得到俟利弗設的命令,率領本部三千精銳北上,協防那處中轉點。
“驛道別再丟失了。”
俟利弗設憂心忡忡。
他現在也是想明白了,大奈特勒為何會篤定的認為隋軍會搶占中轉點,不怕他與雁門方面得到消息后,派兵聯合夾擊。
這是因,從時間上來看,隋廷的各路勤王之師,也快到雁門郡了。
他們這里與始畢可汗那里,又久攻不下崞縣與雁門城,到時各路勤王之師到來,占據中轉點的這支隋軍,就反過來成為夾擊他們的力量。
可想而知,中轉點丟失對他們多么不利。
走出營帳,看著久攻不下的崞縣,俟利弗設臉上泛起苦色,他喃喃道:“昔年文帝在位時,施受天恩與我族,我族才得以保存,至今族群發展壯大。”
“對于文帝的天恩,我族應當鼎力相報,卻沒有想到,如今反而倒戈相向了,有負文帝啊!”
一直以來,他都對當初隋文帝大力扶持他父親啟民可汗,讓他們這一族能夠保存下來,還有了棲身之地,漸漸發展壯大,心中充滿了感激。
也由此對隋廷充滿了敬意!
可奈何,他的哥哥咄吉世成為了可汗,野心太大,他也不得不順從,跟著反隋。
大奈特勒站在他的身邊。
“實是當今陛下無道,天下皆反,俟利弗設無需這般愧疚。”
他早年并非是屬于東突厥,而是屬于西突厥。
是西突厥泥撅處羅可汗的部下,在跟著泥撅處羅可汗投隋之后,楊廣將泥撅處羅可汗的部眾三分,大奈特勒部被安置在了婁煩。
這般分化了之后,大奈特勒便與泥撅處羅可汗的關系漸行漸遠了。
之后,他漸漸的與東突厥的俟利弗設走到了一起,彼此關系較好。
雖然他當年投隋后,跟隨楊廣東征高句麗有功,被楊廣授命為金紫光祿大夫,但后面楊廣的連年東征高句麗,他與族人也深受其苦。
再加之受到俟利弗設的哥哥始畢可汗的威逼利誘,在如今隋廷已經喪失威信的這種情況之下,他也就選擇投了東突厥。
俟利弗設點了點頭道:“事到如今,多想無益,唯有打好這一仗了。”
戰局膠著,一時也難以攻下崞縣城。
下午日落時分,俟利弗設不得不下令偃旗息鼓,暫時收兵。
正當他與大奈特勒及其余部將在大營中商討攻城之事時,急報突然到來。
中轉點已經丟失了。
“什么……”
聽到這個情報,俟利弗設大驚失色,中轉點居然這么快便丟了,“派去的頡利發部的兵力呢,他們全戰死了嗎?”
“俟利弗設,他是驛道的守兵。”大奈特勒即時提醒道。
俟利弗設這才反應過來,帶來急報的這個人,是駐守中轉點的人,并非是他們派出去的探子。
而從時間上來看,他派出去的那三千人馬,恐怕行軍了還不到一半路程,遠沒到那處中轉站。
那突厥士卒忙回答:“頡利發部得到消息后,目前停在半途,正等待俟利弗設的后續命令。”
果然如此。
俟利弗設松了一口氣,隨而追問道:“隋軍有多少兵力?”
“三千。”
搶占下驛道中轉點的人,是秦叔寶所率領的三千兵馬,并非是楊倓。
這位士卒在中轉點被攻破逃回來時,正好與剛北上不久的楊倓失之交臂,若遇到楊倓的隊伍,他便不會再說隋軍只有三千人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