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三年十月初,草原各部族艱難的挺過了這個冬天,但情況卻依然沒有好轉,牲畜大多都被凍死元氣未曾恢復。
反觀中原卻是年年豐收,風調雨順,沒有多少饑荒災禍,如今對突厥用兵的時機已經日益成熟。
朝堂上,李世民將所有的重臣都召集在了一起,這次代州都督張公瑾回京,其意就是要商討出兵草原之事。
“公瑾說有大事要親自與朕說,不知是何事啊。”
李世民看著下方已經換上朝服的張公瑾說道。
其實李二心中已經有所猜測了,張公瑾是代州都督之前屯田這種小事通常都是寫折子,而這次卻親自前來邊疆的大事也就不言而喻了。
“陛下臣懇請出兵突厥,臣以為如今突厥的勢力已經被削弱到了極致,若是不抓住這個機會很可能出現變故。”
張公瑾隨即走到外面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代州臨近邊疆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現在突厥的狀態,頡利昏庸無道已經是到了眾叛親離的時候。
再加上惡劣的天氣硬實力顯然也已經不夠看。
“愛卿有什么依據嗎?”
李世民沒有表態,既然要打那就肯定要有必勝的把握后再打,否則也只是徒增傷亡罷了。
張公瑾說道:“臣觀那突厥有六敗,其一突厥大可汗頡利奢靡放蕩,殘暴不仁,肆意殘害忠良反而親信奸佞,早已經是民心盡失。”
“其二薛延陀等部落已經叛逃至漠北,其三突利、拓設、欲谷設等大部落首領均已經得罪頡利再無容身之地。”
“其四草原荒涼干旱,牛羊馬皆凍死,糧食嚴重匱乏,其五頡利疏遠族人卻對外族委以重任,這胡人沒有道德觀念反復無常,只要我大唐雄兵一至,必然是內亂不止。”
“其六昔日前隋無道群雄逐鹿,漢人多前往北方突厥轄地避亂,發展十余年后人數頗多,近年聽說他們飽受異族壓迫已經聚眾起義,聲勢浩蕩,地處險要,只要我大軍出塞他們定然紛紛響應。”
“陛下以上六敗便是我們出兵的理由,時機已經成熟若是再拖很可能會出現變故!”
這番話也讓李世民思考了起來。
張公瑾說的不無道理甚至可以說是很有道理,突厥現在急劇衰落,所造成的后果幾乎就是上面那幾個。
現在是秋收之后兵精糧足,士氣正旺,如果再等下去說不定就會錯過這個好機會,到時候一雪前朝就不只要還要等多久多久了。
“陛下,臣以為還是再觀望觀望的好。”
房玄齡勸道,他身為實際意義上的宰相想到的就畢竟多了,稱霸草原多年的突厥肯定不可能這么簡單就會被擊敗。
當年漢朝擊敗匈奴都是多少年的事了?再怎么樣也還是觀望的好。
“陛下,臣的意見和房公略有不同。”
轉任兵部尚書的李靖十分果斷的反駁道。
“現在突厥人的力量正如張都督所言實力已經十不存一,我們若是再不出手恐怕就會出現意外。”
“所以臣以為當即刻出擊!”
房玄齡還是有些猶豫:“可是……我覺得還是再等等的好。”
“等?還要等到什么時候!”
“我在前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突厥作戰了,難道我這輩子都只能眼睜睜的看重草原的鐵蹄踐踏我中原嗎?要我說別管那么多,一個字,打!”
聽到這話李靖頓時炸開了鍋,他心中一直都憋著一股勁,時時刻刻都在想著一雪前恥。
“好,說的太好了!”
李世民站了起來,李靖這一番話直接說進了他的心坎里,為將者就不能優柔寡斷!
房玄齡是文人不懂,可他李世民不是啊!他可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馬上皇帝!
“我們就打突厥,若是打不下來我會就會受到更大的屈辱,所以只能勝而不能敗!因此朕要下令傾盡全國之力合擊草原!”
“也定要徹徹底底的把東邊的威脅給解決掉。”
接著,李世民開始命人撰寫圣旨。
不久,小太監展開圣旨宣讀了起來。
“大唐皇帝令,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張公瑾為副,并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吳王李恪為副隨行觀戰不參戰事,任城王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檢校幽州都督衛孝杰為恒安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
“各路合軍共計十五萬,準備奔赴草原以雪渭水之恥,諸將皆由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節度,此戰要速戰速決,一戰定乾坤!”
“末將領旨,此戰定要將那突厥可汗給擒回長安!”
李靖單膝跪地,接過了圣旨。
而此時不僅長安,整個大唐都沸騰了起來,因為之前并州的例子所有將士皆戰意盎然。
制使們則是快馬加鞭,將這道十萬火急的命令送至各地將領的手中。
此時卻是沒有人知道李靖將會帶來一暢多么大的勝利回來。
………
制使沿途奔赴幾百里只用了兩天就抵達了并州都督府,將陛下的圣旨送到了李世勣的手中。
“來人,馬上將并州所以統兵將領都召集到一起,這是場硬仗!”
李世勣接過圣旨朝著旁邊的侍衛說道,讓李恪隨行看起來陛下很重視。
“將領,聽說陛下傳令各地要出征突厥?”
很快,并州的主要將領就都到齊了,其中也包括名義上的并州刺史吳王李恪。
對此李恪并不覺得驚訝,歷史上就是三年伐突厥,而古代打仗的時間通常都定在秋收。
“不錯,代州都督張公瑾提議陛下已經采納,命李靖將軍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節度諸軍攻伐突厥。”
李世勣沉聲說道,之前傳信的侍衛應該已經說過了。
還沒等將領們回話,李世勣就里面開始點將。
“除卻常規的守軍外,所有將士全部參戰,宋義和留下兩個折沖府,剩下的八千騎全部帶上,配合李將軍進攻突厥!”
“末將遵命。”
相關將領全都拱手道。
“另外,吳王殿下被任命為了隨行副總管,前往前線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