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蘇烈跟隨同行
- 家父天可汗
- 快淹死的鯉魚
- 2069字
- 2024-05-25 20:22:36
很快三天就過去了,這幾天李世民并沒有給李恪安排什么學習任務,而是放任他好好的玩也多陪陪母親,畢竟這一走就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回來。
李恪這幾天也是陪著五弟李祐,這孩子才只有七歲而已遠走他鄉還是太過為難。
他自己倒是無所謂,去哪都一樣。
這件事情楊妃沒有說什么,但李淵可就不滿意了,剛一聽說二郎要送孫兒去并州立馬就坐不住了,離開大安宮就馬不停蹄的趕往李世民辦公的太極殿興師問罪。
李世民也早就猜到對方會不愿意,因此就拿出了準備好了說辭。
“雛鷹脫離父母的羽翼方能展翅翱翔,恪忠勇果敢,上敬愛兄長,下親愛晚輩,實乃是未來我大唐之棟梁,既是人才便要磨練否則如何能擔起責任?”
“未來充軍卻只知紙上之兵,面對強勁的草原騎兵焉能不敗?如此循環往復則堅心不復,為大唐也為恪兒這只手則必須要放。”
經過李世民這么一勸李淵果然認為有道理,他同樣是對其給予厚望否則也太浪費他這一身天賦了。
并州雖然苦寒可卻也是能磨礪心性的好地方,那里距離突厥最近。
后來又經過李恪本人的一番勸阻這才作罷,只是叮囑他不想呆了可以回來。
上午,李恪和李祐離開長安的日子總算是到了。
李世民也帶著一些親屬在皇宮門口相送,負責護送的衛兵整齊排列在外面。
“從今天開始你們二人就算是離開了長安,切記一切以自身為根本。”
“你們代表的是大唐的顏面,切不可鬧出什么笑話出來。”
李世民站在最前面,他的身邊則是布滿了身披甲胄的侍衛。
兩個兒子要遠走邊疆他身為父親自然是有些不舍,因此就再針對這些叮囑了幾句。
“兒臣謹記。”兩人連忙答道。
“嗯…”李世民點點頭,接著覺得心中還是有些不舍,于是說道:“恪兒,并州臨近突厥危機四伏,朕這心中還是有些不太放心,所以朕打算擇一良將調往并州也好保護你的安全。”
“這人呢朕還沒想好,想問問你的意見,想要誰隨便說朕都依你。”
這并州畢竟是邊疆屬于是對抗突厥的前線,會遇到什么事情誰都說不準,所以找一員猛將保護也是好事。
而且也沒有什么不妥的,這其實屬于正常的人事調動保護漢王恪只是順帶,所以于情于理就算是魏征也挑不出什么。
這對于那個將領也算是肥差了,并州不愁沒仗打,李恪未來也要被重用,和他打好關系只有益處。
“保護我?將領?”
李恪怔了一下,這他可要仔細想想了,這個人是不是可以默認為父皇給的班底啊?
唐初有什么厲害的大將?還要沒被重用才行。
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這些李世民心腹將領肯定不行,對他們來說去并州等于外貶。
李靖…更不行了,薛仁貴現在好像還不知道在哪打醬油呢。
除了這些還有……等等,現在好像還真有一個郁郁不得志的大將!這可是能和李靖并列的人物!
一瞬間李恪腦中有了一個人選,他絕對稱得上是名將了。
于是他趕緊提了出來:“父皇,兒臣想讓…額,蘇烈跟隨一同前往并州。”
“蘇烈?”
李世民顯然有些困惑,他還真的沒怎么聽說過這個人。
但仔細一想他聽說過的也不可能跟著去并州啊!放著京官不做誰會去那種荒涼還沒前途的地方。
秦王府舊將其實早就不缺前途了,李世民一定會大力提拔他們。
接著他看向了旁邊隨行的吏部尚書長孫無忌。
“無忌你去查一下這個蘇烈是何人?在何處任職?”
因為李恪和李祐的年紀非常小而這次要去的地方又很遠,所以李世民也叫了部分朝中重臣來送行。
長孫無忌算是李世民的親戚,所以自然是來了。
“是,臣馬上去查。”
長孫無忌拱手,接著就離開了這里。
不久,他回來匯報道:“陛下,這是兵部對蘇烈的記錄。”
李世民接了過來。
看了一會兒,他眉頭一皺說道:“這蘇烈是劉黑闥降將,勇武倒是有,但這個人應該不太可靠……”
見此,長孫無忌補充道:“陛下,據說這蘇烈的武藝極其出眾,在竇建德、劉黑闥手下屢歷戰功,稱得上是一員良將。”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他剛才的卻看到了,這家伙的戰功很大,攻城拔寨的次數不少。
身為頂級統帥他也能看出這蘇烈對兵法的熟悉和運用,做一個折沖確實是有些浪費了。
可這個人是竇建德、劉黑闥舊部,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推薦他,這在忠誠度上可就要差一些。
李世民不用這些沒有“靠山”的舊將主要還是懷疑是否忠心,而且對他們的能力也沒有一個準確的認知。
“這蘇烈不過是名不見經傳的人,能力還只是傳言無法真正確定,朕還是覺得不妥。”
對于這種“小人物”李世民還是不怎么放心,他是否可信還是個未知數。
“這樣朕把忠武將軍李孟常調到并州,他你應該也認識能力上不用懷疑。”
李恪搖頭道:“李叔叔是父皇的愛將,跟著我相信父皇也舍不得,就蘇烈吧,這個人父皇不需要懷疑,再說了并州的軍隊那么多誰去不是一樣?”
拜托,這蘇烈可是野生的SSR卡,此時不收更待何時?何況這李孟嘗是父皇的人,不可能成為班底的。
而且他記得這蘇烈是步入中年才得到重用的,這種人才必然是不能埋沒的。
如果這種時候幫他一把,未來再怎么樣也是一個靠山,甚至是直接成為他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也罷,既然你如此相信他就必然有自己的理由,朕就從了你。”
李世民仔細想了想,其實也可以,這蘇烈也是一員良將保護李恪綽綽有余。
而且說不定還會有些意外之喜呢?
“來人擬旨,讓匡道府折沖蘇烈跟隨漢王恪去往并州做一校尉,具體官職嘛…就讓并州都督自己決斷。”
而這匡道府就在長安,侍衛接到旨意后就馬不停蹄的趕去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