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世勣也已經來到了涇陽周邊,八千披堅執銳的精銳騎兵整齊的排列著。
他自從得到圣旨后就率軍從并州出發馬不停蹄的前往長安救援。
不過為了防備前太子死忠李藝,他還是在并州留下了兩萬多兵馬,再加上其余州縣的守軍足夠用了。
況且,這李藝也不是那種不懂民族大義的人。
“將軍,朝廷密函!”
一個士兵將剛剛送到的東西呈給了李世勣。
李世勣接了過來。
許久,他才緩緩開口:“你現在命人立刻去關中沒有被劫掠的州縣,把那里所有青壯年男子和能馱運貨物的馬匹毛驢全都征召過來?!?
“如果不愿意你就告訴這些人,突厥人開戰他們也要遭殃?!?
“遵命?!?
………
“伯克不好了,敵襲!”
突厥士兵跑到了一個將領旁邊。
那個將領也趕緊放下酒杯,問道:“怎么回事?”
“呼哧…中原人的援軍來了!密密麻麻漫山遍野!恐怕數量不下八萬…”
士兵喘著粗氣,心有余悸道。
他之前聽說中原空虛本著撈一筆的心態才放下家中的牛羊來到了這里,可現在看來中原可是一點都不空虛!
聽前面的兄弟說長安的守軍有十萬,而現在后方又來了八萬!這就是接近二十萬的軍隊了!
他們突厥一共就才十五萬人,現在不跑的話恐怕大家都要死在這!
畢竟雙方的武器甲胄差距太大了,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
那個突厥將領顯得很驚慌,他之前去過涇陽深知中原人的可怕,這要是再來援軍他們非要被包了餃子不可。
“走…”
他騎上戰馬飛奔而去。
到達目的后突厥將領就驚住了,只見一眼望不到頭的唐軍正在緩緩駛來。
到到處彌漫著飛揚的塵土。
看到這他沒有猶豫馬上掉頭朝著頡利可汗所在的中軍前去。
………
“該死…埃斤沒啜你這個懦夫!難道區區一萬多的漢人就把你嚇住了嗎?我給了你足足六萬的兒郎!”
中軍帥帳內,頡利十分的憤怒,因為他的援軍埃斤沒啜已經被唐軍將領李靖嚇退,完全不把他這個大汗放在眼里。
你可是有著足足六萬騎兵的,這李靖是神仙不成?居然讓你這么害怕。
頡利有恃無恐的原因中,埃斤沒啜的六萬援軍就占著很大的比重。
可現在他已經擅自撤走,突厥的大部隊孤立無援,如果這中原還有其他兵力可就壞了。
“大汗不好了…中原人,后面全是中原人!”
之前的突厥將領連顛帶跑的過來了。
頡利暗道不妙,趕緊問道:“出什么事了?”
“可汗…后面唐廷的援軍到了!漫山遍野啊,數量恐怕不少于八萬…甚至還更多!”
“什么?”
“這…如何是好啊!”
其他的突厥將領也有些慌了,如果加上長安內的守軍恐怕真實數量至少十萬還是有的。
他們雖然蠻橫但不傻,后面反應過來就知道有虛張聲勢在內。
可是現在看來這李世民當真是有底氣!
“大汗不好了,豳州…豳州外圍全都是唐軍!”
這時,又一個送信的士兵喘著粗氣跑了進來。
“怎么了?”
頡利現在已經麻木了,禍事一件接一件。
“唐軍大將程知節率領重兵駐扎于豳州外圍,我們那邊很難守得??!”
那個突厥士兵顯得很是焦急,豳州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這次是十萬火急。
“什么!?”
頡利一把站了起來,他沒想到李世民居然釜底抽薪!
倘若豳州有失突厥大部隊可就是徹底沒了退路,只能在關中決一死戰!
可這里是敵人的國內啊,他們突厥短時間內尚可劫掠,但時間一長呢?這可是十幾萬張嘴!
如果這些精壯全都死在這,突厥也就亡了。
“大汗我們怎么辦?”
一個大臣問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
頡利也沒了辦法,現在退也退不了,和也和不了。
其實現在雙方誰都不想打,突厥這次來也只是想搶點東西可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他頡利肯定是不能開這個口的,要不然回去以后各部落首領該怎么看?
“大汗,中原皇帝在渭水河畔等候您?!?
“中原皇帝?他來干什么。”
頡利有些狐疑,兩軍現在可是劍拔弩張。
“牽馬,跟我出去看看?!?
渭水對岸,數萬唐軍擺開架勢炫耀著自己的武力,李世民傲然立于最前方,這次他顯然從容得多。
“中原皇帝你這是何意?莫非還要來嘲笑一番本大汗嗎?!?
頡利現在雖然想和談,但為了考慮名望還是要硬著頭皮繼續對峙。
只希望李世民能給他個臺階下了。
“頡利如何了,我中原是不是疲弊?。俊?
李世民臉上掛著笑意。
突厥可汗頡利的表情就有些難看了:“那又如何?你若是想打,我大突厥奉陪到底!”
“呵呵…”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沒有變化:“我的兄弟這一仗如果我們接著打下去,那么對你我雙方都沒有好處,不如我們重新定一個盟約就此罷手?!?
“實際上如果不是上次你的要求太過苛刻,我們就已經言和了。”
頡利想了想,回答道:“我可以和你定下盟約,至于說質子這事也就免了。”
“相信我們還不需要一個孩子來維持信任?!?
李世民收斂了笑容:“好,就在明天清晨如何?我們在便橋上斬白馬盟誓!”
“好!我等著你?!?
“撤兵!”
頡利這次十分痛快的就答應了,再不答應只怕就真的是兩敗俱傷,大家都不好過。
大唐也并不想在這個時候開戰,否則富庶的關中就會毀于一旦。
如果這時候的唐朝和突厥開戰,其實大概率也是唐贏,只不過是代價太大不值得而已。
次日清晨,雙方準備好了盟約所需要的信物,開始在便橋上舉行祭祀儀式。
一匹白馬緩緩的走向了突厥所在的北岸,李世民看著這一切眼神十分復雜。
隱忍、憤怒、無奈和強烈的動力……
這次雖然逼退了突厥,可卻是諾大的屈辱,李世民決定不出五年就要一雪前恥!突厥也到了消失的時候了…
而反觀頡利則是滿臉笑意,身后的眾突厥騎兵也放聲大笑。
他們這次不僅劫掠了隴右,還得到了金銀等賠償并全身而退。
負責祭祀的官員一刀下去,鮮血四濺。
武德九年八月三十一日,大唐皇帝李世民與突厥可汗頡利在渭水便橋上斬白馬盟誓!
不久,突厥十數萬人引兵東撤,長安之圍總算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