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這可不一樣。”
李世民輕嘆一聲,說道:“如果這治國真和打仗一樣那就好了,我之前一直以為打仗要比治理國家難,可我自己真正上手之后才發現正好相反。”
“說起來前太子的功勞確實不小,每天面對這文武百官,成山的奏折真的不輕松啊。”
房玄齡笑了笑,回答道:“陛下這些天把國家管理的不是井井有條嗎?何必要憂慮這些。”
“唉…”
李世民有些惆悵:“這治國確實和打仗不同,每天都要面對這成山的奏折、文告,朕即使是將時間都用在這上面也還是感覺不夠。”
“打仗我倒是不怎么怕,兵再多也就不過幾十萬人,排兵布陣,沖鋒陷陣很快就能解決,此后還能輕松很長一段時間。”
“反觀治國,這是一件長時間進行的事情,可能會結束嗎?不會的,這打天下著實是比治天下要簡單。”
李世民長嘆一聲,他現在奪得皇位的那種喜悅已經散去,取而代之的是滿滿都惆悵之感。
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治理好這個天下,如今他才剛剛接觸全國政事兩個多月而已就已經感覺極為吃力了。
“陛下,百官百僚都要各司其職,您只需要在其中調和統領便可以了。”
房玄齡給出了相應的建議,就李世民這種什么都親力親為的態度,怎么可能不會累呢?真正的帝王應該行制衡之道。
“玄齡這可有些不一樣啊。”
李世民站起身來,走到房玄齡面前坐下說道:“咱們打仗的時候若是事物很快就能補救調解回來,可現在這可是天下啊,如果錯了那真是一步錯步步錯,難啊。”
“陛下可以放心,如果您繼續用昔日秦王府和天策府的這些人那么就不是問題。”
“畢竟…還是自己人更加可信。”
李世民點頭表示贊同。
他心中確實知道誰可以依賴誰需要防備,像是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這些親信便是能夠放心的委以重任。
接著他繼續說道:“玄齡這些年都是你為朕網羅人才,功勞甚重啊,這次還需要麻煩你。”
房玄齡愣神片刻,隨即心頭一喜笑著道:“陛下如晦是大才,多年來處理政務都是井井有條可以委以重任,還有尉遲敬德也都……”
“魏征這個人怎么樣?”
李世民忽然冷不丁的問了出來。
“魏征……”
房玄齡聽到這名字不禁愣神片刻,不過他知道陛下既然這么說了就肯定不是來問他的。
“魏征這個人…是前太子幕僚身份有些敏感,但是陛下在太子府就已經選擇重用他了,因此具體的您心里有數,何必問屬下呢?”
李世民并沒有繼續追問,他對魏征這個人很有好感。
雖然說他曾經屢次建議前太子殺了他,但是當時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這個,魏征既然提了出來就是不打算給自己留退路。
這種敢于直說的諫臣忠臣對于現在的李世民非常重要。
“魏征這個人膽子很大,敢于直接向朕提出意見,這一點是朕最欣賞的點。”
“我何嘗不希望我大唐能做到真正的萬世一系啊,永遠的傳承下去,可是縱觀歷史王朝更替好像是成為了常態,我無法改變只能盡力做好現在的事。”
想到這李世民不禁有些悵然,之前隋朝剛剛統一國富民強,但就是因為儲君選了一個暴君,最終步子邁太大扯著了蛋導致亡國。
這可是前朝歷歷在目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李世民要把李承乾培養為仁君了。
大唐不能也出現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如今休養生息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