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八段錦

八段錦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健身運動,隨著練習者的不斷研究,體系日益完善。八段錦不僅練習方法簡單易學,而且行之有效,在強身健體、預防疾病和延年益壽等方面都有積極的效果。

八段錦中的“八段”并非指分為八個段節或八個動作,而是強調八段錦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關系。“錦”字的表面意思為華麗精美,內涵則點出了八段錦中每個導引術之間是如絲綢錦緞一般順暢連接在一起的。

查閱眾多文獻史料可知,八段錦之名最早現于南宋洪邁所著的《夷堅志》:“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可見八段錦在宋代已被大眾所接受并廣泛流傳。除了上文中所描述的坐式八段錦,南宋曾慥所著的《道樞·眾妙篇》中則首次提到了立式八段錦:“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復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但此時的八段錦尚未定名,文字描述也并未歌訣化,直到南宋陳元靚所著的《事林廣記·修真秘旨》中才將其定名為“呂真人安樂法”,文字歌訣為“昂首仰托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脾單托兼西胃,五勞回顧七傷調,鱔魚擺尾通心氣,兩手搬腳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臟,漱津咽納指雙挑”。后至清末《新出保身圖說·八段錦》中首次定名為“八段錦”并將整套動作都配以圖像,其歌訣也與現代基本一致,只是套路順序略有不同:“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離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背后七顛百病消,攢拳怒目增氣力,兩手攀足固腎腰。”至此,傳統八段錦套路動作基本得以固定并廣泛流傳下來。

盡管八段錦在宋代、明代、清代的文獻中都有跡可循,但究竟八段錦是何人、何時所創,至今尚無定論。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導引圖》之中,至少有四幅圖勢與八段錦圖勢類似。由此可見,八段錦與《導引圖》之間必然有一定的聯系,從而可將八段錦的歷史根源提前至西漢時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九江县| 武隆县| 淮阳县| 明光市| 鹤山市| 姚安县| 临清市| 尼玛县| 栖霞市| 万年县| 额尔古纳市| 巨鹿县| 安达市| 武宣县| 永济市| 宜黄县| 连州市| 新津县| 即墨市| 烟台市| 宣汉县| 元朗区| 陇西县| 禹州市| 镇赉县| 财经| 三明市| 泰兴市| 漾濞| 双牌县| 临夏县| 土默特左旗| 英吉沙县| 习水县| 进贤县| 望奎县| 丰台区| 南昌县| 乌拉特中旗|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