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偉交給沈明的圖紙,便是手機耳機耳塞的注塑模具圖紙。
這次前往韓國、日本,無論金泰希等人也好,龜田野也好,新買的手機都搭配了手機耳機。
這種手機耳機,就兩個耳塞再加上兩條信號線,材料成本撐死了也就幾塊錢人民幣,但在韓國、日本單賣的話,一個手機耳機就折合人民幣三百元以上。
林建偉見到這種暴利的產品,自然早就已蠢蠢欲動了。
在韓國、日本期間,他一口氣買了好幾部新出的新款摩托羅拉、諾基亞、三星手機,將其拆解之后,繪制出手機耳機的耳塞以及手機外殼的圖紙。
他的想法很簡單,不論諾基亞手機也好,摩托羅拉手機也罷,手機耳機和手機塑料外殼都有這些手機品牌的logo。
但他卻可以不將這些logo出現在他要生產的手機耳機和手機外殼上,而且除了尺寸規格一模一樣之外,外觀卻完全不一樣,他將其設計得更酷、更炫。
不論是手機耳機也好,手機外殼也罷,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三星公司也只是申請了外觀專利而已。
只要自己生產、銷售的手機耳機和手機外殼,外觀上不與這些公司原廠手機一模一樣的就行。
考慮到手機耳機的利潤之大,簡直是駭人聽聞,林建偉便打算先生產手機耳機,然后再生產手機外殼。
僅僅一個星期,二十套手機耳塞的模具便已開好,隨即便交付給早已做好生產準備的偉彤塑膠廠生產。
偉彤塑膠廠的廠長李偉,他不但提前準備好了注塑機,連耳機信號線也已按林建偉的吩咐提前在外面定制回來了。他安排一個廠間,讓工人將生產好了的耳塞與信號線連接好就行。
整個手機耳機的生產成本,也不過才五元不到,但林建偉只讓人拿著手機耳機,在海珠區手機配件批發市場轉了一圈。
全國各地來海珠區進貨的手機配件經銷商,便如同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一般,自己尋上門來了。
一個手機耳機批發價一百五十元,剛剛生產出來的十萬個手機耳機便直接被瓜分一空,還紛紛搶著下訂金,爭奪下一批貨。
這手機耳機,這些手機配件經銷商發空運回當地之后,起碼賣到三百元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賣到五百元一個,利潤起碼一倍以上!
這么高的利潤,也促使這些手機配件經銷商打算派人長駐沙溪搶貨。
林建偉見此,干脆將全國各地手機配件經銷商派駐到偉彤塑膠廠長駐的人,全部安排到梅花樓免費好吃好住的供著。
接下來,偉彤塑膠廠又將各種品牌手機的外殼也生產了出來,在噴涂車間噴涂了各種顏色之后,直接與手機耳機一起,批發給這些手機配件經銷商。
當產量上來之后,林建偉又通過金父和龜田野,將這種無logo的手機耳機、手機外殼出口到韓國、日本。
僅僅一個月時間,偉彤塑膠廠便入帳將近三億現金,簡直就是在搶錢!
不過,這種生意,主打的便是一個字“快”!得先人一步,搶占市場,才能吃到最肥的那塊肉。
這個世界,聰明人很多,時間一長,便大把人跟風一涌而上,跟風大量生產。
林建偉極鬼精,所有注塑模具只生產三個月,三個月之后便將所有注塑模具打折賣給那些跟風生產的廠家。
這時候,便完全暴露出林建偉當初為何要留下,可以同時開二十套注塑模具的日本機加工設備的真正用意了。
無他,林建偉利用這些八、九成新的日本高精尖機加工設備,別人開一套注塑模具,要耗費半個月至一個月時間。
而林建偉則可以讓龜田野、金父幫忙,在日本、韓國購買到最新款手機空運到廣州之后,從拆解到繪圖、開模具,僅僅一個星期便可以同時開出二十套注塑模具來,然后迅速投產。
這時期,無論摩托羅拉也好,諾基亞也好,這些公司發布的最新款手機,全部第一時間在美國上市,然后才在歐洲、韓國、日本上市,國內起碼滯后將近一個月才上市。
這便給了林建偉一個時間差,當這些公司的手機還未在國內上市時,他已通過金父和龜田野拿到了最新上市的新款手機。
并在這些公司在國內還未發布新款手機之時,便已將該新款手機的耳機、塑料外殼等手機配件提前大批量生產了出來。
幾乎在這些公司在國內發布新款手機的同時,偉彤塑膠廠生產的手機耳機和配件也已同步銷售!
如果不將開注塑模具的費用攤在手機外殼和耳機的成本上,一個手機外殼的材料成本才一塊錢不到,生產成本每個也不超過三元,但是批發價卻一百元,手機配件經銷商在國內各地的零賣價起碼兩百元。
一對手機耳機耳塞,材料成本也極低,加上采購的帶插頭的耳機信號線,手機耳機的材料成本也才幾塊錢左右。
這讓林建偉大賺特賺,偉彤塑膠廠在中行番禺支行的帳戶里的存款數字,后面掛了很多零。
林建偉也會做人做事,不將最后一分錢賺完,每套新開的注塑模具,他只生產三個月,便堅決處理給其他跟風的工廠,讓他們也能喝口湯,分杯羹。
久而久之,那些跟風的廠家見無論如何也沒有偉彤塑膠廠的生產速度快,干脆服輸,不與偉彤塑膠廠搶“頭啖湯”了,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跟風。
這也讓林建偉輕松了不少,他隨后便將這些事情移交給沈明處理,自己則安心在學校里開始寫自己的兩份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工控系的論文,林建偉根據偉彤塑膠廠的未來規劃,寫了一篇《論塑膠制品的自動化生產》,將一個注塑車間,從使用集中自動供料到使用機械手自動取件、自動剪切塑料制品水口,輔之于自動輸送帶,以實現整個注塑車間無人操作。
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專業的論文,林建偉根據如今正在肆虐亞洲的金融危機,寫了一篇論文,論文大部分內容都是在闡述香港該如何應對這次金融危機,并一一列出了應對措施。
指出香港金融危機可以分成三個階段:被動防守,相持,反攻!
他剛將兩篇碩士畢業論文遞交上去,當天,這兩篇論文便出現在四九城某人的辦公桌上。
看完林建偉的兩篇畢業論文之后,尤其是看到那篇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某人直接拍案叫絕!
他想了想,突然自言自語的說道:
“應該讓這小子到清北同時攻讀工學博士和金融博士才是,只是這小子自己也有一大攤子事要兼顧。
他寫了這篇論文,估計暑假也會去香港,參與此事。以他如今的資金實力,到時候倒也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算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還是不干預為好,讓他自己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