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原罪
- 大拆家
- 只想寫寫書
- 2197字
- 2024-07-19 00:08:59
林建偉等人回到四九城大四合院之后的第二天,他便被四九城方面叫了過去。
到了某地之后,零八年四九城奧運會時,分管奧運會,林建偉和他見過幾面的某人,開門見山的邀請他投資造船業。
造船業可以說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的行業之一,不但需要方方面面技術的支持,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攻堅,需要大量的大型生產設備。
林建偉雖然正在做多現貨黃金,但此前收割歐洲之時,大賺了八千多億歐元,大把現金存放在香港中行的賬戶上,正打算等做多、做空現貨黃金結束之后,為這些資金找出路。
進入21世紀,國際造船市場持續興旺,為造船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觀察世界船舶工業的發展歷史,一條基本規律就是造船中心從先行工業化國家逐步向后起工業化國家轉移,從勞動力高成本國家逐步向低成本國家轉移。
同時世界造船產業向勞動力、資本豐富和工業基礎雄厚區域轉移的步伐在加快。
正處于產業快速成長階段的我國船舶工業,憑借著日益增強的綜合競爭優勢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加快承接國外產業轉移的步伐,造船產量實現跨越式增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使我國在造船領域國際地位大幅提升,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造船大國。
2002年至2005年,我國造船產量翻一番由400萬載重噸增長至1000萬載重噸。
2006年造船完工量達1587萬載重噸超過歐洲國家的總和。2008年造船完工量突破3000萬載重噸,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全面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2010年造船完工量達到6757萬載重噸,三大指標全面超過韓國躍居世界第一。十年時間我國的造船產量翻了近25倍,創造了世界造船史上的奇跡。
首先是著力提升造船生產能力。隨著世界造船產業向成國轉移,我國造船生產能力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民用船舶工業發展“十五”計劃綱要》在準確把握新世紀世界船舶工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對造修船能力發展的規劃和指導”的基本思路。
《船舶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15年)》進一步明確提出“集中力量在環渤海灣、長江口和珠江口區域新建、擴建一批大型造船設施,擴大造船能力,形成三個現代化大型造船基地”,一批現代化大型造船設施開始建設。
2003年,shang海外高橋造船公司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標志著我國第一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總裝船廠建成投產。
2005年6月,zhong船江南長興造船基地開工建設;2005年11月,zhong船重工海西灣造修船基地開工建設;2006年9月,zhong船龍穴造船基地開工建設。以這三大基地的建設為標志,我國船舶工業的生產能力躍居世界前列,基本具備了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強國的物質基礎。
其次是全面增強科技綜合實力。21世紀之后,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我國已經能夠建造幾乎所有類型民用船舶。主流船型實現了大型化、系列化、批量化,30萬噸級超大型油船(VLCC)、17萬噸級好望角型散貨船、40萬噸級礦砂船、10000箱級及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
在高技術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領域,超大型液化天然氣(LNG)船、30萬噸級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超大型液化石油氣(LPG)運輸船、超大型汽車滾裝船、10萬噸級半潛船、極地船舶等不斷取得重要突破,極大豐富了我國船舶產品種類。
三是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
長期以來,自主配套率低一直是困擾我國船舶工業健康發展的薄弱環節。
伴隨著世界船舶產業向我國轉移,我國的船舶配套體系也在逐漸完善。
低速柴油機、曲軸、甲板機械、艙室機械和大型鑄鍛件等優勢產品的研制能力大幅提升,高速大功率柴油機、綜合電力推進系統、超大型螺旋槳、船用壓載水處理系統等配套設備成功推向市場,取得良好的效益。
目前,我國船舶配套國產化率平均達到50%左右,已經能夠滿足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力船型80%以上的配套設備裝船需求。
新世紀以來,我國牢牢抓住世界船舶產業轉移和新船需求井噴的大好機會,在能力、技術、產品等產業各方面都呈現出根本的改變,也徹底改變了世界船舶工業格局,造船產量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第一造船大國。
如今,國內已將從2011年到2019年是我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新階段,這一時期,主要改革發展任務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以高質量發展實現造船強國目標。
為了實現從立足國內向走向國際的轉變,將一個完全依賴國內市場的重工業部門,打造成為完全外向型的產業,也使船舶工業成為我國重加工工業中少數能走在世界前列、與世界先進水平較量的行業,國內打算加快速度加大對船舶工業方面的投資。
而一向只喜歡投資做二股東、三股東、四股東,又不喜歡也不愿意管事,只為手中持有的大量資金尋出路,并且只坐等分紅的林建偉,自然是這投資國內重加工工業最理想的人選。
對于國內船舶工業,林建偉極為看重,在他看來,這是我國崛起的根基之一。
從另一方面而言,林建偉很清楚一件事情,他現在已與羅斯柴爾德家族對上了,遲早也會與掌控華爾街的猶太財團針鋒相對!
他心中明白,不管自己以后是否繼續參與國際上的金融投資,自己都會與對方做過一場,分出一個勝負來。
他更清楚,這其實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原因也很簡單,就憑自己手中握有的將近三萬億美元的財富,這在貪婪無比的強盜邏輯思維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其他猶太財團的眼中,自己便是一塊大肥肉,當然,在他們看來,這同時也是自己的原罪!
而作為自己靠山的祖國,自然是越強大越好,越強大,便越能為自己以后在與對方對上之時,為自己撐腰!
因此,雙方一拍即合。
林建偉二話不說,立即便應了下來。答應出資一千億歐元,入股四九城方面允許他投資的大大小小眾多造船廠,成了這些造船廠的二股東、三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