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林建偉又特意前往廣州,與廣州方面商議之后,以美元一次性付清珠江新城建設的所有后續資金。
接著,林建偉考慮了一番之后,再次讓百達公司在非英語國家大肆購買農場。又讓賢達證券投資公司幫忙,大量買入世界四大糧商的股票。
俄羅斯某人得知百達公司要再次買地建農場之后,立即讓協調小組的負責人找到百達公司,要將西伯利亞大量土地出售給百達公司。
林建偉考慮了一下,還是同意了,他讓百達公司在西伯利亞敞開了買地,只要對方同意出售,全部收入囊中!
這次趁美利堅的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林建偉還真的像他所說的那樣,從掌聲華爾街的猶太財團身上狠狠的咬下來了一塊大肥肉,一口吃成了一個大胖子!
此時的林建偉,要考慮的是如何把手中海量的美元花出去的問題。他優先考慮的便是盡量將這些美元轉化為實物資產,這才是上上之策!
恰逢目前世界各國經濟低迷,林建偉干脆讓高強牽頭,成立了一個收購團隊,在世界各國避開英語國家,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主要以礦山、礦產、農場等實物資產為主。
歐洲一些知名的奢侈品牌公司、汽車公司等公司的股票,他也沒放過,讓高強等人盡量收購。
與此同時,林建偉也委托香港中行大量買入現貨黃金,將買回來的黃金一分為二,一半存放在香港中行的金庫,一半存放在玥園的地下室金庫里。
進入2009年之后,1月份,林建偉見手中美元的消耗速度過慢,他考慮了一下,下令大舉進入香港和國內的房地產市場,國內以商業大樓這些商業房地產為主;香港和非英語國家則不管是商用還是住宅,只要合適便統統拿下!
他特意繞開了英語國家,不在這些國家投資,一方面自然是不愿在猶太財團面前暴露自己;另一方面是他很清楚這些被盎撒人和猶太人所掌控的國家的尿性,以及這些人的強盜思維和嘴臉,這些人為了利益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還是少打交道的好。
進入2009年之后,1月14日,北美最大電信設備制造商北電網絡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2009年1月16日,歐洲央行再度降息至歷史低點。
2009年2月5日,英格蘭銀行再次宣布降息,這是英國連續第五個月降息,也是自2007年12月以來的第八次降息。
但這些已與林建偉沒有多大關系,在猶太財團還在繼續睡反向做空歐美日韓各國股市之時,林建偉早已入袋為安,轉而開始在世界各國非英語國家收割廉價優質的各種實物資產。
這段時間,林建偉一直在關注著另外一件大事,這件事與他讓高強等人正在收購的世界幾大礦業公司的股票相關。
第一家礦業公司是必和必拓公司。
必和必拓公司于2001年由兩家巨型礦業公司——BHP與英國比利登公司(Billiton)合并而成,現在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第二家是力拓礦業公司。它是世界第二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于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公司于1962年至2000年間該公司兼并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佼佼者。
第三家是巴西淡水河谷。巴西淡水河谷公司(CVRD)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也是美洲最大的采礦業公司,其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
第四家是FMG。FMG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商,成立于2003年。已和35家中國鋼企簽訂了10年以上的長期供貨協議,每年對國內供應近1億噸鐵礦石。
鐵礦石價格談判每年一次,其實就是所有買家與這四家公司進行談判。
2009年鐵礦石的價格談判早就開始,早在2008年11月14日,中鋼協就要求幾大礦業公司降價40—45%。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鐵礦石市場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國內籍此要求鐵礦石價格回到2007年的水平上,即降價40%至45%。但三大礦業公司均直接拒絕。
2008年12月31日,中鋼協禁止加價倒賣礦石。有進口資質的企業被嚴格控制進口礦石的流向,禁止隨意加價倒賣礦石,轉賣的企業只能通過收取3%至5%代理費的方式進行。
2009年2月19日,中鋼協要求會員鋼企一致對外,要求所有會員鋼企在鐵礦石談判中統一行動,對違反公約者,采取批評警示、行業通報、記入企業不良誠信信息庫等處罰措施,直至取消會員資格。
早在2008年11月中旬,當世界三大礦業巨頭拒絕了國內的降價要求之時,四九城方面便主動聯系了林建偉,重提之前說過的讓他代為收購世界各地礦業公司的方案。
林建偉此時最多的便是綠油油的美鈔,他本來就打算將手中的海量美元轉化為實物資產,因此,他立即便應了下來。
恰好這時仍處于金融危機之中,雖然幾大礦業巨頭拒絕降價,但是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鐵礦石市場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
這直接便反映到這幾大礦業巨頭的股價上,幾大礦業巨頭的股價都跌得很慘。
林建偉立即便讓賢達證券投資公司的高強等人,在股市上吸納這幾大礦業巨頭的股票。
誰知當高強等人收購到幾家礦業巨頭股份10%多一點的時候,股市上便基本已無這幾大礦業巨頭的大量股票掛單賣出。
林建偉立即便想起了一件事。他之前在漢城大學如今的首爾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時,他的教授曾經對他說過,日本的那些財團早就將眼光瞄準了礦產資源。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時,甚至更早一些,這些日本財團便一直在買入這幾大礦業巨頭的股票,以及世界各國礦產公司的股票。
很快,高強等人的調查報告也印證了這件事,日本人手中持有大量礦產公司尤其是幾大礦業巨頭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