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創錦衣衛
- 穿越大明,我知后世六百年
- 滿城金甲
- 2093字
- 2024-04-30 12:00:00
徐允恭和湯鼎只是觀刑之人,他們沒必要一直留在這兒。
而常茂就不行了,得督促行刑完畢。
現在邱山和王喜二人只被吊著一口氣,哪還敢再奢求活下去,只盼望著能夠速速一死擺脫痛苦。
他們的那些家眷早在兩人行刑之前就全都被帶過來了,就只等他們行刑完畢被發配了。
親眼看著這些,這些人心態都奔潰了。
當然,或許他們之中也有無辜之人。
但他這處境之下,哪還有精力再為他們考慮。
要怪也只能怪,他們和邱山王喜沾親帶故了吧。
直到最后行刑完畢,常茂才進宮面見了老朱。
大概因為這幾天天氣冷暖變化太大,老朱染上了些風寒。
憑自己還年輕,也有常茂的預言在。
盡管如此,老朱每天仍還在正常處理政務。
耽誤的久了些,這幾天有些嚴重了。
“伯父,行刑已經結束了。”
常茂道:“伯父身體不佳,應該好好養養。”
“底子再好,這么不重視也得折騰壞了。”
老朱打了個哈欠,放下手中的奏章。
“有那些奸詐小人在,咱哪有歇息的時間。”
“咱這幾日讓各軍自行調查,至少查出了數百個曾干過類似之事的人。”
“別管最后是否得逞,至少他們是有這心了。”
當初那種情況下,誰都不知道老朱最后能夠取勝,難免會有人生出些什么不該有的想法。
其實,要不是有人捅出來,老朱也不會非得追究。
“咱讓劉基回來了!”
“咱在這兒忙的焦頭爛的,他也別想躲在青田游山玩水。”
當初,老朱放劉基回去,也不會是被當時的時局逼迫所致。
不僅僅是劉基,就連李善長也明白,劉基回歸草堂那是必然的事兒。
別看劉基不爭不搶,但以劉基的頭腦,想要扳倒他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咱已然二虎派人帶了咱親筆書信去青田了,追贈其父祖為永嘉郡公。”
能被朝廷蔭蔽先祖,也是讀書人一輩子的夙愿。
老朱這樣的恩賜,也是劉基莫大的殊榮了。
不得不說,老朱還是會籠絡人心的。
一個李彬案把劉基逼出了朝廷,如今一個恩賜便又把他召了回來。
而且,劉基還得對老朱感激涕零。
對此,常茂也沒再多說。
歷史上,劉基在去年年底已經被召回來了。
也許是最近發生的事情有些多,現在已經洪武二年了才被召回來的。
“你覺著檢校如何?”
下面大臣斗得激烈,老朱估計越來越體會到檢校的好處了。
“伯父既然問到,那侄兒就實話實說。”
“至于對不對,還請伯父甄別。”
常茂頓了一下,道:“在后世,除了檢校之外,還有東廠西廠內廠,廠衛橫行也是黨爭的一部分。”
“東廠建于永樂朝,當時靖難剛剛結束,還有很多所謂建文舊臣子在下面聚集,借此避免燕王殿下發展兵力出征漠北。”
“而在靖難之役期間,宮中不少宦官都曾通風報信過,于是燕王殿下便設立了東廠。”
“性質與檢校差不多,但是卻都由太監充任。”
“再到憲宗朝,當時土木堡之變后大明精銳喪失殆盡,文官逐漸掌控朝中的話語權,”
“宣宗皇帝便不得不設立西廠,用于搶奪對軍事的控制權。”
“后來到了武宗,因孝宗的放縱文臣在朝中已經掌握了絕對的話語權。”
“在那么長時間的發展之下,東廠西廠早就變了樣子,武宗不得不增設內廠打開局面。”
“后世雖說大明廠衛橫行,是大明一個很大的積弊,但實則知道的人都知道,那不過是在特定背景下的無奈之舉罷了。”
聽了這些,老朱遲遲沒說話。
過了許久,這才道:“你的意思是該擴大檢校?”
就當前這種背景,即便換個人來也不見得有老朱干得好。
“侄兒只能結合侄兒所知說說侄兒知道的,至于什么時候擴大伯父還需結合實際情況考慮。”
老朱自問出來開始,怕已經有夸大的想法了。
他若說還不是時候,老朱也得聽他的啊。
“好像咱求著你說似的。”
“滾蛋!”
次日,老朱便發了成立錦衣衛的旨意。
這比歷史上提前了五年時間。
錦衣衛有單獨刑訊人犯的特權,上到皇親國戚下到文武大臣都可隨便帶走問話。
由二虎出任指揮使,從民間挑選人手培養。
現在有官身的人都是有后臺的,只有從民間挑選出來的那才足夠清白。
之前,剛是一個檢校就讓人很不滿了。
要是再擴大之后,那他們還能說話嗎?
倒是有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去找老朱,但老朱直接下了道旨意說自己病了,這幾天不談公事。
去拜訪老朱的那些人,剛剛提起朝堂的事便被老朱給趕走了。
不過,除了馬皇后之外,呂淑燕常出入老朱那兒。
每天跟著馬皇后出入乾清宮,啞然是把她當成兒媳婦相待了。
反倒是常玉婷,已經好幾天沒進宮了。
她得知老朱病了后倒是提過去照顧,但馬皇后回信說有呂淑燕就行了,用不著她再去照顧了。
因為這,常玉婷也惆悵了很長時間。
她倒不是在乎太子妃的位置,她在乎的只是朱標而已。
眼瞧常玉婷好幾天悶悶不樂,常茂還開導了他幾次。
不知老朱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他絕對不可能讓呂淑燕進東宮的。
要有那意思,當初他通過鏡子給呂淑燕反射投影的餓時候,老朱也就不可能一句話都不說了。
而且,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建錦衣衛了,明顯是對李善長手伸得太長而不滿意了。
現在被那些功臣左右那是每個朝代立國之時都要面臨的問題,老朱既然已經這種情況所帶來的麻煩了,又豈會再把這麻煩留給朱標。
要是老朱直接趕走呂淑燕還好說,只是不知道明明是沒有讓呂淑燕進東宮的意思,偏偏還要搞這一套又是為了什么。
不管什么意思,只要影響不了他們就行。
沒有了呂淑燕,他姐在東宮少了一個對手,相對來說也能夠更輕松一些。
而且,將來的靖難之役大概率是不會再發生的。
朱棣坐不上皇位,大明后來的那些歷史恐也要隨之做出改變了。
只是希望,結果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