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君集輕嘆一聲:“太子殿下,按你這么說只有保護好魏王和晉王,陛下才不會廢了你。
可這根本做不到,當初陛下和李建成之爭也是如此。
陛下其實還在糾結,只是我們這些臣子知道,一旦李建成上位死的就是我們,所以才一直勸諫陛下舉事。
而李建成就是因為顧念兄弟之情,沒有聽從魏徵的話,這才讓我們成功?!?
“這事得慢慢籌謀,不用著急,你先幫我收集周邊諸國的情報?!?
“行!北邊倒是簡單,南方叢林密布,各種蠻夷盤踞,風俗不盡相同,有些地方隔一座山說的話都不同。
沒有誘惑,探子很可能不會盡心去做?!?
李承乾早就想到這點,從桌案旁邊的書簍中拿出一卷紙遞過去:
“告訴他們,東宮沒什么錢財,只能用這些東西做為封賞,不愿意的也不勉強?!?
侯君集好奇打開看了眼:“族譜有其一頁,縣志有其一行?東宮為其編撰族譜,再專門派人教導族禮?”
“啪!”
侯君集雙手一拍將紙張對折,眼里閃爍著奇異的光芒:
“太子殿下,你放心,臣保證五年內把周邊諸國調查的一清二楚。
等殿下登基后,能不能下詔把臣的名字寫在族譜第一頁?以后族中頭香都是臣的?”
“漢光武帝時期的侯司徒是你的先祖,你要跟他搶?搶的過嗎?”
“額……”
侯君集面色一滯:“那是宰相,我這小輩還真搶不過。
罷了!我的畫像也掛在凌煙閣,這頭香還是讓給先祖。”
兩人又交談半個時辰侯君集才離開,李承乾則走到屏風后面。
看著一片空白的屏風,李承乾用簡體字寫下了族譜等字:
‘族譜、聯姻、三禮、話語權都已經開頭,想要讓計劃順利,話語權要率先拿到手,希望杜荷能夠給力點。’
就在此時,房外響起一道聲音:
“太子殿下,圣人請你進宮一趟?!?
“知道了!”
話落,李承乾隨手拿起一塊布將屏風蓋住,并出聲吩咐:
“王七,即日起書房由你負責打掃,其他人不得進入?!?
“是!”
李承乾看了眼天色,見太陽已經西下,心底有些疑惑,他不知道這么晚李世民叫他干什么。
‘早上被我懟得不爽,叫我進宮想要教訓一頓?’
懷揣著種種疑惑,李承乾來到太極宮甘露殿:
“阿耶,這么晚找兒子有什么事?”
剛說完,李承乾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李治:
“咦?稚奴也在啊!你都好久沒去東宮,明日到東宮,大哥帶你去平康坊見見長安繁華。”
“哼!”
李世民冷笑一聲:“什么繁華?平康坊都是風月場所,你想帶稚奴干什么去?”
“阿耶想哪里去了,平康坊又不是只有風月場所,權貴大多都居住在平康坊,兒子這是帶稚奴去多認識一些朋友?!?
“砰!”
李世民重重拍了下桌案,眼神冷冷盯著李承乾:
“你到底要干什么?為什么要寫信給七郎?益州什么地方你不懂嗎?
我都搞不定,你憑什么認為你有這個能力?”
李承乾找了個矮凳坐下:“兒子要的不是地方權力,也沒想著與他們拼個你死我亡?!?
“那你要什么?”
“軍權!”
李世民沒有處理侯君集和李祐,便已說明他不在意李承乾拿到那些兵馬。
現在李承乾要試試李世民的底線,因此李承沒有絲毫隱瞞:
“盧國公是蔣王府長史,兒子想要拉攏盧國公,只能出此下策!”
“……”
李世民滿頭黑線:“你害了知節還讓他幫你,你覺得可能嗎?”
“怎么不可能?青雀到現在還在謝兒子,不僅謝還要拼命保護兒子,這才叫兄弟情深,君臣相宜。
兒子相信,只要七弟愿意配合,盧國公定然會和青雀一樣,對兒子感激涕零?!?
“你死了這條心,知節忠心耿耿,我不會讓他陷進去?!?
“行!兒子給你這個面子,不對盧國公下手,反正等兒子登基后他也是兒子的人?!?
李世民從來沒像今天一樣,想要把李承乾吊起來打,深呼吸兩次壓下心底翻涌的情緒,才緩緩開口:
“孔祭酒已經跟你說了,你有什么想法,現在可以和我說,我們父子兩人開誠布公談一次。”
“你確定現在?”
李承乾指了指李治:“稚奴雖是被兒子強行拉出來做靶子,可他難免心底也有些想法。
若是我們父子談不攏,稚奴心底想法可就愈來愈甚?!?
李治垂著腦袋低聲輕語:“大哥,稚奴沒有任何奪嫡的想法,請大哥明鑒?!?
“你沒有不代表舅舅和李世勣沒有,我知道你比我聰明,可舅舅他們不知道……”
話還沒說完,直接被李世民出聲打斷:
“我讓你說就說,哪來那么多廢話?”
“那兒子就說了!阿耶準備什么時候滅了高句麗!”
李世民皺了下眉頭:“為何一定要滅了他們?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后果你不知道嗎?
戰爭一起苦的是天下萬民,如今大唐剛滅突厥沒多久,當以休養生息為主?!?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李承乾一臉嚴肅:“高句麗地處幽州東北,那里不僅有將近七千多萬畝的農田,這些農田處于大山之中,易守難攻,那就是另一處關中平原。
前隋兩代帝王都想滅了高句麗,這不是好大喜功一句話可以解釋的。
我知道阿耶也想滅掉高句麗,只是目前大唐還沒有把握一戰定乾坤?!?
“按你所說,只要你登基一定會起重兵滅掉高句麗?”
“是!”
李承乾目露堅定之色:“不僅高句麗,周邊諸國只要有威脅都需要滅掉。
肥沃的土地只有大唐黎庶才能占有,一群蠻夷之輩不配擁有肥沃良田。”
“遠的不說,北魏六鎮造反、宇文氏、楊氏、還有我們李氏,這些都不能給你教訓?”
“何以要因噎廢食?”
李承乾實在想不通:“以文治國、以武定國,關隴門閥原先也只是府兵。
阿耶何以就認為,李世勣這些寒庶不能成為新的門閥?
你想要利用皇族來爭奪地方權力,可有想過晉朝也做過此事,最后導致八王之亂。
扶持文官、打壓武將,會導致軍心渙散,外敵入侵時無法抵擋。
扶持武將、打壓文官,會讓社稷有傾覆之危。
相互平衡又需要有賢明之君,可歷朝歷代賢明之君能有多少?
那怎么辦,只能時不時給大唐找個敵人,文官勢大就準備戰爭,扶持將領,武將勢大,就扶持文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