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暗箭難防
- 大明涅槃
- 天涯之鹿
- 2534字
- 2013-11-15 12:30:48
席銘風塵仆仆的走進大帳,卻見王樸、楊進朝、駱輝、張嵩、吳平等人全部在坐,連那個神秘的賈師成也端坐王樸身后。
王樸居中而坐,換了身戎裝,一派儒將風度。他見席銘進來,滿面堆笑招呼他落座,便開始介紹軍情,原來三十六營中的“鞋底光”部和“三只手”部,被圍困半年之后,想偷偷撇開大部突圍而去。所部動向被明軍哨探探知,報到各主帥帳下。而這兩部匪軍的突圍方向,就是京師京營的防區。
王樸剛介紹完軍情,駱輝率先發話:“這兩股匪軍,哪兒都不去,偏偏來我京營防區,莫非以為我們是軟柿子?該著他們倒霉,碰到我老駱。真是送上門來讓我立功!”
王樸一皺眉道:“駱副將,莫要心急,你所部乃京營精銳,出兵之后已征戰多場,也要給其它部隊一些機會嘛。”
席銘聽著有點不對勁,心道:“京營精銳打過幾仗不假,可也沒見立什么功啊。總兵這番言辭,難道想將攻堅任務交與新軍?應該不會,新軍一來軍械欠缺,二來訓練不足。現在出去,不是羊入虎口嗎?
出乎席銘意料的是,王樸果然點到了他:“席將軍,近期以來,聽說第六營訓練如火如荼,且小將軍在遼東的一系列戰功令人欽佩。這次匪軍從我防區突圍,不如小將軍帶所部前往迎敵如何?”
席銘頓時愣在當場,他未想到迎擊悍匪之重任果真落到自己頭上。他更不知這一切都是王樸與賈師成預謀已久的陷阱。
自一個月前賈師成向王樸點破席銘一石二鳥之計后,王樸便對席銘懷恨在心。而后監軍太監楊進朝又屢次催問第六營軍餉發放進展,王樸已認定這個小將的能量非同一般,萬不可等閑視之。他迫于壓力將拖欠軍餉全部下發,但對軍械問題則是能拖則拖。
一個月來,據內線報告,席銘在第六營中大力推廣遼東訓練體制,隊伍面貌煥然一新。賈師成屢次建議:一定要抓住機會,盡快處理席銘,莫要等他坐大,到那時悔之晚矣。
這次“鞋底光”和“三只手”的突圍行動,正好給了王樸機會,于是他立即將這個燙手任務交給席銘的新軍。
席銘自然目瞪口呆,而其余將領也心里嘀咕:看來新來小將應是得罪了總兵,這次恐難逃一劫。他們事不關己,自是不會去觸總兵的霉頭。
帳中一片沉默,席銘正要答話,監軍太監楊進朝發話了:“我說王總兵,席銘率領的乃是新軍,訓練水平不高,讓他們去迎擊悍匪,似乎早了點。待得多訓練幾個月,再行出戰不是更有把握嗎?”
王樸陰笑一聲,道:“監軍大人所言有理,不過軍情如火情,一刻都耽誤不得。如果每支軍隊都等著訓練水平上去了,再去迎敵,恐怕匪軍早已逃竄。另外,不是我不派京營精銳前去迎敵。您想想,我手底統共就一萬精兵家當。萬一“鞋底光”與“三只手”只是佯攻,后面還有大股匪軍突圍怎么辦?到那時,精銳部隊被纏住,匪軍從京營防區逃竄成功,你我吃罪不起啊。”
楊進朝心想:這個文官出身的總兵講起道理一套一套,自己可說不過他。況且席銘只是送了兩錠大金,自己也算夠意思了。而王樸則是多年搭檔,得到其好處多多,犯不著為了此事開罪于他。于是“哼”了一聲,便不再說話。
王樸又轉向席銘:“席將軍,皇帝千里迢迢征調你過來,此時乃用人之際,正是大顯身手之時。此外,也不必過分害怕,你前去迎敵,我自會派張嵩引軍接應于你。”
席銘沉聲道:“屬下心中全無畏懼之心,不過目下第六營訓練水平不佳尚在其次,主要是軍械缺乏,請大人調撥軍械過來,自會領兵出征。”
王樸面色一沉,道:“難道讓你赤手空拳去打仗?刀槍不是人手一支嗎?不要老想著與關寧鐵騎的裝備相比。現在你在河南而不是遼東,這里新招兵員居多,軍備匱乏,難道你不知曉?還是你是心中有畏戰思想,找借口不去迎敵?”
話說到這里,席銘已無從分辨,沉默半晌,道:“屬下接令!”
王樸面露陰笑,將一支將令扔到階下:“這就對了,即刻出兵!”
席銘騎乘快馬回到第六營,立即將訓練場上的趙泉、欒雄、梁遠等人召集起來開會。
目下第六營中,趙泉與欒雄都是都司的職位,與兩個千總周普、何翔負責訓練。而另兩個都司梁遠與宣宏則負責后勤與軍械。
欒雄見席銘臉色不善,問道:“參將大人,出什么事了?”
席銘將中軍大帳商議軍情之事大略說了一遍,欒雄聽罷,怒道:“這個王八總兵,豈不是有意戲耍我們,三十六營中的兩營突圍,人數至少一萬多。我們三千多新兵,還沒有軍械如何與之對敵?你們聽聽這兩個匪軍的名字,什么“鞋底光”,“三只手”一聽就不是什么善茬。
周普接道:“‘鞋底光’大概是指跑得快吧,這‘三只手’有點不知所以,大概有三頭六臂的意思?”
眾人一陣哄笑。
席銘臉色一肅道:“正經一點,商議正事呢。其他人都談談看法。”
趙泉為人沉穩,一直在思索此事,見席銘問起,便道:“既然應允下來,就不要討論不相干的事情。目前專注的便是如何把這仗打好。”
席銘見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連忙問道:“你已有對策了?不妨說來聽聽。”
趙泉沉聲道:“有多大胃口,吃多少飯。以我們手下這支軍隊的實力,不能象以往使用關寧鐵騎那樣沖鋒陷陣、正面對敵。只能采用一種戰術。”
“什么戰術?”
“伏擊戰!”
席銘眼前一亮,趙泉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他在歸途中也一直思考對敵戰術,伏擊戰是最好的策略。
卻聽欒雄大笑道:“這個戰術我們可用的爐火純青啊。”眾人不禁想起當日在滄州官道上攔截王府侍衛之戰,不由莞爾。
席銘道:“趙都司所言可行,不過還要在前面加一個前提:疑兵之計。”
校軍場上,席銘將所有軍兵召集起來,傳達緊急出征命令。眾士卒既感意外又有些興奮。
席銘做了簡短戰前動員,緊接著布置進兵計劃。
他先派周普率領五百士兵,在匪軍前進道路的正面埋伏。這五百士兵中有三十人手執火銃。第六營原本一桿火銃都無,但席銘帶來的五個將官和二十多個親兵都是關寧鐵騎標配,因此湊了三十桿火銃。席銘命他們待匪軍人馬趕到,立即密集發射火銃,其余軍兵則大聲吶喊,制造聲勢。
他又命趙泉和欒雄各帶一千精壯兵丁,埋伏在道路兩側,等匪軍被火銃驚擾后退時,從側翼殺出,務必沖亂敵軍。
席銘自己帶領二十余名親兵,擇高地埋伏,用弓箭阻擊敵人。他的這些親兵素質過硬,箭法由席銘親自指導,也是相當了得。
最后他派何翔帶領剩余的一千軍兵埋伏在敵軍側后方。敵人被弓箭射殺,必然以為中伏,一旦陣形大亂,便全力出擊。
一切安排妥當之后,席銘立即下令出兵,他手下這支新軍,缺少馬匹,機動能力不強,因此必須及早出發,做好埋伏準備。
席銘這一番安排可謂周密,然而他手下這批軍兵畢竟不是關寧鐵騎,臨戰之時還是出了不小的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