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媒介旅行:融合傳播、創意聯動與全域旅游
- 白曉晴
- 19字
- 2024-04-19 18:16:25
第三節 跨媒介形態下全域旅游文化空間建構
一、重構全域旅游展示場所
(一)理論溯源:場所精神
挪威著名建筑學家諾伯舒茲在《場所精神——邁向建筑現象學》中指出:人的基本需求在于體驗其生活情境是富有意義的,建筑的目的已經超越了早期機能主義所給予的定義,而在于保存并具現生活情境的意義,因此,建筑空間具有基本的精神功能,就是為游客提供方向感和認同感。曾創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規劃系的人本主義建筑學家凱文·林奇也認為人們對城市的認識,以及由此形成的意象,是通過對城市的環境形體的觀察來實現的,環境要素包括道路、邊界、區域、節點、標志物
。由此可見,旅游目的地將成為展示當地文化的最佳載體,景區可以通過設計獨特的視聽系統,把提升文化品位貫穿到每一個旅游空間。
(二)文化印記:全域標識系統設計
全域旅游空間的標識系統設計是最能展現場所精神、城市意象和當地文化的方式之一。在設計時需要濃縮旅游文化背景,提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通過特色文化素描、環境藝術點綴、活動風采展示等方式應用到特色創意建筑結構、特色文化休閑設施及交通站點、停車場等游客停留時間較長的地方,讓游客感受到旅游地城鄉空間的生動靈魂。
以南京老城南的全域旅游改造為例,門東位于南京市秦淮區,因位于中華門以東,所以稱“門東”,這里集中體現了老城南傳統民居的風貌。自2008年開始,經過數年時間的修繕,街區重煥生機,馬頭墻、石板路、花格窗,整體的建筑風格還原了明清時期門東的繁華盛貌。老門東融合了歷史遺留下的城市肌理與現代商業業態,歷史與現代、傳統與時尚的聯結,讓老門東在保持古風古韻的同時煥發出生機。同時,老門東與夫子廟、秦淮河等周邊地區資源結合,形成大旅游、大文化氣候。洛可可品牌策劃團隊通過對南京老門東品牌進行SWOT分析,發現老門東作為南京遺存百年的原住民居建筑群,其僅存的民俗價值、歷史意義和老南京不可替代的獨特文化印記必須在文化標識系統中體現,同時應融入年輕人喜愛的現代時尚元素。因此洛可可將老門東品牌的核心元素歸結為“歷史積淀+文化底蘊+市民生活”,核心價值是“寧·韻”,將老門東定位為“老城南歷史生活的游廊,新南京文化創意的樂土”。在標識方案中汲取門東文化最具韻味的元素——三疊式馬頭墻,通過別具金陵特色的建筑形態,表現巷陌人家的民風雅韻,以“雨花石”為原型的“南京”字樣的閑章,更悉心點綴出別具一格的細節美感。整體標識平中見崛、以虛寫實,粗獷中含纖巧、精細中顯雄闊,于厚重、靈動間完美詮釋古典情懷與現代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