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建漢的那道坎

(一)安內:楚漢爭霸啟示錄

1.九死一生的彭城之戰

楚漢戰爭,這場長達四年的爭霸戰概括起來分兩條戰線:主線和支線。主線包含三大戰役,分別是彭城之戰、成皋戰役、垓下戰役,而支線包含四大戰役,分別是三秦戰役、安邑戰役、井陘戰役、濰上戰役。

下面,來看主線三大戰役的第一大戰役:彭城之戰。

劉邦出關后,采取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迅速平定了三秦之地,撕開了項羽在關中設下的警戒線和屏障區。而這個時候的項羽正率大軍在“安內”——征討東邊不安分的齊國。劉邦借此良機,一方面以信箋的方式穩住項羽,說是平定了三秦之地便會收兵;另一方面率軍大舉東進,目標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

當時,劉邦的大漢有塞王司馬欣、魏王魏豹、翟王董翳、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趙王趙歇、代王陳馀、常山王張耳、韓王韓信等十大諸侯王相助,總兵達五十六萬。

隨后,劉邦采取了兵分三路的戰略部署。第一路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領,從洛陽直接向東前行,目標直取彭城。第二路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統領,會合陳馀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師,目標直指彭城。第三路南路軍由薛歐、王吸統率,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再一路向前,目標也是彭城。

面對劉邦的出招,項羽采取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戰略部署,派韓王鄭昌和殷王陳平前往韓地,目的是抵擋住劉邦中路大軍的推進,同時派“戰神”龍且抵擋北路軍,派“戰仙”鐘離眛率兵攻陽夏阻攔南路軍。同時,項羽還馬上遣使者赴九江,請九江王英布出馬支援,彭城之戰的外圍戰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打響了。

首先,來看劉邦的先發制人——猛虎下山。

針尖對麥芒,比的是實力和勢力。三管齊下,效果果然是看得見的,首先是北路軍發威,在定陶擊破了項羽手下的“戰神”龍且,南下碭和沖破了楚軍二王(韓王鄭昌和殷王陳平)的阻擋,和劉邦的中路軍勝利會師后,一鼓作氣拿下了項羽都城彭城。雖然駐扎在陽夏的“戰仙”鐘離眛是唯一沒有辜負項羽厚望的將領,成功抵擋住了漢軍南路軍的進軍步伐,但隨著彭城的告破,他一夜之間成了孤立無援的孤軍。值得一得的是,九江王英布以“生病”為由,自己安心在九江坐山觀虎斗,為了給項羽一個“交代”,他只好派了幾千老弱病殘的士兵前去支援了事,結果這點兵自然連塞漢軍的牙縫都不夠。總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彭城,劉邦的先發制人效果顯著。

其次,來看項羽的后發制人——靈蛇出洞。

彭城被劉邦攻陷后,楚地成了劉邦的一畝三分地,項羽面臨著艱難的選擇。齊國是個“難剃頭”,屢平不息,此時還處于動蕩狀態,如果項羽回師救楚,則面臨兩線作戰,腹背受敵,進退維谷的危局。如果不去救,繼續征服齊地,坐等劉邦的聯軍在楚國地盤上扎牢了根,到時候只怕想再來撼動他就比登天還要難。

關鍵時刻,項羽的政治眼光還是體現出來了,他終于看明白,齊國雖然亂,但不足為慮,讓他們鬧鬧也無妨,而劉邦才是心腹大患,不及時拔掉這顆比老虎還毒的毒牙,留下的必定是無窮的禍患,對于他來說,可能是毀滅性的后果。對于項羽來說,沒有過多的時間來考慮,他必須果敢迅速地做出決定。于是乎,他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立馬做出了一個超乎常人想象的軍事行動:一是讓楚軍大部隊繼續在齊國境內“剿匪”,這是“欲蓋彌彰”,達到迷惑劉邦的目的。二是親自帶領三萬精兵去救彭城,這是“絕處逢生”,達到驅逐劉邦的目的。

這個作戰部署的風險很快就體現出來了,以三萬兵力去對付對方五十六萬兵力,這無異于雞蛋碰石頭,自取滅亡。項羽卻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什么叫出奇制勝。因為他這時率領的三萬兵馬不是一般的兵馬,而是樓煩騎兵。

樓煩人能騎善射,戰國時就給趙國充當雇傭騎兵。秦朝蒙恬率大軍擊破匈奴,收復河套,筑長城駐守,也收編了不少樓煩騎兵。而在巨鹿之戰,秦將王離率領的樓煩騎兵被項羽擊敗。項羽便借機收編了這支樓煩騎兵,逐漸培養成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此時所啟用的正是這個秘密武器。

而項羽和他的騎兵讓人眼前一亮的地方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速度快。因為是專業騎兵,這支隊伍的行軍迅速驚人,用日行千里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這樣的速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二是戰斗力強。行軍到魯地時,遇到了大漢集團第一悍將樊噲,結果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樊噲被打得滿地找牙,狼狽而逃。楚軍隨后繞道今山東棗莊、曲阜等地,盡量避免和漢軍交戰,盡量做到快馬加鞭,神速至極。最后穿越胡陵后,包圍了蕭邑,然后一番攻防戰后,漢軍大敗,殘余部隊逃往彭城。

而項羽沒有給他們茍延殘喘的機會,窮追不舍地追到了彭城外,從而迎來了楚漢兩大集團第一次真正的大碰撞。

戰斗很快就一邊倒,擁兵三萬的楚軍,以一敵百,個個生龍活虎、銳不可當。而幾十萬聯軍此時還在睡夢中,突遇楚軍的大規模偷襲,怎能慌亂兩字可以形容。而慌亂的結果是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根本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而趁熱打鐵也是項羽的拿手好戲,于是在他攻勢如潮的攻勢下,抵擋不住的漢軍只有潰逃的份了。

然而,彭城三面皆陡山,一面環水(睢水),與其向“血山”上求死,不如向“死水”中求生。結果睢水成了漢軍心中永遠的痛,落水后,被水淹死的大有人在,被自己人踩死的大有人在,被追逐而至的樓煩騎兵砍殺的也大有人在,九死一生而成功過河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死在了睢水之中,以至于出現了“睢水為之不流”的凄慘景觀。就連統帥劉邦也是充分發揮腳長善于跑步的特長,在彭城西又利用三寸不爛之舌使得楚將丁公放了自己一馬,利用老天爺狂風怒號發威的幫助,才得以成功逃脫,最終有驚無險地逃到下邑,成功脫險。

2.楚漢議和原來是這么回事

彭城之戰中,劉邦因為大意,所率五十六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鐵騎打敗了。痛定思痛的劉邦很快召開了一次會議,隨后制定了“游擊戰術”去騷擾項羽后方的戰略。他于是派盧綰和劉賈率領兩萬人潛入楚地腹部,很快就與一直在那里搞“游擊戰”的彭越彭大將軍會師了。

三人分工很明確。彭越熟悉地形,負責放火(燒輜重);盧綰和劉賈在外面等著,負責殺人,很快便把項羽的后方搗得一團糟。

而在正面對戰中,項羽充分發揮個人善戰的特點,將劉邦圍困在滎陽達數月之久。特別是項羽派兵搗破了劉邦的運糧通道后,劉邦的好日子便徹底結束了,接下來沒糧的緊日子讓他真真切切體會到什么是冰火兩重天。這時候的楚軍像潮水一般越來越多,他們斗志昂揚,士氣大漲,把滎陽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在這個危急時刻,謀士陳平出場了,他給劉邦獻出了反間計。

結果劉邦散盡千金讓陳平去實施反間計。都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果然,陳平在散盡千金的同時,效果也是很明顯的。很快,楚軍大營內謠言四起:鐘離眛等人多年征戰而未得封賞,有反叛項羽、投降劉邦之心。結果愣頭青項羽很快就對鐘離眛等人產生了“信任”危機。

這樣一來,鐘離眛等將領的才干無法發揮,前線作戰的能力便大打折扣了。楚軍對滎陽城的攻勢也因此緩了下來。

至此,陳平的反間計初見成效。接著,他再接再厲,馬上施行了反間計更深層次的“攻心戰”。

陳平攻心戰的目標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范增。結果沒腦子的項羽再度中計,很快對范增產生了懷疑。范增一怒之下告老還鄉,結果病死在歸鄉途中。

此后,痛定思痛的項羽對滎陽展開了強攻,劉邦眼看抵擋不住,便采取了“詐降記”,用人假冒自己投降,然后乘亂從后門溜走了。

慌不擇路之下,劉邦只帶了夏侯嬰一個“保鏢兼司機”。到了齊地后,他上演了“微服私訪”,眼看韓信還在睡覺,他迅速做出了偷梁換柱的舉動,把韓信的令牌拿在了自己手上,然后理所當然地把韓信的兵權奪過來了,從而使得原本是孤家寡人的自己,一夜之間又變成了擁軍數萬的主子,從而很好地起到了穩定軍心的作用和效果。

劉邦逃走了,項羽順利拿下了滎陽和成皋,但就在這個大好時候,彭越等人在楚軍的后方又是殺人放火,又是燒毀糧道,弄得楚地一地雞毛,千瘡百孔。

彭越這時也充分展示其悍將的作風,他并沒有小富即安,而是馬上再向楚地的其他地方進軍。很快睢陽、陳留、外黃等十七座城鎮(均在今河南商丘以西)就由楚旗變成了“彭”字大旗。

這一下事情可就鬧大了,后防的危機直接關系到前方的戰局。項羽在成皋坐不住了,于是派大司馬曹咎守成皋。

事實證明項羽就是項羽,他的劍光指到哪里都是戰無不勝的,這次也不例外。彭越連奪十七城,他還來不及高興,就驚愕地發現項羽的大軍已經攻到自己所在的外黃城下了。都說一物降一物,別看彭越平日勇猛異常威不可當,但在項羽面前就像一只病老虎一樣,哪里還有半點生機。很快,彭越占領的城池又都被項羽奪了回來。

然而,就在項羽回軍的時候,劉邦趁機對成皋進行了反攻。結果守成皋的曹咎是個庸才,很快被劉邦打敗,就這樣,成皋又重新被劉邦奪回去了。

項羽率大軍歸來后,經過和劉邦的漢軍數輪交鋒,雙方對峙于廣武。漢軍的策略很簡明,依據險要地形,堅守不戰,任憑楚軍如何挑戰都無動于衷,就這樣雙方對峙數月后,項羽著急了,他急著與劉邦決一雌雄,原因有兩個:一是糧草告急。此時的劉邦擁有敖倉之糧,吃上一年半載也不愁;而楚軍后方的糧道被彭越已經糟蹋得不成樣子,糧草告急,溫飽成了楚軍的當務之急。二是局勢告急。劉邦重用韓信,讓他開辟北方戰場,結果不負眾望的韓信很快便殲滅了歸附項羽的趙王歇、魏王豹,而齊地此時成為唯一“健存”的楚軍盟友。如果齊地再失陷,韓信、英布、彭越三虎一旦聯合起來,那么楚軍將會陷入四處挨打的萬劫不復之境。

項羽當然沒有選擇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使出了看家本領,打出了三張牌。

第一張牌:親情牌——黑虎掏心。

項羽此時把在彭城之戰中擒獲的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和老婆呂雉從幕后推到了前臺,綁在大木案上,旁邊架起一口大鍋,鍋下火光熊熊,鍋內熱氣騰騰,然后對劉邦放出狠話,要想你老爹和你老婆活命,投降是唯一的選擇。

面對項羽赤裸裸的“威逼”,劉邦直生生地回了兩句話。第一句話:要我投降,白日做夢。第二句話:我們一同起義,是拜把子兄弟,一起同過窗(共侍義帝),一起分過贓(這個不能無)……總之,我爹也就是你爹。如果你真要煮殺你爹,那就分一杯肉湯給我喝吧。

見過流氓的,沒見過這么流氓的。項羽一怒之下就要動刑,結果“老好人”項伯在這個關鍵時刻出現了,在他的勸說下,項羽懸崖勒馬,饒劉邦的親人不死。

總之,項羽的第一張親情牌,因為劉邦的“無情”而沒有發揮作用,黑虎掏心變成了一片癡心。

第二張牌:愛情牌——一箭穿心。

威逼劉邦不成,項羽索性赤膊上陣,約劉邦進行單挑。理由是再苦不能苦百姓,再窮不能窮百姓。為了天下蒼生著想,為了讓百姓早點解脫戰亂之苦,咱們以這種公平公開的方式了卻此生恩怨,豈不美哉、快哉。

劉邦呢?當然不會跟項羽比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單挑定輸贏的游戲。但面對咄咄逼人的項羽,他也不愿在楚漢兩軍面前丟臉,于是提出了自己的觀念:我只和你斗智,不斗勇。

項羽便大罵劉邦是縮頭烏龜,并指出他“膽小如鼠、色膽包天、欺世盜名、無恥小人”等“惡貫滿盈”,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

劉邦便大罵項羽是烏龜王八蛋,并宣布他“殺君弒主、殘暴不仁、背信忘義、大逆不道”等“罪十條”,是個不折不扣的“偽君子”。

劉邦那是什么人,是靠一張利嘴闖天下的,到最后自然說得項羽一無是處,說得項羽啞口無言。項羽一怒之下,顧不得文明不文明了,搭弓上箭一氣呵成,對著劉邦就射了過去。劉邦猝不及防,箭正中他的胸部。

但劉邦畢竟是劉邦,他有著過人的智慧,就在受傷倒地,眾人一片驚呼之際,他忍著傷痛,爬起身子,對項羽大聲說道:“項羽無恥小人,暗箭傷人,果然不愧為神箭手,居然射中了我的腳指頭?!?

用語言迷惑住項羽和楚軍后,當天夜里,劉邦用行動(當天夜里,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巡營)迷惑了手下的漢兵們,然后,悄悄轉到成皋去養病,一個月后,康復了的劉邦才又回到一線。而整個過程,項羽都不知情,也就放棄在劉邦受重創期間對其發起最后一擊??梢哉f劉邦的“瞞天過海”之計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總之,隨著雙方重新進入大對峙階段,項羽的第二板斧也以失敗告終。

第三張牌:友情牌——劍膽琴心。

逼迫人質失敗,單打獨斗失敗,自感時不我待的項羽沒有猶豫,也沒有徘徊,果斷地再度出招,打出了第三張牌:抗漢援齊。

韓信在北方戰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破魏,破趙,降燕,占領了楚的東方和北方的大部分地區,大有形成對楚國的圍攻態勢,此時他又把目標對準了齊地,欲徹底平定北方。面對咄咄逼人的韓信,齊王田廣一邊把“說客”酈食其扔進油鍋炸以泄其憤,另一方面,向項羽示好。唇亡齒寒,目前楚國和齊國就是一條線上的螞蚱,相依相靠,相輔相成。因此,項羽自然不能坐視不管,決定抗漢援齊。為此,項羽派出了自己最為得力的干將龍且做主帥,外加虎將周藍、項冠為副帥,并給了他們二十多萬楚軍,意在一舉擊潰韓信,解除兩翼的壓力。

結果輕敵的龍且大敗于戰神韓信手下,齊地自然也成了漢軍的一畝三分地。

總之,隨著龍且的慘敗,項羽的第三張友情牌宣告失敗。而龍且的損兵折將更加減弱了項羽正面戰場上的進攻力量,使項羽的處境更趨困難。這個時候,韓信徹底平定了北方,完成了對楚國的剪翼行動。英布所部在淮南也取得重大進展,和劉邦、韓信組成了“犄角”關系鏈,形成了對楚國三面包圍的態勢。而與此同時,“鉆山豹”彭越也很給力,他的游擊軍不斷擾亂楚軍后方,攻占了昌邑(今山東省荷澤市巨野縣和濟寧市金鄉縣境內)等二十多座城池,切斷了楚軍的補給線。很快,楚軍糧食告急,陷入了進退兩難、饑餓難忍、生死兩茫茫的尷尬之境地。

腹背受敵,陷于絕境。項羽見大勢已去,危局難撐,于西楚霸王四年(前203)八月釋放了太公和呂雉,和劉邦簽訂了和約:楚漢平分天下,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這樣,才出現了人們所熟知的“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位于滎陽成皋一帶,它北臨黃河,西依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至今滎陽廣武山上還殘留著兩座古城遺址,其東叫霸王城,其西叫漢王城,相傳為當年劉邦、項羽所建造。兩城之中有一條寬約300米的溝,就是當年楚漢對壘的鴻溝。

3.項羽自刎之生死謎

“鴻溝和議”后,西楚霸王項羽信守諾言,率十萬“疲軍”繞南路、沿固陵方向的迂回線路向楚地撤軍。然而,漢王劉邦言而無信,他聽從謀士張良、陳平的建議,趁楚軍疲師東返之機自其背后發動偷襲,最終逼使項羽兵敗退守垓下。

項羽和劉邦的最后大決戰也拉開了帷幕。是英雄還是梟雄,垓下這一戰見分曉。這是項羽率領楚軍和劉邦率領漢軍第一次正兒八經的大規模正面作戰,也是最后一次,成王敗寇,在此一舉。

西楚集團的總兵力只有十余萬人。而大漢集團的總兵力高達五十余萬。其中具體分布為:劉邦自帶軍十萬余人,韓信擁兵三十余萬,彭越擁兵五萬余人,英布擁兵五萬余人。決戰前,劉邦祭出明智之舉,把兵權交給戰神韓信,讓他來指揮這場曠世之戰。

韓信也不負劉邦的厚望,馬上祭出了高級戰術:十面埋伏。

兩軍開戰后,韓信首先祭出打草驚蛇戰略。他親率一部分先鋒軍主動向楚軍發動挑釁性進攻,項羽那是啥火暴脾氣,聽說漢軍來了,立刻傾巢出動,親自率領十萬楚軍發動其標志性的“直線攻擊”戰術,目標直指漢軍統帥韓信,想以雷霆之勢將漢軍直接擊潰。

接著,韓信又祭出拋磚引玉戰略。他率的先鋒軍與楚軍稍作簡單的“離距離”的接觸后,便立馬后撤。楚軍自然不愿意讓他們輕易逃走,于是奮起直追。漢軍且戰且退,優哉游哉,吸引著楚軍進入了他們的埋伏圈。因為漢軍已做好堅實的縱深布置和充分的準備,項羽的鋒矢根本不能接觸到韓信的指揮系統,非但直線攻擊戰術無法奏效,還使得自身的陣型出現散亂,造成前后軍之間嚴重脫節。眼看已經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早已磨刀霍霍的孔熙、陳賀所率的左右兩軍自楚軍左右兩側迂回包抄楚軍側翼。

最后,韓信祭出了趁火打劫戰略。韓信見時機成熟,率軍發起反擊,他精心布置的十面埋伏開始發威。項羽越來越感到不對勁,以往對手就像一堵墻,一捅就破,但今天的對手就像一團棉花,柔柔軟軟,層層疊疊,沖破一層又一層,似乎無窮無盡。眼看形勢不妙,項羽充分發揮果敢的作風,掉轉馬頭,下令讓前軍變后軍,立馬突圍。但這時楚軍已經深陷漢軍的埋擊圈,想要全身而退,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結果可想而知,盡管項羽憑著舉世無雙的匹夫之勇突圍成功,他手下的楚軍卻沒有那么幸運了,大多數成為漢軍的刀下鬼和階下囚。

至此,垓下之戰的正面之戰以項羽的慘敗告終。

垓下大戰以楚軍大潰敗而告終,從而宣告了楚漢之爭的主線三大戰役落下帷幕,現在漢軍要做的就是:收拾殘局。

面對楚軍采用縮頭術的防守,劉邦感到很頭疼。正在這時,韓信出現了。他剛剛率大軍凱旋,顯得滿面春風,笑容可掬。劉邦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馬上問計于他:“愛卿,項羽如果一直堅守不出,我們如之奈何?”

哪知韓信聽了哈哈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劉邦的問題,而是反問道:“大王,問您一個問題,如果一只鳥兒不肯叫,該怎么辦?”

“等它叫?”劉邦弱弱地答道。

韓信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然后道:“要想讓鳥兒叫,辦法有三種,一是等他叫,二是求他叫,三是逼他叫。你覺得哪種最好?”

劉邦這回學乖了,直接搖了搖頭,表示不知道。

“這個要看時機和火候。比如在起義之初,我軍勢單力孤,要想讓鳥兒叫,我會求他叫,因為只有他叫了,才能幫助和保護好我們,我們才有機會脫穎而出。比如在爭霸之中,雙方勢均力敵,要想讓鳥兒叫,我會等他叫,因為我那時沒有足夠打敗對手的能力,只有等待,才可能等到突如其來的好機會?!表n信說到這里,頓了頓,才接著道,“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現在讓一只鳥兒叫,最佳的辦法是逼。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現在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絕對優勢,擊敗對手如探囊取物。如果在這樣良好的局面下,還一直苦等,一直苦求對手‘叫’,一來可能坐失良機,二來可能痛失良策啊?!?

“現在項羽被我們的大軍里三層外三層地圍困,這的確是良機啊。只是這良策還得請愛卿賜教啊?!眲铒@然聽出了韓信話中的“弦外之音”,自然喜出望外。

韓信沒再轉彎抹角,直接說出了四個字:四面楚歌。

楚歌是指中國古代楚國之地的歌曲名謠,屈原的《離騷》就是楚歌中的代表之作。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因此,對于楚軍來說,楚歌便是他們心中的動力源泉和精神支柱。

通過唱楚歌的方式,動搖楚軍的軍心,瓦解楚軍的士氣。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啊。劉邦大為稱贊。

很快,一支由楚軍的降兵和漢軍中能歌善唱者組成的楚歌“文藝演唱隊”便成立了。因為當時的條件有限,如何讓楚軍們都能順利聽到楚歌,宣傳至關重要。劉邦不斷增加楚歌“文藝演唱隊”人數,都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快這支楚歌“文藝演唱隊”就演奏出穿越時空的天籟之音,歌聲傳遍了楚軍大營內外。

項羽軍中大部分人是楚人,思鄉情切,想盡快結束戰爭,在歌曲的感染下,紛紛選擇逃離,楚軍鐵打的營很快便成了流水的兵……

項羽原本是想等天亮了,組織剩下的三萬楚軍再和漢軍決一死戰,夜間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接著,他又聽聞楚軍將士逃離的消息,心中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以酒解憂,自己吟了一首詩,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辈⒑退顚檺鄣腻佑菁б煌汀8钄甸牐钡粞蹨I,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低著頭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八百余名騎士突圍,最終只余下二十八人。他感到無顏面對江東父老,最終自刎于江邊。

后人有詩嘆曰: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項羽為什么會做出如此過激的選擇,以至于讓后人唏噓不已,不時發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山”的悲憫之情來呢?

后人分析項羽不肯過江東的主要原因是其自尊心過強,羞于見江東父老父親。然則,有一個很重要的細節,后人卻忽略了,那就是那位如同諸葛亮般算路深遠的烏江亭長。

烏江亭長究竟是什么樣的人?他怎么知道項羽一定會逃到烏江邊來?他為何要冒死來救項羽呢?

要解開諸多疑團,我們還是回到那次烏江大逃亡中來。項羽在慌不擇路時,曾向一個田里耕作的老民問過路。其實,我們都知道,如果不是情況萬分火急,依項羽的性格是不會主動和“陌生人”問話的,但這個時候的他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所以一向金口難開的他說出了自毀前程的話。這個對象是找到了,老農在田里耕地,顯然是本地人,自然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因此向左走向右走這樣簡單的兩條路他是了如指掌的,閉著眼睛也知道往哪里走。但偏偏項羽平常就是個大大咧咧的人,再加上他當大王這么多年了,向來都是被萬眾景仰的,向來都是他打人罵人殺人,我行我素,因此,才會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鍵時刻還把自己當大哥,當主宰者。

這就是項羽的霸道,但老農不吃這一套,他雖然沒法直接跟他的霸道抵抗,卻采取溫柔一刀,用手隨意一指,項羽的命運從此就被改變了。正是因為迷路風波一鬧,耽誤了時間,項羽成了漢軍緊追不舍的對象。連一個老實巴結的老農都敢欺騙他,這是天真而純情的項羽始料不及的,也是極為震撼的,對他的打擊之大可想而知,對他的心靈沖擊堪比“地震”。也正是因為這樣,面對此時烏江亭長的恭敬、體貼、謙卑、禮讓,項羽絲毫沒有被感動,相反,他在思考著這樣的問題:“亭長是不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

當然,客觀分析,烏江亭長的舉措確實有可疑之處。

首先,烏江亭長怎么知道項羽一定會跑到這里來?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亭長很熟悉這里的地形,算準了項羽只有從這里才逃得出去。

其次,烏江亭長為什么只弄了一條船,而且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船,只能容下一個人。多弄幾條船或是搞個船隊就不行嗎?當然,這也可能跟時間緊有關,亭長可能是聽到項羽戰敗的消息馬上趕到這里守候的,匆忙之下便沒有工夫做其他事。還有就是亭長對局勢很了解,看清了形勢,知道垓下之戰,項羽必敗。一直守在這里,就是希望碰著項羽,關鍵時刻貢獻自己的力量。再有一個原因就是船多了目標大,容易讓人懷疑,特別是劉邦的勢力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花,甚至江東都被韓信的大軍步步蠶食了。弄個船隊,等于掩耳盜鈴,自取其咎。

其實,稍有常識的人也會判斷出烏江亭長是個好人,為什么呢?因為亭長根本用不著這樣舍身來救項羽。退一萬步來講,如果亭長是個壞人,或是劉邦的間諜,到了這個時候根本就不用再露面了,因為前有大江,后有劉邦的大部隊追兵,項羽已經進退無路。此時如果項羽直接殺了他,自己把船搖到江對岸去,豈不更好?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項羽的心扉一直不曾為外人打開,因此他為人做事除了魯莽,便是警惕,除了身邊幾個最熟悉的人,其他人都是不信的,特別是陌生人,你給他一百個理由也不能讓他對你信任。而這次逃亡,項羽在問路時就被一個老農給騙了,給忽悠了,因此,此時面對一臉善意一臉真誠的亭長,他是猶豫的,是懷疑的,自然不會完全相信亭長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來救他的,再加上兵敗后自感無顏再面對江東父老的自尊心作怪,最心愛的虞姬自刎而死的灰心作祟,最終他選擇了一條不歸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選擇了以虞姬同樣的自刎方式結束了自己光輝而短暫的一生。

(二)攘外:匈奴的外交政策

1.矛頭對外,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戰勝不可一世的項羽,一統天下后,劉邦并沒有就此過上高枕無憂、安穩舒適的生活。相反,他為邊疆問題而煩惱著痛苦著。

挑起邊疆紛爭的是北方的強悍游牧民族匈奴。

匈奴人生活在北方廣大的草原和戈壁上,他們從小就能騎善射。憑借這一本領,他們常常到處掠奪奴隸,搶奪財物,擴大地盤。

項羽和劉邦進行楚漢爭霸時,匈奴人也進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內部動蕩調整。一個叫冒頓的年輕人繼承單于之位后,東滅東胡,西征大月氏,北破丁零,南征樓煩,還吞并了烏孫、樓蘭等三十六國的大片土地,在大漠南北和現今的東北、西北及中亞、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建立了霸業。

在北方建立霸權后,野心勃勃的冒頓一直覬覦中原的肥沃和富有,很快就把目光鎖定在雄霸中原的大漢王朝身上。

他多次侵擾漢之邊疆,弄得雞犬不寧。告急文書雪花般傳來,劉邦一怒之下,不顧自己年老體衰的現實,決定親自掛帥出征,去抵抗匈奴。

漢高祖七年(前200)十月,劉邦挑選三十萬精兵,從咸陽直接向太原出發。由于是劉邦親自出征,很多元老級重臣都跟隨他出征了,其中包括樊噲等武將,也包括陳平等謀士。

劉邦大軍很快就抵達了馬邑。冒頓見漢軍勢大,于是將計就計,采取了“誘敵深入”的辦法,派一小部軍隊和其交戰,然后故意大敗,引劉邦的大軍窮追不舍。

當騎兵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時,步兵和一些落隊的騎兵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這時天氣突然變得奇好。劉邦終于看到了藍天白云,下令在平城休息休息再說。

結果剛進城,冒頓的四十萬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二十里的地方,大有包圍平城的跡象。劉邦大吃一驚,這平城城小墻薄,被困在這里只有死路一條。他當機立斷,馬上下達了撤軍命令。

這時,匈奴騎兵的叫聲越來越大,已從四面八方圍集而來。漢軍倉皇之下,交起手來,但哪里是人家的對手,只有節節敗退的份兒。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劉邦認為兇多吉少時,前面出現的那座大山救了他一命。劉邦喜出望外,下令向山上撤退。這山口兩邊是峭壁巨石,中間只兩丈來寬的口子,易守難攻。這座山叫白登山(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

冒頓眼看一時半會兒攻不上去,他是聰明人,知道此時的漢軍不到十萬人馬,而且山上又沒有擋風避雨的屋子,這天寒地凍的,只要把漢軍圍在山上幾個月,饑寒交迫之下他們肯定會不攻自破。于是,他馬上叫手下四十萬人馬把山圍了個水泄不通。

劉邦上山后,眉頭緊鎖:這光禿禿的山上既無衣又無食,自帶的糧食只夠吃五天??!更要命的是,他的步兵又被冒頓派人半路攔截住了。

幾天過去了,匈奴人只圍不打,劉邦的眉頭鎖得更緊了,他知道再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條,于是暗思破敵之策。

關鍵時刻,劉邦手下的大謀士陳平出場了,他是個精細人,自從被困在山上后,就一直在思考破敵之策,后來他找了幾個匈奴人談話。這次談話卻不經意間改變了一切,因為他了解到冒頓的一些特殊習性和嗜好,一條妙計油然而生。

他低聲在劉邦耳邊一陣嘀咕。劉邦一聽喜出望外,馬上從軍中找來了能言善辯且懂星相術的李公去辦這件事。李公先扮成匈奴人的樣子,提著一個大袋子出發了。李公到了匈奴的大本營后,沒有直接去找冒頓,而是去找了一個年輕漂亮的女人,一個令冒頓俯首稱臣的女人。這個女人就是冒頓的妻子——閼氏。

冒頓非常疼愛閼氏,用句話來形容就是“攬閼氏于懷抱兮,樂朝夕與之共”。

李公直奔閼氏“閨帳”,見了面后,先送上禮物再說。他打開袋子,但見里面裝滿金銀珠寶、綢緞之類的東西。這些都是閼氏最喜愛之物,她看了眼睛直發光,一張臉竟如陽光般燦爛。她當下就笑納了。

收了禮物,她來了個“來而不往非禮也”,直接問李公有何求。李公說他并無所求,此番來只是想轉告她一個天象。

閼氏做洗耳恭聽狀。

李公說:“近幾天看天上月亮和星星都呈灰暗之色,就連早上的太陽也灰蒙蒙的,像是從水里撈出來的一般,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閼氏問:“這是為什么?”

這正合李公的意,他順著話就往下說:“這是日月星辰在告訴我們,眼下這場戰爭與漢人打不得啊!”

閼氏一聽大感好奇,于是問一個親信侍衛是不是有這么一回事。侍衛得了李公不少好處,再加上這幾天天氣確實有點反常,于是給予肯定的回答。

聽了侍衛的話,閼氏又聯想到曾聽說過劉邦腳上有七十二顆痣,是真龍天子下凡的傳言,心里有點害怕了:“人家既然是赤龍的兒子,肯定會得到老天的保佑,殺他只怕對自己不利……”

李公眼看閼氏已有動搖的跡象,不再等待,使出了撒手锏,變魔術似的從懷中掏出一樣東西送給閼氏。閼氏打開一看,卻是一幅畫,畫中是一個美女,美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閼氏一看畫上的女人把自己的美貌給比下去了,自然不干。她一臉不悅地問道:“先生拿這幅美人圖有何用處?”

李公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臉上卻不動聲色:“漢帝被單于圍困,想罷兵修好,特把金銀珠寶奉送給您,求您代為化解。漢帝擔心單于還不肯答應,愿將國中第一美人獻于單于,只是美人不在軍中,所以先把畫像呈上,現已派人去接,很快就會到來,還請您代為轉達?!?

閼氏頭搖得似撥浪鼓:“這倒不必了?!彼涯欠嬤€給李公的同時,還附帶了一個堅定的承諾,“退兵的事包在我身上?!?

陳平就是陳平,料事如神,金銀珠寶加天氣變化加美女刺激,閼氏就此被搞定,而搞定了閼氏就等于搞定了冒頓。果然不出所料,冒頓被閼氏的耳邊風一吹,決定馬上撤軍。

已斷糧好幾天的漢軍正處在崩潰的邊緣,冒頓的突然撤兵讓他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他們不敢相信這是事實,只是看了又看,探了又探,望了又望,最后才不得不承認:匈奴大軍確實走了。

于是,漢軍就此完成了他們的首次草原“數日游”——撤軍了。于是,劉邦就此完成了人生當中這場不漂亮的征戰——打道回府了,一句話:死里逃生。

2.掛帥親征,這是一個生死的較量

白登山事件發生后,匈奴更加囂張了,對漢邊界進行了更瘋狂的入侵。劉邦雖然心有余悸,但此時朝中無大帥,他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再度掛帥親征去平叛匈奴。

漢高祖八年(前199)的冬天,劉邦率大軍再次來到了最前線。結果這一次,匈奴和漢朝玩起了“躲貓貓”游戲。就這樣,可憐的劉邦勞師動眾,忍著酷寒在邊疆轉了一個多月連個匈奴人的影子都沒有見到。此時邊疆北風呼呼地吹,一種叫寒冷的東西整天包圍著劉邦,劉邦知道自己再這樣下去,只怕沒有等來匈奴人,自己就會先凍成僵尸了。于是乎,一個月后,劉邦帶著眾將呼啦啦地又打道回府了。

就在回來的路上,劉邦遭遇了刺客。

說起被刺的原因,故事還得往前推進一年。漢高祖七年(前200),劉邦親自率大軍出征,后因輕敵中了冒頓的誘敵深入之計,被圍困于白登山,后利用陳平之計成功逃脫,但在回來的路上,他把全部怒氣發泄在趙王張敖身上。

這張敖是張耳的兒子。他生得唇紅齒白面如冠玉,那叫一個玉樹臨風。呂后見他一表人才,通過多方面觀察和研究,最終認為他“誠實可信”,后與劉邦一番商議后,便決定把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他。因此,說白了這個張敖已是劉邦的“準女婿”。

當時,面對準岳父的到來,張敖心里那個激動啊。他熱情地把吃了敗仗灰頭土臉的劉邦迎進府中,極盡恭維之能事。別的不說,他甚至連端茶送飯的事都親自來做,為的只是想討準岳父的歡心??粗γβ德?、進進出出的張敖,劉邦心里有想法了:這樣的男人簡直就跟婦道人家一樣,哪里有半點王者之氣?我當初決定把女兒嫁給他,真是看走了眼。

他在張府住了幾天,見張敖天天都是這樣地獻殷勤,更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一天,喝了酒后,他把張敖大罵了一頓,然后“怒氣沖沖”地起程回洛陽了。

這段小插曲大概就是這樣。然而,令劉邦想不到的是,去年他在趙王府中當眾謾罵張敖,隨后拂袖而去,張敖不斷地反省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但他手下的人就有看法了。其中趙國相國貫高和內史趙午等人,跟隨張敖的父親張耳多年,都是忠心耿耿之人,張耳死后,他們又輔助張敖,看到主子受到了天大的辱罵,這口氣他們無論如何也咽不下去。

他們本來想馬上造反,但想到張敖忠厚老實,又是劉邦的“準女婿”,知道他肯定不會同意。他們于是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刺殺劉邦。他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成功了,就都留在張敖身邊,輔佐他治國安邦;如果失敗了,他們情愿承擔由此帶來的所有責任和后果。應該說他們的確是深明大義之人,想法很周密,無論成功與否都不會把張敖扯進來。正當他們摩拳擦掌等待機會時,劉邦自己送上門來了。

劉邦第二次出征進攻匈奴時,他空守了一個月的邊關。這時已是寒冬時節,劉邦再也不敢逗留,于是班師回朝,回途正好路過趙地。

自從去年鬧翻了后,劉邦自己也不愿意再去張敖的府上。于是,他找了一間客棧?!缎慢堥T客?!防锏那楣濕R上就要上演了。貫高等人對這個客棧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店里的老板和伙計及一些食客都是殺手喬裝打扮的,廂房的夾層里也都藏好了殺手??梢哉f,貫高等人在客棧里設下了一個必殺之局。

劉邦在參加完地方官吏的盛宴后,因一路勞苦想早點休息,便起身前往早就預訂好的客棧。

在去客棧的路上,劉邦的第六靈感出現了,他突然像懷春的少女般心猿意馬起來。他于是問手下的人:“這是什么地方?。俊?

“回陛下,這里叫柏人?!彼淖笥矣H信畢恭畢敬地回答著。

“柏人。柏通迫,柏人不就是被迫于人的意思嗎?看來此地不宜久留?!眲钚睦镞@般想著,馬上叫道:“今晚不住宿了,連夜回京城去。”

劉邦打消了去客棧夜宿的念頭。就這樣,貫高等人精心安排的暗殺計劃泡湯了。最后,他們只能對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劉邦回到宮中后,匈奴人又恢復了本來的面目,隔三岔五就會南下,侵擾漢朝邊境,一番搶擄燒殺后便逃之夭夭。

經過兩次大折磨,已是風燭殘年的劉邦對匈奴人已心有余悸。派兵去打吧,只怕賠了夫人又折兵。匈奴人不拘小節,他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閃,你能拿人家怎么辦?打,拿人家沒辦法;不打吧,就更加拿人家沒辦法。

最后采納了婁敬之言,對匈奴改為和親政策。把漢室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以此來維持邊境的和平。

冒頓聽說劉邦愿把女兒屈嫁給自己,當然同意。

就這樣,劉邦通過和親的辦法暫時穩住了匈奴人。這件事的直接后果是,在冒頓撿大便宜時,趙王張敖也撿了個大便宜。

這次和親雖然有驚無險,但呂后已覺得山雨欲來風滿樓,她怕夜長夢多,于是干脆選了個日子,把剛滿十六歲的魯元公主嫁了過去。這個并不太被劉邦認可的張敖就這樣成了大漢皇朝的第一女婿。

但是,他這個女婿并不好當,因為隨著刺殺事件的暴露,他這個女婿也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浩劫。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睕]過多久,貫高和趙午等人密謀暗殺劉邦的事就浮出了水面。

劉邦聽聞貫高等人謀反的事后,二話不說,就派人把趙王張敖抓了起來。

部下謀反,肯定是主人指使的。張敖被擒后,參與密謀的眾臣,知道東窗事發,他們難免一死,于是不等劉邦派人來抓,他們就開始練抹脖子的功夫了。趙午開了個頭后,其他重臣紛紛效仿,頓時宮中人頭橫飛,鮮血直流。

倒了一批又一批重臣后,余下之人也大有前仆后繼、死而后已的態勢。這時候,貫高出現了,他的到來才阻止了大家繼續抹脖子。

“謀殺皇上的事是我們自己主張的,”貫高大聲說道,“跟大王無關。如今大王受牽連被抓了,我們不能光在這兒要死要活啊,我們要把命留著去替大王申冤?。 ?

于是,接下來出現了感人至深的一幕。朝中官吏押著趙王全家及老臣們向京城進發,一些大臣自愿剃了頭發,戴上枷鎖,甘愿為奴也要追隨他們一起入京受審。

到了京城后,除了魯元公主,其他人一律按罪人對待。而張敖數次上書要求見劉邦,結果卻如泥牛入海,無半分音信。狡猾的劉邦已經把這個案子交給廷尉來處理了。

因為張敖是劉邦的女婿,廷尉暫時把他軟禁起來,并不敢亂動私刑。不過,貫高等人卻飽受了皮肉之苦。

貫高是個硬骨頭,他始終一口咬定自己是刺殺事件的主謀。貫高既然總是不肯招供,廷尉為了審出些東西來只得用刑。幾天過后,幾乎所有的刑都用了,貫高身上早已血肉模糊,體無完膚,但他嘴里還是那四個字:“我王冤枉?!?

廷尉沒辦法了,再審下去也審不出個結果來,只得向劉邦匯報了情況。這時候,魯元公主早已找到呂后求情,呂后也對劉邦進行了各種勸說,但劉邦對這次刺殺事件始終耿耿于懷。聽完廷尉的工作匯報,劉邦又驚又怒,既然硬的不行,那就來軟的。于是,他決定從貫高的好友入手。

這時候,一個叫泄公的人登場了。

這個泄公和貫高是在一個村子里長大的,后來又都效力于劉邦。只是一個始終跟著趙王,另一個跟著劉邦。

昔日的一對好友在獄中相見了。已是奄奄一息的貫高見了好友自然也很高興,必要的寒暄過后,兩人談起了故鄉,話匣子一打開就像泛濫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但是,泄公此行不是來敘舊的,他很快就刺探起趙王謀反之事。

人在獄中,死期在即,面對孤筆薄紙,心境可想而知。然而,此時面對泄公的“言語逼供”,貫高是這樣回答的:“有什么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呢?我之所以這樣袒護趙王,是因為趙王一直被蒙在鼓里,壓根兒就不知道刺殺一案。他沒做的事,難道我這個做臣子的硬要說他參與了才是說實話嗎?”

泄公完成了他的使命,可以去復命了。

而這時的廷尉也沒閑著,他迅速審問了其他老臣,他們和貫高的口供是一樣的,都說整件事是他們自作主張,和趙王無半點瓜葛。而呂后這時也堅持進行說服工作。這個霸道的女人甚至說出這是劉邦想方設法剪除異姓之王的一場屠殺。呂后的話給了劉邦很大的壓力。

就這樣,這個案子查了又查,問了又問,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一個人說刺殺是趙王主使的。

查無證據,在輿論壓力之下,劉邦無可奈何地降趙王為宣平侯,將他無罪釋放。

放了趙王,那么這次暗殺密謀的主使貫高該怎么處置呢?這可是一個大問題。

這時候,劉邦也意識到自己當時對待趙王的態度是不對的,再加上貫高面對嚴刑逼供,威武不屈,矢志不渝,因此他決定連貫高也一并無罪釋放。

泄公一聽劉邦肯放過貫高,自然很高興,第一時間就去牢里告訴好朋友這個消息。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去竟是和好友訣別的。

“趙王被無罪釋放了?!必灨呗牭竭@個消息,一下子從牢里跳起來,大叫道,“蒼天啊,你果然開了眼!”

“不但趙王被放了,連你也一塊被赦免了?!毙构又f。

“作為人的臣子,我卻謀害皇帝,還有什么臉去見皇上呢!大錯已鑄,恐怕是難以更改了?!必灨叩姆磻龊跣构囊饬稀?

說完這句話,貫高突然把頭撞上了墻,頓時頭破血流,一代名臣就此歸去了。

生命對所有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偉大的人,低微的人,富足的人,窮困的人,起點和終點,都是公平的。在生命的盡頭,會有人用殘剩的氣力,抒發一生都未曾吐露的心言,或讓世人刮目相看,或讓世人為之驚嘆,或讓世人悵然若失,或讓世人聯想久遠。貫高用悲涼的深情,留下了不同尋常的心語真言。若無此慘死變故,后人怎知他的悲壯與決絕?

總而言之,貫高的死令整個朝廷震驚。后來,無罪釋放的張敖親自穿上孝衣,為這個元老級忠臣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葬禮。一代名臣最終把忠骨埋在了家鄉。

(三)專政:呂氏春秋覆滅記

1.劉邦:一個多情又無情的政客人

劉邦是很有女人緣的,結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到手,在婚后一樣走桃花運。在與項羽爭奪江山期間,前期老吃敗仗,卻收獲了一個年輕美貌、后來影響后宮的女人戚夫人。

戚夫人出生在人杰地靈的山東定陶,她貌美如花,能歌善舞,可謂才色雙全。

劉邦在彭城大敗逃亡的過程中,連飯也沒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見一個老人。老人姓戚,帶著十八歲的閨女在此躲避戰亂。一見帶兵的劉邦,老人嚇得連忙下拜,并帶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給他吃。劉邦見到老人貌美如花的閨女,頓時動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心中竊喜。老人看出了他的意思,就說相面先生講他閨女有貴人之相,難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緣?于是要把閨女許給劉邦為妻。雖然說劉邦心里暗喜,但考慮家有妻室,客氣了一番才應下。據說,劉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帶作為定情之物。

后來這個戚姓女子為劉邦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名叫劉如意。劉邦東山再起后,也沒有忘記這位令他蝕骨銷魂的美人,把她接到了身邊。從此,戚夫人跟定了劉邦,后來成為劉邦后宮的寵妃。

戚夫人并沒有像童話里描述的那樣,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她一邊享受著劉邦對她的寵愛,一邊在呂雉面前戰戰兢兢,時時提防突如其來的飛刀。

而劉邦呢?他與呂雉的感情本來是不錯的,她畢竟是自己打光棍時的發妻。但在奪了天下后,情況卻發生了變化。戚夫人正值年輕貌美,魅力無限。而呂雉經過歲月的洗禮,早已人老珠黃,成了“豆腐渣”。好色的劉邦自然獨寵戚夫人了。

呂雉和戚夫人都不是吃素的,兩人分別當了劉邦的皇后和愛妃(夫人)后,明爭暗斗起來。起先戚夫人占上風,劉邦每次外出都由戚夫人陪侍,而把呂后丟在后宮。本來已定下呂后生的兒子劉盈為太子,戚夫人卻希望讓自己十歲的兒子如意繼位。劉邦也不看好劉盈,覺得他性格不像自己,而如意卻很聰明,有自己年輕時的樣子。

當劉邦把自己廢太子的想法拿到朝上商議時,如果不是有口吃的大臣周昌冒死力諫,戚夫人的陰謀差點就得逞了。后來,戚夫人又多次向劉邦提出立自己兒子為太子的事情,但年老的劉邦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在呂后的精心策劃下,太子的勢力已形成,沒有辦法廢了。年幼的如意被迫離開京城到三千里外的封地為王。

戚夫人致命的弱點是,不懂政治,她把劉邦當成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不會籠絡人心,沒有建立自己的黨羽,除了劉邦,沒有人把她放在眼里。而呂雉恰恰與戚夫人相反,她有著蛇蝎一般的心腸,表現出來的卻是一副菩薩面孔,她因人而異,或送美女,或送珠寶,廣結善緣。

也正是因為這樣,劉邦死后,劉盈繼位,貴為太后的呂雉把手中的權力棒伸向了戚夫人也就不足為奇了。女性的美貌往往對男性才具有殺傷力,對女性不管用。假如這個美女不自量力,倚仗美貌橫挑強鄰,美貌就會變成自戕的匕首。戚夫人就是這樣。后人常常將戚夫人之死歸咎于呂后的殘忍。但是,在當時那種她不殺別人、別人就殺她的社會環境下,呂后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戚夫人之死最該負責任的是她本人,雖然呂后的手段過于殘忍,戚夫人卻也是咎由自取。戚夫人不懂得政治斗爭的規則,僅僅憑劉邦的寵幸就屢屢挑釁呂雉,從一開始就陷入不對等的局面。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去世。戚夫人的悲慘命運正式來臨。呂后掌權,“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人彘雖然凄慘,但戚夫人心中更凄慘,這種凄慘的始作俑者根本不是呂太后,而是漢高祖劉邦。

劉邦是位有著超級智慧的人,他在生前應該也看出了呂后不是等閑之輩,特別是當他最寵愛的戚夫人還轟轟烈烈地進行過后宮“一姐”之爭時,他為什么不直接除掉呂后,以絕后患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呂后有恩于劉邦。

呂后原本呂雉,她是典型的富二代,但在年紀輕輕時便被呂公“下嫁”給四十歲的“混混”劉邦,原因是劉邦有大富大貴之面相,呂公相中了“一臉龍相”的劉邦而把女兒嫁給了他。在那個父命難違的年代,呂雉只好委身嫁給一窮二白的劉邦。

事實證明,呂公是慧眼識人的,劉邦從亂世中一步步逆襲成皇帝。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呂家功不可沒,出錢又出力,幫劉邦挺過了最艱難的時刻。也正因為這份功勞在,劉邦不敢輕易對呂后“動武”,以免引起眾怒,動搖他一統天下的根基。

其次,呂后是劉邦的原配。

在中國古代講究長幼有別,特別是原配的地位和身份是與生俱來,高人一等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邦稱帝后,盡管最寵愛的人是戚夫人,但實際上他不敢亂動呂后,這從他想立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結果因為呂后聯合大臣的反對而不能如愿,就可見一斑。

最后,呂后深諳政治之道。

呂后盡管狠毒,但劉邦還在時,她到處裝可憐,博同情。同時,她很聰明地巴結和聯合朝中重臣,得到了蕭何、周勃等人的支持。這和政治幼稚的戚夫人是有天壤之別的。再加上呂后機警,劉邦健在,她裝老實,讓劉邦找不到殺她的理由和借口。

當然,劉邦如果鐵了心,一定要除掉呂后,他還是有這個能力和魄力的。只是,他不愿也不敢動呂后,害怕那些忘恩負義的輿論壓力,害怕背上千古罵名。

2.呂后:一個心如毒蝎的權術人

漢惠帝七年(前188),漢惠帝劉盈病逝。劉盈英年早逝后,朝中陷入一片悲傷的海洋中。幾乎所有人都為這個善良而純潔的皇帝感到惋惜和悲憫,唯獨呂后心中有悲卻說不出口。

對于呂后來說,她唯一的兒子死了,能不悲傷嗎?同時,他呂家人又都勢單力薄,她在悲痛兒子時,更擔心的是朝中政權的穩定?。?

都說危難之時見人心。作為“二進宮”的陳平,他當年從項羽手下轉投到劉邦手下,后來又得到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這次他同樣也不例外。他通過察言觀色,通過心理學分析,找出了呂后“欲哭無淚”的癥狀后,來了個對癥下藥。

他下的不是一般的藥,而是兩個人:呂臺和呂產。呂臺和呂產都是呂侯之子,也就是呂后的親侄子。他的提議是這樣的:為了宮中的安全,請求太后封呂臺、呂產為大將,統率南北二軍。

陳平之所以“屈服”呂后,是有原因的。要知道,呂后以狠毒著稱,其殘忍可以說令人不寒而栗,其“三宗罪”便是最好的證明。

第一宗罪。在屠殺功臣中,她用竹簽擊殺漢室第一名將韓信。她擔心韓信有謀反之心,威脅大漢的江山,于是利用蕭何把韓信騙到宮中,韓信拿出免死金牌,呂后卻視而不見,將韓信用布袋罩住,讓士兵用削尖的竹簽刺布袋,使得韓信慘死。同時,呂后又誅殺了韓家三族,過程之殘忍令人不寒而栗。

第二宗罪。在對待另一位功臣彭越上,在劉邦削去其梁王的爵位,并將其發配至蜀地后,呂后卻以為他平反為由,將其引回都城,并指使彭越的門客冤枉其陰謀造反,最終被劉邦誅滅九族。彭越死后,呂后將其剁成肉醬分賜給各諸侯品嘗,手段之殘忍令人不寒而栗。

第三宗罪。前面已經說了,劉邦在世時,戚妃和呂后爭寵,使得劉邦差點換掉太子。后在朝中大臣們的反對下,改立太子之事才沒有成功。從此,呂后對戚夫人恨之入骨。劉邦死后,呂后亮劍了,她先是將戚妃關押在永巷,讓她每天手握幾十斤重木棍舂米,折磨她。隨后傳召其子劉如意進宮,將其殺死。最后,呂后將戚妃剁去手腳,廢去眼、耳、鼻、舌,把她整成了駭人聽聞的“人彘”,其心術之殘忍令人不寒而栗。

而呂后的親生兒子傀儡皇帝劉盈見了“人彘”后,一病不起,不到二十五歲便離開了人世。

陳平親眼見識了呂后的殘忍,為了自保,他決定先“屈服”呂后,以后再伺機而動。

而面對陳平的奏折,呂后心里嘆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陳平也。”于是,她連必要的客套都免了,直接就準奏。呂產管南禁軍,職責:負責宮中安全保衛工作;呂臺管北禁軍,職責:負責京城的保衛工作。

這一招果然夠絕,呂后頓時就吃了一顆定心丸。然而,陳平不會想到的是,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封呂臺、呂產為京城南北禁軍統領,這竟成了呂后打造呂氏天下的第一步棋。此后的呂后極力想打造“呂氏春秋”,而要完成這一宏偉計劃,首先得把呂家人封王才行。但關鍵時刻,劉邦臨終前搞的那套看似兒戲般的拜把子喝血酒儀式起作用了。事實證明,劉邦當時的高瞻遠矚果然是無人能及的,“非劉氏而王,天下人共誅之”。這個“歃血同盟”就如如來佛祖的魔咒一樣,成了呂后填滿欲壑的攔路虎、絆腳石。

如何讓呂臺、呂產這些她的親侄子稱王,成了她的一大難題。難歸難,但呂后也知道,如果能把朝中三位重量級人物王陵、陳平、周勃搞定了,呂家人封王那就易如反掌。鑒于陳平識時務地主動提出重用呂家人,陳平這一關算是不攻自破了。周勃這個人雖然正直,但還是“好說話”的,而且權位相對于王陵和陳平來說又要低些。因此,現在只要搞定王陵就行了。于是,呂后把王陵叫到宮中,說出了想封呂臺和呂產為王的想法。

結果,王陵絲毫沒給呂后面子,他想都沒有想就義正詞嚴地否定了呂后的想法。其實,他也沒有說什么,只是搬出劉邦當年留下的歃血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人得而誅之。呂后想封呂家人為王,最忌諱的就是這個“歃血同盟”。偏生這個王陵好不識抬舉,哪壺不開提哪壺。

呂后臉色陰沉得快要擰出水來,卻又不好當場發作。大義凜然的王陵還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就是對呂后來了個“拂袖而去”。

這下可激怒了呂后,她決定對王陵開刀。當然,鑒于王陵有“劉邦當年指定的丞相繼承人人選”這把尚方寶劍,如果直接撤了他的職位,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這樣無勇無謀的事,呂后是不會做的。明的不做,那就來暗的。她對王陵的職務來了個“變通”:拜王陵為太傅,免去其丞相之職;明升暗降。呂后的招果然高明。

面對呂后的出招,王陵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毫無辦法。什么太傅,這明擺著是一個掛名的“懸空之職”??!做個閑官干不了實事不是王陵的性格,與其惹人煩還不如自己識趣。于是他以“身體欠佳”為由憤然辭職。

這正合呂后心意?。魏篑R上便在王陵的辭職信上批復了。而空出來的丞相一職,呂后直接就給了她的老情人審食其。要想打造“呂氏春秋”,朝中的重要職務就得都是自己人來把管才行啊。圣旨摘錄為下:“拜原左丞相陳平為右丞相,拜審食其為左丞相。”

按理說,圣旨都是簡短的。這次的卻不一樣,后面還有批注:右丞相不參與朝政,只是管理宮中雜事。說白了,陳平的右丞相之職相當于郎中之職。

于是乎,朝中大事都是左丞相審食其說了算。

當然,審食其也不是吃素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一上任就開始排除異己,把那些不忠于朝廷的官員一律撤職,讓那些不聽他和呂后話的一律“下崗”,讓那些凡是看著不順眼的一律退休。

而御史大夫趙堯便“有幸”成了審食其第一個開涮的對象。趙堯犯了什么罪呢?審食其給他定的罪是:趾高氣揚,看著不爽。太后當即給情人出氣,撤了趙堯的職務,讓她沛縣的親信人物任敖走馬上任。

劉盈死后,呂后通過培養親信達到了獨攬大權的目的,把大漢江山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上。就這樣,呂后一手打造了獨掌朝政大權的“呂氏春秋”。

3.陳平:一個鏟除呂氏的掘墓人

呂后八年(前180),呂后死后,朝中文武大臣開始忙碌起來,太后的喪事得隆重才行?。∫虼?,陳平和周勃等人一下子由閑人變成了大忙人。就在陳平和周勃等人忙碌的同時,呂氏家族的頂梁柱呂產和呂祿也在忙碌著,他們不是為太后的葬禮而忙,他們居安思危,在失去呂家的頂梁柱后,在想著如何使得“呂氏春秋”繼續下去。

呂家人為此還專門召開了一次家族會議。會議由呂氏家族中資歷最老的呂祿主持。呂祿首先拋出了“趁眾人為太后辦喪事這個大好時機,將所有反對呂氏的大臣一網打盡”的方案讓呂家人討論。

當然,他提出這個設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畢竟現在負責長安保衛工作的南北兩支禁軍分別握在他和呂產手上。然而,令呂祿沒有想到的是,他的美好意愿馬上就被潑了一盆冷水。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方案的就是南禁軍頭領呂產:“就算控制了長安,控制了朝廷那又如何?咱們現在畢竟只有少得可憐的一點禁軍??!真正有戰斗力的軍隊還掌握在滎陽的陳平和灌嬰手里,一旦朝中有變,他們會善罷甘休嗎?”

呂產提出這一觀點后,呂家的會議馬上就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是啊!他的話說到點子上去了。當年劉邦的高瞻遠矚再次得到了證實,他當年命灌嬰駐守滎陽是有深意的,就是為了防止日后呂后及呂家人作亂啊!因為存在致命的“軟肋”,這次呂氏家族會議的結果很簡單:沒議出什么名堂來。

對于呂氏家族的人來說,這次會議沒有議出什么東西并不重要,但對別人來說那就是“打草驚蛇”了。

告密的人是劉章。

劉章是劉邦的孫子,抱負極高,在奉呂后之命成功娶了呂祿的女兒為妻后,聰明的他并沒有對呂家的女人采取“冷暴力”政策,而是極盡溫柔之能事,把呂家的姑娘哄得很開心。

這次呂氏家族緊急會議沒議出個結果來,參加會議的呂祿之女回來后一直悶悶不樂。于是,善解人意的劉章又開始花言巧語地“噓寒問暖”,最后從夫人嘴里知道“呂家人想誅殺朝中大臣”一事。

這讓劉章大吃一驚,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默了,否則大漢江山的旗幟就得由“劉”字變成“呂”字了。于是,劉章找到他弟弟東牟侯劉興居,兩人商量一番后,馬上就派人把此事告訴他們的兄長齊王——劉襄,要他快快率領齊兵西征,他們在京中做內應,除掉呂氏族人。

劉襄的封地原本是齊國,自從呂后掌權后,已把齊國分為四國:除了齊國,還分成了瑯玡、濟川、魯三國。他自然對呂后很不滿。

劉襄一邊積極聯系劉氏諸侯王聯手共同對抗呂氏,另一邊又派人到朝廷,告訴朝中重臣周勃。周勃接到密信后,極為震驚,馬上找朝中另一重臣陳平問計。

兩人商量后決定發動政變。

呂后八年(前180)九月十日,此時距呂后病逝還不到一個半月,這一天成了“呂氏春秋”的最后祭日。

陳平和周勃針對呂祿和呂產,采取了分而制之的行動方針。

周勃馬上把酈食其的兒子酈寄叫來,對他進行了密示。酈寄一到呂府,首先對呂祿來了個下馬威:“我奉皇帝之命而來?!边@句話大大加大了他話語的分量,呂祿不知是真是假,被震得云里霧里。

酈寄不給呂祿喘息的機會,接著道:“現在大王在朝中已成眾矢之的,皇上要大王趕快去封地。否則將大禍臨頭!”

呂祿早些時候對酈寄的“丟兵權保封地”的方案雖然有點猶豫,但畢竟他本人的意愿還是偏向去封地做一方之王的。只是迫于族人的反對,他才沒有最終做出抉擇。此時得了酈寄的“皇令”,他也覺得現在能平息齊王和周勃的叛亂,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交出京城北禁軍的兵權,然后去趙國當他的趙王去。

面對和呂家最為親近的酈寄投來的殷殷期待的目光,呂祿終于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決定:他拿出印權交給酈寄,并且說了這樣一句話:傳令下去,由太尉(周勃)接管北軍(禁軍)。然后,他帶著家人上路去封地了。就這樣,酈寄憑著和呂家的交情,憑著一張利嘴就把呂祿搞定了。

周勃接任北禁軍頭領后,馬上就對士兵進行了整改,他號召士兵們全都起來反呂,并且充分發揚民主的作風,給了他們二次選擇的機會,愿意效忠呂氏的袒露右臂,愿意效忠劉氏的袒露左臂。這些士兵早就對呂氏不滿了,此時自然呼啦啦地袒露左臂加入扶劉滅呂的行動中來了。

要消滅呂氏,搞定掌握南北禁軍頭領的呂產和呂祿就行了,現在呂祿被搞定了,就只剩下呂產了。只要把呂產搞定,誅呂行動就再無懸念了。

呂產聽到賈壽的“前方工作”匯報后,馬上意識到情況不妙。特別是賈壽的那句“怕是現在交了將印去封地也為時已晚”更讓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呂產決定對皇帝“動武”,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呂產于是帶了幾個得力武將直奔未央宮去找皇帝。哪知他一到未央門就吃了閉門羹。

宮廷之內竟然有人敢來阻攔他,他惱羞成怒,正要叫武將一起上,宮里卻突然涌現幾千名手持刀劍的士兵來。為首的那個氣宇軒昂、虎虎生威的人竟然是朱虛侯劉章!

呂產眼看風頭不對,馬上來了個“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劉章大聲叫道:“呂產想造反,大家抓住這個叛賊啊!”

幾千士兵一窩蜂沖向呂產,呂產就算有三頭六臂也只有逃的份兒了。幸虧他帶的幾個武士本領也非同小可,用血肉之軀擋住了眾人追擊的步伐。

半路上,呂產終于等來了他的支援部隊。劉章的幾千人馬面對上萬禁軍,情勢突然發生逆轉,已變得兇多吉少。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老天再一次顯靈,突然間狂風大作,天昏地暗。就在這時,劉章顯示出一個將才的氣魄和才干來。他大聲叫道:“這是天要滅呂氏?。〈蠡飪簹?!”

劉章的話一出口,數萬禁軍也驚得云里霧里,說實話,他們雖然是呂產的部下,但早已對呂產不滿了,此時又見老天也站在正統的劉氏家族一方,一時間再無斗志,一些人逃命去了,一些人反戈一擊,反而加入了誅呂行動中??傊?,在一瞬間,數萬禁軍竟然煙消云散了。

呂產見自己大勢已去,只好使出吃奶的力氣逃命,最后逃到了一座花園,花園的廁所成了他人生的最后歸宿。劉章那飽含怒火和怨氣的一劍終于結結實實地刺在了呂產身上……

隨后,周勃馬上派人追上了正在去往封地的呂祿,也給了呂祿當胸一劍。

接下來的事就很簡單了,呂氏家族的成員都成了階下囚。而呂氏家族中輩分最高的人物呂媭因為不服陳平和周勃的叛亂,用惡語對陳平和周勃進行人身攻擊,結果以“誹謗罪”被亂棒活活打死。

呂氏家族其他幾個主要人物的結果是:燕王呂通被殺,魯王張偃被廢,濟川王劉太被改為梁王。樹倒猢猻散,至此,呂氏家族殺的殺、逃的逃、走的走、散的散,四個字:灰飛煙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巧家县| 普兰县| 陵川县| 扬州市| 泾川县| 呼伦贝尔市| 泊头市| 新安县| 子洲县| 肥城市| 安乡县| 娄底市| 桃源县| 晴隆县| 高陵县| 天津市| 南投市| 九龙县| 安溪县| 开封县| 会昌县| 荥阳市| 德州市| 吉首市| 定兴县| 渝中区| 海阳市| 石柱| 山西省| 玉山县| 南漳县| 陆良县| 成安县| 临沂市| 双牌县| 中西区| 六安市| 江北区| 张家界市| 始兴县| 汤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