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喬家的兒女(糾結 下)
- 影視都市從喬家的兒女開始
- 江六丑
- 2033字
- 2024-06-03 00:01:00
“呃…,”
楊不虧撓了撓眉心:“你想出國?”
“嗯!我們應該出去看看。”
符敏濤輕了點頭,仰頭看著楊不虧道:“對比國外,我們現在還是很落后的,我們應該睜眼看世界,而不是在家里閉門造車。不去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差距就會越來越大。《海圖國志》有云,師夷長技以制夷,對吧?”
“可是…,現在的名額很難弄到吧?別說咱們才大一,那些大三大四的學長學姐都還在排隊呢。”
楊不虧試圖打消她這個念頭。
“今年的名額沒有了,明年的還有啊,明年不行就后年嘛。”
符敏濤認真道:“先定下個目標,再朝這方向努力,一定能爭取到的。”
“……,”
聽著符敏濤堅定的決心,楊不虧只覺得牙痛,呲著牙花子,倒吸一口涼氣,含糊其辭道:“好吧,那咱們努努力,等申請到了咱就去。”
“你不想去?”
符敏濤緊緊盯著楊不虧眼睛。
“我覺得吧…,我就是一顆螺絲釘,只要祖國哪里需要,我就釘在哪里。”
楊不虧‘大義凜然道:“不管是做工人也好,農民也好,工程師、老師都好,只要祖國需要,我可以像他們一樣默默耕耘,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緊緊地固定著祖國的大廈,讓這座大廈更加穩固,更加輝煌。”
“你還是不想去?”
跟楊不虧認識這么久,符敏濤對楊不虧的說法的方式習慣還是挺了解的,每次一本正經的時候,就是胡說八道的時候。
“我是不想去,老婆你想啊,”
楊不虧微微嘆了口氣道:“你也知道我爸以前是海員吧,去過大大小小幾十個國家。對外面的情況也算有所了解。
國外一些國家確實很發達,也很先進,但那邊的習俗跟生活習慣都跟咱們這里大相徑庭,咱們去了不一定能適應得了。我爸也有機會出去,可他為什么不想出去?因為這里才是我們的家啊。”
“不是…,你在偷換概念!”
符敏濤微微一愣,小拳頭捶在楊不虧胸口上:“咱們是出去學習的,又不是去那里生活的,學習完了還得回來啊。就算有生活習慣上的差異,適應了就好了啊!”
楊不虧抓住符敏濤的手:“哪有這么簡單…,別的不說,就拿生活方面來說吧,在那邊一個月至少得花一千來美金,這算正常的消費,每個月就是三千多的生活費,咱們兩人每年的開銷就要七八萬,咱家雖然能供得起……,”
“哪要這么多?”
符敏濤連連搖頭,打斷了楊不虧的話:“我聽那些學長說過,每個月有五百美金就夠了,我也沒打算要家里拿錢,咱們可以勤工儉學啊,一邊打工一邊學習,人家每個月還給家里寄錢呢!”
“那你是去那邊打工的還是去學習的?”
楊不虧揉了揉符敏濤頭發:“咱們也沒有綠卡,去那邊也是打黑工,錢少不說,隨時都可能被警察逮起來。聽咱爸說,去那邊打工的一般也都是去餐廳里洗盤子,一小時兩美元,就算能賺到生活費,可一天也要工作七八個小時,哪還有學習的時間呢?五百美金說起來很多,但吃的還不如咱們這里月入五十的呢。”
“………”
符敏濤一時語塞,隨即掐了一下楊不虧腰間:“那么多學長學姐能在那邊生活學習,我們怎么就不能?”
“傻妞,”
楊不虧輕輕捏了捏符敏濤臉頰,笑道:“咱們是能,我也相信你能,但是沒必要啊。舒舒服服的日子不過,去那邊吃糠咽菜刷盤子,你得有多想不開?再說了,你現在遇見的問題有教授解答不了的嗎?在這里一樣可以學習啊,何必跑那么老遠找罪受。
至于那些說那邊條件多好的,那是因為他們現在每個月在這里只能賺幾十塊錢,等到那邊一看,哎呦,算下來一天的工資能低兩個月了,那里肯定是天堂啊。可也不想想,在那邊賺錢只能在哪里花,賺得多,開銷也大啊,一個月能省下一天的工資都是從嘴里扣出來的。
你瞅瞅你這小手嫩的,我怎么舍得你去那邊吃苦?你要真想去,再過幾年,等咱爸存夠了錢,咱們再去,咱們不占學校的名額,咱們自費去,好不好?”
“我看你就是舒服日子過多了,一點艱苦樸素的作風都沒有了。…再過幾年咱們都畢業了!”
眨巴眨巴眼睛,符敏濤一時不知道該怎么反駁楊不虧,自己本意是去那邊學習的吧?怎么就跟黑工扯上了呢?抽回手,白了楊不虧一眼,翻過身去,給楊不虧留了個背影。
窗外,一輪峨眉月灑下朦朧的月光。
靜謐的房間里,只能聽見輕輕的呼吸聲在房間里流淌,轉頭看著月色映襯下更加美麗動人的側臉,符敏濤眼睛緊閉著,長長的睫毛在眼瞼上投下了一道優美的弧線。
輕輕嘆了口氣,楊不虧輕輕拍了拍她背部,轉身躺下,思緒有些雜亂,不知不覺睡了過去。
……………
第二天一早,兩人醒來便忙活開了,楊不虧將大包小包收拾好,直到自行車后座放不下才作罷。
符敏濤洗完被單直接晾在了屋子里,畢竟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回來。
忙活完,天色也亮了。
回到學校,兩人的生活又開始忙碌起來。
楊不虧又過上了教室,食堂,宿舍這樣三點一線的生活,哦,還有操場。蔣老校長那句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已經是清大學生的口頭禪了。
大操場上每天早晨跑步的人群形成了一條長龍,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有英姿勃發的學生、有才學八斗的教授、有年富力強的精英……
除了晨練,下午的課外鍛煉更是清大的特色。每到四點半,學校里的大喇叭就響起來:
“同學們,現在是課外鍛煉時間,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參加體育鍛煉,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很快,操場上、校園的路上,到處出現了運動的人群,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