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進入門洞,身體接觸到那些氤氳之氣,一道強烈的白光致使趙嘉豪不自覺的閉上了雙眼。
隨即整個人如墜冰窟、似進火海。
兩相冷熱交替,讓其整個人時而顫抖不止,時而渾身冒汗。
仿佛過了很久,又好像只是瞬間。
待其重新睜開雙眼,這才發現自己已然置身一片刺目耀眼之地。
入目所及,是一排排金銀兩色交替的樹木。
還未進入林中,趙嘉豪便感覺心神驀然變得無比的安寧。
銀色的樹干,金色的葉子,分作兩邊,筆直的向著正前方排列栽種,中間留下了兩三丈寬的道路。
這種樹叫“金葉銀杉”,本身自帶耀眼光芒,極其美觀。
通常被拿來裝飾,或者制作一些小物件;修士常年佩戴在身,也具有一絲凝神靜氣之效。
在云州修仙界,金葉銀衫算不上罕見。
但金壇書院,在一入院便栽種了如此多的金葉銀杉,可見其底蘊十分深厚。
十里金銀風波府的“金銀”二字,想必指的就是這金葉銀杉。
想到此,趙嘉豪便隨同這數千名散修,沿著兩旁的金葉銀杉,緩緩的向前走去。
半個時辰后。
趙嘉豪和數千名散修,總算是穿過了十里長的金葉銀杉。
然而這時他才發現,自己已經身處在一處小島的邊緣。
看樣子,十里金葉銀杉不僅美觀,甚至還蘊含幻陣,以至于直到走出后,才發現自己身處島嶼之上。
向前看去,一座石質拱橋映入眼簾。
拱橋十分寬闊,目測足有十來丈。
眼前的橋身邊緣至拱頂,足有一百層臺階,但看起來并不陡峭。
從小到大,他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巨大的石橋,此刻也被震撼的無以復加。
橋面兩側的石欄桿上,刻有許多精美的雕刻藝術,圖案細膩,刀法蒼勁有力。
各種鳥獸,欲飛若動,形象逼真,雕刻的靈動多變。
花了近一炷香的功夫,趙嘉豪和數千名散修才穿過石橋,來到了對面的一塊島嶼之上。
面前的是一塊長寬皆為百丈的巨大廣場,即使數千名散修站在其上,也絲毫不覺擁擠。
在廣場的后方,是一座看起來十分氣派的奢華院門,上面的牌匾上寫著“風波府”三個大字。
而在院門前的月臺上,還站著一男一女。
女的二十三四歲,男的二十一二歲。
兩人皆身穿白衣,雖貌不驚人,但長得有些許相似,看起來像是一對兄妹,境界也都是煉氣大圓滿。
見到趙嘉豪等數千名散修,二人頓時面露微笑。
隨后女子微微欠身道:“小女子鄒霞,以及舍弟鄒明,歡迎各位同道前來參加我院考核。”
與此同時,其身旁名為鄒明的男修,也對著眾人拱了拱手。
眾多散修也不敢怠慢,紛紛拱手回禮。
這風波府的院門極大,盡管鄒霞和鄒明身為煉氣大圓滿修士,在推開院門時,也并不輕松。
抬手招呼了眾人后,鄒明鄒霞便率先進入到了風波府。
見此,眾多修士才魚貫而入。
即使進入其中,金葉銀杉依舊隨處可見,各種莊嚴的房屋樓閣錯落有致。
朱門高聳,雕梁畫棟。
紅墻綠瓦間,展現金碧輝煌。
曲徑通幽處,盡顯歲月流轉。
趙嘉豪等眾多散修一邊跟隨著鄒明和鄒霞緩緩走著,一邊聽他二人介紹著風波府。
風波府其實就是金壇書院外院的名字,坐落在豐樂草原中的風波湖之上。
相較于豐樂湖,風波湖的面積雖然要小的多,但也占據了數百萬畝之廣。
而位于風波湖之上的風波府幾乎占據了風波湖的大半面積,可見這座風波府的范圍何其寬廣。
根據鄒霞鄒明所說,整座風波府有外院弟子近十萬人。
除此之外,還有近千名凡人在此處任差。
譬如負責每日的灑掃,以及為外院弟子準備食宿等等。
畢竟煉氣期修士未能辟谷,加上要修煉,根本沒有時間去準備這些。
一炷香后,鄒霞和鄒明帶著數千名修士,來到了一處名為“聽講堂”的長形院落。
“此地原本是我們外院弟子聽講之地,近日因為招收新弟子,這才將其騰了出來,作為各位同道的臨時貢院。
里面有內院前輩師長等候,諸位請排隊進入吧!”
鄒霞面帶微笑的和眾人解釋,隨即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就在數千名修士齊齊點頭,準備進入時,一直不怎么吭聲的鄒明卻是突然開口。
“里面的一應用具皆是院中弟子之物,勞煩各位同道使用時多加珍惜。”
說罷,鄒明竟對著數千名散修躬身一禮。
“理當如此!”
“我等定會小心。”
“師兄放心,小弟省得。”
看到鄒明一個煉氣大圓滿修士,對他們一干散修如此禮遇有加,其中幾個看起來機靈的修士立刻躬身回禮。
更有甚者,直接稱其為師兄,好似自己已經成為了金壇書院中的一員。
但絕大多數散修卻只是點頭稱是,隨即便排起了長隊,一一進入聽講堂內。
相較于其他人,此時趙嘉豪卻面色凝重。
原本他還以為金壇書院的內外院,和其他宗門的內外門是一個意思。
畢竟無論是何宗門,被稱作弟子的皆是煉氣期修士。
宗門也會按門內弟子的靈根品質,區分內門和外門。
外門弟子皆是資質平庸之輩,境界也大多在煉氣初中期的階段。
內門弟子則是一些靈根資質不俗的年輕修士,境界往往都在煉氣后期,甚至是煉氣大圓滿。
但方才聽到鄒霞提到內院前輩師長,可見金壇書院明顯不似傳統宗門那樣劃分。
鄒霞已經是煉氣大圓滿的境界,能被她稱為前輩,境界至少也是筑基期以上。
如此,豈不是說金壇書院的內院弟子,很有可能也是筑基期的修為?
而自己所要參加的考核,說不一定是由這些筑基期修士監考。
一想到此,趙嘉豪頓時有些忐忑。
良久,將心中的不安稍放,趙嘉豪這才緩步進入其中。
聽講堂內的空間極大,幾乎占據了風波府的五分之一。
環顧四周,皆是一排排狹小的房間,數量近萬,呈方陣狀排布。
每個房間都是三面有墻,一面向內側敞開,里面皆放著一個蒲團和一個活動式木板。
更讓趙嘉豪驚奇不已的是,每個房間的木板之上,竟然還擺放著筆墨紙硯。
就在此時,一道聲音驀然傳來,將有些愣神的趙嘉豪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