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諸葛恪其實這一次并不想來的,因為他正在剿撫山越,而且已經頗有成效,他相信再有兩年時間,他肯定能夠平定山越。
已經身為丹陽太守和撫軍將軍的諸葛恪其實并不大看得上自己這個從弟,當然,能夠被他看得上可能也沒幾個。
但是,這并代表諸葛恪不聰明,相反諸葛恪非常的聰明,繼承了諸葛家優良的傳統。
“此舉看似莽撞,卻拿捏住了道理,處理的果斷干凈,頗顯應變之能,看來思遠這些年變化不小。”
諸葛融道:“雖是如此,但動手總歸是不好的,如此行事,太過極端,不可取也。”
諸葛恪卻道:“極端?我看思遠還是太過溫和了,換做是我,這等庸碌諂媚之輩,殺之可也。”
諸葛瑾頗感欣慰的同時卻也心生憂慮,兩子都非凡俗,但是元遜性格如此剛愎,恐怕將來不是大興吾族,就是大赤吾族啊。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歷史上就是因為諸葛恪,東吳諸葛家被夷滅三族,最后還是諸葛攀為諸葛瑾這一脈重新續了香火,否則就要絕嗣了。
就在三人討論的時候,諸葛瞻已經來到近前,對諸葛瑾躬身一禮:“瞻見過伯父和兩位兄長,還請伯父和兩位兄長隨小侄過府一敘,也好讓小侄一盡地主之誼和晚輩之禮。”
諸葛瑾看著眼前這個神似自己弟弟諸葛亮的侄子,忍不住嘆息一聲:“思遠,這些時日可還好?”
“多謝伯父掛念,瞻一切安好。”
諸葛瑾點點頭:“好,我們這就隨你過去,另外魏國那邊,諸葛公休也是我等族人,不不可怠慢了。”
“是,伯父,小侄這就過去延請,請伯父和兩位兄長稍等。”
諸葛瞻隨即來到魏國這邊延請諸葛誕,豈料面對諸葛瞻的誠意邀請,諸葛誕卻拒絕了:“此行乃是為國家公事而來,豈能赴私人之宴。”
沽名釣譽之輩,無非如此。
自己熱臉貼了冷屁股,諸葛瞻只是冷笑了一聲,然后轉身就走。
活該你日后被族滅三族。
看到諸葛瞻走后,諸葛誕眼神之中閃過一絲得意,這一次來的可是太值得了。
這不剛開始就刷了一波聲望,只要操作的好,回國之后,平步青云不在話下。
諸葛誕這個人非常有才能,但是卻喜歡沽名釣譽,吹捧名聲,除了這一點之外,他跟諸葛恪倒是十分相似。
諸葛瞻面色從容的來到諸葛瑾面前:“伯父,那我們就走吧。”
諸葛瑾自然是看到了剛才那一幕,對諸葛誕的行為心中也很是生氣。
你說你自己公而忘私,那就是說我不分公私了,此人端的是一點族人情誼都沒有,不可交也。
既然如此,我諸葛瑾還就非去不可了。
這可是我的親侄子,他爹不在了,我不疼他誰疼他。
想到這里,諸葛瑾大聲道:“思遠,我華夏自古以孝治天下,你說有的人親情都不顧,他會效忠天子和國家嗎?”
諸葛瞻心中一暖,他知道諸葛瑾這是在為自己出氣。
自己這個大伯不愧是生性敦厚之人。
說完,諸葛瑾也不管諸葛誕難看的臉色,跟著諸葛瞻上車就走了。
其實諸葛瑾此舉未免沒有教育點醒自己兒子諸葛恪的原因,只是可惜,他此舉完全是白費了。
既沒有警示到諸葛誕,也沒有點醒自己的兒子諸葛恪。
可謂是,媚眼拋給了瞎子。
一行人來到了諸葛府之后,分賓主落座之后,沒有了外人,說話就少了幾分拘束和客套。
“思遠,我聽說這辯經之會乃是你的主意?”
“是的,伯父,正是小侄的意思。”
諸葛瑾嘆了一聲:“思遠,汝此舉太過孟浪了,天下儒生不知凡幾,縱然你天縱奇才,可是你如今年齡尚幼,如何比得過那些皓首窮經的老儒。”
諸葛瞻淡然道:“伯父,吾此舉如吾父北伐,不可為而為之,否則漢室何以而興!”
話音一落,諸葛恪說話了:“瞻弟,恕我直言,叔父仙逝之后,漢室復興已成空話,不如瞻弟棄漢投吳,我等兄弟共保大吳而逐鹿天下,豈不美哉!”
諸葛瞻側目以對,好家伙,你可是真敢說啊。
隨后,諸葛瞻長身而起:“先帝和當今陛下對吾諸葛家以國士待之,如吾棄漢投吳,可謂人子乎?可為人乎?”
“以國士待我,必以國士報之,兄長勿復多言。”
諸葛恪見此,也不再勸,而是直接道:“好,思遠既有此志向,將來在戰場之上,為兄可是不會留手的。”
諸葛瞻道:“好,期待與兄長會獵中原的那一刻。”
諸葛融也道:“還有我!”
“好,那就再加上你,讓天下人都知道,我諸葛氏的后代不比前代弱。”
說到這,諸葛恪話風一轉:“思遠,為兄如今可已經是丹陽太守和撫軍將軍,正率大軍剿撫山越,我自信用不了幾年,便可平定此患,不知思遠如今可有司職?”
這熟悉的感覺,這是要開始彼此裝逼了嗎?
諸葛瞻淡淡的道:“吾比不得兄長,不愧是一個小小的騎都尉,兼太學博士和少府少監罷了。”
人言否?
騎都尉可是秩比兩千石的大官,不比太守差到哪里去。
主要是諸葛瞻這種淡淡的語氣,讓諸葛恪感覺到了一種憋屈。
看到幾個小子的意氣風華和斗嘴,諸葛瑾微笑之余,忍不住想到了當年的自己和諸葛亮。
赤壁之戰時,面對曹操的數十萬大軍,自己和阿亮也是如此的意氣風華,仿佛天下沒有什么難事,視幾十萬大軍如無物。
現在阿亮已經走了,自己也老了,到了小一輩爭雄天下的時候了。
此時諸葛瑾無比的想念諸葛亮。
思念無聲,否則必定震耳欲聾。
于是諸葛瑾醉了,最后在諸葛恪和諸葛融的攙扶下離開了諸葛府。
這是諸葛瑾吩咐的。
赴宴沒什么,如果在諸葛府中過夜,傳回東吳之后,那位十萬大帝如何想可就不好說了。
生性謹慎的諸葛瑾自然不會遺漏這一點。
看著諸葛瑾離去,諸葛瞻緩緩吐出一口酒氣,這個諸葛元遜酒量真是不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