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廣場人行景觀卷橋,“懸浮”于桃花潭水之上,卷橋的天橋造型優美別致,除了滿足行人通行功能之外,頂端自帶“觀景露臺”。卷橋“探入”桃花潭數丈,桃花潭景觀全貌盡收眼底,與南岸的鋼結構景觀橋“呼吸相聞,觸手可及”。
桃花溪上的生態廊橋綠意盎然,這座山坳內兼具生態、通行功能的生態橋,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橋面栽種的小型喬木、灌木、草花等植物生機勃勃,生態橋身披“綠衣”,與小溪兩側山體生態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已成為片區生態景觀的“點睛之筆”,也是游客所關注的“焦點”。
花嘟嘟說:“該橋全長180米、跨度72米、橋寬23米,為斜腿剛構結構形式,距離水面9米。
建成使用后打通了桃花溪南北岸片區兩大綠道系統的連接斷點,不僅方便了游客與居民群眾登山遠行,還為陸生野生動物遷徙提供了通道。該橋秉承尊重自然、維持生境、低碳環保、便民利民的理念,打造生態景觀之橋、民生和諧之橋、動物遷徙之橋和人文科技之橋。
生態廊橋兩側分別連接著兩處休閑廣場,北側建成千平方米的集散廣場,這里松石相依,是個在登山觀光途中停下來歇腳的好地方,而且節假日還可以舉辦各類活動。橋南側也有一個廣場,面積稍小,僅約百平方米,也可供游人駐足停留。
從北側迎賓廣場向北,在原有的山泉水匯集而成的水潭邊,新修建了一處親水平臺,還在旱溪上方架設了木棧道,山路也被打造成了自然石汀步和手作步道,與停車場、生態廊橋相順接。行走在其中,每走一步都是不同的風景,每處景觀都與周圍山體渾然一體,自然和諧,又充滿野趣。
生態橋植被覆蓋率超過了90%,植物和動物是橋上‘主角’,當走上橋,就會發現大不一樣。整座橋的設計遵從隱于自然理念,沒有過多的裝飾。二十多米寬的橋中紫薇、美女櫻、歐石竹、木繡球正開得熱烈,吸引了不少蜜蜂蝴蝶采集花粉和蜂蜜。還有不少不常見的花草被掛上了名牌方便大家辨認和了解,如藍霧草、狼尾草、佛甲草等。但是用得最多的還是黃櫨、側柏、白蠟這樣的鄉土樹種。在以鄉土樹種為自然基底的前提下,沿游覽路線增加了特色花境,充滿了自然野趣。
選擇鄉土樹種為骨架,為了展現桃花山體植物群落的特色,又用幾十種種植物打造成各種花境點綴其間,讓整個橋體看起來綠樹蔥茵、花團錦簇。
橋面覆土深度最大兩米,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它們。更有趣的是,不論是樹種的選擇,還是寬闊的林下空間,整個生態廊橋建設及周邊景觀提升項目還充分考慮了動物的習性,是名副其實的動物友好型場所。
在南表北入口周邊環境的提升上,設計的所有綠化景觀和節點與原來的山體都沒有斷點,這意味著小動物們從山上下來再到對面的山體,可以暢通無阻不會有斷頭路。在生態廊橋上,增加漿果類、蜜源類、蟲媒類植物,能保證在遷徙的過程中小動物吃喝不愁。更為貼心的是,在橋上小動物們還能免費住旅館。工程師們利用廢棄的樹皮、樹枝等搭建起昆蟲旅館和松鼠小窩,為昆蟲及小型動物提供躲避自然災害、越冬、棲息的場所,還設置了野外高清紅外相機進行動態科研監測。
整個工程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處處都有驚喜,藏滿了園林規劃和設計的‘小心思’。
比如,在生態廊橋與北側迎賓廣場連接的地方,擺放著幾塊圓柱體的大石頭。這是在生態廊橋建設過程時,橋梁樁基鉆孔施工取出的巖芯。工程對這幾塊石頭進行了保留,放置在綠地里,形成了景觀的一部分,并設置了介紹牌,告訴游人這塊石頭的由來,增添游覽趣味。
再比如,在生態廊橋所需土壤的選擇上,經過多次配比,才有了現在這種重量輕營養高的土壤,給橋減負的同時又能讓樹木有足夠的營養。在一些樹下,他們還進行了“變廢為寶”,使用園林廢棄物作覆蓋物,保持水土,增加土壤肥力。
除此之外,工程中的木棧道、自然石汀步、手作步道也是秉承了生態的理念,融入泉水保護的思想,在不破壞現有的植被綠化的前提下,以生態透水的材料進行道路的連接。
就連停車場,也不放過。生態廊橋南北兩側配套2處停車場,共提供77個停車位。停車場秉承海綿景區、綠色生態的理念,采用透水混凝土作為停車場面層,同時增加豐富的彩繪。
北停車場彩繪融入泉水理念,選用藍色調為基底顏色,流動的藍色泉水點綴植物花朵圖案,寓意生態修復‘保泉護山’。
南停車場以綠色生態為理念,選用綠色調為基底顏色,以活潑的蒲公英為圖案,讓隨風飄落的蒲公英引導游人上山游覽,蒲公英作為大自然播撒的種子寓意‘生生不息’。
生態廊橋打破空間隔離,實現河兩岸無障礙通行。沿桃花溪東行,我們就可以登上紫霞谷空中廊橋了。”
花嘟嘟引導大家來紫霞谷的步道,北側的螺旋步道頗具設計感,沿著螺旋步道步行一周,即可到達空中廊橋,橋面距離谷底約百米,化身“空中走廊”,為游客的觀光帶來了安全與便利,讓桃花山通行效率得以提高,助力了景區整體形象的提升,同時也讓人與環境實現更好的互通與交流。
紫霞谷寬約數丈,藍色廊橋像“飄帶”在空中舒展開來,具有著靚麗而活潑的外觀設計,如靈動的波浪線將“空中花園”區域空間連接溝通??梢孕蕾p到景區迷人的風貌,感受桃花坳發展所帶來的新感覺與新體驗。可以“瞭望”桃花溪整體風貌,充分感受這里的“小溪流水”。人與橋,橋與谷的故事還在繼續流傳。
山澗鹿鳴呦呦、鳥語花香,興奮的朱紅與毛翠萍等人忘記了疲勞與饑渴,當她們從隧道外口步道下山后,阿蘭開著“敞篷車”接她們去民宿體驗園用餐。
毛翠萍問阿蘭:“這個‘敞篷車’有創意,誰的杰作?”
阿蘭說:“這是我創意設計的,由聯合科技公司制造,該型車我有30%的創作權,以后每銷售一輛同類型觀光車我有5%的提成。”
“咱們嘉禾集團與新飛集團是戰略合作伙伴,以后要多合作?!泵淦颊f。
“明白。”阿蘭答道。
“咱們的‘飛行汽車’項目怎么樣了?”毛翠萍問安潔。
安潔說:“雖然2015年02月13日,全球第一輛飛行折疊汽車問世,合法上路可飛可跑。但是咱們的這個項目還在論證期,飛行汽車是陸空兩用的變形車,在空中飛行或在陸地上行駛,從一輛公路汽車變身為一架飛機,降落后只需按一個按鈕就可將機翼折疊,駛上高速公路。
飛行汽車可在15秒內,從一輛有2個座位的公路汽車變身為一架飛機,由于它使用的是普通無鉛汽油,駕駛這樣的汽車很簡單。它靠100馬力的發動機提供動力,發動機既是汽車的驅動,也可搖身一變成為飛機的后置推進器。當你想飛行時,只需按一下按鈕,該車將變成一架翼展飛機。不飛時機翼可以折疊起來,縮放在駕駛座旁邊。此外,配有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電子計算機自控系統以及衛星控制技術等高端科技裝備,駕駛員無須掌握像飛機飛行員那樣的高難駕駛技術。而獲得輕型運動飛機的駕照,只需20小時的飛行時間。
咱們的原型飛行汽車的外部材料采用的是碳纖維和高強度鈦合金,頭部為扁圓弧形,頭部兩側裝有LED燈,頂部和尾部裝有旋翼,底盤安裝有四個車輪,室內可容納兩人乘坐。飛行汽車采用的方向盤和座椅均與F1賽車一模一樣,制作座椅的材料是玻璃鋼材質,可以停放在一個標準的車庫內。
兩人座的翼馬已在通蘭磧首航,它的機翼折疊起來,即是一輛前輪驅動的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速可達120公里。它在空中飛行的時速是185公里,加一次油可飛行600多公里。
它裝有一個70升的油箱,使用普通97#有鉛或無鉛汽油,載重兩百公斤時可飛行3~4小時。
可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可以節省大量時間的飛行汽車有潛能打敗普通汽車。但是飛行汽車仍有一兩個缺點,給飛車和駕駛員上保險的問題有些棘手,找個合適的起飛地點也不容易?!?
“分體式飛行汽車工程樣車進展如何?”毛翠萍又問安潔。
安潔說:“該飛行汽車采用了自主垂直起降飛行器、智能操控座艙和自動駕駛底盤3個獨立模塊的分體式構型,是面向載人、載物的立體運載系統。正在不斷推進飛行汽車項目,并已經開始測試電動垂直起降等技術,有望兩年以后交付雅克與武尉屯使用。”
“現在通蘭磧聯合科技公司誰掌舵?”毛翠萍再問安潔。
安潔說:“蘇金伯伯與閆穎紅姑姑?!?
“老蘇與穎紅是人中龍鳳,搞科研非他們莫屬。”毛翠萍說。
“這里是天橋有何璐雪的影子。”李美琪說。
“是我二舅和舅媽的杰作?!卑矟嵳f。
“我與何璐雪有十幾年沒有見面了?!崩蠲犁髡f。
“二舅媽現在是朱氏集團的董事長,我也三四年沒有見到她了?!卑矟嵳f。
阿蘭停車對眾人說:“民俗園到了,這里占地面積9.4公頃,建筑面積6145平方米,共有5個功能區,分別為傳統飲食體驗區、傳統民宿區、百年老宅體驗區、傳統體育演藝區、傳統文化展示區?!?
“走,咱們用餐去?!敝旒t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