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 奮進的新農人
- 作家tY8lvv
- 4443字
- 2024-10-21 15:07:26
“嘉年華”游輪回國后,陳浩安排大客把人平安接回,晚上在福來酒店與幾個玉林初級中學的校領導小聚,甘仁杰對陳浩佩服的五體投地,連連向陳浩敬酒,陳浩是來者不拒,與甘仁杰碰杯對飲。
常愛蓮見二人喝完,端起酒杯說:“陳校長,我也敬您一杯。”
陳浩起身說:“常主任敬酒不能不飲,咱們點到為止。”
“行。”常愛蓮一飲而盡說。
“來而不往非禮也,我也敬您。”陳浩倒上酒說。
“好!”常愛蓮說。
工會主席靳叢儉說:“陳校長,雖然我酒量不行,但是敬您一杯還可以,咱們喝一個。”
“好,喝完這個就不要互相在敬酒了,咱們適量而飲。”陳浩端起酒杯說。
“我贊同!”靳叢儉高興地說。
任培秦拿出從泰國帶來的煙遞給陳浩,陳浩笑著說:“除了古巴雪茄,我不抽其他外煙。”
“那讓服務員上幾盒云煙。”任培秦說。
“行,一人來一盒。”陳浩說。
常愛蓮看著泰國煙問陳浩:“為什么我們坐的游輪在安達曼海有泰國護衛艦為我們護航?”
陳浩說:“你們坐的嘉年華號游輪是泰國昆青郡主的,他們給護航不足為怪。”
“那艘護衛艦外形科幻,不知道戰斗力怎么樣?”常愛蓮又問陳浩。
陳浩說:“雖然戰斗力怎么樣我不知道,但是那艘艦是我們嘉禾公司以前的一個員工‘捐獻’給泰國皇家海軍的,是在噸位和火力上僅次于驅逐艦的水面作戰艦只。”
“這就‘不足為奇’了,泰國的軍艦護航,補給艦給游輪補給可以理解,為什么孟加拉的軍艦也給我們護航?”常愛蓮再問陳浩。
陳浩說:“孟加拉國的總統初普是昆青郡主的好朋友,第一夫人又與我老婆有‘八拜之交’,你們受到他們的保護也不用大驚小怪。”
“我怎么聽著像傳奇,您就是一個農民企業家為何有這么大的能量?”任培秦問陳浩。
陳浩笑著說:“不是我能量大,而是我們國家‘’國際地位高了,經濟發達了,我有幸接到為孟加拉國修筑公路,故此與他們有交往。”
“嘉年華輪不是國產,也不是世界知名船廠的作品,它的建造仿佛像傳說中的‘寶船’,這里面有什么故事?”任培秦又問陳浩。
陳浩說:“嘉年華游輪確實是仿明朝‘寶船’建造,該船長三百多米,排水量十幾萬噸,是吉龍公司造船廠獨立設計與制造的,吉龍船舶公司雖然排名不高,但是它們建造的船只赫赫有名,給你們護航的軍艦全部是他們建造并捐出的。”
“這么厲害?”甘仁杰說。
陳浩說:“厲害的還在后邊,明朝下西洋的船隊水師水兵‘遺留海外’幾百年,他們在一個孤島上繁衍生息,如今人口數量過萬。加上部分海外華裔客居那里,該島華人超過兩萬,并且他們還填海造陸修建了機場,成為海外華人的世外桃源。”
“那島面積有多大?”甘仁杰問陳浩。
陳浩說:“與毛里求斯共和國的幾個屬島嶼的面積‘相差無幾’,那里是我們海外華人在印度洋上最佳落腳點,經過幾年的開發,已經成為世界上幾個少數最佳宜居與旅游小島之一。”
“有機會我們一定去看看。”任培秦說。
“你們去那里不用簽證,還可以享受VIP待遇。”陳浩說。
“寒假我要帶著老婆孩子去看看,看看我們的同胞。”任培秦說。
“可以,你們到時坐我的飛機去,當天就可以到達。”陳浩說。
“行,到時候我們帶些家鄉泥土和特產,去看望他們。”任培秦說。
陳浩說:“我建議你們在寒假的時候去那里,可以在島上與他們‘共度新春佳節’,領略一下不一樣的文化氛圍。”
“我們期待著,眼下準備開學的事情。”常愛蓮說。
“你們‘舟車勞頓’,先休息一下,”任培秦說。
街燈的華彩點亮仲夏之夜,留給夏天的時間不多了!在夏夜晚風里,遙望繁星點點,感受小鎮的慢生活······
這里有南方細水流長的細膩,也有北方的大氣豪放,在這里可以享受回歸質樸、感受浪漫,以及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元素。
夏日星空季,遇見星空,有機會細細品味玉泉山腳下的這個星空小鎮。看街燈一顆顆亮起,閑坐在木椅上,在靜寂的星空之下,聆聽夏蟲的美妙聲音。時而動感,時而深情,仲夏之夜的浪漫全在此刻展現。
小鎮中的慢生活就隱匿在山水間,私藏在尋常弄巷里,湯河水從小鎮酒店旁流過,內心被平安和喜悅充滿。詩意的棲居,是旅行的起點,也是心靈的歸處。一片好風景,一個舒適的空間,一份好心情成就一個浪漫的假日。這座神奇的小鎮中的浩瀚燈海截然不同,卻似乎更加打動人。
小鎮擁有綜合型的主題度假酒店、高規格的精品酒店,以及風格多樣的民宿,古典的外觀下,都有著現代化和人性化的內部設施以及貼心周到的服務。
陳浩獨自回到溫家莊,毛翠萍說:“溫淑娟懷孕了,我們這邊缺人,羅薇薇同意羅米娜來。”
“米娜出來鍛煉一下也好,不過不要她來溫家莊,讓她去車家村。”陳浩說。
“可以,這里再另調人來。”毛翠萍說。
車家村隸屬清河縣和莊鎮,鎮政府駐地西十公里處。北依炮臺山,南傍小清河。遠遠望去,整個村莊呈梯形布局,白墻紅瓦,綠樹掩映,乃吉祥之地。
據《車氏族譜》記載,明朝車姓建村。車姓為世代戶。后有郇、谷、崔、孫等姓遷來。數姓之中郇姓人口居多。將鼎立之村,按方位分別冠以東、西、南三字,該村謂西車家村。
車家村有座南北走向的山,系青石山余脈,叫娘娘山。村南小清河蜿蜒東流,流經數里以后匯入大清河村西有片黃土高臺,叫黃土嶺。舊時在這里燒過磚瓦,村民場在此取土建房,累年積月黃土嶺被挖成一個深坑,這個深坑直徑超過百米,深約數米,坑內垃圾漂浮,臭氣熏天。村北炮臺山的山頂上有一座用石墻圍成的圓形山寨,山寨周圍長百丈,墻厚八尺、高約一丈,上有女兒墻。東、南、西三面有石壘的寨門。相傳是古代百姓為防御兵匪侵擾而建筑的,敵人來犯時村民便紛紛登上石墻,用裝滿石灰粉的罐子和石塊作武器,居高臨下打擊敵人。現在,因村民們建房取石,已經把寨墻破壞殆盡。
淄河系季節河,西車屬枯水村,大旱之年需到數里以外去挑水。夏季雨量集中,淄河常常泛濫成災。建國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大水沖破堤岸、沖毀村莊、吞噬生命。劫后余生的老人,至今心有余悸。
在村兩委的領導下,八十年代打深井十二眼,都沒出水。直到和鄰村車南村換地一塊,在此再打井終于成功出水。隨即,安裝深井泵,鋪設管道,讓村民吃上了自來水。現在,已換泵兩次,保證了村民的吃水問題。
該村受齊文化風俗浸潤,民風淳樸。羅米娜與助手吉文莉等人根據導航提示,跋山涉水來到洗車家村。村支書樂靖宜與村主任徐春花等村干部歡迎原來的客人,她們在村委會辦公室羅接待米娜與吉文莉等人。
羅米娜說:“車家村好山好水,就是太難找了。”
樂靖宜說:“我們村三面環山一面靠水,閉塞得很,大老爺們‘大抵’到外地打工或做買賣,村里留守大多是娘子軍、老人與孩子。”
“樂書記,你們村有多少人?”羅米娜問樂靖宜。
樂靖宜說:“車家村三個自然村共計645戶2257人,村里留守的人約1500人。”
“三個村有多少村干部?”羅米娜又問樂靖宜。
樂靖宜介紹說:“兩委共有11人,村黨委由我與徐春花副書記、黨委委員郇宜祥、崔延文和孫廷棟組成;村委由副書記徐春花擔任村主任,副主任是車守禮,委員是谷峰、崔樹才、蔡雪英、車培坦與郇宜思。”
“我叫羅米娜,這為是我的助手吉文莉,那兩位是會計吳霞與司機宋海波。”羅米娜介紹說。
“你們好!”樂靖宜說。
“樂書記好!大家好!”吉文莉、吳霞與宋海波說。
郇宜祥說:“樂書記,徐主任,你們陪客人,我去看看飯好了沒有。”
“去吧,告訴老崔做好的。”樂靖宜說。
“是。”郇宜祥答道。
飯后樂靖宜、徐春花、孫雪英陪著羅米娜、吉文莉、吳霞喝茶,樂靖宜向羅米娜介紹了村里的基本情況。
羅米娜開門見山地說:“樂書記,要想富先修路,路通才能發展經濟,咱們先修路,后建設新學校與其他設施。”
“行,陳總先前來過,我們初步商談的也是先修路。”樂靖宜說。
“你們準備的怎么樣了?”羅米娜又問樂靖宜。
樂靖宜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好,明天咱們就動工,由吉文莉負責技術,村里負責施工。”羅米娜說。
“可以,我們明天動工。”樂靖宜說。
吉文莉帶人在漫水橋上游建設小清河中橋,該橋設計跨度長63米,寬9米,橋兩頭的引橋各長十幾米,預算造價280萬元,建造日期為三個月。建橋的同時對老路進行改造,新路拓寬為雙向兩車道柏油路。
秋收前道路與橋梁竣工,村民們歡天喜地。
深秋時節,和莊鎮車家村的田間地頭依然是一派忙碌的景象。趁著連續的晴好天氣,村民們搶抓時機收割稻谷,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村民滿臉笑容地說:“駐村扶貧‘愛心驛站’來了之后,車家村的變化比過去大,以前的橋就是幾塊紅磚搭了一個拱,現在這個橋,柏油路面、干凈平整又安全,村民們進出拉貨方便多了。這是我們的致富橋、幸福橋!”
困擾車家村645戶居民多年的出行難題,在今年終于解決了。路上行人多、車流量大,夜間行車全靠目視,存在極大交通安全隱患。愛心驛站百盞太陽能智能路燈完成安裝并投入使用,全村兩千多名村民徹底告別了夜間摸黑的歷史。路燈照亮了村民的回家路,為村民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數。
新建學校在秋后動工,改造村黨群服務中心同時進行,存欄添置1輛垃圾清運車、拆除17處違章建筑、為150名留守兒童贈送“暖心成長包”,村民們真正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幸福感。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車家村村現有耕地面積三千畝,小麥種植是村里的主導產業。但小麥種植成本高、利潤低、管理難,迫切需要提質增效。愛心驛站經多方走訪調查,查看品種詳情和收購商資質,討論合作社增收可能性。經向鎮政府請示后,決定在村里流轉土地400畝進行試種工作,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收購。
秋種時清河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采用“村委所有、村委分配”的方式支持合作社發展,嘉禾公司撥來專款用于秋種。經測算,統一種植的優質小麥能達畝均收入為1200~1350元,比村民自主種植畝均增收400元。接下來,這一模式如能順利在全村推廣,能為全村村民每年帶來兩百萬元增收。
愛心驛站還與農技部門共同研究協商、提前謀劃,走訪考察了多家小麥與花生流通加工企業,計劃用三至五年時間,以車家村為基點,結合當地土壤土質特點,種植面覆蓋清河村、新龍橋村、小廟村等隔壁村。
生產建設是發展的基礎,作風轉變才是發展之根本。黨的基層組織是我黨的全部工作戰斗力的基礎,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駐村以來,愛心驛站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推行支部工作標準化、流程化,實行四議兩公開制度,組織召開村黨員大會多次;邀請老黨員、老干部就全村征地拆遷、衛生環境整治、村莊治理和秸稈禁燒等工作共同獻計獻策,以共同締造理念推進高興村建設。
年逾七旬的“五保戶”車愛國,今年的日子比往年好過多了。因為從今年開始,在愛心驛站的多方努力下,他被納入“脫貧不穩定戶”監測對象,低保水平有了更好的保障。
“愛心驛站”還制作了脫貧戶“幫扶明白卡”和“政策明白清單”,并統一放于“政策明白”袋中,懸掛于脫貧戶家中顯眼處,幫助脫貧戶了解自己享受政策情況,也便于接受其他村民監督。為確保符合條件的農戶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愛心驛站不斷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認定流程,經助村工作隊反復走訪研判,新增“三類對象”36戶。
車家村之變,讓村民們看在眼里,笑在臉上,暖在心里,對車家村的明天充滿信心,干事創業的動力更足了。駐村愛心驛站工作隊與村“兩委”班子腳踏實地、俯下身子、沉到一線,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振興畫卷正在車家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