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0章

婚后第三天,陳志光開著房車與劉雪去度蜜月。

陳浩讓孫燕飛暫代陳志光的工作,他對孫燕飛說:“燕飛,你先熟悉一下,以后你可能要‘接替’這個工作。”

孫燕飛說:“我盡力做好。”

陳忠云在嘉欣素食酒店請客,他對手下的管理人員說:“我就要‘退’了,希望你們一如既往地支持新來個領(lǐng)導。”

王紹芳問陳忠云:“三叔,您退了計劃干什么?”

陳忠云說:“養(yǎng)老為時過早,我計劃像你公爹一樣在二線繼續(xù)為浩浩拉犁。”

有一種城府,叫“急流勇退”。逆流而上,說的是逆水前進,一般指迎著困難勇敢而上,這個大家都不陌生。可是面對急流勇退這個詞,就陌生了許多。很多人,只懂得前進,不懂得后退,這也是很普遍的一種現(xiàn)象。就好比,從來沒有吃過肉的人,通過努力吃上了肉,一旦再回到不吃肉的日子,就難以接受。

在生活里,去過高處的人,就不屈身重回低處,過平凡的日子了。

有句老話說得好:剛極必折,強極必辱。

過度的剛強,會失去了該有的韌性,反而更容易被折斷;不懂得圓滑一點,直來直去,會在無形中得罪不少人,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和急流勇退有點異曲同工之妙,只懂得前進的人,不去理性的判斷局勢;只會一味往前,很可能會在急流的水勢中翻了船,傷了自己。

懂得什么時候收,什么時候放,是一門復雜的學問。尤其是當局者迷,自己在局里的時候,更難看得透。

很多人總是覺得面對困境的時候,不去努力的拼一把,怎么能知道就一定不會成功。這個心態(tài)是對的,但是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判斷局勢。明知不可行而行,有時候往往是徒勞。與其去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搞明白了確實是不可行。還不如一開始就及時止損,早早地去選擇另一個正確的方向,加倍努力。這樣既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不耽誤事情的進展。

最聰明的人,就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候,沒有莽撞的選擇一條道走到黑。用自己的智慧耐心地做出判斷,經(jīng)過權(quán)衡利弊之后,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那一個選項。就像行舟一樣,走了一半了,一直風平浪靜。

可是偏偏在中間遇到了湍急的河流,起了風浪;眼看著水勢越來越大,船只控制起來都開始變得困難,還硬要前進。那這時候面臨的風險,可是巨大的,隨時可能前功盡棄,一無所有。

為什么不肯掉頭呢?

這是因為前面一路都是平靜的河面,行程走了一大半,重新拐回去;換另一條水路走,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大多數(shù)人是舍不得前面走的那段路,而去在后面冒更大的險。到了這個時候,有人會選擇繼續(xù)前行,有人會立刻回頭,趕緊遠離這些不可預估的風險。

這是兩種行事方式,現(xiàn)實生活里,選擇前者居多,后者會相對的少一些。因為人都是有貪念的,自己之前的付出就這樣打水漂,難免會不甘心。忽略了,一旦翻船,不光是船沒了,自己也會搭進去。所以選擇后者的少數(shù)人,往往是人群里更具有智慧的人。

人啊,最難的就是適可而止,控制住自己的貪念。在最合適的時候,讓自己懂得知足,不再去深陷其中,以免翻了船。前者需要的是勇氣,后者需要的是勇氣和智慧。

生活里,我們需要勇氣來面對困難。但是我們更需要智慧和勇氣并存,只有二者相結(jié)合,我們才能更容易獲得成功,要做一個有勇有謀的人。懂得根據(jù)當前的形式,做出正確的判斷,能進能退,才是聰明的處世之道。

看似簡單的一個詞,飽含了很多人生的寓意。要戒貪念,不懷僥幸的心理,去做無意義的冒險;也要有智慧,有能力去做出選擇;更要有魄力,不去可惜之前的付出,及時換一個方向,重新開始,才能更好地收獲成功。做一個懂得急流勇退的人,學會審視奪度,剛?cè)岵⑦M。

人生就像行舟,我們都在命運的長河里,駕駛著自己的船。有人說不進則退,所以要不斷地前進,去努力;也有人說,逆流而上,迎著風浪和困難,要挑戰(zhàn)自己;還有一種,急流勇退,懂得舍取和權(quán)衡,明白進與退,為自己選一條最為合適的道路,才能平穩(wěn)的行駛過這條長河。

陳忠云要退居二線,陳浩左右為難,于是駕車去葉家臺散心。

李鳳霞對陳浩說:“鬼谷子說:‘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huán)轉(zhuǎn)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意思是一旦決定離開,就要在危險到來之前放棄權(quán)柄。如果在多次嘗試之后,內(nèi)楗仍不成功,則以急流勇退為佳。弓滿則折,月滿則缺。如果說‘逆水行舟’是一種進的藝術(shù),那么‘激流勇退’就是一種退的藝術(shù)。

古人云:‘物盛則衰,天之常數(shù)也;進退、盈縮、變化,圣人之常道也。’這當中就包含了進退的辯證精神,唯有大智之人才能擁有如此慧眼。有取有舍,有進有退。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一首禪詩,說的是插秧的過程,卻蘊含著人生進退的哲理。

該進時沒進,可能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遺恨終生;該退時沒退,可能會讓已經(jīng)取得的成功轉(zhuǎn)瞬即逝,悔不當初。

進與退,處置得當便有了天堂之階,處置失措如敲地獄之門。何時該進,何時該退,其中學問極深。縱觀歷史人物命運沉浮,可窺豹一斑。

漢初三杰蕭何、張良、韓信對于進退的把握不同,決定了他們迥然不同的命運:張良功成身退,蕭何委曲求全,韓信被斬身亡。

由此可見,進退之道,實乃決定人生成敗的大道。無論是決勝戰(zhàn)場,還是贏得市場,或是走穩(wěn)職場,都離不開對進與退的恰當把握。

進退之道,重在進,貴在退,適時的低調(diào)或退卻,能使一個人更好地生存、發(fā)展和成功。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生當中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做到激流勇退。要知道,一個人在他站在頂峰的時候,往往就是意味著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人生起起伏伏,福氣和災禍互相依存,當我們正在享受人生順境時,更要懂得為自己的未來未雨綢繆,不要等到大禍臨頭了才后悔。曾國藩在把握進退方面堪稱榜樣。他之所以能在滿清皇族的猜忌中建立卓著的功業(y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能很好地把握進退之道。

儒家有一句話:‘用舍有時,行藏在我。’一個人只有懂得了有用有舍、有進有退的道理,才能很好地把握人生。”

李鳳霞又說:“人生如棋,進取時保持理性,激流勇進時,要學會自制。

我們看到許多想改變自己命運的人,每天都在展現(xiàn)不同的戰(zhàn)斗姿態(tài),步步為營,同樣無數(shù)人屈從于命運考量,以退為進,最后成功,其中也蘊含著辯證的哲理。張良作為劉邦的謀士,出奇謀,設巧計,使劉邦由弱到強,轉(zhuǎn)危為安,終在垓下一戰(zhàn),使楚軍大敗,霸王烏江自刎。為成就劉邦的帝王之業(yè),立下了豐功偉績。

劉邦當了皇帝后,大封功臣。一些隨他打江山的人,也都爭功爭名。惟張良‘視功名于物外,置榮利于不顧’。杜門謝客,超然無我。在順境的時候懂得激流勇退,才能夠讓自己在暗地里默默發(fā)展,低調(diào)內(nèi)斂地積蓄能量。為官者,如何對待功名?自古以來就是一件很難處理的事。把握不好,或功高震主,或權(quán)重遭忌,輕者身敗名裂,重者下獄命亡。張良在功利面前,泰然若素,不為心動,情愿辭官,歸隱鄉(xiāng)野。實在是一種智者所為。

懂得改變,才能夠接受變化的過程當中,多一份主動的選擇權(quán),少了一份往后的措手不及。可見張良能夠頤養(yǎng)天年,得以善終的訣竅是不貪戀功名,激流勇退。無獨有偶,當年越國的范蠡也是個知進退之人。助越王勾踐成就大業(yè)后退隱山林,泛舟西湖之上自在逍遙。后來他還憑借出色的商業(yè)頭腦成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三散家財,后人無不敬仰。”

陳浩看著綿延的山脈說:“人人向往富貴,可是很多人卻折騰一生,還是勞碌命。

年輕時,總能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到了下半生,不得不感慨,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回頭看自己的一生,你會發(fā)現(xiàn),命運本身,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是我們很多時候,掉進了思維陷阱,導致困頓不已。人有很多欲望,因此會想辦法去滿足。從正面講,是一種驅(qū)動力;從負面講,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一生勞碌,也不滿意。”

李鳳霞說:“如果有一天,你掌握了前行、后退兩者的平衡,就把勞碌命丟掉了,從此輕松自由,人生富貴。

遇到過不去的坎學會往后退,曲線自救。人沒有三頭六臂,也不是天上的神仙,總有一些坎,是過不去的。如果你不撞南墻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那你就一直在瞎折騰,看不到效果,勞碌命就來了。南墻不會因為你的執(zhí)著而倒塌,黃河不因你個人的意愿而改道。

真正聰明的人,明知山有虎,不向虎山行。

明朝時,王陽明的徒孫唐順之,從小讀書很厲害,二十多歲就做官了。

有一位主考官張璁主動拉攏他,希望收到門下,但是被他拒絕了,無形之中結(jié)下梁子。唐順之做了一段時間兵部、吏部主事后,調(diào)到了翰林院,頂頭上司就是張璁。各種穿小鞋,就開始了。被上司為難之后,他休假很長時間。后來,他又因為立太子的事情,得罪了嘉靖皇帝,被貶為平民。

面對現(xiàn)實他停止了做官的折騰,專心過隱居生活,隱居的時候,他鉆研《六經(jīng)》、《百子史氏》和《國朝故典律例》等,文武都取得了進展。直到沿海有倭寇來襲,他才再次出山,并且把一生所學教給了戚繼光。他也因為抗倭成績突出,被提拔為鳳陽巡撫等職。

在《紅樓夢》里,林黛玉讀了很多書,和賈寶玉走得很近,也一直把嫁給賈寶玉為愛情圓滿。可是這樣的想法,導致她的病痛更厲害。在寶玉結(jié)婚的那天,黛玉也香消玉殞了,令人惋惜。

寶玉也被父母逼著,要走向圓滿得功名,找門當戶對的妻子,擔當賈府的大家長,一生讀書。為此沒有少挨父親的揍。但是寶玉終究是沒有用的人,家業(yè)保不住,愛情不能得意,也不得功名,最后離開妻子,流落他鄉(xiāng)。

倒是劉姥姥,家里本來就窮,她不怕被嘲諷,而是拿著打秋風得來的錢,買了地,慢慢耕種。雖然一輩子是農(nóng)民,卻也晚年安好。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樣的道理,誰都知道,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運用。

把殘缺的部分,當成一道風景,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變得更加圓滿了。少去勞碌自己,留下的空白地帶,是最美的地方。

畫家,墨當計白;音樂家,此處無聲勝有聲。人生,無用就是大用,一放手,無事一身輕。得不到的位置,你讓一步,就是主動讓賢,有了美譽。愛而不得的人,你讓一步,就成全了別人的家庭,也守護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不夠好,你讓一步,接納孩子的普通,你反而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父母虧待了你,你讓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父母也有無能為力的難處,理解萬歲。愛人大大咧咧,你讓一步,看到愛人的陪伴,也是感動的。接納不完美,這是退步,更是人生的從容和淡泊。

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學會往后退,心安是福。人心如尺,心正尺平。太多的人,憤憤不平地過日子,然后帶著憤怒去工作,結(jié)果呢?更加生氣了。想要得到的東西,總是那么遙遠。

一個退休的老人,知道自己工齡很長,但是退休金比人家更少,就認為社會不公平。接著,他做了兩種選擇:一是去打工,賺一些錢,彌補退休金;二是去找原單位的麻煩,反復提訴求。打工會讓一個老人,疲憊不堪。并且看人的臉色,比原來更難受。

找麻煩,就是自己不快樂,也沒有什么結(jié)果,反而會被老同事認為,你德行有問題。一直想多一點退休金,自己的內(nèi)心很痛苦。付出了勞動,卻更痛苦了,晚年也是勞碌命。任何年紀的人,都有不公平的遭遇。若是你相信,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就好了。退一步,讓不公平的事存在。享受當下的成果,你的小日子,大不一樣。

我們反復鼓勵孩子,要怎樣,要那樣。導致孩子焦慮,煩惱,害怕辜負父母,勞碌命的征兆就來了。因而,我們要適可而止,不要過分。舍去欲望,希望就來了;丟掉煩惱,生活就從容了;不求完美,人生就簡單了。

這錢財,別有命賺,沒命用;這位置,別霸坐,不服老;這孩子,別努力生,不能教......進退之中,都是學問。人這一生,拼的是內(nèi)在的精神,不是外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安县| 景泰县| 华宁县| 黑龙江省| 上思县| 米易县| 西宁市| 宕昌县| 陇南市| 汨罗市| 巨野县| 海伦市| 义乌市| 沁水县| 略阳县| 什邡市| 杭州市| 北碚区| 西乌珠穆沁旗| 益阳市| 望奎县| 织金县| 绥滨县| 察隅县| 泰兴市| 盐亭县| 遂平县| 新和县| 乐安县| 石屏县| 布尔津县| 湛江市| 三穗县| 同仁县| 塘沽区| 双鸭山市| 武陟县| 博湖县| 红桥区| 霍林郭勒市| 鹤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