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靈思聽從了趙瑾意見后,也不再越矩,兩人便在竹亭之中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大多都是宮內的事,也有何靈思未入宮前的見聞,趙瑾也不知哪些可信,哪些不可信。
大概過了一個時辰左右,趙瑾便從府院的小門出去,雖然這后門之外也站著幾名禁軍,但由于先前何靈思的態度,也不敢攔著他。
“走吧?!?
幾名喬裝打扮的護衛早就踩過了點,就一直待在不遠處等候,看到趙瑾出來后,便當即跟隨在其身旁。
“主公是否要將太后府的禁軍都換上我們的人?”
其中一名跟隨趙瑾許久的親兵出口詢問。
“這樣做反而會讓人詬病,將禁軍全部換成自己人,那些大臣會如何看待?”
趙瑾沒有說下去,但這么親信已經明白,事情不能做的太絕,要想百分百的掌控自然是不可能的。
反而會使人猜疑,他不可能堵住所有人的嘴。
總會有那么一兩個嘴不老實的在與人閑談時不經意說出。
哪怕是自己人,也不一定完全可信,適當的保持猜疑也是應當的。
一個主公要是做什么都萬分信任下屬,一次兩次,或許他會被感動,可若是長此以往,也容易被架空。
但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親歷親為,還是要達到一個平衡的點,這個點不是固定的,而是特定的環境,和時代。
每個人的局限性都不同,就比如劉辯和劉協,劉辯能做的也就只有每日擬擬詔書,下些旨意,做的事說是決策,倒不如說是甩手掌柜。
是他想要這樣做嗎?
趙瑾掌握著并州幾乎所有的軍權,給他留下能使喚的也就幾百禁軍和那些太監宮女。
劉協跟他的差距,也就是正統之間的差別,劉辯也沒有劉協那樣的精神內耗,想著如何逃脫李傕賈詡的手掌。
劉辯現在對趙瑾的依賴性自然是很強,他本人也不喜歡處理政務,能每日與嬪妃戲耍在那府中,斗志也日漸消散。
趙瑾有時候在想,是不是他們母子真的因為那幾次關乎生死的變故而后變得知足常樂,或者是故意偽裝,好讓他放松警惕?
他思考旁人對他的態度時,總會有最極端的一面,這都是因為過度的謹慎。
其實事實往往就是那么簡單,劉辯真正登基為天子前,也就是那么幾天,他沒有嘗到權力帶來的滋味,沒登基之前,大權都是在母親手中。
而兩位兄長接連死去,也讓何靈思明白自己的愚蠢和無知,被閹黨耍的團團轉,她肯定沒想過有朝一日,自己和兒子會被這些往日里人畜無害的宦官殺害。
宦官死后,則又是董卓進京,可謂是禍不單行,躲過一難又來一難。
趙瑾也沒換回原先的那身衣袍,就徑直回到了趙府。
“你是何人?”
趙府的門前同樣也有護衛,但不是禁軍,而是趙瑾花巨資組建的那支黑龍軍。
“主…。”
那名黑龍軍剛打算上前打量趙瑾一番,只見后者將帽子抬高,看清了這位衣著簡陋的面孔后,當即要單膝下跪行禮以示冒犯。
在他身后的同袍也明白眼前是何人,紛紛站立的更加筆直,往常那馬車聲響起,他們便會打起十二分精神,今日的趙瑾也算是突擊檢查。
趙瑾沒有讓他跪下,扶起他的雙手將手指抵在唇前,示意他不要出聲,自己也想逗逗趙凌月等人。
這幾名士卒的表現,有點讓趙瑾想到碧桂園五星上將的那般姿態。
大門被推動,趙瑾沒有如往常一樣,馬上就去先去洗漱,先在院內掃視一番,沒有見到趙凌月。
那丫頭自從入了軍營之后,好似血脈覺醒一般,對于那些她這個年紀女子該學的琴棋書畫幾乎都落下了。
趙融和方氏為此還爭吵過幾次,不過好在趙瑾和李柔吳普三人的介入,最后方氏還是一步一步妥協了。
至于方氏為什么不愿趙凌月從軍,首先便是世俗觀念,哪有正經姑娘家上戰場刀口舔血的?
第二點便是趙瑾的例子,雖然他現在算是安定下來,不用親自上陣殺敵,但從入蜀開始,經歷了多少次大戰。
幾道傷口在他的背上留下抹不掉的印痕,哪怕是吳普已經將大部分的這樣的會留下疤痕的傷口恢復如初。
趙瑾不僅不在乎,甚至覺得這是榮譽的象征,但男女所思考差異當然不同,趙凌月能否在戰場上存活先不說,但要是受傷留下疤痕,對于還未出嫁的姑娘家來說。
實在是太過致命了,方氏早就為他物色了幾位“青年才俊”哪怕不能立刻成婚,先訂下婚約也好。
不過連趙瑾都還未成家,趙凌月便將自己的兄長拿來當作擋箭牌,一口伶牙利嘴,著實讓方氏窩火,更別說趙融嘴上向著自己,其實也是不愿讓趙凌月那么著急出嫁。
趙融本就不是十分功利的人,也肯定不是逼著自己女兒出嫁的父親,但是在趙瑾剛入洛陽時,為何要讓著急的讓他娶大儒蔡邕的女兒蔡琰。
那次舉動算不上逼婚,頂多算是為趙瑾考慮,蔡文姬那樣的女子,除了王司徒的義女貂蟬,整個洛陽就沒有能與之比肩了,誰不想自己的弟弟能娶個好老婆。
不過好在李柔的出現,也阻止了這兩位“家長”,他們兩個的舉動是個人就能看出,只是沒有正式婚娶罷了。
趙瑾每日都會查看那些親近之人的好感度,特別是李柔,都已經達到了95點,趙云91點,熊大壯有90點,楊潛87點,郭嘉82點。
趙瑾之所以還未真正接納何靈思,也正是沒有系統的那聲提示,他知道這個女人并不是傾心于自己,就算真有一些感情,但也是參雜著其他的動機。
系統屬實是給趙瑾上強度了,只有其他人好感度達到70點才會有提示,且還會幫他過濾掉一些系統認為是不重要的人,就比如許多跟隨他一路到并州的老兵。
陳善,李武都有70多點的好感度,更別提那些親信之中,能為趙瑾擋箭,能讓他放心將后輩交出,能信任的人則就非常多了。
系統要是真將這些人都能篩選進同伴面板的話,趙瑾怕是每次都要翻上一兩個小時才行。
這說明系統并非是沒有一點人性化的,但好像又不愿意趙瑾太過輕易的洞悉人心,因此才有了這個70好感度的設定。
其實能達到70的好感度,已經算是很高了,只要不做出一些人神共憤的事和錯誤,基本上是不會下降,正常的維持關系,反而會因為時間而緩慢增長。
感情不是快餐,是一日一日的培養,這也是為什么有些父親發現自己的子女不是親生的,但還是愿意繼續擔任其父親的角色。
人的情感是很復雜的,在這方面,系統沒能給他多大的幫助,更多都是靠趙瑾對這些趙云等人本身就有了解。
知道他們的性格,做派,以及喜好,信仰等。
荀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就是一個很復雜的人,幫助曹操謀取漢家天下,但又想保留漢室的最后尊嚴。
趙瑾就是認為他心中有一道坎,這道坎,曹操沒能幫助他躍過去,趙瑾來幫他。
系統安排的任務也極少,至今為止也就只有兩個主線任務,這一點簡直和騎砍二的主線一毛一樣。
砍二的主線可做可不做,幾乎對玩家的影響微乎其微,其目的也就是讓玩家能了解那個動亂不止的世界觀。
游戲的世界是沒有那么多爾虞我詐,敵人幾乎會將內心所想的寫在臉上,體現在話語中。
甚至連性格特點都給你標注,以此來幫助玩家來說服這些戰敗的領主。
幸運的是,趙瑾恰好是穿越在東漢末年,若是其他的朝代,他肯定沒有今天這樣地位,當然也可能在系統的加持下,結果不會變,但過程還要更加坎坷。
他還依稀記得在洛陽城外等待宮里發生變故時,趙云的好感度就曾下降過兩點,有些事情,趙瑾必須這么做,為了利益的最大化,有些取舍是必須要好好衡量的。
要是劉辯與何靈思還沒被太監控制住,他就已經提前將那些宦官清理掉了,那趙瑾依然會加官進爵,但分量自然也會變輕,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也沒有那么大。
更別提那日救駕之后,何靈思對自己的信賴,死亡的恐懼不是誰都能忍受的,當有人將你從死門關前拉出來時,可想而知你會對他有多么的感激。
十常侍人頭落地的時候,趙瑾便攬足了聲望,也為后來帶著劉辯一同離開洛陽這個紛爭之地打下了基石。
趙云在城外時便知道趙瑾的心思,出言勸誡他,趙瑾自然沒聽他的話,好感度下降也是必然的。
他將天子的安危當作籌碼來爭取利益,趙瑾就帶著兵馬在城外等候著,這種舉動,趙云怎能不失望。
趙瑾就靠在前院的躺椅之上,慢慢的捋著思路。
君子每日三省吾身,他牢牢的記住這句圣人之言。
一旦處理完事務和決斷后,趙瑾都要好好想想,是否做錯了,哪里還有缺漏,他不是一個天才,大多都是努力。
趙瑾比上劉協,也沒聰慧多少,因為他來自后世,本身就是站在上帝的視角來看待此時的天下,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對這段歷史了解的多,也就不會踩那些大雷。
這也就是為什么趙瑾沒有受他旁人的吹捧就變得驕傲自滿,目中無人。
就比如袁術拿到了傳國玉璽,自立為帝,看似是風光無限,可弊遠大于利。
趙瑾認為他是最不該被眼前的利欲蒙蔽的,袁術比起袁紹,他是嫡子,自幼便是備受族中長輩偏愛。
出身當世最顯赫的家族之中,卻做出這樣的決定,實在是不智之舉。
傳國玉璽就在劉辯的身上,趙瑾會去搶嗎?
在沒有真正能橫掃天下的實力之前,那只是一塊“普通”的石頭,中看不中用的擺設罷了。
他的字是劉宏賜的,子煜,與他的名,瑾字相呼應。
在趙瑾的眼中,傳國玉璽這塊玉,遠遠比不上自己這塊真正的“玉”。
是自戀和自大嗎?
但若是連這點心氣都沒有,稱霸天下,也只是浮生一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