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猴王身上可以看到在面對命運安排,猴王以躍過瀑布,進入水簾洞改變了自己在猴群中的地位。當他與眾猴歡娛生活之時,一只老猴的去世讓他看到了命運的終結。于是,習的長生之術,成了猴王的信仰。從猴王堅定學習長生之術,到他具體的行動上來看,命運始終是給人以機遇,讓其通過奮斗找到屬于自己的法術,以成全自身追求夢想的目標。
架一葉輕舟敢過汪洋大海,著一葉綠草卻向人間前行。猴王在眾猴的幫助下,扎了一個木筏,放上一些水果,就朝著夢想劃進了無邊的大海,歷經漂泊,面對浪滔,猴王把握好自己前行的方向,不得長生之術勢不回頭。命運眷戀著有信仰的猴王,連吹東南大風,將其送到了南贍部洲。但上岸來,看到南贍部洲人們身著衣裳,自己上下無一縷絲線,通過搞怪嚇跑的眾人,取得衣服穿在身上,也沒講究個形。如同孩子小時,喜歡穿什么衣服就穿什么衣服,心中無美丑俊俏,隨心隨性。聽得南贍部洲人們講話,猴王學會了外語。這里我給孩子們在學英語的時候會說,我們還有老師來教,猴子還沒有人教,都能學會南贍部洲人的講話,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學會英語呢,其實是我們的心沒有像猴王那樣心中無欲。在學習英語時,孩子們在老師、家長雙重督促下,圍繞分數下功夫,在語言意識和邏輯還沒有完全形成的時候,便對學習產生了厭惡,失去了性趣。盡管南贍部洲有許多吸引猴王的地方,但他始終不忘自身來到這里的目的,也是自帶靈性,也是天降機緣,當他聽到有人唱詩,便認定有仙人傳唱。在陌生的環境下,猴王敢向生人求問,敢說求仙問道。大家對猴王的詢問也是知無不盡,沒有因為其是猴子而進行歧視。
猴王只是一路詢問,一路查找,終于在樵夫的指引下來到了斜月三星洞,拜入了菩提祖師的門下,至此得名孫悟空。這就像孩子小時候,懵懵懂懂,當知道自己的名字時,才對自我有了認識,才有了自我意識。孫悟空在菩提祖師的提問里我們可以看出,本是一顆仙石,無父又無母,迎風石破,誕化而生。雖然是猴王,但孫悟空卻向祖師展示了心性的善良:“別人罵我,我也不惱,有人打我,我也不嗔。”以善良為本,叩開了師祖的大門,將其收入門下,并賜名孫悟空。這里的孫悟空身上沒有任何本領,做人老實本分,很符合人物設定,人之初,性本善。我們在教育孩子,引領孩子的時候常常以善為本,善是文明的進步,是人心所向,在拜師學習時要本著善良、踏實,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到老師的認可,才能在老師的教導下學到真本領。
從菩提祖師收猴王孫悟空來看,我們可以看到有教無類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沒有笨孩子,只有方法不當的教育。孔子主張有教無類,祖師是仙人,自然敢收悟空這只猴子,因為他有信心教化。在生活中,也有像悟空一樣聰明而不得道的孩子,只要善于引導,勤于教育必能有所成就。只不過當前時代節奏很快,人們對生存的質量要求與教育的期望值存在動力不匹配的現象,人們對教育取得的成果仍保持著過多的想象,在面對現實中的教育因素,如遺傳、環境、家庭等綜合分析的不夠,期望過大。教育是一個過程,持續的學習研究才能取得想要的成果。我們通過看一些靜下心來做學問,做研究的人,像袁隆平、屠喲喲這樣的人是需要歷經了多少歲月才取得了造福眾生的成果。我們的孩子從識字開始,到綜合十科,那科成績都倍受關注,甚至一些孩子的天賦被重重的課業任務給消滅,在各自喜歡的領域沒有給自己發展的空間。
孩子們為什么喜歡孫悟空?更多的原因是對72般變化和筋斗云的憧憬,他們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本領,可以消滅壞人保護好人,也可以在自己犯錯時桃之夭夭,免受父母的責罰。但是孩子們忽略的是孫悟空求學的艱辛,一要飄洋過海飽受海浪侵襲,又要學好外語被人嘲笑,還要因著裝奇異受人嫌棄,這些困難和艱辛又有誰給孩子講過。所以教育學家經常說,陪伴閱讀有助于孩子的成長,特別是父親的陪伴可以增長智商。所以我們在陪伴中要讓孩子明白,任何事情發展的結果必須有推動前行的原因,那根本的動力就是內心深處對夢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堅定,這就需要我們父母從小給孩子以夢想,將信仰的種子深深地植入孩子的心靈,這樣在以后的成長中孩子會有內生動力驅使自身前行。
現在我們的家長是不會讓孩子吃苦了,因為家長們都吃過苦,這是人之常情,老輩人常說,現在的生活比舊社會強多了,現在就是他們夢想的生活。科技的發展已經步入AI智能時代,一些事情隨著AI智能的發展,取代人的工作,也是進入AI72變的生活。智能廚房、門禁、自動駕駛汽車等等科幻電影里的實物逐步出現在生活當中,我們孩子們面臨的挑戰從同一時代的人,發展的AI智能的空白地帶,未來他們做什么工作?機器人是否能夠取代?所以,現在的孩子在未來是什么樣的我們不好判斷,但是我要堅定理想與信仰會塑造出與時代發展同步的人才。
到此,西游第一章的所看所學所思,已經與大家分享,接下來會對以后的章節進行分享。讀《西游記》不僅僅是精神娛樂,更多的是對西游精神有更多的傳承,分享閱讀也是多一份西游智慧,從《西游記》誕生,歷經滄桑,每個時代都深受百姓喜歡,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網絡小說采用多種形式的表達,讓這部作品更具魅力,相信隨著我的分享,大家又將打開不一樣的視角,品讀不一樣的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