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關寧錦防線是個擺設
- 我徒崇禎,打造大明日不落
- 路漫溪
- 4093字
- 2024-05-07 22:35:41
“哦?什么樣的農具?”
楊喜聞言,起了興趣。
他家的農具,早已經破爛不堪,自己又沒錢買新的。
聯絡專員也不磨嘰,立即返回騾車,拿了一把鏟子和鋤頭過來。
交給了楊喜。
“都是用上好的精鋼打造,鋒利無比,干活兒省時省力?!?
楊喜接過來,拿起鏟子試了幾下,發現果然是又輕便又鋒利。
“這把鏟子,我要租用十天!”
楊喜當下就做出了決定。
“好的?!?
聯絡專員拿來一份租賃協議書。
“在這里按個手印就行?!?
很快,雙方就辦好了租賃手續。
與此同時,楊喜名下的土豆種苗,也被派送小分隊,搬進了他的家里。
楊喜拿著新鏟子,返回家里,看到小院里擺了一地的土豆種苗,心中突然充滿了希望。
土豆是個好東西??!
參加培訓的時候,楊喜已經嘗過先生展示的“醋酸土豆絲”了。
那是相當的美味。
而且西峪村的富足,已經足以證明,土豆是一種非常高產且耐旱的農作物。
只要把這些土豆種苗種下去,往后,他們一家子就不愁沒吃食了!
“楊喜啊,如果你有余力的話,不妨同時種植蘋果吧?!?
臨別,聯絡專員還給楊喜推銷起了農投公司的另一種推廣產品。
“種蘋果不費什么工時,果樹林下還可以大規模養雞養鴨?!?
“農投公司都可以包技術包種苗包高價回收?,F在沒錢,公司可以給你賒賬!只要你跟著公司走,不愁以后過不上好日子!”
“真的嗎?”
其實相關的消息,楊喜早就聽說了。但是先前土豆種植都還沒落實呢。所以,楊喜根本不敢相信那樣的好事。
這年頭,地主老財哪個不是想對他們這些小民敲骨吸髓?
聯絡專員循循善誘:
“土豆種植推廣你不是看到了嗎?你說是不是真的?”
此時此刻,看著眼前的事實,楊喜終于相信,大明皇家農投集團公司告示的一切,都是真的。
“好,給我也來一份?!?
于是,在專員的引導下,楊喜再次和農投公司簽訂了一份種植蘋果的契約,以及一份包回購養鴨的契約。
楊喜這樣的情況,不是個例。
在這個年代,小民天然對士紳地主等上層統治者,懷著畏懼和懷疑。
輕易不會相信上層統治者的許諾,尤其是在朝廷信譽敗壞的大環境下。
但是,大明皇家農投集團公司卻仿佛這渾濁世道中的一股清流。
滋潤了他們!帶給了他們希望!
……
沈陽。
城市的中心地帶,有一片紅墻金瓦的宮殿群。
這就是后金兩代汗王野豬皮和黃臺吉,極力仿照大明皇宮的樣式,打造的王庭。
在這遼北之地,這樣的建筑看起來,好像還蠻像那么回事。
但是真和大明京城的皇宮比起來,難免顯得小家子氣。
御書房中。
幕僚范文程,正在向當今后金汗王黃臺吉稟報:
“大汗,據我們的眼線回報,崇禎皇帝近來可謂是倒行逆施?!?
當下,范文程將打探到的,開店經商,另立大明兵工廠等等,崇禎皇帝近來的種種舉措,報告給了黃臺吉。
黃臺吉對此感覺不可思議:
“范先生,你對此有何看法?”
范文程臉上泛起嘲諷的笑容:
“崇禎小兒應該是窮怕了!我聽聞崇禎小兒的龍袍,都打滿了補丁!”
“哈哈哈哈……”
聞言,黃臺吉不禁哈哈大笑。
明廷錦繡江山,何等富庶?但是明廷皇帝的龍袍,竟然需要打補丁?
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范文程進而分析:
“崇禎小兒另開小灶,顯然是對朝中百官不再信任?!?
“如此作為,只會讓明廷分崩離析,乃取死之道也!”
“崇禎小兒有勵精圖治之心,卻無勵精圖治之魄力和手段,如此亂搞,明廷必亂!”
“我大金只需要靜觀其變,擇機而動即可?!?
歷史上,范文程之所以能夠屢屢提出一針見血的,對付明朝的良策,是基于對明朝上下深刻的了解。
但是徐浪的工商業富國強民的策略,顯然超出了范文程的認知觀。
所以在范文程看來,崇禎的種種舉措,無不充斥著荒誕與昏庸。
黃臺吉微微頷首:
“嗯。然而,崇禎小兒似乎有整頓吏治兵政之心,且效果卓著。”
“長期以往,非我大金之福??!”
但是范文程可不這么認為:
“大汗可還記得張居正?”
黃臺吉略一思索,隨后露出笑容。
范文程侃侃而談:
“明廷已經積重難返。強勢如張居正也無法挽救。”
“時至今日,明廷從根子上早已經爛透了,官員從上到下,貪腐成風,尸位素餐,不是更換了幾個官員,就能夠改變的!”
“明朝氣數已盡,天命在我大金。大汗無需過分擔憂?!?
這也是范文程毅然決定投靠后金的主要原因。
明朝從萬歷后期開始,就已經顯示出了不可挽回的頹勢,腐朽不堪,風吹就倒!
而后金,則像是冉冉升起的太陽。
“倒是今年的天氣,大汗要提前預防。”
“哦?”
“我夜觀天象,發現今年仍是大旱之兆!”
黃臺吉皺起了眉頭:
“今年還是大旱?”
范文程點頭:
“甚至比去歲還要嚴重。大汗宜早做打算!”
黃臺吉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去。
去年北方大旱,明朝百姓活不下去,身處遼東的建奴,日子更加難過。
牧草枯竭,赤地千里。
后金也是勒緊了褲腰帶,才勉強挺了過去。
今年的旱災,如果更加嚴重,那么,后金的日子絕對過不下去了。
思慮半晌,黃臺吉道:
“本汗欲秋后南下劫掠明朝,奪取資源,以供養我大金?!?
“然而,關寧錦防線堅不可破,先生可有良策?”
黃臺吉自從繼承汗位以后,曾對關寧錦防線多次用兵,但是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徒添傷亡。
但是,從遼東入中原,又必須要經過關寧錦一線。一想到這個事情,黃臺吉就頭疼不已。
范文程早有預案,智珠在握:
“大汗莫不是忘了,如今蒙古諸部,除了林丹汗部,基本上都已經臣服我大金?”
“只要我大金繞道蒙古,從龍井關,大安口一帶突入,關寧錦防線不過是一個擺設!”
啪!
黃臺吉大喜,激動的猛的一拍大腿。
“本汗得先生,如魚得水也!”
黃臺吉最喜歡讀三國,高興之下,一句口頭禪脫口而出。
次日,黃臺吉召集八旗首腦,舉行軍議。
黃臺吉力主聯合臣服的蒙古諸部,傾舉國之兵,秋后取道蒙古,南下劫掠明廷。
正紅旗旗主大貝勒代善,鑲藍旗旗主二貝勒阿敏,都表示了反對。
但是他們無法拿出充分的理由,說服其他旗主。
更多的人,支持的是黃臺吉。
最終,在黃臺吉的力主之下,決議通過。
……
數天之后。
崇禎,孫承宗,徐光啟,畢懋康,孫元化,等人,再次齊聚大明兵工廠鑄造車間。
經過半個月的籌備。
密云鋼鐵廠終于建成,并采用蘇鋼的煉鋼法,產出了優質的鋼錠。
“師父,你說鋼鐵中加入這種黑色的礦石,就可以制造出削鐵如泥的錳鋼兵器?”
崇禎看著眼前的鋼錠和師父說的錳礦石,兀自難以置信。
徐朗沒有多言。
而是對著鐵匠們一揮手。
于是,鐵匠們立即同時點燃了兩座高爐。
不多久,高爐的火焰白熱化。一些鋼錠被放進了一號爐,錳礦石則是被放進了二號爐。
在眾人關注的目光之中,鋼錠錳礦石都被融化成了液體狀。
經過提純的錳水,被注入了鋼水之中。
雖然車間內溫度很高,但是崇禎,孫承宗,徐光啟等人,都是遠遠的全神貫注的觀看著。
很快,錳鋼水融合成形。
工匠們立即將鋼水注入了預先準備好的幾個橫刀模具中。
最快見到成品的,當然還是刀劍,所以徐浪命令工匠,仿照唐橫刀的樣式,先打幾把刀出來。
至于槍炮,還需要從長計議。
“鍛打還需要一些時間,我們先出去喝杯茶吧?!?
徐浪提議道。
雖然眾人都是急切的想要看看,徐浪所說的錳鋼兵器,是個什么樣子。
但是也都知道,這玩意兒急不來。
于是眾人跟著徐浪來到了車間外面的一個涼亭。
立即有仆人過來,給他們端上茶水。
“仙師,你說用這種鋼材鑄造火炮,威力可以提高十倍?”
孫元化念念不忘的,還是鑄炮的事情。
徐浪淡淡一笑:
“請問孫大人,現在我大明的火炮,使用壽命是多少發炮彈?”
孫元化答道:
“數十發。發射超過五十發炮彈,火炮就很容易炸膛,必須回爐重鑄?!?
“紅夷大炮的壽命長一點,可以達到一百發?!?
徐光啟,薄玨,焦勖,都是點頭。
這就是這一個時期,火炮的大體壽命了。
徐浪反問:
“你可知道,為何火炮的壽命這么短?”
“這個……下官不知?!?
孫元化懵逼的答道。
這個時代的人,對于火器都屬于初步使用和初步了解。又怎會了解其中的物理規律。
所以,眾人都是疑惑不解的,瞪著徐浪。
徐浪用他那蹩腳的,一知半解的科普知識,給大家做出了解釋:
“因為在鑄炮的過程中,炮管都是外層先冷卻,這會導致炮管內脆外剛,而發射炮彈時,卻是炮管內層承受著最大的壓力?!?
“因此,用以往的技術鑄造的火炮,打不了幾炮就會炸膛?!?
“但是如果我們反過來,鑄炮的時候,讓炮管內層先于外層冷卻,火炮的使用壽命就會成倍提高。再加上錳鋼這種優質的鋼材,火炮的威力壽命提高十倍是可以實現的?!?
“……”
崇禎和孫承宗都是聽得很迷糊。
但是崇禎知道,師父不會信口胡扯:
“師父,您說的,是火炮未來的發展趨勢?”
徐浪微微頷首:
“這叫身管自緊技術?!?
后世的炮管,被譽為科技含量最高的產品之一。
很多后世的技術,在這個時代暫時無法實現。
但是徐浪知道,有一種身管自緊技術,努力一下,是可以在這里實現的。
徐光啟,孫元化,薄玨等人,都是仿佛發現了新大陸一般,雙眼放光。
仙師之言,深奧莫測,他們一時間,無法全部理解。
但是仙師能知曉過去未來,說給他們聽的,肯定都是至理真言。
徐光啟突然若有所思的說道:
“敢問仙師,我們當前的火炮鑄造,廢品率奇高,是不是就是這個原因?”
實際上,這個時期,鑄造火炮的廢品率,在70%以上。
廢品的原因,就是冷卻的過程中,炮管出現裂痕。
以前徐光啟不明所以,但是現在聽徐浪這么一說,隱隱明白了其中的訣竅。
徐浪點頭:
“正是如此。炮管從外部冷卻,應力不均,內部容易出現裂痕,所以廢品率高。”
具體的操作,徐浪不懂,但是大致的原理還是知道的。
“但是如何能夠做到,讓炮管自內而外冷卻?”
孫元化這時忍不住發問。
這一輩子,孫元化最大的心愿,就是為大明造出橫掃八荒的火炮。
此時,徐浪的每一句話,都跳動著孫元化的神經。
徐浪沉吟著。
因為,在這方面,他只能算是半桶水。
他怕說錯話,貽笑大方。
但是,徐光啟,孫元化可不這么認為。
他們覺得,仙師可能是考究他們的態度。
于是同時躬身作揖:
“還請仙師賜教!”
崇禎,孫承宗,薄玨,焦勖,都是滿懷期待的,看著徐浪。
徐浪接下來的回應,可謂是意義重大。
如果徐浪真的愿意說出其中訣竅,那么,大明將收獲一件所向披靡的大殺器!
徐浪想了想,斟酌著說道:
“我只能給你們一條思路:在炮模的內部,加一條可以流動冷水的水管,在炮模的外部兩側,加一個火爐加熱裝置,這樣就可以達到由內至外冷卻的目的。”
在后世,這種鑄炮法是由丑國一名叫做羅德曼的軍官提出,所以被命名為羅德曼鑄炮法。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饒是確定了這樣鑄造出來的火炮,性能優異,但是羅德曼還是用了很長的時間,才試驗出了最佳的參數和配比。
所以,不得不說,鑄造新型火炮,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