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眾星捧月,子龍真乃有德之人!
- 三國趙云:從冀州開始爭霸
- 癡心依舊在
- 2096字
- 2024-04-22 21:05:06
孫堅這人膽子很大,他之所以跑到南陽來依附袁術(shù),就是此前他在沒有朝廷旨意的情況下,越級殺害了前南陽太守張咨。
前荊州刺史王睿亦是為孫堅起兵所逼死的,是個有前科的主。
袁術(shù)本身理虧,又不想當(dāng)著眾諸侯的面太過難堪,忙命武士將進讒之人帶來。
“正是此人獻計,不發(fā)糧草。”袁術(shù)用手指道。
那人聞言嚇得面無人色,惶恐道:“將軍,也不盡是小人之意。”
袁紹陡然變色,厲喝:“還敢抵賴!左右,拉出去砍了!”
話落,身后走出兩名武士,不等那人多言,便直接架了出去。
俄頃,武士回稟已經(jīng)將那人斬首。
袁術(shù)乃走至孫堅身前,賠笑道:“我誤聽小人之言,還望諸公原諒。”
一向目中無人的袁術(shù)今日能做到這個地步,已是給足孫堅面子。
孫堅自然也不好把人往死路上逼,便冷笑道:“將軍既殺此人,誤解之扣解開,今后當(dāng)要齊心協(xié)力,不可再生異念。”
袁術(shù)只得喏喏稱是。
兩邊算是各退了一步,沖突也貌似已經(jīng)解決。
然而眾人都心知肚明,死了那么多江東兒郎,是不可能靠殺一個奸臣便能得到諒解的。
兩家的梁子算是結(jié)上了,矛盾也永遠無法調(diào)和。
見兩家和解,袁紹忙招呼眾人入座。
又親自斟了一杯酒,來為孫堅壓驚,“文臺一路作戰(zhàn)辛苦,紹敬你一杯。”
孫堅舉杯還飲,念及趙云恩情,有意投桃報李,便將酒盞往桌上一磕。
“不瞞諸位,此次華雄趁我軍中無糧,夜襲我軍大營,若無這少年郎出手相助,我江東兒郎還不知要死上多少人。”
眾人的目光立時齊刷刷掃向?qū)O堅身后之人。
面如冠玉,劍眉星目。
白袍銀甲,威風(fēng)八面。
若天神下凡一般,極其雄壯,眾人無不暗暗稱奇。
“子龍,你怎么?”
曹操一怔,心道趙云怎的跑到孫堅那里去了,難怪這幾日尋他不著。
“孟德,你認得這少年人?”袁紹見曹操神情古怪,出聲問道。
“哦,此人乃常山真定人士,姓趙名云,現(xiàn)為真定令。”曹操連忙出言為眾人介紹。
趙云……
袁紹眉頭一皺,方才便覺此名有些耳熟,再聽孟德說此人乃常山真定人士,豈不就是那個殺了自己心腹愛將淳于瓊的趙云么?
趙云站起身來,朝眾人拱了拱手,朗聲說道:“列位請了,在下趙云!”
聲如巨鐘,氣勢如虹,在場每個人都將這名字聽得真切。
孫堅道:“趙郎雖為一縣小令,但卻有一腔熱忱,不遠萬里來赴酸棗會盟,興兵討賊。”
又指了指趙云身邊的軍士,“其部下之眾,皆為能征善戰(zhàn)的勇士,此番得以殺敗華雄,正賴此軍之力。”
程普、黃蓋等將也在一旁幫腔道:“賊人兇猛,若不是趙郎領(lǐng)兵殺退華雄,恐我等皆不能全身而退。”
眾人循聲望去,果見趙云身后士卒皆昂首挺立,面色肅穆,不茍言笑,其精神面貌遠非盟軍將士可比。
韓馥沒想到當(dāng)初只是順手而為,提點了一下趙云,不想他竟能以卑微之身,在天下諸侯面前揚名,不覺臉上大是光彩。
“趙郎原是真定白身,因組織鄉(xiāng)里義從剿滅黑山賊寇,故在冀州一帶名聲大噪,韓某也是因此將其提拔為了真定令,以盡其才。”
韓馥趁機冒頭,一是向眾人表明是自己提拔了趙云,對他有知遇之恩,又肯定了他剿賊的合法性,趁機拉攏。
曹操何其聰明,一眼便看出了孫堅、韓馥這二人明里推舉趙云,暗里卻又在偷偷將其拉向自己的陣營。
實在可恨,趙云本是他先看上的人,本來都要收服了,卻不想半路又殺出這兩人來。
曹操平生只有兩大愛好,一為他人妻子,二為他人武將。
眼看韓馥、孫堅二人大肆收買人心,自己亦是不甘落于人后,忙出言道:“趙郎乃是王子師所薦,其人確有大才,盟主可妥善任用。”
王允……這小子竟然還跟王允扯上了關(guān)系……
王允是當(dāng)朝司徒,位列三公,又出身太原王氏,他舉薦的人自不會是庸才。
袁紹眉宇間一川不平,他萬沒想到趙云,這個自己最初只是想稍加拂拭的少年人,才短短不到半炷香時間,竟有這么多諸侯出來保舉他。
這樣的青年才俊,就連袁紹自己看了都有些心癢癢了。
趙云并沒有當(dāng)面戳破淳于瓊縱兵寇略鄉(xiāng)里一事,不然他這個盟主臉上還不太好看。
加之不想落了三人的面子,自己也是想趁機拉攏,便呵呵笑道:“少年郎果真是年少有為,竟得如此多人厚愛。”
“如孫文臺所言,少年郎領(lǐng)兵大敗華雄,那便是有功,最初會盟時我等便已申明法紀,有功者賞,不論貴賤!”
“來人,賜牛羊各百頭,黃金一千兩!”
袁紹不愧為豪門出身,出手大是闊綽,即便是眾路諸侯要拿出這樣的賞賜來,都得肉疼一番。
趙云謝過,推辭道:“謝盟主賞賜,然這一仗,既未能斬得華雄,又未能打破汜水關(guān),云實在無功。”
袁紹笑道:“少年郎不僅才略過人,為人倒也謙遜,方才孫文臺已言明是你救了他,這難道還不能算是有功?”
趙云正色道:“此皆賴將軍虎威,士卒用命所致,若盟主果真要賞,不如將這之賞賜給此役的將士們。”
趙云這話說得再清楚不過,是“此役”,即凡是參加過這次戰(zhàn)役的士兵都能得到賞賜,那自然也包括那幫江東士卒。
“子龍,真乃有德之人吶。”
江東一眾武將無不發(fā)出感慨,真心實意對這個年輕人感到佩服。
袁紹則考慮得要更深一些,他心想,我重賞趙云,本為收買人心之意。
可其竟推辭不受,反將之賞給麾下士兵,倒叫他收買了人心。
于是袁紹忙及時止損,笑道:“既是趙郎相請,那便將賞賜分與諸位有功將士罷!”
言下之意,士兵們能領(lǐng)到這些賞賜跟他袁紹也有關(guān)系,不單單是只靠趙云。
但此刻無論是常山來的士兵也好,江東的士兵也好,甚至其他諸侯營中的將士們也好,他們都對這個謙遜又品德高尚的年輕人留下了一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