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理
數字經濟,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李海艦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李真真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對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重塑國際競爭新優勢,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加快強國建設,具有重大現實作用和重大戰略意義。

數字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5.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占GDP比重達39.8%。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數字產業化。2021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8.4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18.3%,占GDP比重為7.3%。二是產業數字化。2021年,我國產業數字化規模達37.2萬億元,占數字經濟比重為81.7%,占GDP比重為32.5%。三是數據價值化。從數據資源化到數據資產化再到數據資本化,數據成為繼勞動、土地、資本、技術、知識、管理之后的又一關鍵生產要素,全國多個省份設立名稱不同的大數據管理部門,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國家數據局。四是數字化治理?!白寯祿嗯苈罚屓罕娚倥芡取?,政務辦理實現“掌上辦”“指上辦”“跨省辦”“即時辦”。智慧城市建設加速落地,數字鄉村建設接續推進。此外,數字領域國際合作穩步拓展。2020年,我國可數字化交付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939.8億美元,居全球第五;截至2021年底,我國已與23個國家建立“絲路電商”雙邊合作機制,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1.98萬億元。

近年來,我國持續夯實5G、千兆光網、物聯網等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數據中心與算力設施建設。2021年,我國新增5G基站65.4萬個,每萬人擁有5G基站數達10.1個,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3億戶家庭的能力,3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13.99億戶。國家新型算力網絡格局加快完善,“東數西算”“陸數海算”工程加速推進,目前,我國算力規模位居全球第二。

數據基礎制度建設事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目前,我國數據基礎制度,可概括為“一條主線,四項制度”。“一條主線”是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使用,賦能實體經濟;“四項制度”分別是數據產權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安全治理制度。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提出了數字中國建設的“2522”整體框架,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突破瓶頸釋放生產力

數字經濟正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同世界數字經濟大國、強國相比,我國數字經濟大而不強、快而不優。今后,應從三個方向發力:一要加強數字經濟基建,強化數字平臺和數字人才的力量,加大全產業鏈數字化建設力度,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質的提升。二要優化數字經濟結構,就“兩化”而言,產業數字化發展迅速,而數字產業化發展較慢,必須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發展;就“四化”而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發展較快,而數據價值化和數字化治理發展較慢,必須大力推進數據價值化和數字化治理,實現數字經濟結構優化。三要推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構筑數字空間命運共同體,提升國際標準制定能力,深化全球數字合作伙伴關系,拓展數字貿易開放協作空間,促進我國數字經濟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高水平對外開放。

目前,我國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主要依托消費互聯網,數字化在供給側、產業鏈中的滲透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不深入等問題,亟須健全數字經濟產業生態,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新動能。一要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綜合化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生態;二要打造數據全產業鏈生態,包括數據生產、數據流通、數據消費,這是構建“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的數字經濟”的關鍵所在;三要構建數據產業、算法產業、算力產業“三位一體”生態系統,打造基于“數據+算法+算力”驅動的新型經濟形態。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重點是數字核心技術自立自強。數字核心技術突破,不僅包括芯片和光刻機制造、算力設施等硬科技領域,還包括操作系統、算法模型、全真互聯等軟技術領域。一要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有針對性地開展高端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注重原始創新和生態培育;二要加快布局前沿技術,圍繞元宇宙、區塊鏈、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神經芯片等前沿技術創新,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聚智匯力加速戰略性顛覆性技術發展;三要強化創新生態建設,深化產學研融合,實現科技成果有效轉化。

數據的最大價值在于應用,而應用的前提是安全。必須堅持數據使用和數據安全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要建立健全數據安全規則,統籌數據開發利用、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加強涉及國家利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數據保護,強化數據資源全生命周期安全保護;二要大力加強網絡安全保護,筑牢網絡安全防線,提高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防護,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加強網絡安全預警監測;三要切實有效防范各類風險,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風險綜合研判,防范各類風險疊加可能引發的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和社會穩定問題。

抓住機遇開辟新賽道

從發展數字經濟到建設數字中國,數字化發展已從經濟領域拓展到非經濟領域,加快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度融合。數字政務層面,要強化數字化能力建設,促進信息系統網絡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業務高效協同;數字文化層面,要大力發展網絡文化,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提升數字文化服務能力;數字社會層面,要促進數字公共服務普惠化,推進數字社會治理精準化,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普及數字生活智能化;數字生態文明層面,要推動生態環境智慧治理,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倡導綠色智慧生活方式。

在新時代,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發展既是必須也是必然。國家層面上,要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我國西部地區“風光水電”等清潔能源豐富,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支撐東部的數據運算,降低能源消耗,推進“東數西算”:建立海底數據中心,將沿海城市產生的數據放在附近海底計算,解決數據中心高時延、高耗能、高耗水等問題,推進“陸數海算”。產業層面上,傳統高耗能產業亟須多環節實現用能結構轉型、提質增效,數字技術的賦能作用勢必逐漸強化;同時,數字技術領域的高速發展需要以綠色低碳作為前提,并須促進自身技術不斷創新升級。以數字化賦能綠色化發展,以綠色化牽引數字化升級,促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

數字技術促進共同富裕既體現在做大“蛋糕”,也體現在分好“蛋糕”。一方面,要利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經濟模式,催生新型經濟形態,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利用數字技術,助力“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頤養”,夯實民生根基,合理分享“蛋糕”。為此,應加強四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快數字技術創新,破解制約數字技術發展的“卡脖子”難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二要加強數字技術倫理建設,破解“數據孤島”“數據煙囪”問題,消除“數字鴻溝”,保障數字技術使用公平公正;三要推動數據價值化,科學實現數據收益分配,保障全民分享數據紅利;四要發揮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的積極作用,完善平臺經濟監管體系,推動平臺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數智時代,勞動層面“機器換人”,從真實員工轉向虛擬員工;土地層面“網絡換地”,從物理世界轉向虛擬世界;資本層面“數據換資”,從資金投入轉向數據投入。由此,經濟活動的勞動約束、時空約束、資源約束逐步打破。與工業時代專用技術革命不同,數智時代通用技術革命已從單點突破轉向群體爆發,即“新技術群”革命,而且各種新技術之間不斷融合、聚合、組合、整合,產生疊加效應、乘數效應、指數效應、倍增效應,既對供給側賦能又對需求側賦能。這是一場全新的技術革命、產業革命、社會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思維方式。因此,必須打造與數智時代相契合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阿里巴巴自研的CPU芯片倚天710已在阿里云數據中心大規模部署,是中國首個云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芯片。圖為2022年杭州云棲大會現場(董旭明 朱海偉 雨葳 攝)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上杭县| 云浮市| 洱源县| 策勒县| 左云县| 阿克陶县| 苍南县| 江阴市| 定陶县| 河津市| 天津市| 马边| 乐昌市| 田阳县| 阿城市| 客服| 株洲县| 离岛区| 揭西县| 马边| 台中市| 图木舒克市| 灵山县| 本溪| 桐柏县| 瑞金市| 密山市| 房山区| 柳林县| 多伦县| 白河县| 肥城市| 合阳县| 长沙市| 康乐县| 康保县| 澄江县| 香河县| 临城县| 桃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