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反秦大浪起,誰是弄潮兒

  • 天漢八十年
  • 軒轅之秋
  • 3491字
  • 2014-02-21 09:47:46

第二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

陳王再不得人心,畢竟首挑抗秦大旗,再加上部隊聲勢浩大無人能敵,可以算是當之無愧的起義軍第一代領導核心。

可周文這支陳王部下中發展最快的幾十萬部隊一被章邯打散,情況就不一樣了。伴隨著陳王勢力的迅速下滑,各種勢力紛紛起了異心。本來陳王是天下唯一的王(秦二世是皇帝),可在之后的短短一段時間內,突然諸王并起。

讓我們一一來介紹:

齊王

田儋本是齊國王室田氏的后人,他和兩個弟弟田榮、田橫都是一方豪杰,手下有不少能人,住在齊地的狄城。

周市奉陳王之命來攻打齊地,到了狄城,田儋看太守不是一個可以做大事的人,就聯合族人把他給殺了,然后召集一幫豪強子弟自己當家作主。田儋自立為齊王,帶著手下把周市的大軍給打了回去。周市離開齊地之后,田儋又出兵占領了齊地很多地盤,成為了第一個不聽陳王號令的反秦勢力。

魏王

周市從齊地敗退回魏地之后,知道如果回去見陳王肯定沒有好下場,會被陳王降罪,于是就地立下山頭,留在了魏地。周市聽說田儋自立為齊王,于是也打算立一個魏國的后人做王當傀儡,然后自己把持朝政。

當時魏國王室的后人魏咎恰好在陳王手下,周市就派使者去陳王處要人。這種事情陳王當然不同意,“拿了我的部隊給別人建立國家怎么行”?可周市遠在魏地就是不回來,陳王也拿他沒辦法。

周市手下有很多人請求他自立為王,關于這點他還是腦子比較清楚,不愿意當出頭鳥,所以就不厭其煩一遍遍的派使者去找陳王要人。這時候剛好周文兵敗的消息傳來,陳王的實力大大削弱,對于這些在外的將軍掌控力更加弱了。陳王迫于無奈,也不想和周市鬧翻,怎么著魏國也算自己立的,就把人給他吧。于是陳王把魏咎送了過去被立為魏王,周市順理成章成了相,把持朝政。

趙王

趙王就是之前提過的陳王的好朋友武臣,他在張耳、陳馀還有蒯徹的幫助下迅速平定了燕趙地區的三十幾座城。他本來沒有打算稱王,后來周文大敗的消息傳了過來,又聽說諸多給陳王打地盤的將領回去以后都沒有好下場,猶豫了一下之后便也稱王。

陳王聽說武臣稱王之后,勃然大怒,準備殺光武臣全家然后發兵攻打趙國。這時候有人勸陳王:“如今秦國還沒有滅亡,如果攻打趙國的話就相當于是又生出一個敵人;不如就勢承認了他,表示一下祝賀,還是全力西進攻打秦國比較重要。”

陳王怒火過后也冷靜了下來,他明白自己最大敵人是秦,這些小氣就只能先忍了。陳王把武臣的家人全都遷到了自己的宮中控制起來,好吃好喝的伺候著,又派了使者去趙國表示祝賀。

武臣接到陳王的祝賀之后,張耳陳馀又對他說:“大王自立本不是陳王的意思,現在來祝賀不過是緩兵之計,等到他滅掉秦國之后,一定會回來攻打我們趙國的。所以我們不能向西攻打秦國,而應該向北繼續攻打燕趙的地盤來擴大自己,在陳王滅掉秦國之前讓自己強大起來。到時候我們趙國南面依仗黃河,北面有燕、代地區,即使楚國勝了秦國,也不能拿我們怎么樣,如果楚國輸了,趙國則可以趁著秦楚兩敗俱傷之際大展拳腳。”

只恨這反秦部隊還沒有把秦國怎么著,就紛紛打起了自己的算盤,如此一幫人,如何能夠成事啊。

燕王

武臣采納了張耳陳馀北攻趙燕之地的建議,派部下韓廣攻打燕地,派張耳打常山。

誰料想報應竟來的如此之快,背叛別人的人馬上也就被人背叛。韓廣在燕地打下一點兒地盤之后也起了異心,在當地豪杰的攛掇之下自立為燕王。韓廣一開始還有點兒擔心自己在趙國的母親,后來有人像張耳陳馀勸趙武一樣勸韓廣了:“趙國現在西面擔心秦,南面擔心楚,自身的力量根本拿我們沒辦法。況且,楚國這么強,還不敢害趙王的家人,趙王又怎么敢害您的家人呢?”果然,沒過多久,趙國就把韓廣的母親給送了過來。

可武臣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咽下這口氣的,后來他又親自帶兵攻打燕國,只可惜確實實力不濟,反而被燕國所擒。

燕國一開始準備殺了武臣,可后來想到張耳陳馀也都是虎狼之輩,如果武臣一死,二人必然把趙國給瓜分了各自為王,到時候兩個人只怕更加難對付,所以最后還是把武臣給放了回去。

一時間諸國紛起,秦朝還沒有滅,諸侯們卻各自都打著反秦的名義經營起了自己的霸業,真可謂是“竊珠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此時,秦二世的秦國還控制西面的關中,韓廣的燕國和武臣的趙國控制北方,田儋的齊國控制東方,中原是三川守李由的秦軍與陳王手下吳廣主力的對峙,而章邯的大軍正緩緩從西面開往中原。

東西北中都說完了,那南面呢?

其實南面的起義軍才是我們的主角,只不過他們還沒有那么急著稱王而已。

是誰呢?

沛公劉邦,還有項梁、項羽叔侄。

劉邦是我們的主角,他的故事要詳細說,且放在后面,先講講項家軍。

陳王和吳廣只是冒充了已故楚國大將項燕的名號而已,項梁和項羽才真的是項燕的后人,楚國的貴胄。

項羽的叔叔項梁是項燕的兒子,當然這并不能說項羽就是項燕的孫子,因為項羽的父親到底是誰,歷史上從來都沒有記載。有可能項羽的爺爺是項燕的兄弟,項梁是項羽的堂叔。

項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領,封地在項城,所以以之為姓氏,也是楚國的望族。

項梁與項羽二人多年來好勇斗狠,橫行楚地,名氣極大。后來,他們因為殺了人,逃出了楚地,到了春秋戰國時吳國的地面上逃難,結果幾年的時間他們在吳國培養出了一大批自己的心腹,吳地的望族都十分信服項梁。

項梁厲害,項羽也不差,從小就有霸王的潛質,長八尺,力能扛鼎,人見人怕。只不過項羽的弱點也從小就表現了出來,那就是“志大才疏”。項羽一直心比天高,見到秦始皇巡游會稽,居然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之”,不肯屈居人下的心理從小就有。

項羽學東西不認真,無論是讀書兵法和武術都只學個皮毛。當然,由于他自己絕高的天賦,其用兵和武藝還是無人能敵的,但政治素養上就差的遠了,這也正是他后來敗亡的最主要原因。

反秦浪潮剛起的時候,會稽郡郡守想起兵響應,就召來項梁一同商量大事。可項家的人是不愿意屈居人下的,項梁反而直接用計讓項羽殺了會稽郡守,搶下郡守的印綬,自立為了會稽的首領。據說殺會稽郡守的時候,項羽一個人擊殺上百人,威震當場,當時他只有二十四歲,可以算是霸王出世了。

項梁在會稽起兵,楚國人項家一開始發家的地盤卻是江東,按照嚴格的地理意義來劃分應該是吳地(當然也可以算楚,戰國時期吳先被越滅掉,越后來又被楚滅掉)。

項梁召集了八千江東子弟兵,成為他們項家霸業的奠基石。八千子弟兵隨項家東渡,征戰天下,結果八年以后全部陣亡無一生還,這也是項羽最后烏江自刎不肯逃回江東的原因之一,他覺得自己“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個故事正是此句俗語的出處。)

項梁對造反謀劃已久,平時就暗中觀察吳中子弟們的人品和能力,在起義之后迅速根據自己的記錄封官分工,眾人信服。有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受重用,項梁封官封的不公平,項梁馬上掏出自己的記錄,說他“某年某月負責某件事情沒有做好”,因此不能夠得封高官,那人也就心服口服再也沒有狡辯什么了。

由這件小事我們可以看到項梁的頭腦和心智。他和項羽不一樣,是一個知道知人善任的人,也是個很有想法的政治家。項家最后的敗亡和他的早死有很大關系,年輕幼稚的項羽過早的接過了接力棒,如果能夠讓項梁再帶他幾年,說不定歷史會不同。

項家是楚地的大家族,威望之高難以想象,陳王只是假借了項燕的名號,現在真正的項家人站了出來,人們紛紛來投,不久項家的部隊就擴大到了六七萬人。

陳王,趙王,齊王,燕王,魏王,劉邦,項梁。反秦的勢力越來越多,而且這些勢力還都在以不慢的速度迅速發展,另外還有不少新的勢力不斷涌現,反秦已成為大勢所趨。

也許有人會問,秦朝對于地方的掌控為什么這么弱,讓起義部隊能夠如此輕松的建立和發展?

這就要從秦國郡縣制的角度來講了。

秦朝是第一個開始施行郡縣制的朝代。由于之前周朝分封制度下各諸侯國的武備太強,最后強過了中央政府,造成春秋戰國的混亂局面,所以秦國反其道而行之,大大的削減各個地方郡縣的軍事力量。誰料想卻矯枉過正,秦國地方郡縣的力量過弱,反而導致了陳勝吳廣這些起義軍在地方上非常容易起勢。

此時,章邯率領的中央部隊雖然大勝,可秦朝的地方部隊已然無法阻止紛起的各種勢力,再加上暴秦的統治本就不得人心,官兵們抵抗也是出工不出力,漸漸的陳王這一點兒星火,真的掀起了反秦的燎原之勢。

只不過這些人在燎原的同時也不是一致抗秦,他們各自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互相勾心斗角,甚至直接開戰。本來陳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壓住局面,可周文幾十萬大軍一敗讓他實力大損,局勢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勤县| 东辽县| 绵竹市| 蒲城县| 伊吾县| 山丹县| 电白县| 固始县| 滨海县| 阿尔山市| 丹东市| 南开区| 合川市| 福安市| 香港 | 招远市| 高平市| 衡水市| 贵州省| 普格县| 杭锦后旗| 洪湖市| 望谟县| 曲阳县| 吉隆县| 乳山市| 西乌珠穆沁旗| 隆林| 江西省| 东兰县| 永定县| 曲水县| 乌兰察布市| 香格里拉县| 银川市| 宾阳县| 右玉县| 怀宁县| 黄龙县| 靖江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