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好題目
- 開局一棵樹,要我重建三界?
- 臥看千秋雪
- 4422字
- 2024-05-15 23:57:20
望木城行宮中負責伺候女帝的宮女們發現,女帝陛下下午出去微服私訪一趟回來后,心情似乎變好了不少,整個人的狀態明顯的輕松了很多。
不過身為下人,她們也沒那個膽子打聽陛下遇到了什么事情。
三日過后,禮部官員回稟消息,說是祭祀典儀準備已經妥當,萬事俱備,只欠陛下到來。
夏子虞也不拖沓,立刻就下令啟程前往建木之下。
上千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走出望木城,引來城中不少人的關注,其中敵視夏國、心懷不軌者不在少數。但鑒于望木城魚龍混雜,女帝周邊又有禁軍護衛,所以他們基本上也都是想想而已。
出城的隊伍中,禁軍在外,女帝及隨行官員在內。
值得注意的是,女帝的車駕旁邊,一位長相清秀,頗具文人氣息的青年騎著高頭大馬跟在車駕右側。
周邊之人不時向這位氣質不凡的青年投來瞥視,眼神中滿是打量和好奇。
他們都已經被人告知了這青年的身份,據說是女帝曾經游學夏國時結交的朋友,其人頗具才學,此次在望木城中與女帝碰上,似乎是打算謀一官身。
嗯……很熟悉的情節。
周邊的一些官員眼神復雜,其中既有鄙視,也有羨慕。
鄙視的是著這青年年紀輕輕不學好,不去努力讀書,竟想著靠著與女帝熟識的關系走后門做官。瞧那張一看就頗受京中貴婦人們喜愛的臉,這些官員心中惡毒地揣測道:女帝陛下看上的怕不是他的才學,而是他的容貌吧?
而他們又羨慕什么呢?
羨慕為什么自己不是李不言。
他們這些人,寒窗苦讀十數載,考取功名做個小官。平日里辦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生怕做錯一件事或者說錯一句話導致全家老小性命不保。
結果卻不如別人抱大腿升官升的快。
但又有什么辦法呢?誰讓別人長得帥,并且跟女帝陛下相識于微末之時。
時間撥回幾年前,誰又能猜得到當初不受老皇帝喜愛的公主最后能夠登基為帝呢?
只能說世事無常。
但如果有機會的話,在場眾人都想要穿越回到過去,然后,緊緊地抱住女帝的大腿。
這些官員心中想來想去,反正就是不相信李不言真有才學的這個可能性。
笑話,要真有才學,為什么不去參加科舉呢?為什么我等此前從來沒聽過這個名字呢?
是不想嗎?哼,還不是沒那個能力。
這些官員的思維可謂刻板而又僵化,他們對李不言的第一印象已經形成并且牢不可破。哪怕心中閃過“會不會是隱士”的猜測,但也很快會自己勸自己,這天下哪有那么多隱士。并且,李不言這看上去年紀不大,又哪能是那些深藏不露的隱士呢?
不過,官員們心中想歸想,但在表面上還是不會表現出任何異樣的,畢竟一個個的都是官場混跡多年的人精了。
哪怕心中不喜,言語上也都是和顏悅色的。
單就憑對方與女帝關系不同尋常的這一點,就足以讓他們放低姿態,刻意去結交李不言此人了。
...........
望木城到建木腳下的距離,不需半日便能到達。
因為建木周邊都是一望無際的開闊平原,所以在距離還有幾千米的時候,眾人便已經能夠看到那布置好了的祭祀典儀所用的場地。
禁軍中的體修強者已經提前與周邊妖獸打好了招呼,告知對方夏國君臣在此將要舉行的活動。
舉行祭祀典儀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周邊妖獸也都很給面子。
畢竟修行界不止有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
…………
九層祭臺位于建木下的一處地域上,據說是按照風水選的極佳的位置。
夏子虞已經做準備去了,而李不言無所事事,就待在一旁,眼神無意間飄向一處。
不是在看風景,畢竟這建木下的風景對于他來說早已經看膩了。
李不言在看的是祭臺邊上的不遠處,幾個正在低聲交談的官員。
以李不言的感知力,即使隔著百米之遠,但想聽清楚幾人的交談內容也不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情。
“尚書大人交代的事情都準備妥當了嗎?”
三名禮部官員聚集在一起,其中衣著打扮上看明顯官位更高的一人詢問另外兩人。
“都準備妥當了,田大人。”
“破壞掉王淵他們的謀劃的把握有幾成?”
“十拿九穩,大人。”
“很好,你仔細說說具體計劃,到時出事之后,我等好及時應對。”
“……”
李不言聽著這幾人的交談內容,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他沒想到,簡單的一個祭司典儀,背后竟然還牽扯到了夏國朝堂中兩大派系的斗爭。
其實,之前他游歷過整個夏國,后面又在天一城中停留三個多月,通過蘇折梅之口和自己的觀察,李不言對夏國國情以及朝堂格局了解很深。
當初老皇帝駕崩在與齊國交戰的前線中。因為死的突然,來不及留下一道傳位遺詔。而他生前也沒立太子,只是在出征前讓大皇子留守京城監國。
所以當老皇帝駕崩的消息傳回國內之后,他的三位皇子便各生異心。
大皇子雖然在京中第一時間登基稱帝,但在外的其他兩位皇子卻是堅決不認,他們都聲稱自己的手中有一卷先帝遺詔,遺詔內容當然都是以老皇帝的口吻夸贊自己這位皇子的才能品德,并在最后指定自己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這種手段,很多人都能看出其中荒謬之處。三位皇子也是第一時間站出來互相指責對方偽造先帝遺詔。
但又有什么關系呢?
他們各自心里都清楚,自己要的,只不過是一個師出有名罷了。
誰是最后的勝者,那么那個人手里的遺詔就自然是“真遺詔”咯。
至此,為了爭奪皇位,三位皇子開始拉攏各方勢力。以此為基礎,上演一出骨肉相殘的劇目,爆發了席卷大半個夏國的內亂。
當時夏國上上下下的局勢都是混亂無比,許多世家大族都紛紛選擇陣營站隊。
而一些地域內,駐守當地的某些有野心的太守、藩王也趁此機會,以“奉祖訓進京勤王”為名,拉起一批軍隊,名義上是支持某一位皇子奪位,實際上卻是想在混亂中攫取一步登天的機會。
但在這亂局之中,也有置身事外者,比如——邊軍和王家。
邊軍,鎮守夏國邊境的軍隊,是夏國宮廷禁軍以外最為精銳,實力最為強悍的軍隊。
老皇帝御駕親征帶領十萬大軍遠征齊國,大敗之后,殘余軍隊撤回國內,但同時跟著回來的,還有乘勝追擊的齊國大軍。
強敵在外環視,內部互相傾軋奪權的幾位皇子,即使腦子再蠢,也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調走邊軍。否則,皇位還沒奪到手,人可能就不知道什么時候先變成亡國奴了。
并且,統御三十萬邊軍的大將軍王天龍乃是戰功無數、威名赫赫的英雄人物,就算京城發號施令,以這位爺在夏國的地位資歷,他估計也不一定會聽從區區一位皇子的調遣。
因而幾十萬邊軍得以在亂局中保持中立,他們牢牢把守夏國邊境,與齊國大軍對抗而不落下風,硬是在內部內亂的情況下沒丟掉一地一城。
而另一個獨立于內亂之外的王家,情況與邊軍卻是有相似也有區別。
王家的勢力在軍政兩界都很龐大,從王淵爺爺輩起,在朝堂上,三代為相。在軍隊中,夏國軍中層以上的將領,三分之一的人要么出自王家,要么與王家交情匪淺。
不過,需要特別提及的是,夏國境內的王姓大多是當年從橫須綠洲遷移過來的陀部族先民的后代。
王淵所在的王家傳承自體祖王大力孫輩中的某一脈,也即那位當過夏王的體祖之子的某個兒子的后代。所以他們經常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為了和其他王姓家族相區別,一般情況下都會稱呼自己為“天一王家”或者“京城王家”。
而大將軍王天龍雖然也姓王,但他的先輩卻是普通的一脈王姓,直到他這代才靠著他自己的努力爬到這個位置。
因為各種復雜的因素,雖然同為一姓,但大將軍王天龍與京城王家關系卻不怎么樣。
也正因為這樣,之前的皇帝才會敢讓王天龍來執掌邊軍,目的就是為了掣肘京城王家的勢力,不讓其勢力過分膨脹。
不過,這都是題外話了。
現在我們只需要知道,京城王家倚仗著軍政兩界都有龐大的勢力,因而能夠在內亂之初在混亂的局勢中穩坐釣魚臺。
各方勢力都不敢得罪他們,各方勢力都需要拉攏他們。
因此,王家先是以“敵國環視,守邊職責在身”等各種說辭為由,在與各方保持關系不崩的同時,卻讓手下的官員、將領都按兵不動,靜待時機。
這副姿態就給了各方勢力一種錯覺,覺得“王家是中立派,誰贏他們就會臣服誰”。
因而在夏國內亂的初期,所有人都對這夏國勢力最為強大的家族放松了警惕。
直到在各方打了近一年,實力消耗了個七七八八,而齊國大軍因為久攻不下又撤兵走了的時候。
京城王家才帶著他們支持的長公主夏子虞登上舞臺。
這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誰都沒有想到王家竟然會選擇站隊一位公主,并且要幫助這位公主登上皇位。
但此時,虛弱的各方勢力已經難以跟王家掌控下養精蓄銳已久的夏國精銳邊軍所抗衡,戰局幾乎是一片橫掃。
于是,就有了大多數百姓所知道的后續發展——
長公主夏子虞帶軍平定各地叛亂,生擒兩位皇子,當街斬首廢帝。并在之后成功登基成為人族歷史上第一位女帝。
這是絕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內亂始終。
但——
浮于表面下的暗流卻不為大多數人所知。
剛才所說的內亂的最后,夏子虞帶軍平定叛亂,但她真的掌控了她所帶領的軍隊了嗎?
那大半姓王的軍中將領已經給出了答案。
而之后的當街斬首廢帝就更是一步十分錯誤的決定。以夏子虞的聰慧,若是知情,必不會下此命令。
但她也是身不由己吶。
軍隊聽的是王家的,斬首廢帝的命令也不是她下達的。但作為名義上的領袖,這個兄妹相殘的污點卻是要由她來背負。
王家此舉,意圖并不難猜。
就要留有一個以后隨時能夠拿捏夏子虞的手段。
不管是以后再國家大事中以此作為籌碼或手段進行要挾,還是未來某個時間點王家想發動政變時以此作為冠冕堂皇的理由。
總之,夏子虞也只能硬吃這個啞巴虧。
不過,王家此舉也是給自己埋下了一個隱患。
當街斬首廢帝,從道義上看這可是一件十分嚴重的事情。
雖然王家想讓夏子虞背下這個污名,但當朝諸公、其他家族又不是傻子,他們又不是看不出來誰才是幕后謀劃者。
他們也能猜出王家的狼子野心。
無論是出于對道義的維護,或是對夏氏皇族的忠心,或是其他的因素。
總之,在王家借著扶持女帝登基風頭一時無兩的時候,反對王家的一股勢力也在暗中悄然形成了。
而這兩股勢力的第一次交鋒,似乎就是在這祭祀建木的典儀上了。
王家想要在典儀上人為制造出來一些“神跡”,以此來證實女帝登基的正統性。
雖然他們最終的目的是從女帝手中奪走這個皇位,但那也是積蓄足夠力量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現在,作為一手捧女帝上位的推手,他們必須先幫女帝穩住位置,讓朝堂上那些家伙不能再整天借題發揮攻擊女帝和王家。
而反對王家那一派別呢?
從李不言聽到的內容來說,他們似乎想要破壞掉王家的謀劃,讓祭祀典儀出現一點岔子。
此舉的主要目的是針對王家,因為祭祀典儀之事是王家的人負責主辦的。要是出了岔子,他們就可以借題發揮對王家派系的官員發難。
至于同樣會被誤傷的女帝。
嗯……
這群反對派中雖然有不少人是忠于夏氏皇族的,但女帝不等于夏氏皇族,他們中絕大部分都是保守派,這群老頑固的思想中是難以接受女人做皇帝的。
因此,按照這個方面來想,也不存在什么誤傷了。
如果女帝也因此受到打擊,對于這群人來說,估計應該是一箭雙雕的好謀劃。
李不言看著不遠處正在做準備的夏子虞,心中泛起微微波瀾。他的這位朋友,處境有些堪憂啊。
不過,李不言忽然嘴角一揚,一向平靜的臉上難得地露出笑容。
這一切對于他來說其實并不意外,因為他早已猜到了這一幕的出現。
要不然,李不言又怎么會一反常態的在天一城中待那么久,而后又突然離去,在望木城中故意被夏子虞兩人找到呢?
李不言抬頭看向那遮天蔽日的樹葉,那蘊含有無盡生機的龐大樹軀。
他莫名地一笑,自言自語道:“降下神跡么……”
這種事情,過去的無數歲月里,他不知做過多少回。
有些人的算計注定是要落空了。
畢竟,他們沒想到有個意料之外的人出現在了建木之下。